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68篇文章
< 1 2 1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三角月度10 m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2019-2023年)
1
作者 刘乐萌 李杨 戴玲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473-485,共13页
植被指数数据是区域可持续研究的重要参考指标。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发展最快的城市群之一,环境容量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被挤压,生态压力逐年增大。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是反映植被状况的重要指标... 植被指数数据是区域可持续研究的重要参考指标。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发展最快的城市群之一,环境容量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被挤压,生态压力逐年增大。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是反映植被状况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利用Sentinal-2产品生成了我国长三角地区2019-2023年10 m分辨率月度NDVI数据集。采用min函数和Cloud Score+S2_HARMONIZED数据集,对Sentinal-2多光谱影像进行逐像元云污染剔除,随后采用时间序列最小值合成法进一步消除残留噪声,并根据实际数据质量对空值区域实施线性插值或源遥感数据时空融合插值填补,有效增强数据的空间连续性,增强数据的可用性。本数据集可为长三角地区植被覆盖月度演变和驱动机制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长三角地区 遥感产品 GE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DHD、NDVI及EVI光谱植被指数的锡林郭勒盟草地冠层高度遥感反演对比研究
2
作者 兰春阳 郭利彪 +3 位作者 谭维贤 黄平平 李苏和 马铭泽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4,共14页
草地冠层高度是指示植被生长和草地覆盖利用变化的重要物候动态及地表空间异质性指示因子。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天然草地为例,使用MODIS遥感光学多角度冠层观测数据,参考RTLSR辐射传输模型完成了草地植被群落BRDF二向反射分布... 草地冠层高度是指示植被生长和草地覆盖利用变化的重要物候动态及地表空间异质性指示因子。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天然草地为例,使用MODIS遥感光学多角度冠层观测数据,参考RTLSR辐射传输模型完成了草地植被群落BRDF二向反射分布特征的重构,实现了冠层热点和暗点反射率的计算,构建了植被冠层归一化热点和暗点植被指数(NDHD)。研究基于GRNN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了以NDHD、NDVI及EVI多种植被指数为驱动参数的草地冠层高度参数动态反演模型,结果表明:(1)基于RTLSR模型的f_(iso)、f_(vol)和f_(geo)散射核系数,可分别完成草地植被冠层热点和暗点的反射率计算,并可将体散射、几何光学散射特性用于定量描述植被结构特征的光谱响应变化。(2)使用冠层BRDF数据构建的红光、近红外NDHD植被指数可以较好地指示草地植被时序生长所表现的结构变化差异及空间覆盖分布异质性特征。(3)研究区草地冠层高度反演结果空间分布呈现西部低、中部过渡、东北部高的格局,时间序列结果表现为随草地植被物候过程而动态变化。(4)经与NDVI、EVI光谱植被指数反演对比可获知,NDHD时间和空间反演结果的R2分别为0.58和0.89,较NDVI指数(R2=0.44)和EVI指数(R2=0.36)明显改进,且红光和近红外NDHD植被指数对冠层高度反演的贡献比例数值为3.32%和3.57%,显示出较好的植被结构特征指示优势和数值反演驱动潜力。综上,基于RTLSR模型及NDHD植被指数构建的草地冠层GRNN高度反演模型在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过程均具有较理想的数值反演精度,并可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植被 多角度遥感 二向反射分布函数 归一化热点和暗点植被指数 冠层高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升温和升温间歇期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关系
3
作者 张羽 刘滨辉 苏远航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6-690,共15页
森林冠层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树木主干利用冠层生成的有机物进行形成层分裂与加厚,树木冠层的同化作用和树干的径向生长在气候变化过程是否同步变化存在争议,同步或差异性变化是否与这2个过程对气候因子响应特征有关也是... 森林冠层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树木主干利用冠层生成的有机物进行形成层分裂与加厚,树木冠层的同化作用和树干的径向生长在气候变化过程是否同步变化存在争议,同步或差异性变化是否与这2个过程对气候因子响应特征有关也是目前关注热点,尤其是同一树种在不同气候背景下仍待研究。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作为我国寒温带针叶林主要建群种,对气候变化比较敏感。因此,由南向北选取大兴安岭阿尔山(AES)、库都尔(KDE)和大白山(DBS)地区的兴安落叶松为研究对象,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年轮宽度指数(ring width index,RWI)分别代表树木冠层和主干生长状况,利用分段函数、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究不同气候背景下树木冠层和主干生长关系及驱动因子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快速升温期显著促进了树木冠层的生长,主要体现在生长季前期和生长季末期,但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可能更多用于冠层呼吸,从而抑制了树木径向的生长,导致该期间树木主干和冠层生长关系不显著。随着气温上升速率的减慢,树木冠层的生长主要体现在生长季中期和生长季末期,树木主干和冠层生长之间的关系呈现显著相关性(P<0.05)。全球气温上升速率导致森林主干与冠层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存在差异,这可能是造成树木主干与冠层生长关系不一致的根本原因。全球气温上升速率加快加大了兴安落叶松主干与冠层生长对气候响应的差异,相反会极大缩小两者对气候响应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径向生长 ndvi 气候变暖 大兴安岭 快速升温期 升温间歇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西藏地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4
