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修复废弃矿山植被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蒋文翠 冉江华 +5 位作者 王铭明 范春梅 金冠锋 耿庆宝 曾荣俊 孔维博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3,共5页
以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区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区分为天然原生林地区(A)、人工生态修复区(B)、自然恢复区(C)3种样地,采用典型样地抽样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不同样地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B区物种丰富度最大,有3... 以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区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区分为天然原生林地区(A)、人工生态修复区(B)、自然恢复区(C)3种样地,采用典型样地抽样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不同样地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B区物种丰富度最大,有31种,隶属19科29属;不同样地植物生活型存在显著差异,A区以高位芽植物为主,B区以一年生植物为主,C区高位芽和一年生植物相当;筛选优势物种,试提出以本土物种为主、灌草结合的马桑+火棘+戟叶酸模+狗尾草植被配置模式修复研究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群落结构 生态修复 优势物种 废弃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典型植被群落生长特性 被引量:6
2
作者 马媛 刘芳 +5 位作者 郝玉光 蔺方春 刘宇婷 刘亚楠 杨战 王嘉鹏 《温带林业研究》 2021年第2期19-24,53,共7页
【目的】目前,针对乌兰布和整个沙漠中的所有植被群落的结构以及多样性的分析报道较少,通过探究乌兰布和沙漠西鄂尔多斯与阴山北麓植物的种类、数量、结构变化以及多样性法则,为乌兰布和沙漠有效利用植被资源以及调节植被恢复与重建提... 【目的】目前,针对乌兰布和整个沙漠中的所有植被群落的结构以及多样性的分析报道较少,通过探究乌兰布和沙漠西鄂尔多斯与阴山北麓植物的种类、数量、结构变化以及多样性法则,为乌兰布和沙漠有效利用植被资源以及调节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方法】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选取乌兰布和沙漠9个典型植物群落作为调查对象,对其群落结构特征、地上生物量、盖度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Simpson多样性指数表示为白刺>油蒿>红砂>沙米>画眉草>雾冰藜>骆驼蓬>虎尾草>三芒草;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呈现出灌木群落>草本群落。灌木群落地上生物量(1.02~3.82 kg·m-2)显著大于草本群落(0.22~0.73kg·m-2)。灌木群落地上生物量差异显著,白刺地上生物量最大,草本群落地上生物量大小表现为沙米>虎尾草>骆驼蓬>三芒草>雾冰藜>画眉草。不同物种植被盖度均存在差异,油蒿群落植被盖度覆盖度最高,三芒草最低。【结论】乌兰布和沙漠中沙漠区环境复杂,从东向西跨越了从草原化荒漠向荒漠化草原的过渡,植物种类的组成多样化,但结构较为单一。研究结果为明确乌兰布和沙漠西鄂尔多斯与阴山北麓植被生长特性以及物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配置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群落结构 地上生物量 物种多样性 乌兰布和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烧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地上植被和繁殖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赵凌平 白欣 +3 位作者 王占彬 程积民 谭世图 王清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8-116,共9页
火烧影响着草地植物种群的繁殖策略和形成过程,控制着群落的组成、外貌特征、动态变化和演替进程。本文通过对比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未火烧区和火烧区火后第一年地上植被特征、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和繁殖更新,探讨了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地上植... 火烧影响着草地植物种群的繁殖策略和形成过程,控制着群落的组成、外貌特征、动态变化和演替进程。本文通过对比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未火烧区和火烧区火后第一年地上植被特征、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和繁殖更新,探讨了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地上植被和繁殖更新对火烧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火烧显著降低了群落盖度、枯落物厚度与生物量,显著提高了群落的密度。火烧对物种丰富度影响不显著,却显著降低了4个物种多样性指数(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火烧干扰明显改变了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火烧显著提高了草地的繁殖更新密度和无性繁殖密度,而对有性繁殖密度和草地繁殖更新的物种丰富度影响不显著。火烧显著提高根茎型和分蘖型植物的密度,而对根蘖型、分枝型和匍匐型植物密度影响不显著。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是以多年生克隆植物为主的草原生态系统,地上植被的繁殖更新更依赖于无性繁殖。植物繁殖更新贡献高低与火烧无关,而与草地群落物种组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 典型草原 植被群落结构 繁殖更新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的植被多样性 被引量:8
4
作者 于洋 邹莉 +4 位作者 孙婷婷 唐庆明 郭静 张国权 谭昀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75-1181,共7页
