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柳州市植被生态质量时空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1
作者 黄维 莫建飞 +1 位作者 陈诚 谢映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2期252-261,共10页
为客观监测与评价地市尺度植被生态质量和探讨其与主要驱动气候因子的关系,采用2000—2022年MODIS NDVI数据,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和植被覆盖度(FVC)构建植被生态质量指数(EQI),采用转移矩阵和线性回归趋势方法,分析柳州市不同县... 为客观监测与评价地市尺度植被生态质量和探讨其与主要驱动气候因子的关系,采用2000—2022年MODIS NDVI数据,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和植被覆盖度(FVC)构建植被生态质量指数(EQI),采用转移矩阵和线性回归趋势方法,分析柳州市不同县区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类型EQI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EQI与气候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0—2022年柳州市平均EQI总体偏好,其中融水苗族自治县EQI均值最高,城中区最低;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EQI均值最高,城乡、工矿和居民用地最低;植被类型中,阔叶林EQI均值最高,栽培植被最低。2000—2022年柳州市显著变绿,EQI显著上升面积占比为84.72%,上升速率为0.15~1.79/a,柳江区东部和南部、鱼峰区南部及鹿寨县南部上升速率较快。EQI与年均气温、年总降水量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面积占比分别为63.81%和28.16%,与年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鹿寨县东北部、融水苗族自治县东北部、融安县北部和三江侗族自治县,与年总降水量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安县、柳城县及柳南区和柳北区北部。气温对EQI的影响范围比降水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市尺度 柳州市 植被生态质量指数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8年奉化植被生态质量变化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郑健 徐蓉 +1 位作者 朱晓翠 杨怡曼 《农学学报》 2021年第11期48-53,共6页
为研究奉化区域植被生态质量的多年变化情况,应用2000—2018年MODIS卫星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计算植被覆盖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8年奉化植被覆盖度、净初级生产力和植被生态质... 为研究奉化区域植被生态质量的多年变化情况,应用2000—2018年MODIS卫星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计算植被覆盖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8年奉化植被覆盖度、净初级生产力和植被生态质量指数都呈现提高趋势,平均增速分别达到0.26%/a、1.7 g C/(m^(2)·a)和0.19/a,除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外均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2)2018年奉化植被生态质量达到最高,但不同区域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山区乡镇在植被覆盖度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指标上都明显优于城区,大堰、溪口和尚田植被生态质量居前三位。(3)2014年以后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变化受年降水量影响减小,可能与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不断增强有关。相比"两山理论"首次提出的2005年,2018年有90.0%的区域实现了植被生态质量指数的正增长,山区增长尤为明显。可见,2000年以来奉化植被生态质量总体向好发展,但不同区域发展存在不平衡,平原局部地区有退化现象,需进一步加强针对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植被生态质量指数 气象 奉化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成渝双城经济圈植被生态质量变化及其对极端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艳军 李子辉 +1 位作者 官冬杰 李振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876-4885,共10页
成渝双城经济圈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对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意义重大.以2000~2020年植被第一性生产力(NPP)和植被覆盖度(FVC)等多源遥感数据为基础,构建成渝双城经济圈植被生态质量(EQI),并分析了研究区的植被生态... 成渝双城经济圈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对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意义重大.以2000~2020年植被第一性生产力(NPP)和植被覆盖度(FVC)等多源遥感数据为基础,构建成渝双城经济圈植被生态质量(EQI),并分析了研究区的植被生态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极端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植被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总体呈稳定和升降交替态势,多年平均植被生态环境质量值为63.96;(2)成渝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质量呈中间低四周高的空间分布格局.平均生态环境质量指数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分布于成渝城市群四周山区,渝东南地区也具有较高平均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中部地区平均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年际间的分布相似,变化较小;(3)2000~2020年成渝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质量斜率趋势整体呈向好发展的趋势.斜率最小等级(-3.17~-0.42)主要分布于成都以及重庆主城周边地区;成渝城市区东部和中部的生态环境质量趋势斜率均表现为增长趋势.(4)成渝双城经济圈植被生态质量与极端气候因子日最高气温>25℃的日数(SU)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日最高气温高于90%分位数的日数(TX90P)、日最低气温<0℃的日数(FD)因子在0.05水平上正相关,与日最低气温高于90%分位数的日数(TN90P)因子在0.05水平上负相关;研究结果能为成渝双城经济圈植被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及其对极端气候的响应过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极端气候 空间变化 相关性 成渝双城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时空变化动态监测评价模型 被引量:49
4
作者 钱拴 延昊 +3 位作者 吴门新 曹云 徐玲玲 程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6573-6583,共11页
为了能掌握全国植被综合生态质量的高低及其时空变化,构建了既能反映植被生产力又能反映植被覆盖度的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建立了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年际对比和多年变化趋势评价模型。利用构建的指数和评价模型,以2017年作为监测评... 为了能掌握全国植被综合生态质量的高低及其时空变化,构建了既能反映植被生产力又能反映植被覆盖度的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建立了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年际对比和多年变化趋势评价模型。利用构建的指数和评价模型,以2017年作为监测评价的当年,以2000-2017年作为评价的多年时段,对全国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时空变化进行了监测评价。结果表明:(1)2017年全国大部地区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高于2000-2016年多年平均值,生态质量偏好;2017年福建、广西、海南、广东、云南植被综合生态质量位居全国前五位,构建的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及其年际对比模型可以定量反映全国植被综合生态质量的空间差异和年际差异。(2)全国有90.7%的区域2000-2017年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呈提高趋势,东北地区西部、内蒙古东部、华北大部、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东部、华南西部等地生态质量指数提升明显,构建的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多年变化趋势评价模型可以定量反映植被生态质量的多年变化趋势和幅度。(3)南方大部地区2000-2017年平均年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在50.0以上,北方大部地区在50.0以下;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在20.0以上,西部大部地区在20.0以下,表明南方大部地区年植被生态质量好于北方、中东大部好于西部。可见,构建的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及其年际对比和多年变化趋势评价模型,能够监测评价当年和多年全国植被综合生态质量的时空变化,可为掌握全国植被生态质量动态提供模型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 净初级生产力 覆盖度 时空变化 监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遥感的齐齐哈尔市气候因子对植被生态质量的影响
5
作者 王宇凡 吴琼 +3 位作者 程春香 曲芙瑶 马瑞 解镕铭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20-26,31,共8页
齐齐哈尔市作为松嫩平原农业核心区及区域农业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承载区,其植被生态状况对粮食生产安全及生态屏障功能的稳定发挥具有直接且关键的影响。为促进齐齐哈尔市植被生态保护,利用MODIS卫星遥感数据和逐日气象数据,分析了2000... 齐齐哈尔市作为松嫩平原农业核心区及区域农业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承载区,其植被生态状况对粮食生产安全及生态屏障功能的稳定发挥具有直接且关键的影响。为促进齐齐哈尔市植被生态保护,利用MODIS卫星遥感数据和逐日气象数据,分析了2000年以来该地区的植被生态气候特征以及典型旱涝月份对植被生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24年齐齐哈尔地区生长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气温略呈下降趋势;2000-2024年该地区生长季植被NPP、覆盖度和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均呈增加趋势,植被固碳释氧能力逐年增强,但典型旱涝月份对植被生态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因子 净初级生产力 覆盖度 植被生态质量指数 齐齐哈尔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