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荒漠草原东部植被指标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0
1
作者 焦越佳 张佳雨 +3 位作者 黄馨慧 刘风山 孙振元 钱永强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3-160,共8页
本研究以内蒙古荒漠草原东部的苏尼特右旗为研究区域,利用2003—2013年草原植被高度、覆盖度、鲜草和干草产量等植被指标动态变化数据,结合水热等重要气候因子,分析了区域植被指标时空动态变化与气候因子变化趋势,并对植被指标动态变化... 本研究以内蒙古荒漠草原东部的苏尼特右旗为研究区域,利用2003—2013年草原植被高度、覆盖度、鲜草和干草产量等植被指标动态变化数据,结合水热等重要气候因子,分析了区域植被指标时空动态变化与气候因子变化趋势,并对植被指标动态变化与气候变化最佳模型进行评价与筛选。结果表明,该区域气温和降水量整体呈“冷干化”趋势,植被覆盖度、高度、草产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降水量对荒漠草原植被影响更大。植被年最大高度、覆盖度、草产量与水热因子存在时滞效应。植被高度、鲜草产量、干草产量与水热因子最优拟合模型均为二项式模型,植被覆盖度与水热因子最优拟合模型为幂指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尼特右旗 荒漠草原 植被指标 气候变化 时滞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结构指标在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保持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孙佳佳 王志刚 +1 位作者 张平仓 潘晓颖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7-32,共6页
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部分前人关于植被结构与水土保持功能效应、植被结构指标与评价、植被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的研究成果。分析指出,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形势依然严峻是由于林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正确评价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 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部分前人关于植被结构与水土保持功能效应、植被结构指标与评价、植被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的研究成果。分析指出,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形势依然严峻是由于林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正确评价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成为水土保持管理及学科发展的需要。旨在综合已有的研究经验和成果,促进今后相关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标 植被结构 水土保持功能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植被生态指标对安徽省生态系统质量动态遥感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蒋德健 杨倩 +1 位作者 阮艳婷 王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96,共7页
为有效评估“十三五”期间安徽省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制定生态保护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安徽省行政区域为研究对象,选用针对安徽省2015—2020年的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和总初级生产力的MODIS数据产品,以及两个典型生态区夏季的Landsa... 为有效评估“十三五”期间安徽省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制定生态保护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安徽省行政区域为研究对象,选用针对安徽省2015—2020年的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和总初级生产力的MODIS数据产品,以及两个典型生态区夏季的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反演的植被生态参数遥感产品,构建生态系统质量指数模型,分析安徽省生态系统质量动态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20年,安徽省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均值为62.27,评定等级为良,且各行政区生态系统质量等级均为中级以上,黄山市评价等级为优。2015—2020年,安徽省生态系统质量总体呈提升的趋势,其中,蚌埠市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提升,阜阳市、淮南市和马鞍山市生态系统质量明显下降;5个生态功能区中,沿长江平原生态区生态系统质量明显下降,皖西大别山生态区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提升;安徽沿江经济带和皖南山地丘陵区典型生态区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芜湖段和宿松段两岸、皖南山区的西南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生态系统质量 遥感评估 植被生态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叶面积指数与覆盖度定量表征红壤区土壤侵蚀关系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孙佳佳 于东升 +3 位作者 史学正 顾祝军 张文太 杨浩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60-1066,共7页
