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植被对坡面汇流时间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彭清娥
刘兴年
+2 位作者
黄尔
杨克君
赵明辉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5-192,共8页
引发暴雨山洪的主要因素除大气降水特性以外还与下垫面森林植被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流域植被对坡面汇流时间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坡面汇流时间公式,以坡面长度、综合糙率、有效降雨强度及坡度的恒定指数形式表征其对汇流...
引发暴雨山洪的主要因素除大气降水特性以外还与下垫面森林植被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流域植被对坡面汇流时间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坡面汇流时间公式,以坡面长度、综合糙率、有效降雨强度及坡度的恒定指数形式表征其对汇流时间的影响,而植被对汇流时间的影响是隐含在综合糙率之中,从而无法直接利用有关植被的高精度遥感资料。本研究基于不同下垫面情况下不同坡度、不同雨强的坡面汇流系列试验,深入分析植被对坡面汇流时间的影响,引入植被覆盖度因子,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植被与坡面汇流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的种类(草或灌木)对坡面汇流时间影响存在一定差异,草植被下的坡面汇流时间大于相应条件灌木植被下的坡面汇流时间;植被覆盖度(草或灌木)对坡面汇流时间存在显著影响,坡面汇流时间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大出现明显的增加;降雨强度、坡度对坡面汇流时间的影响也较为显著,坡面汇流时间随雨强及坡度的增大而出现明显的减小;草及灌木植被覆盖度指数随坡度及雨强变化规律基本相似,总体上草植被覆盖度指数略大于灌木植被覆盖度指数。随着雨强增大,植被覆盖度指数减小趋势较为明显;随着坡度变缓,植被覆盖度指数有所增大。本研究将植被因子从综合糙率中剥离出来,便于融合植被遥感数据,从而提高坡面汇流时间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种类
植被覆盖度指数
坡面汇流时间
人工模拟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多时相遥感的露天铁矿及其周边植被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2
作者
庞冬
谭林
何秉宇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3-871,共9页
以新疆某铁矿及其周边区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2007—2016年多时相TM/ETM+、OLI影像,分析铁矿及其周边区域植被覆盖度指数(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及植被生长状况指数(vegetation condition index,VCI),评价研究区植被覆盖度、...
以新疆某铁矿及其周边区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2007—2016年多时相TM/ETM+、OLI影像,分析铁矿及其周边区域植被覆盖度指数(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及植被生长状况指数(vegetation condition index,VCI),评价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植被生长状况时空变化特征及铁矿开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矿区环境治理提供决策支持。结果表明,FVC及VCI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及植被生长状况等级不高且铁矿区域几乎无植被生长的实际状况,为研究区生态风险防范提供理论支持。2007—2016年,研究区整体植被覆盖度及植被生长状况呈波动上升趋势,较低植被覆盖度等级和植被生长状况较差等级同时向较好等级发展。FVC及VCI较高等级主要分布在南坡及西南坡。但铁矿面积逐年增大,铁矿开采对其所在区域及周边区域造成了严重的植被退化和生态破坏,极易导致水土流失及山体滑坡等灾害的发生,应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
植被覆盖度指数
植被
生长状况
指数
Landsat时序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世纪后期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刘庆生
刘高焕
+2 位作者
张朝忙
黄翀
谢传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0期14991-14995,14998,共6页
基于1 km×1 km尺度土地利用/覆盖数据,以图像的形式直观展示了土地利用/覆盖多样化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的空间变异规律,阐述了1980s、1995和2000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动态变化。研...
