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2020年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林婷敏 陈楠 林偲蔚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22,共12页
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APAR)是植被进行光合作用中实际吸收的太阳辐射量,是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生态系统的功能模型、作物生长模型、净初级生产力模型、气候模型等的重要... 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APAR)是植被进行光合作用中实际吸收的太阳辐射量,是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生态系统的功能模型、作物生长模型、净初级生产力模型、气候模型等的重要参数。因此高空间分辨率和精确性的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对于高精度的区域生产力及光能利用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进行了改进,利用30m×30m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直接计算太阳辐射,从而将其作为CASA模型的输入参数。结合多源遥感数据、气象数据,研究2015-2020年江汉平原APAR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顾及江汉平原的土地利用分布特点,着重分析了江汉平原农田APAR的时空特性,研究结果较好的反映了江汉平原APAR分布。实验结果表明:(1)2015-2020年APAR年总值在3.42×10^(13)MJ-3.73×10^(13)MJ之间,总体空间分布与植被类型的分布情况相符;(2)农田月均APAR值在4月、7月高于其他月份,表现出“双峰”的特征;(3)在空间分布上,水田APAR表现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而旱地APAR正好相反,这可能源于种植结构重心转移;(4)通过借助地理探测器,着重考虑与植被生长相关的12个因子(包括≧10℃积温、年总日照时数、年均气温、年总降雨量、农田种植结构、年散射辐射、农田施肥、土壤类型、土壤质地(砂土、粉砂土、黏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12个因素对APAR空间变异性都具有很明显的影响。对CASA的改进方法可以适用于大范围高空间精度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有效辐射 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 CASA模型 数字高程模型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数据的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估算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璟 谢亚楠 +1 位作者 汪鸣泉 王茂华 《辽宁林业科技》 2020年第2期1-7,共7页
基于MODIS遥感数据、辐射传播模型和光能利用率模型,估算位于中高纬度的美国伊利诺伊州植被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APAR),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该地区植被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的时空分布。2006-2016年该地区APAR年均值介于35. 10~39. 58 W·... 基于MODIS遥感数据、辐射传播模型和光能利用率模型,估算位于中高纬度的美国伊利诺伊州植被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APAR),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该地区植被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的时空分布。2006-2016年该地区APAR年均值介于35. 10~39. 58 W·m^-2·a^-1,季节变化明显。夏季的APAR均值最高,集中在80~120 W·m^-2·d^-1,其次是春秋两季。基于Mann-Kendall非参数估计方法,模拟了伊利诺伊州地区2006-2016年不同季节平均APAR的变化趋势。夏季,中部、北部的APAR平均值升高幅度最大,为0. 6~1. 0 W·m^-2·a^-1,而南部的平均值呈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春季,中部范围APAR均值升高;秋季,南部的APAR均值升高幅度较大,而中部和北部变化幅度较小。通过水热条件变化等分析,该地区气温总体在升高,更利于中部、北部的植被生长分布,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植被的生长季,而南部夏季在相对较高的温度基础上进一步升温,高温抑制植被对辐射的吸收,导致植被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吸收光合有效辐射 Mann-Kendall非参数估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和大豆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与植被指数和叶面积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飞 张柏 +3 位作者 宋开山 王宗明 刘焕军 杜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46-2052,共7页