以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群落学调查方法研究了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红松林及落叶松(Larix gmelini)林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特征及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红松林共有维管束植物36种,隶属22科32属,落叶松林共... 以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群落学调查方法研究了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红松林及落叶松(Larix gmelini)林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特征及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红松林共有维管束植物36种,隶属22科32属,落叶松林共有维管束植物31种,隶属22科27属,二者均属稳定型植被群落。两种林型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与物种多样性指数(SP)均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且红松林各层之间差异显著;物种多样性指数(SW)在落叶松林各层中差异不明显,但在红松林各层中存在显著差异,以草本层最高;物种均匀度指数(Jsw)在红松林中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在落叶松林中以灌木层Jsw指数最高,且明显高于红松林中各层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红松林 植被群落结构 群落物种多样性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沉降影响下陆生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5
作者 简才源 王俊贤 喻阳华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00-107,共8页
[目的]探明氮沉降对不同陆生植物及生长土壤环境质量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评价和预测氮沉降对陆生植物的生态化学计量分配、植被群落结构和植被动态变化,以及土壤营养诊断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收集的文献数据,分析氮沉降对陆生... [目的]探明氮沉降对不同陆生植物及生长土壤环境质量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评价和预测氮沉降对陆生植物的生态化学计量分配、植被群落结构和植被动态变化,以及土壤营养诊断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收集的文献数据,分析氮沉降对陆生植物碳(C)、氮(N)、磷(P)元素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调控效应,结合相关性分析揭示植物叶片养分含量与化学计量特征的耦合关系,揭示不同浓度的氮沉降影响下陆生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的总体规律。[结果]氮沉降显著改变陆生植物养分分配格局:草本植物中,N元素含量随氮沉降浓度增加呈增长趋势,C和P含量无明显变化;C∶N降低,N∶P、C∶P升高;氮沉降水平升高时,木本植物中,N含量呈增长趋势,P含量先增后降,N∶P呈降低趋势;氮沉降水平升高时草本与木本植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均呈增长趋势,以中高氮沉降水平下增长较为显著。草本植物养分含量与计量间的相关性较木本植物更为密切,且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的P含量与N∶P表现出高度一致性,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氮沉降对木本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大于草本植物,中高水平氮沉降对促进不同生活型植物土壤环境的生态化学计量增长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陆生植物 木本植物 草本植物 土壤 生态化学计量 植被群落结构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沟坡典型植物群落生长特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寒月 张光辉 张宝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2-67,共6页
以纸坊沟小流域沟坡7个典型植物群落为调查对象,对其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盖度、地上生物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Simpson多样性指数显示为沙棘>赖草>白羊草>柠条>苔草>茭蒿>铁杆蒿;Magarlef丰富度指数表现为... 以纸坊沟小流域沟坡7个典型植物群落为调查对象,对其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盖度、地上生物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Simpson多样性指数显示为沙棘>赖草>白羊草>柠条>苔草>茭蒿>铁杆蒿;Magarlef丰富度指数表现为草本群落>灌木群落,阴坡群落>阳坡群落;Pielou均匀度指数为灌木群落>草本群落,阴坡群落>阳坡群落。灌木群落地上生物量(1.53~5.85 kg/m^2)显著大于草本群落(0.17~0.41 kg/m^2),草本群落地上生物量大小排序为赖草>铁杆蒿>茭蒿>白羊草>苔草。植被盖度阴坡草本群落最大,灌木群落居中,阳坡蒿类草本群落最低。沟坡植物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略低于梁峁坡面的植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草本群落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梁峁坡。研究成果对于明确黄土高原小流域植被生长特性、优化水土保持措施的空间配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坡 植被群落结构 地上生物量 物种多样性 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灾害体不同基质类型坡面植被恢复动态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群艳 黄金燕 +6 位作者 周世强 刘巅 郭桢杉 李登飞 向姣 黄尤优 张晋东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5-94,共10页