选择较合理的植被指标,对提高植被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精度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12个土壤侵蚀试验小区2007年和2008年2 a的降雨、径流、泥沙数据及各小区的植被叶面积指数(LAI)、植被覆盖度(VFC)资料,利... 选择较合理的植被指标,对提高植被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精度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12个土壤侵蚀试验小区2007年和2008年2 a的降雨、径流、泥沙数据及各小区的植被叶面积指数(LAI)、植被覆盖度(VFC)资料,利用对比与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2种植被覆盖类型(纯马尾松林、马尾松林草)和不同覆盖度(80%、60%、45%、30%、15%和5%)的红壤水土流失特点,探讨了LAI与VFC定量表征水土流失关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与裸地小区比较,马尾松纯林覆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侵蚀模数,对径流的减少作用并不明显;而马尾松林草覆盖可显著减少25%左右的径流,土壤侵蚀模数减少也在90%以上,林草结合的植被覆盖结构具有更强的水土保持功能。以LAI表征2种植被覆盖类型的土壤侵蚀模数,均能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以VFC来表征土壤侵蚀模数,仅马尾松林草覆盖类型达到了显著水平。选择LAI表征土壤侵蚀模数来评价植被水土保持效益,将更为稳定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 植被覆盖度 植被指标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区沼泽湿地退化过程中植被变化特征及评价指标体系
5
作者 石明明 周秉荣 +3 位作者 多杰卓么 苏淑兰 张帅旗 马盼盼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51-1758,共8页
湿地退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是湿地退化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该研究以隆宝高寒沼泽湿地为例,分析了不同退化程度湿地植被的变化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以多个植被指标构建了湿地退化的植被评价指数。结果表明:(1)随着湿地退化程度加剧,沼... 湿地退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是湿地退化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该研究以隆宝高寒沼泽湿地为例,分析了不同退化程度湿地植被的变化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以多个植被指标构建了湿地退化的植被评价指数。结果表明:(1)随着湿地退化程度加剧,沼生植物重要值减小,湿中生植物重要值增大,植物群落由小苔草(Carex parva)群落向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群落演替。(2)随着湿地退化程度加剧,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均逐渐增大,其中,重度退化阶段与未退化阶段间差异显著(P<0.05)。(3)地上生物量随着湿地退化显著降低(P<0.05),而地下生物量则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在10~20 cm和20~30 cm土层,重度退化阶段与轻度退化阶段间均差异显著(P<0.05)。(4)主成分分析显示,9个植物群落指标简化为第1和第2主成分,累计解释量达91.7%。第一主成分上盖度、地上生物量、沼生植物重要值和中生植物重要值具有较高载荷,达0.9以上,对于湿地退化的指示性较好。(5)不同退化阶段的湿地植被评价指数(SVEI)分别为,未退化阶段-3.23^-1.98,轻度退化阶段-0.54~0.51,重度退化阶段2.15~3.26。研究认为,利用多个植被指标构建的湿地退化植被评价指数可以很好地指示隆宝湿地的退化程度,且湿地植被评价指数值越大,湿地退化越严重;不同退化程度湿地的植被评价指数阈值为:未退化阶段SVEI<-1,轻度退化阶段-1≤SVEI≤1,重度退化阶段SVEI>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退化 植被特征 植被评价指标 高寒沼泽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南川区土壤锰元素遥感反演
6
作者 徐天 李敬 刘振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5,共7页
土壤中的锰元素对植物生长起着重要作用,土壤锰含量过高或者缺少都将对植物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快速监测土壤中的锰含量尤为重要。目前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锰含量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土壤光谱估算土壤锰含量,而对于植被常年覆盖的... 土壤中的锰元素对植物生长起着重要作用,土壤锰含量过高或者缺少都将对植物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快速监测土壤中的锰含量尤为重要。目前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锰含量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土壤光谱估算土壤锰含量,而对于植被常年覆盖的南方地区,难以从卫星影像中获取土壤光谱。因此,引入植被光谱,探索植被覆盖区域土壤锰元素的快速监测方法。