基于东北典型黑土区的玉米和大豆的实测光谱反射率、光合有效辐射及叶面积数据,选取常用的9种植被指数,并根据光谱曲线特征和植被指数结构建立了两种新的植被指数,对其估算玉米和大豆冠层FPAR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植被指数... 基于东北典型黑土区的玉米和大豆的实测光谱反射率、光合有效辐射及叶面积数据,选取常用的9种植被指数,并根据光谱曲线特征和植被指数结构建立了两种新的植被指数,对其估算玉米和大豆冠层FPAR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植被指数与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PAR)的关系因植被类型而异。以近、短波红外波段较以可见光、近红外波段计算植被指数的估算效果好。NDVI、RVI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计算的植被指数中估算FPAR效果较好,玉米估算模型R2分别为0.81和0.82,大豆估算模型R2均为0.81;NDSI、RSI在近、短波红外波段计算的植被指数中较好,玉米估算模型R2均为0.86,大豆估算模型R2均为0.84,优于NDVI和RVI。试验表明,利用近、短波红外波段估算FPAR是可行的;冠层含水量较土壤背景对FPAR影响更大;玉米和大豆冠层FPAR与叶面积指数(LAI)呈较好的对数关系,估算模型R2分别为0.75和0.70;但用植被指数估算FPAR效果要优于用叶面积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 植被指数 叶面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植被指数的棉花光合有效辐射吸收分量估算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金秀良 李少昆 +6 位作者 王克如 肖春华 王方永 陈兵 陈江鲁 吕银亮 刁万英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7-453,共7页
通过开展小区棉花密度和水分对比试验,分析不同密度和水分处理的棉花整个生育期光合有效辐射吸收分量(FPAR)与光谱反射率的相关关系,建立棉花FPAR光谱估算模型。结果表明,棉花FPAR与选取的所有植被指数均呈极显著相关,其中绿度植被指数(... 通过开展小区棉花密度和水分对比试验,分析不同密度和水分处理的棉花整个生育期光合有效辐射吸收分量(FPAR)与光谱反射率的相关关系,建立棉花FPAR光谱估算模型。结果表明,棉花FPAR与选取的所有植被指数均呈极显著相关,其中绿度植被指数(GREENNDVI)和反射率比值(GMI)与FPAR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r)分别为0.794和0.765。分别用GREENNDVI和GMI建立棉花FPAR的估算模型,其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57和0.633,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89和0.093。研究表明,利用光谱特征参数可以有效地估算棉花整个生育期的FP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分量 植被指数 估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光合有效辐射吸收分量及最大光能利用率算法的改进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保林 王晶杰 +3 位作者 杨勇 常书娟 陈喜梅 刘爱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20-228,共9页
植被冠层对入射光有效辐射的吸收系数(FPAR)和最大光能利用率是NPP模拟的重要参数。利用光量子仪实测了典型草原植被类型关键生育期光合有效辐射值,根据NDVI与FPAR之间的良好相关性,建立了2个FAPR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实测的FPAR值与模... 植被冠层对入射光有效辐射的吸收系数(FPAR)和最大光能利用率是NPP模拟的重要参数。利用光量子仪实测了典型草原植被类型关键生育期光合有效辐射值,根据NDVI与FPAR之间的良好相关性,建立了2个FAPR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实测的FPAR值与模型估算的FPAR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2个模型的估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本研究中采取求均值后计算了我国草原的FPAR,并与NASA-FPAR产品进行了嵌套和互补,形成全国完整的草原FPAR空间分布图。同时,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叶面积指数,以中国草原18大类分类结果为基础单元,对中国草原18大类的最大光能利用率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最大光能利用率输入NPP模型后,改善了NPP估算精度,在大类尺度上,总体预测精度为85.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分量 最大光能利用率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收光合有效辐射的时序变化特征及与作物产量的响应关系 被引量:26
6
作者 江东 王乃斌 +1 位作者 杨小唤 刘红辉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1-54,共4页
利用气象卫星资料 ,反演出大面积、从每日到每旬、每月不同时间分辩率的吸收光合有效辐射资料 ,在此基础上 ,以河南省高、中、低产县的冬小麦为例 ,深入探讨了冬小麦各个生育期内A PAR的波动规律 ,结果表明 ,APAR的时序变化与冬小麦生... 利用气象卫星资料 ,反演出大面积、从每日到每旬、每月不同时间分辩率的吸收光合有效辐射资料 ,在此基础上 ,以河南省高、中、低产县的冬小麦为例 ,深入探讨了冬小麦各个生育期内A PAR的波动规律 ,结果表明 ,APAR的时序变化与冬小麦生育节律有着很好的响应关系 ,并最终影响冬小麦产量的形成。图 3,参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光合有效辐射 时序变化 作物产量 冬小麦 生育节律 响应关系 光合有效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遥感的水稻冠层吸收光合有效辐射的估算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辛明月 殷红 +1 位作者 张涛 张美玲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3-446,共4页