作者 孟慧美 吴凌霄 +1 位作者 宣越健 米玛旺堆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9-211,共13页
基于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方法、随机森林(RF)方法、Prophet方法构建适合西藏地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预测模型,利用羊八井地区2000~2021年MODIS遥感NDVI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地... 基于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方法、随机森林(RF)方法、Prophet方法构建适合西藏地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预测模型,利用羊八井地区2000~2021年MODIS遥感NDVI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地区植被覆盖率总体呈现不明显减少趋势;3个预测模型中,RF预测精度最高,其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决定系数,分别达到了6.92%、4.04%、0.9;小波变换方法能有效提高模型预测精度;组合模型可以提高预测精度,其中误差倒数权重组合模型优于平均权重和方差倒数加权组合模型。因此可以利用RF等机器学习方法结合小波变换、组合模型在西藏地区进行NDVI预测,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农牧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预测模型 随机森林(RF)方法 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方法 Prophet方法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1984-2023年30m年最大植被指数数据集
5
作者 曾珂 慈萌瑶 +4 位作者 朱泓恺 张淑怡 王玥 张艺玟 刘敏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555-568,共14页
植被生长状况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快速城市化,导致大量自然地表和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植被面积和绿度大幅减少,对生态环境和空间资源造成压力。卫星遥感是对生态系统状况开展时空连续监测的有效工具,... 植被生长状况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快速城市化,导致大量自然地表和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植被面积和绿度大幅减少,对生态环境和空间资源造成压力。卫星遥感是对生态系统状况开展时空连续监测的有效工具,本研究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利用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生成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1984-2023年30 m分辨率年最大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和核归一化植被指数(Kernel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k NDVI)数据集,以反映区域植被生长状况及长时间序列变化特征。为确保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采用线性插值和Savitzky-Golay滤波器对波段进行平滑处理,有效去除光谱域中的噪音;此外,借助稳定长时间序列的影像产品MODIS13Q1对3个植被指数年最大值的出现时间分别进行验证,进一步增强数据的可读性和可用性。本数据集的构建可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植被覆盖时空演变及相关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长江三角洲 ndvi EVI kndvi 1984-2023 遥感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梯度提升回归树的三江源地区植被指数的预测方法研究
6
作者 张国晶 颜青松 +3 位作者 秦文强 张兹予 李希来 黄建强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55-1668,共14页
为了揭示三江源地区2000—2023年植被时空变化格局及影响因素,并预测气候变化条件下三江源地区植被可能的变化趋势,本研究基于三江源达日、玛多、玉树、曲麻莱四个地区2000—2023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 为了揭示三江源地区2000—2023年植被时空变化格局及影响因素,并预测气候变化条件下三江源地区植被可能的变化趋势,本研究基于三江源达日、玛多、玉树、曲麻莱四个地区2000—2023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以及温度、降水、风速和气压等气候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采用了梯度提升回归树、自适应增强回归、随机森林以及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算法建立NDVI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所有模型参数进行了精细调优和验证,以提升模型性能和可靠性。最终,筛选出了模拟精度最优模型,进行多情景下植被变化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NDVI的气象特征值占比最高,达0.6486。梯度提升回归模型在所有研究区综合表现优于其他模型,平均均方误差(Mean squared error,MSE)在0.00045~0.00104之间,拟合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均超过0.90,显示出强大的拟合能力。梯度提升回归树在预测三江源地区NDVI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对NDVI数据具有良好拟合效果,为三江源地区NDVI预测提供了科学方法。研究结果有助于预警气候变化条件下植被退化的潜能,为气候变化背景下该区域植被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机器学习 梯度提升回归树 三江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东部植被指数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7
