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伏牛山东麓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入渗性能及产流预测 被引量:18
1
作者 彭舜磊 梁亚红 +2 位作者 陈昌东 刘沛松 文祯中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33,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入渗与产流的影响,采用双环入渗法测定了伏牛山东麓六种植被恢复类型土壤水分入渗过程,通过对比稳渗率与不同重现期的暴雨强度,判断不同植被类型地表径流产生的可能性。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初... 为了研究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入渗与产流的影响,采用双环入渗法测定了伏牛山东麓六种植被恢复类型土壤水分入渗过程,通过对比稳渗率与不同重现期的暴雨强度,判断不同植被类型地表径流产生的可能性。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初渗率、稳渗率和前60min入渗量均表现出栓皮栎次生林>栓皮栎人工林>刺槐人工林>侧柏人工林>灌丛>裸地的规律;(2)土壤入渗特征参数与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含量、细根生物量和团聚体含量显著相关(p<0.05),其中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是影响土壤入渗的主导因子;(3)栓皮栎次生林能抵御10a一遇的暴雨,栓皮栎人工林能抵御1a一遇的暴雨,而其它植被类型均不能低御1a一遇的暴雨,易产生暴雨径流。说明封育天然次生林和运用乡土树种造林进行植被恢复,有利于提高土壤的入渗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入渗 径流 土壤容重 土壤孔隙度 植被恢复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北石漠化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与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高风 文仕知 +2 位作者 韦铄星 欧汉彪 王智慧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25-2435,共11页
以人为恢复了13年的落叶阔叶林(DF)、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EDF)和常绿阔叶林(EF)为研究对象,以自然封育林(ENF)为对照,测定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土壤真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的变化,分析真菌群落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相较于ENF,... 以人为恢复了13年的落叶阔叶林(DF)、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EDF)和常绿阔叶林(EF)为研究对象,以自然封育林(ENF)为对照,测定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土壤真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的变化,分析真菌群落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相较于ENF,人为恢复的土壤全氮、速效磷含量,及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P<0.05)提高。人为恢复整体上提高了土壤真菌群落的相对丰度,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优势菌门。土壤中的真菌以腐生营养型和病理营养型为主,相较于ENF,DF提高了病理营养型真菌的相对丰度,EDF、EF提高了共生营养型真菌的相对丰度。总的来看,相较于ENF,人为恢复可以有效提高喀斯特退化区土壤的养分含量、酶活性和真菌群落相对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类型 真菌群落 喀斯特 酶活性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州矿排土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生物活性
3
作者 袁喆 吴祥云 王道涵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4-87,共4页
以海州露天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生物活性特征,并对土壤生物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层中乔木林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P〈0.05)其他植被恢复类型,玉米作物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 以海州露天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生物活性特征,并对土壤生物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层中乔木林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P〈0.05)其他植被恢复类型,玉米作物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植被恢复类型;玉米作物0-10 cm土层微生物种群数量显著高于其他植被恢复类型,刺槐林〉10-20 cm土层细菌和真菌数量、玉米作物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植被恢复类型;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与土壤理化性质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州矿排土场 土壤生物活性 土壤理化性质 植被恢复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帝山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碳氮的空间变异性
4
作者 武江星 严俊霞 李洪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2-46,50,共6页
以关帝山2种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的林地[人工种植的华北落叶松林(LYS)和自然演替的针阔混交林(ZKHJ)]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全碳与全氮的空间变异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计算了各变量在不同置信水平与估计精度下的最佳... 以关帝山2种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的林地[人工种植的华北落叶松林(LYS)和自然演替的针阔混交林(ZKHJ)]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全碳与全氮的空间变异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计算了各变量在不同置信水平与估计精度下的最佳采样数量。结果表明:1 2种植被恢复类型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差异显著,ZKHJ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比LYS的分别高1.00%和0.07%;ZKHJ土壤全碳和全氮的空间变异系数比LYS的分别高17.22%和7.70%。2土壤水分对2种植被类型土壤全碳和全氮空间分布的影响大于土壤温度的影响。32种植被类型土壤全碳和全氮都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随机因素引起的异质性较小,空间异质性的变化主要由结构因素引起的。4在同一置信水平和估计精度下,ZKHJ需要的必要采样数量比LYS的多;随着置信水平和估计精度的减低,2种植被恢复类型的合理取样数目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类型 土壤全碳和全氮 空间变异 关帝山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典型植被恢复生态系统各层次化学计量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詹紫馨 冯天骄 +1 位作者 梅柏寒 王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7-809,共13页
