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0
1
作者 潘剑彬 董丽 +2 位作者 廖圣晓 乔磊 晏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9-64,共6页
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的典型群落环境内外选定样点和对照点,并于2009年8月18—20日连续测定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结果表明:不同的群落结构条件下,乔灌草复合植物群落在影响负离子的产生效果方面要优于简单植物群落结构,尤其高于单... 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的典型群落环境内外选定样点和对照点,并于2009年8月18—20日连续测定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结果表明:不同的群落结构条件下,乔灌草复合植物群落在影响负离子的产生效果方面要优于简单植物群落结构,尤其高于单层的群落结构,同时其与负离子浓度的相关性最大;不同的植被类型条件下,大面积的落叶阔叶林区域的负离子浓度要显著高于针阔叶混交林区域和针叶林区域。最后,综合比较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空气温湿度的关系,发现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空气湿度、空气温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负离子 植被生态效应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城市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CO2浓度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潘剑彬 董丽 +3 位作者 廖圣晓 晏海 乔磊 李冲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0-35,共6页
使用红外CO2测定仪跟踪测定了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2008-2009年度的CO2浓度。结果表明:1)公园内CO2浓度在生长季节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特征,表现为上午时分显著降低,中午时分低浓度浮动(约310μmol/mol),而下午时分在达到测定时间内最低值(... 使用红外CO2测定仪跟踪测定了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2008-2009年度的CO2浓度。结果表明:1)公园内CO2浓度在生长季节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特征,表现为上午时分显著降低,中午时分低浓度浮动(约310μmol/mol),而下午时分在达到测定时间内最低值(约300μmol/mol)之后显著升高的特征;2)非生长季节与生长季节的CO2浓度变化特征相近,只是日平均浓度(413μmol/mol,生长季节为328μmol/mol)和日最低浓度出现的时间(13:00,生长季节为14:00左右)有所不同;3)4个季节的CO2平均浓度比较,夏季最低(328μmol/mol),秋、冬季最高(413μmol/mol),而春季(410μmol/mol)与秋、冬季无显著差异;4)公园内部样点间在生长季节由边缘区(360μmol/mol)经过渡区(336μmol/mol)到核心区(332μmol/mol)的CO2浓度呈现较明显的逐渐降低的梯度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说明公园范围内较高的植被覆盖率和丰富的植被层次能够降低其区域内的CO2浓度,另外植被和土壤的呼吸作用等因素也可能对CO2浓度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 植被生态效应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城市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绿地空气负离子密度季节和年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25
3
作者 潘剑彬 董丽 晏海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4-50,共7页
研究了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区域2005—2010年的负离子密度,结果显示:2009年5月份至2010年5月份,公园的负离子密度具有明显的年度变化特征,2009年夏季空气质量最好,其次是秋季,而2010年春季空气质量最差;测量时间内负离子具有显著的季... 研究了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区域2005—2010年的负离子密度,结果显示:2009年5月份至2010年5月份,公园的负离子密度具有明显的年度变化特征,2009年夏季空气质量最好,其次是秋季,而2010年春季空气质量最差;测量时间内负离子具有显著的季节密度特征,夏季最高(2 500个.cm-3以上),春季最低(低于阈值,1 000个.cm-3),而秋季(约2 100个.cm-3)仅次于夏季而高于冬季(1 070个.cm-3);公园绿地建成前后,基于负离子密度的空气质量具有显著的改善。从而表明,公园绿地植被对于提高绿地所在局部区域以负离子密度为主要参数的空气质量具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负离子 植被生态效应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城市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