作者 丁文魁 李兴宇 +3 位作者 杨晓玲 马中华 吴雯 陈英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5-425,共11页
研究植被覆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干旱区气候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河西走廊东部2001~2020年逐月NASA GIMMS(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Global Inventory Modelling and Mapping Studies)归一... 研究植被覆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干旱区气候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河西走廊东部2001~2020年逐月NASA GIMMS(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Global Inventory Modelling and Mapping Studies)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气温、降水、日照、蒸发资料为基础,运用差值法和线性趋势法对比分析了21世纪00年代(2001~2010年)和21世纪10年代(2011~2020年)NDVI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蒸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然后采用相关系数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探讨了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东部21世纪10年代全区域及各地NDVI呈显著增长趋势,21世纪00年代凉州区、古浪县NDVI呈减少趋势,全区域及其他各地呈增长趋势,21世纪10年代NDVI比21世纪00年代明显偏大。河西走廊东部全区域及各地两个年代气温基本呈上升趋势;21世纪10年代降水基本呈增多趋势、21世纪00年代降水基本呈减少趋势;两个年代日照时数基本呈减少趋势;两个年代蒸发量基本呈增多趋势,两个年代相比21世纪10年代比21世纪00年代气温、降水、蒸发量在增大,日照时数在减少。年NDVI与气温、降水量基本呈正相关,气温、降水量对NDVI具有明显正贡献;年NDVI与日照时数、蒸发量相关性的正负差异较大,总体来看,日照时数对NDVI具有负贡献,蒸发量对NDVI具有正贡献。河西走廊东部NDVI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本研究建立的年NDVI与年气候要素的回归模型,可用于预测NDVI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气候变化 相关性 回归模型 河西走廊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雷达植被指数的黑河中游农作物精细分类研究
8
作者 卢捷 薛华柱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162,共11页
在农作物分类中常用的光学影像易受云、雨等因素影响,限制了遥感技术在部分地区农业资源监测中的应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数据具有不易受天气影响的优势。为了探究使用SAR影像是否可以准确地完成农作物分类,... 在农作物分类中常用的光学影像易受云、雨等因素影响,限制了遥感技术在部分地区农业资源监测中的应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数据具有不易受天气影响的优势。为了探究使用SAR影像是否可以准确地完成农作物分类,分别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极度梯度提升(XGBoost)、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机(SVM)4种分类器,基于Sentinel-1后向散射系数和双极化雷达植被指数(SVI_(DP))进行黑河中游农作物分类,并将分类结果与Sentinel-2光学影像的分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使用包含SVI_(DP)的SAR影像作为训练数据时,CNN、XGBoost、RF、SVM 4种分类器的总体精度分别为81.50%、78.49%、77.92%和76.60%,使用光学影像作为训练数据时,总体精度分别为82.21%、79.23%、77.96%和76.34%,两者分类精度相近。对于苜蓿和其他特征信息复杂的类别,使用SAR影像时可以获得更高的精度。综上,雷达植被指数可以丰富SAR影像的特征信息,SAR影像可以用于农作物分类任务并取得准确分类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精细分类 Sentienl-1 Sentinel-2 卷积神经网络 雷达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植被指数特征优选的冬小麦叶片含水量估算
9
作者 马宇欣 胡笑涛 +4 位作者 王亚昆 范晓懂 彭雪莲 孙骏 陈洪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4-244,共11页
为进一步提升利用高光谱数据快速监测叶片含水量的能力,以关中地区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分别获取2022和2023年孕穗期、抽穗期及灌浆期冬小麦叶片含水量,并同步监测叶片高光谱信息。通过波段组合的形式构建植被指数,并利用相关性分析进行初... 为进一步提升利用高光谱数据快速监测叶片含水量的能力,以关中地区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分别获取2022和2023年孕穗期、抽穗期及灌浆期冬小麦叶片含水量,并同步监测叶片高光谱信息。通过波段组合的形式构建植被指数,并利用相关性分析进行初步筛选,再以ReliefF算法优选得到输入特征变量,然后分别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和基于粒子群(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优化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构建冬小麦叶片含水量估算模型,并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通过相关性分析与ReliefF算法结合优选变量,能够较单独通过相关分析明显提升LSTM和PSO-BPNN模型的建模精度,但对RF模型则无法优化变量。