首先从Landsat 8影像中提取11种植被光谱指标,并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结合方差膨胀因子(VIF)筛选出最佳植被光谱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多元逐步回归(MSR)和BP神经网络(BPNN)算法构建最佳植被光谱指标与土壤锰元素之间的光谱响应模型,分析比较三个模型的估算效果从而确定最佳反演模型;最后,基于最佳反演模型进行土壤锰含量空间制图。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研究结果表明:3个植被光谱指标(比值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可见光大气阻抗植被指数)被确定为土壤锰元素最佳的光谱响应指标;BPNN光谱响应模型(R^(2)为0.78,RMSE为334.24,RPD为2.13)为土壤锰含量最佳反演模型,其土壤锰含量的制图精度(R^(2)为0.69,RMSE为567.64,RPD为1.30)。表明通过植被光谱指标反演土壤锰含量可行,该研究为区域尺度的土壤锰含量监测开拓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光谱指标 土壤锰元素 BPNN 光谱响应指标筛选 最佳反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天曼栎类天然林群落环境解释的多元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闫东锋 杨喜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1年第2期100-105,共6页
利用宝天曼自然保护区32块野外样地调查资料,通过选取21个分别代表植被群落、地形和环境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典范相关分析方法,分别对三者之间的定量耦合关系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和土壤厚度是指示植被变化... 利用宝天曼自然保护区32块野外样地调查资料,通过选取21个分别代表植被群落、地形和环境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典范相关分析方法,分别对三者之间的定量耦合关系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和土壤厚度是指示植被变化的敏感指标;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样地沿海拔梯度有规律分布,在划分的3种群落类型间,随着海拔的增加,土壤厚度在加大,而土壤含水量在减少,乔木种类增加而灌木、草本种类减少;植被、地形、环境指标集团的典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地形与植被指标、环境与植被指标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地形与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乔木种类及林分密度的变化能很好地反映地形和土壤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统计 地形指标 环境指标 植被指标 宝天曼自然保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mⅥ和双阈值OTSU算法的农作物图像识别 被引量:8
8
作者 龚立雄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3-368,共6页
针对农作物图像中依附泥土和杂质噪声呈现不规则性和复杂性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植被指标合成双阈值OTSU算法的农田作物图像识别方法.该方法根据农作物充分显露和部分被遮盖2类图片特点,将图像识别过程分为3个阶段:首先利用植被指标合成... 针对农作物图像中依附泥土和杂质噪声呈现不规则性和复杂性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植被指标合成双阈值OTSU算法的农田作物图像识别方法.该方法根据农作物充分显露和部分被遮盖2类图片特点,将图像识别过程分为3个阶段:首先利用植被指标合成获取农作物图像灰度图,然后根据双阈值OTSU自适应算法进行二值化处理与图像分割,再进行正常的形态学运算,将3个阶段所分割的图像叠加形成最终的农作物与土壤识别图像,并将该算法与双阈值迭代设定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表明该算法克服了传统灰度图算法和阈值迭代算法的缺点,能有效提取和识别过渡区域的边缘,图像识别的准确率为92.7%以上.最后,采用Visual Basic2010和Matlab 2012软件设计了农作物图像识别系统,从应用角度实现了图像识别的可视化与自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图形识别 植被指标合成 双阈值 灰度图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放牧强度与小嵩草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关系 被引量:20
9
作者 董全民 赵新全 +3 位作者 马玉寿 李青云 王启基 施建军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34-338,343,共6页
分析牦牛放牧强度对小嵩草(K obrecia p arva)高寒草甸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优良牧草比例和牦牛个体增重的年度变化呈正相关;在牦牛放牧条件下,优良牧草比例年度变化是评价小嵩草高寒草甸放牧价值的直接度量指标;而相似性... 分析牦牛放牧强度对小嵩草(K obrecia p arva)高寒草甸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优良牧草比例和牦牛个体增重的年度变化呈正相关;在牦牛放牧条件下,优良牧草比例年度变化是评价小嵩草高寒草甸放牧价值的直接度量指标;而相似性系数和草地质量指数的变化与牦牛生产力没有明显的联系,只能指示植物群落整体的相对变化程度;当放牧强度为1.86头/hm2时,能维持优良牧草比例和牦牛年度增重,是保持小嵩草高寒草甸不退化的适宜放牧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嵩草高寒草甸 放牧强度 优良牧草 地上生物量 植被变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