基于1 km×1 km尺度土地利用/覆盖数据,以图像的形式直观展示了土地利用/覆盖多样化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的空间变异规律,阐述了1980s、1995和2000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980s~2000年,耕地面积到1995年减少,到2000年又恢复到1980s的种植面积,在该过程中,耕地主要与水库坑塘养殖、城镇工矿用地和农村居民地以及未利用地相互转化;林地和草地面积变化不大;城镇工矿用地和农村居民地,到1995年大面积扩展,以后一直保持相对稳定;滩涂用地和盐碱地在3个时期间变动较大。1980s、1995和2000年土地利用/覆盖多样化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空间分布特征基本相同,总体来说,1980s~2000年沿海的无棣县、沾化县、垦利县、东营区和莱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强烈,是该区最为活跃的地区。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与植被覆盖度指数1980s~2000年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垦利县和东营区沿海地带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反映了该区域土地利用开发和植被保护并重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土地利用/
覆盖
多样化
指数
土地利用程
度
综合
指数
植被覆盖度指数
土地利用变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植被对坡面汇流时间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彭清娥
刘兴年
黄尔
杨克君
赵明辉
机构
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试验室
出处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5-19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3900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C0402302)
文摘
引发暴雨山洪的主要因素除大气降水特性以外还与下垫面森林植被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流域植被对坡面汇流时间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坡面汇流时间公式,以坡面长度、综合糙率、有效降雨强度及坡度的恒定指数形式表征其对汇流时间的影响,而植被对汇流时间的影响是隐含在综合糙率之中,从而无法直接利用有关植被的高精度遥感资料。本研究基于不同下垫面情况下不同坡度、不同雨强的坡面汇流系列试验,深入分析植被对坡面汇流时间的影响,引入植被覆盖度因子,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植被与坡面汇流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的种类(草或灌木)对坡面汇流时间影响存在一定差异,草植被下的坡面汇流时间大于相应条件灌木植被下的坡面汇流时间;植被覆盖度(草或灌木)对坡面汇流时间存在显著影响,坡面汇流时间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大出现明显的增加;降雨强度、坡度对坡面汇流时间的影响也较为显著,坡面汇流时间随雨强及坡度的增大而出现明显的减小;草及灌木植被覆盖度指数随坡度及雨强变化规律基本相似,总体上草植被覆盖度指数略大于灌木植被覆盖度指数。随着雨强增大,植被覆盖度指数减小趋势较为明显;随着坡度变缓,植被覆盖度指数有所增大。本研究将植被因子从综合糙率中剥离出来,便于融合植被遥感数据,从而提高坡面汇流时间的计算精度。
关键词
植被
种类
植被覆盖度指数
坡面汇流时间
人工模拟降雨
Keywords
vegetation type
vegetation coverage index
slope flow concentration time
artificial rainfall
分类号
TV124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多时相遥感的露天铁矿及其周边植被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2
作者
庞冬
谭林
何秉宇
机构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智慧城市与环境建模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3-871,共9页
基金
新疆科技支疆项目(2016E02102)
文摘
以新疆某铁矿及其周边区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2007—2016年多时相TM/ETM+、OLI影像,分析铁矿及其周边区域植被覆盖度指数(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及植被生长状况指数(vegetation condition index,VCI),评价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植被生长状况时空变化特征及铁矿开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矿区环境治理提供决策支持。结果表明,FVC及VCI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及植被生长状况等级不高且铁矿区域几乎无植被生长的实际状况,为研究区生态风险防范提供理论支持。2007—2016年,研究区整体植被覆盖度及植被生长状况呈波动上升趋势,较低植被覆盖度等级和植被生长状况较差等级同时向较好等级发展。FVC及VCI较高等级主要分布在南坡及西南坡。但铁矿面积逐年增大,铁矿开采对其所在区域及周边区域造成了严重的植被退化和生态破坏,极易导致水土流失及山体滑坡等灾害的发生,应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关键词
铁矿
植被覆盖度指数
植被
生长状况
指数
Landsat时序数据
Keywords
iron ore
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
vegetation condition index
Landsat series data
分类号
X17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世纪后期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刘庆生
刘高焕
张朝忙
黄翀
谢传节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中农业大学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0期14991-14995,14998,共6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506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02301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野外台站开放基金项目
文摘
基于1 km×1 km尺度土地利用/覆盖数据,以图像的形式直观展示了土地利用/覆盖多样化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的空间变异规律,阐述了1980s、1995和2000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980s~2000年,耕地面积到1995年减少,到2000年又恢复到1980s的种植面积,在该过程中,耕地主要与水库坑塘养殖、城镇工矿用地和农村居民地以及未利用地相互转化;林地和草地面积变化不大;城镇工矿用地和农村居民地,到1995年大面积扩展,以后一直保持相对稳定;滩涂用地和盐碱地在3个时期间变动较大。1980s、1995和2000年土地利用/覆盖多样化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空间分布特征基本相同,总体来说,1980s~2000年沿海的无棣县、沾化县、垦利县、东营区和莱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强烈,是该区最为活跃的地区。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与植被覆盖度指数1980s~2000年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垦利县和东营区沿海地带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反映了该区域土地利用开发和植被保护并重的特点。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土地利用/
覆盖
多样化
指数
土地利用程
度
综合
指数
植被覆盖度指数
土地利用变化率
Keywords
High-efficiency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in Yellow River Delta
Land use/land cover diversity index
Land use extent comprehensive index
Vegetation cover index
Rate of land use change
分类号
S9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植被对坡面汇流时间影响的试验研究
彭清娥
刘兴年
黄尔
杨克君
赵明辉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多时相遥感的露天铁矿及其周边植被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庞冬
谭林
何秉宇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0世纪后期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
刘庆生
刘高焕
张朝忙
黄翀
谢传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