相关性分析与ReliefF结合后PSO-BPNN模型在各生育时期均取得最佳预测结果,其中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验证集r2分别为0.816、0.736和0.806,RMSE分别为0.546%、0.899%和1.531%,NRMSE分别为0.681%、1.195%和2.185%。由此可见,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通过ReliefF算法优选特征变量能够提升特定模型对冬小麦叶片含水量的估算精度,其中对PSO-BPNN模型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叶片含水量 机器学习 变量筛选 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2卫星遥感的河口潮滩植被指数构建研究
10
作者 叶可 田波 王玉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53,共13页
河口海岸区域因为受到潮汐动态淹没的影响,位于潮滩前沿和潮沟边缘的低覆盖度植被信息难以被常用的陆地植被指数准确提取.以长江河口潮滩湿地为研究区域,在常用陆地植被指数比较与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湿度指数构建了适用于河口潮滩区域的... 河口海岸区域因为受到潮汐动态淹没的影响,位于潮滩前沿和潮沟边缘的低覆盖度植被信息难以被常用的陆地植被指数准确提取.以长江河口潮滩湿地为研究区域,在常用陆地植被指数比较与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湿度指数构建了适用于河口潮滩区域的植被指数ETFVI(Estuarine Tidal Flat Vegetation Index),对其提取的植被分布信息和反演的覆盖度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表明:ETFVI与常用的8种植被指数相比,由于考虑了下垫面湿度变化对植被指数的影响,提取植被分布信息的准确率和F_(1)值相较第2名分别提高了10.38%和6.9%;ETFVI对植被覆盖度的反演结果与其他8种植被指数相比,平均相对误差最低.研究结果可为河口潮滩区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监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度 长江口 潮滩湿地 湿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年新疆植被指数变化趋势及其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曹天元 刘振鑫 +3 位作者 王孜澈 张雯茜 黄奥 谢鸣捷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7-401,共15页
基于我国新疆地区1981~2020年的60个气象国家站的降水量日值观测数据,NOAA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卫星遥感数据,以及2000~2020年NOAA的积雪分布的卫星遥感数据,对该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通过相关性分析探... 基于我国新疆地区1981~2020年的60个气象国家站的降水量日值观测数据,NOAA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卫星遥感数据,以及2000~2020年NOAA的积雪分布的卫星遥感数据,对该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相关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981~2020年新疆7~8月整体NDVI呈现上升趋势;2000~2020年NDVI的增加趋势有所放缓。年均日降水量的逐年变化率的量级在±0.1mm(10a)-1之间,且在不同地域和季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南疆地区的积雪融化率在2000~2020年呈现普遍下降趋势,而北疆地区则呈现较弱的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该区域在不同时间段内,降水量与NDVI之间的相关性有较大的差异,其中地形平坦区域的多数站点NDVI的变化率与非冬季降水量的相关性较高,而另外一些站点的NDVI主要与冬季降水量和积雪融化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且这些站点普遍位于高山山麓区域。由此可知,一方面该地区植被指数受降水量的影响较为显著,符合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与植被的关系;另一方面对于山麓地区冬季降雪和山地融雪同样对植被生长具有重要影响。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推测,近40年来年内融雪量的增加趋势可能是导致这些地区植被覆盖逐年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成果可从植被覆盖的角度为新疆气候变化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观测论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区域气候变化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降水 积雪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塔里木盆地1990-2021年改进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时空数据集
12
