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82—2015年中国温带地区夏季植被长势对生长季结束日期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赵丽蓉 包刚 《草原与草业》 2022年第1期38-46,共9页
基于1982—2015年GIMMS NDVI3g数据,利用累计NDVI的Logistic曲线曲率极值法识别中国温带生长季结束日期(End of Growing Season,EOS),并在空间上及不同植被类型上分析了夏季植被长势对生长季结束日期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温... 基于1982—2015年GIMMS NDVI3g数据,利用累计NDVI的Logistic曲线曲率极值法识别中国温带生长季结束日期(End of Growing Season,EOS),并在空间上及不同植被类型上分析了夏季植被长势对生长季结束日期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温带地区的夏季平均NDVI值主要分布在0.05~0.91之间,生长季结束日期主要集中在第231~313 d之间。在空间上,夏季NDVI与生长季结束日期呈负相关的区域占总面积的64.9%,显著负相关达20.7%,主要分布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青藏高原地区及内蒙古地区;而呈正相关关系的面积占全区35.1%,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北部和东南部、新疆天山以北地区及青藏高原中部少数地区。从植被类型上看,森林植被类型(寒温带针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混交林)的夏季NDVI与生长季结束日期呈正相关,而在温带草原、青藏高原高寒植被、温带荒漠上与生长季结束日期呈负相关,这表明在干旱的生态系统类型上(温带草原、青藏高原高寒植被、温带荒漠),夏季植被长势旺盛导致生长季结束日期提前,而夏季植被的退化会推迟生长季结束日期。同时,气象因子作为植被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对生长季结束日期的变化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生长结束日期 植被类型 中国温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高纬地区植被物候对干旱的响应特征研究
2
作者 王前锋 陆锦阔 张容容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9,共10页
植被物候直接影响其生物量,调控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目前,气候变化(尤其干旱)对中国中高纬度植被物候的影响依然不清楚。因此,文章基于GIMMS NDVI3g数据集,提取中国30°N以北地区中多种植被类型生长季的开始日期(Start of the Seas... 植被物候直接影响其生物量,调控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目前,气候变化(尤其干旱)对中国中高纬度植被物候的影响依然不清楚。因此,文章基于GIMMS NDVI3g数据集,提取中国30°N以北地区中多种植被类型生长季的开始日期(Start of the Season,SOS)与结束日期(End of the Season,EOS)两物候参数。然后结合野外观测数据,验证提取物候参数结果可靠性,并结合饱和水汽压差(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与改进后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探究植被物候对干旱的响应特征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的植被物候变化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单季植被与双季植被第1个生长季的SOS集中在每年的第30~180天,而双季植被第2个生长季的SOS集中在每年的第200~220天。单季植被与双季植被第1个生长季的EOS主要集中在每年的第180~300天,双季植被第2个生长季的EOS主要集中在每年的第260~300天。(2)森林季前VPD的上升导致植被的SOS提前及EOS延迟;草地季前VPD上升导致植被的SOS滞后以及EOS提前。(3)研究区内大部分地区的SPEI与植被的SOS、EOS均呈正相关,即干旱促使该地区植被的SOS、EOS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物候 植物生长开始日期 植物生长结束日期 饱和水汽压差 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温带草原和荒漠区域春季物候的变化及其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李耀斌 张远东 +1 位作者 顾峰雪 刘世荣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0,共10页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分析中国温带草原和荒漠区域春季物候变化趋势,探索该区域春季物候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1982—2015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提取中国温带草原和荒漠区域植被生长季开始日期(SOS),评估整...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分析中国温带草原和荒漠区域春季物候变化趋势,探索该区域春季物候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1982—2015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提取中国温带草原和荒漠区域植被生长季开始日期(SOS),评估整个研究区及草甸、草原和荒漠SOS的线性趋势。利用偏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SOS与季前(5月—上一年11月)温度和季前降水的关系,并分析SOS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空间模式。[结果]1982—2015年中国温带草原和荒漠区域SOS以0.14d·a^-1的速率显著提前。空间上,68%的地区呈提前趋势,32%的地区呈延迟趋势。SOS与不同季前时期的平均温度和降水均呈负相关,且与季前平均温度的相关性更显著。SOS分别与季前40d平均温度和季前200d降水的相关性最大。1982—2015年,季前(40d)平均温度上升1℃,SOS显著提前1.31d;季前(200d)降水增加10mm,SOS提前0.44d。空间上,长期平均季前(200d)降水增加10mm,SOS温度敏感性增加0.093d·℃^-1,SOS降水敏感性降低0.019d·10mm^-1。[结论]过去34年中国温带草原和荒漠区域SOS表现提前趋势。季前平均温度是控制SOS变化的主要因子。季前平均温度升高和季前降水增加会导致SOS提前。季前降水决定SOS温度敏感性和SOS降水敏感性的空间格局。季前降水越多的地区,SOS对季前平均温度越敏感;季前降水越少的地区,SOS对季前降水越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生长开始日期(sos) 前平均温度 前降水 敏感性 中国温带草原和荒漠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