【目的】植被恢复是改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评估植被恢复对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需进一步明晰林地植被与土壤的化学元素计量和分布特征,这对合理开展植被恢复类型筛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 【目的】植被恢复是改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评估植被恢复对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需进一步明晰林地植被与土壤的化学元素计量和分布特征,这对合理开展植被恢复类型筛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晋西黄土区4种典型植被恢复类型(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人工林、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林、辽东栎Quercus mongolica天然林),分别测定乔木层的树枝、树叶、树干、树皮、树根和灌木层、草本层的地上、地下部分以及0~100 cm土壤各层的碳、氮、磷质量分数,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最小显著差法、冗余分析法等分析植被恢复类型对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结果】(1)相比其他植被恢复类型,辽东栎天然林样地的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最高,其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为(8.62±0.78)、(5.91±0.18)t·hm^(-2),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为(3.65±0.36)、(3.54±0.25)t·hm^(-2)。(2)辽东栎天然林草本层碳质量分数最高,为(552.90±19.33)g·kg^(-1),氮质量分数最低,为(10.36±0.30)g·kg^(-1)。(3)植物与土壤的碳、氮、磷质量分数具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辽东栎天然林的土壤碳磷比最高,为15.22±0.28,而刺槐人工林土壤碳磷比最低,为8.28±0.26。(4)Mantel Test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林中,土壤和植被中的养分相关关系显著(P<0.05),然而在辽东栎天然林中两者相关性相对较小,而且辽东栎天然林的乔木层对土壤和植被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相对较弱。【结论】近自然造林可以提高植被多样性,并提供更好的生态系统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物器官 植被恢复类型 生态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阳磷矿废弃地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及评价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川 和丽萍 +2 位作者 李贵祥 柴勇 邵金平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6-111,共6页
为揭示植被恢复对磷矿土壤质量的影响,以昆阳磷矿人工林植被恢复样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指数法和加权求和法对土壤养分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昆阳磷矿矿区废弃地不同恢复林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存在较显著差异,与未进行植... 为揭示植被恢复对磷矿土壤质量的影响,以昆阳磷矿人工林植被恢复样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指数法和加权求和法对土壤养分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昆阳磷矿矿区废弃地不同恢复林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存在较显著差异,与未进行植被恢复的废弃地土壤相比,各养分指标含量均显著提高;(2)p H和速效钾对土壤质量的作用分值较小,是影响研究区土壤质量的限制性因子;(3)有机质含量的权重最大,速效氮和速效钾次之;(4)7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质量综合指数均高于废弃地土壤,大小依次为旱冬瓜+圣诞树林>栓皮栎林>蓝桉林>圣诞树林>旱冬瓜林>直干桉林>藏柏林,其中,旱冬瓜+圣诞树林和栓皮栎林的质量指数均大于0.8,说明这2种林分的表层土壤质量较优,蓝桉林和圣诞树林的质量指数在0.6-0.8之间,说明此2种林分土壤的综合质量良好,旱冬瓜林、直干桉林和藏柏林土壤的综合质量处于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隶属度函数 土壤质量评价 植被恢复类型 昆阳磷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灾后城市森林不同恢复类型土壤微生物特性及其对土壤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建国 田大伦 +3 位作者 闫文德 项文化 方晰 陈仕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207,共6页
为探究冰灾后城市森林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微生物的演变特征,对长沙天际岭林场冰灾后3种恢复植被的栾树人工纯林、蕨草地、针阔混交林冬夏两季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活度、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夏初... 为探究冰灾后城市森林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微生物的演变特征,对长沙天际岭林场冰灾后3种恢复植被的栾树人工纯林、蕨草地、针阔混交林冬夏两季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活度、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夏初不同植被恢复类型0-15cm土层土壤微生物活度以针阔混交林最高(0.302),蕨草地次之(0.261),栾树人工纯林最低(0.192);3类植被中栾树人工纯林土壤冬季放线菌活力最弱,夏季细菌活力最弱;栾树人工纯林、针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冬季以真菌、细菌为主,夏季以真菌、放线菌为主,蕨草地无论冬夏土壤微生物活动都以真菌和细菌为主,放线菌活动较弱;在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旺盛时期,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同时土壤微生物能忍受较高的土壤含水量、要求较低的土壤容重,在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衰弱时期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微生物数量不相关或呈负相关,此时土壤微生物要求较低的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土壤容重。总之,栾树人工纯林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力比自然恢复的常绿次生针阔混交林及以姬蕨为主的蕨草地差,而后两者表层土壤微生物性状相比针阔混交林地优于蕨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植被恢复类型 土壤因子 微生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