作者 戚曌 席磊 +3 位作者 曹晓明 崔梦淳 邹佳秀 刘洪霞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506-514,共9页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荒漠化问题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生态环境脆弱,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植被是影响地区荒漠化程度的关键,可以作为监测区域荒漠化状况的考虑因素,对于植被稀疏的干旱地区常采用改进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odified Soil Adjust...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荒漠化问题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生态环境脆弱,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植被是影响地区荒漠化程度的关键,可以作为监测区域荒漠化状况的考虑因素,对于植被稀疏的干旱地区常采用改进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odified Soil 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MSAVI)来反映其分布状况。研究以1990-2021年的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采用最大值合成法合成环塔里木盆地生长季(4-10月)数据影像,并计算得到环塔里木盆地1990-2021年间7个时期的MSAVI数据集。研究获得了研究区122块实测的样地FVC数据用来做验证样本,然后基于MSAVI采用像元二分法计算得到植被覆盖度,分别提取以样本点为核心的1×1和3×3像元范围的均值作为计算得到的植被覆盖度值,来消除实测样本点坐标范围可能带来的偏差,得到的样本精度分别为:R2=0.737,R2=0.760,均方根误差分别是RMSE=0.125,RMSE=0.124,间接验证了本数据集的质量以及MSAVI指数反演植被覆盖度的可行性。本数据集可为干旱区植被状况以及荒漠化程度变化等方面的了解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塔里木盆地 改进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 线性回归 1990-20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及遥感植被指数的无人农场水稻产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俊 吴振伟 +2 位作者 姜海 柯娟 FOYEZ Ahmed Prodhan 《智能化农业装备学报(中英文)》 2025年第2期97-104,共8页
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制定有效的粮食策略以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区域内水稻产量进行及时且准确的预测至关重要。尽管利用遥感数据结合机器学习技术进行产量预测已有一定进展,但现有研究在深入解析机器学习模型机理及高时空分辨率... 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制定有效的粮食策略以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区域内水稻产量进行及时且准确的预测至关重要。尽管利用遥感数据结合机器学习技术进行产量预测已有一定进展,但现有研究在深入解析机器学习模型机理及高时空分辨率数据的应用方面仍显不足。本研究基于2023年的Sentinel和MODIS NDVI数据及县级产量信息,应用随机森林模型从县级扩展至像素级,以江苏射阳无人农场为例对水稻产量进行预测,并探讨不同特征对模型学习机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23年8—10月的NDVI数据与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此阶段为作物生长周期中的关键时期,植被覆盖和生长状态在此期间对产量的预测具有重要作用。随机森林模型能够有效预测县级水稻产量,其中RMSE值为339.5 kg/hm^(2)。(2)此外,分析2023年射阳农场水稻产量空间分布图发现,水稻产量在该区域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边缘地区产量较低,中心区域产量较高,产量主要集中在9000~9300 kg/hm^(2)。其研究成果不仅加深了对机器学习及植被数据在产量预测中的应用理解,也为提高模型准确性及制定科学的粮食生产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 机器学习 遥感 植被指数 产量预测 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增强植被指数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动态对比和适宜性分析
14
作者 孙康业 孙倩 +2 位作者 高坤 木卡得斯·斯得克 穆菲代·力瓦衣丁 《南方农业》 2025年第9期1-8,共8页
为分析比较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适宜性,了解不同植被指数在反映植被覆盖状况和生态环境监测中的表现差异和相关性,以2016—2020年的NDVI和EVI为数据源,对比2种植被指数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 为分析比较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适宜性,了解不同植被指数在反映植被覆盖状况和生态环境监测中的表现差异和相关性,以2016—2020年的NDVI和EVI为数据源,对比2种植被指数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反演二者的变化程度及其季节性变化,从而选择最优植被指数来解释该地区的植被状况。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的植被覆盖变化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且NDVI和EVI均能够较优地表征植被覆盖情况;NDVI和EVI的标准差在整体空间格局上表现一致,变化趋势表现不同,NDVI由北至南逐渐增加,而EVI则呈现出降低-增加-降低的态势;NDVI与EVI在季节变化中表现一致,除冬季外二者的相关性均显著;NDVI和EVI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随时间变化的波动程度一致性较高,有很高的契合度,而在研究区内EVI能更好地表征植被覆盖程度,并且比NDVI的敏感程度更高,适宜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ndvi EVI 时空变化 相关性 适应性 新疆阿勒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归一化植被指数的中国西部四省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
15
作者 钟超慧 陈甲豪 +4 位作者 杨涵 金廷渊 张子嘉 胡中民 吴凯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9-1209,共11页