为了解地震灾害体不同类型坡面植被恢复进程与机制,于2010—2019年,调查汶川地震后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地震灾害体不同类型坡面(土壤基质坡面、土壤—岩石混合基质坡面、岩石基质坡面、残留植被斑块基质坡面)上恢复植物群落的结构及... 为了解地震灾害体不同类型坡面植被恢复进程与机制,于2010—2019年,调查汶川地震后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地震灾害体不同类型坡面(土壤基质坡面、土壤—岩石混合基质坡面、岩石基质坡面、残留植被斑块基质坡面)上恢复植物群落的结构及物种多样性时空动态。结果显示:(1)从恢复植被的物种数来看,经过十余年的恢复,土壤—岩石混合基质坡面植物种数最多,岩石基质坡面与残留植被斑块基质坡面次之,土壤基质坡面最少。(2)土壤基质坡面、土壤—岩石混合基质坡面和岩石基质坡面恢复灌木物种数占比最高,而残留植被斑块基质坡面中草本植物种数占比最高。(3)从植被演替动态来看,土壤基质坡面、土壤—岩石混合基质坡面、岩石基质坡面、残留植被斑块基质坡面的优势物种,在2010年分别为灌木、灌木和乔木、灌木、草本和灌木;在2013年分别为草本和乔木、灌木和乔木、灌木和乔木、草本和灌木;在2016年分别为草本和灌木、灌木和乔木、草本和灌木、灌木和乔木;在2019年分别为草本—灌木—乔木、灌木、草本和灌木、乔木和灌木。(4)2010—2016年研究区不同类型坡面植物群落高度存在显著性差异,2019年无显著性差异。(5)2010—2019年不同类型坡面地震灾害体各植物多样性指数在总体上均呈现上升趋势,Shannon-Wiener指数上升约0.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灾害体坡面类型 生态恢复 植被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地区黑沙蒿生长特征及护坡效应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许锐 郭璐 +1 位作者 李寻昌 董琪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9-24,共6页
研究目的:黑沙蒿是黄土边坡生态恢复与重建的优良树种,研究黑沙蒿在黄土边坡植被群落结构中的生长特征,对黄土边坡稳定性及生态恢复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延安地区黄土边坡主要优势植物黑沙蒿的调查,通过植物科属分布及密度、黑沙蒿... 研究目的:黑沙蒿是黄土边坡生态恢复与重建的优良树种,研究黑沙蒿在黄土边坡植被群落结构中的生长特征,对黄土边坡稳定性及生态恢复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延安地区黄土边坡主要优势植物黑沙蒿的调查,通过植物科属分布及密度、黑沙蒿在边坡植被群落结构中的生长特征以及Simpson指数等分析,研究黑沙蒿的护坡效应,为延安地区黄土边坡复合型生态防护提供可靠依据。研究结论:(1)延安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基本符合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的边坡植被组成特征;(2)黑沙蒿由于耐寒耐旱及适生性强,成为延安地区黄土边坡主要植物物种;(3)随着坡度增大和土壤湿度降低,黑沙蒿数量相应减少,但优势度相应增大;(4)基于黑沙蒿护坡效应的分析,提出了各坡度下适宜的初期护坡植物物种及相应的工程结构措施;(5)本研究成果可为西北黄土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沙蒿 黄土边坡 生长特征 护坡效应 植被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落物添加对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甸土壤碳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振华 刘振杰 +1 位作者 陈白洁 李以康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56-164,共9页
为明确高寒草甸退化后植被群落结构改变对土壤碳矿化特征的影响,以不同退化梯度高寒草甸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恒温培养203 d研究了不同功能群枯落物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化程度加剧,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 为明确高寒草甸退化后植被群落结构改变对土壤碳矿化特征的影响,以不同退化梯度高寒草甸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恒温培养203 d研究了不同功能群枯落物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化程度加剧,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非线性响应趋势;枯落物添加分别显著增加了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以及重度退化草甸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矿化量约102.04%,58.71%,70.68%和181.32%,但同一退化梯度不同枯落物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培养前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以及pH值的增加,土壤有机碳矿化累积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枯落物添加可以改变土壤有机碳矿化累积量对土壤本底碳氮含量以及pH值的响应程度。总之,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甸植被群落结构的改变显著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退化 植被群落结构 土壤有机碳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海原县天然草原类型分布及生态状况调查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彦淑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第35期45-46,共2页
草原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科学实施草原生态修复,必须准确掌握草原资源生态状况。笔者对海原县草原资源类型分布及生态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在分析不同草原类型生态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海原县天然草原生态修复建议,为该地区草原生... 草原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科学实施草原生态修复,必须准确掌握草原资源生态状况。笔者对海原县草原资源类型分布及生态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在分析不同草原类型生态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海原县天然草原生态修复建议,为该地区草原生态修复提供基础性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草原 类型 植被群落结构 生态状况 海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