自然保护区作为中国西部四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青海省和甘肃省)生态系统的重要保护屏障,评估其保护成效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鲜有在不同保护级别和保护对象(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森林生态、内陆湿地以及荒漠生态... 自然保护区作为中国西部四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青海省和甘肃省)生态系统的重要保护屏障,评估其保护成效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鲜有在不同保护级别和保护对象(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森林生态、内陆湿地以及荒漠生态)条件下综合评估中国西部四省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的研究。针对该问题,基于核归一化植被指数(kNDVI),采用趋势分析和稳定性指标这两种方法,在不同保护级别和保护对象条件下分别从时间(保护区成立前后)和空间(保护区内外样地)维度系统地评估了中国西部四省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研究发现:(1)近40年(1982-2022)中国西部四省保护区的植被生长整体呈上升趋势,东部增长趋势高于西部;(2)保护区保护成效较为显著,保护区成立后虽然70%像元内植被稳定性下降,但52%像元内植被生长趋势提高;保护区内部的植被生长趋势和稳定性均优于外部;(3)时间和空间维度分析均表明国家级内陆湿地类保护区优于省级,时间维度分析显示省级野生动物类保护区优于国家级,国家级森林生态类保护区优于省级,但空间维度结果相反;(4)保护区级别的提高(从省级变为国家级)对其保护成效有积极影响,保护区处于国家级时期的保护成效优于省级。本研究可为中国保护区管护措施的完善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保护成效 核归一化植被指数(kndvi) 稳定性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月动态变化及其气候响应研究
16
作者 胡乔森 孙朝辉 《林业勘查设计》 2025年第1期85-90,共6页
依据2021—2022年河北省12个主要市区的24期月度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数据,以及142个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的气候因子(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和平均日照时数)资料,分析不同市区的月度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通过刀切法建立... 依据2021—2022年河北省12个主要市区的24期月度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数据,以及142个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的气候因子(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和平均日照时数)资料,分析不同市区的月度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通过刀切法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市区的连年NDVI值之间存在差异,但单年内的月际变化趋势较为一致。NDVI在夏季生长季时达到最大值,冬季则为最小值,并在冬季末和夏初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少。气温、降水和日照对NDVI均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其中,气温的表现最佳。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优于时间序列模型,适用于不同数据条件的地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月动态变化 气候响应因子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尺度下红河流域植被NDVI对极端气候的响应
17
作者 王谦 关颖慧 刘玉国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2-402,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时间尺度下红河流域极端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和适应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1982—2022年NDVI数据和38个气象站点的实测日气象数据,使用RClimDex模型计算16个极端气候指数,并... [目的]探究不同时间尺度下红河流域极端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和适应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1982—2022年NDVI数据和38个气象站点的实测日气象数据,使用RClimDex模型计算16个极端气候指数,并运用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探讨NDVI在年、季、月尺度下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特征。[结果]1)红河流域NDVI年平均值为0.68,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变化幅度为0.035/(10 a)(p<0.01、R^(2)=0.78);空间上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2)极端高温事件趋多趋强,极端降水指数中仅连续湿润天数以0.42 d/10 a的速率显著下降,流域整体呈暖干化态势。3)极端暖指数的增加对植被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极端冷指数的增加对植被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而DTR则表现出短期尺度上对NDVI的正向促进作用和长时间尺度下对NDVI的反向抑制作用;大部分极端降水指数与NDVI在年尺度上呈显著正相关,而在季节和月尺度上多表现为负相关。[结论]不同时间尺度下植被NDVI对极端气候指数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总体来看,气温对植被的动态变化起主导作用,极端气温对植被NDVI变化的贡献率高于极端降水,而植被对极端降水事件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时空变化 红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1年泾河流域植被NDVI变化及影响因素
18
作者 封建民 郭玲霞 +1 位作者 刘宇峰 文琦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9-256,共8页
[目的]了解近20多年来泾河流域植被时空变化情况,探析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为科学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建设成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00-2021年NDVI、气温、降水、人口密度、土地利用数据,采用趋势分析、相关性... [目的]了解近20多年来泾河流域植被时空变化情况,探析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为科学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建设成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00-2021年NDVI、气温、降水、人口密度、土地利用数据,采用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对泾河流域NDVI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1)2000-2021年,泾河流域NDVI呈增加趋势,全区平均增速为0.059/10 a。(2)气温、降水与NDVI总体均呈正相关关系,气候变化有利于植被改善,且降水变化对NDVI的影响大于气温的影响。(3)人口密度变化与NDVI变化趋势呈负相关,流域人口密度的减小有利于植被的恢复和改善。(4)土地利用类型内部变化是NDVI变化的主要原因。NDVI显著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关中平原耕地NDVI的减小,而NDVI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草地、林地以及黄土丘陵区、黄土残塬区耕地NDVI的增加。[结论]研究时段内,气候变化对泾河流域植被的改善有积极作用,同时,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生态移民、退耕还林、生态修复等政策的实施是植被覆盖上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时空变化 气候变化 人口密度 土地利用 泾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22年陕西省植被NDVI时空分异及其对气候与矿业行为的响应
19
作者 杨涛 王立社 +7 位作者 郑鹏鹏 王鹏 赵寒森 杨生飞 赵君 奚仁刚 任华宁 蔡浩杰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3,共12页
陕西省既是我国第一批退耕还林(草)工程试点地区,又是黄河流域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近些年在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方面投入巨大。基于MATLAB的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该文利用2001—2022年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 陕西省既是我国第一批退耕还林(草)工程试点地区,又是黄河流域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近些年在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方面投入巨大。基于MATLAB的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该文利用2001—2022年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遥感数据,研究了植被生态的时空分异规律及其对气候环境与矿业行为双重扰动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陕西省植被NDVI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加0.006,NDVI极低值位于2015年;降水是影响陕西省植被NDVI变化的最主要因子,在大部分地区NDVI与降水、湿度都表现出显著正相关;植被NDVI与矿业行为的相关性随着矿(集)区规模越大表现越显著,在一些能源型城市短期内NDVI呈现先减后增的“V”形趋势,总体而言矿业行为对陕西省植被NDVI变化的正向贡献大于负向。研究结果将为陕西省生态保护和矿山修复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时空分异 降水 矿业行为 相关性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植被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鹤龄 丁文魁 +3 位作者 李兴宇 杨晓玲 郭丽梅 张金秀 《农学学报》 2024年第4期83-92,共10页
研究气候变化对植被覆盖的影响,对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石羊河流域2000-2020年逐月气温、降水、日照、蒸发和NASA GIMM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为基础,首先运用线性趋势法分析了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蒸发量与NDVI... 研究气候变化对植被覆盖的影响,对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石羊河流域2000-2020年逐月气温、降水、日照、蒸发和NASA GIMM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为基础,首先运用线性趋势法分析了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蒸发量与NDVI的年、季节变化趋势,然后采用相关系数法研究了气候要素对NDVI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及各地年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春、夏、秋季气温呈上升趋势,冬季(除民勤外)呈下降趋势;全流域及永昌、古浪、天祝年降水量呈增多趋势,民勤、凉州呈减少趋势,各季节降水量变化趋势不太一致;年日照时数除古浪呈增多趋势外,全流域及其他各地呈减少趋势,各季节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很不一致;年蒸发量除凉州呈减少趋势外,全流域及其他各地呈增多趋势,各季节蒸发量变化趋势也不太一致。石羊河流域及各地年NDVI呈显著增长趋势,除凉州春季外,各季节也呈增长趋势。年、季气温和降水量与NDVI基本呈正相关,气温、降水量对NDVI具有正贡献。年、季日照时数和蒸发量与NDVI相关性的正负差异较大,总体来看,日照时数对NDVI具有负贡献,蒸发量对NDVI具有正贡献。研究结果将为石羊河流域提高气候资源的利用率、调整种植结构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归一化植被指数 相关性 石羊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