利用高光谱遥感数据,对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光谱及二阶微分光谱与吸收光合有效辐射(APAR)进行相关分析,并利用反射率、微分光谱、植被指数法研究了水稻冠层APAR的估算效果。结果表明,高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光谱及二阶微分光谱的最优... 利用高光谱遥感数据,对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光谱及二阶微分光谱与吸收光合有效辐射(APAR)进行相关分析,并利用反射率、微分光谱、植被指数法研究了水稻冠层APAR的估算效果。结果表明,高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光谱及二阶微分光谱的最优波段与APAR的相关性均极显著,一阶微分光谱能够更好的估算APAR,它与APAR在769nm处的拟合决定系数为0.5218;5种植被指数所选的最优波段组合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在0.67以上,其中以复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758,781)估算效果最好,决定系数达0.75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光谱遥感 吸收光合有效辐射 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植被指数的棉花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和叶片净光合速率估算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田春燕 黄春燕 +2 位作者 郭晓飞 刘馨月 王登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81-987,共7页
【目的】分析不同水分处理下棉花冠层植被指数与吸收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FAPAR)和叶片净光合速率(Pn)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植被指数反演FAPAR和Pn,以实现非接触、非破坏、快速、实时、大面积监测棉花的生长状况。【方法】用美国ASD Field... 【目的】分析不同水分处理下棉花冠层植被指数与吸收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FAPAR)和叶片净光合速率(Pn)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植被指数反演FAPAR和Pn,以实现非接触、非破坏、快速、实时、大面积监测棉花的生长状况。【方法】用美国ASD Fieldspec Pro FR 2500高光谱辐射仪、LI-190SA线性光量子传感器和LI-6400便携式光合测试系统,分别测定棉花新陆早33号不同水分处理关键生育时期的冠层高光谱数据、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叶片净光合速率。【结果】不同水分处理的棉花新陆早33号冠层FAPAR与Pn均在开花结铃期达到最大值,在吐絮期达到较低值。建立重归一化植被指数(RDVI)、差值植被指数(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光化学反射植被指数(PRI)与FAPAR、Pn的函数模型都达到极显著性相关。其中EVI与FAPAR,PRI和Pn的相关性最高(rEVI-FAPAR=0.686 3**,RMSE=0.04,rPRI-Pn=0.644 7**,RMSE=3.39,n=20),利用它们相关性最高的函数模型方程分别估算FAPAR和Pn,实测值和估测值都达到极显著(r实测FAPAR-估测FAPAR=0.805 4**,r实测Pn-估测Pn=0.760 9**,n=20)。【结论】可以用高光谱植被指数无损的提取棉花光合生理参数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棉花 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 叶片净光合速率 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射率及导数的草原植被冠层光合有效吸收分量高光谱反演 被引量:6
9
作者 刘爱军 王保林 +1 位作者 黄平平 卢欣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04-1010,共7页
利用ASD便携式野外光谱仪和光量子仪实测了6种草原植被类型关键生育期的反射光谱数据和光合有效辐射值,利用可见光波段处反射率及近红外波段区处一阶导数分别与fPAR建立逐步回归方程,同时,将各波段反射率与各波段导数光谱建立逐步回归... 利用ASD便携式野外光谱仪和光量子仪实测了6种草原植被类型关键生育期的反射光谱数据和光合有效辐射值,利用可见光波段处反射率及近红外波段区处一阶导数分别与fPAR建立逐步回归方程,同时,将各波段反射率与各波段导数光谱建立逐步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典型草原光合有效辐射分量与可见光反射率相关性好于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其中在405和470nm波段相关性最好;fPAR与一阶导数相关关系在855和965nm波段处较强。fPAR与405和470nm反射率以及965nm一阶导数的多波段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取得了较单波段和NDVI最优的估算效果,R2达0.939。利用高光谱数据进行fPAR估算时,需要综合考虑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信息,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反射率与反射率导数的方法。水分强吸收的光谱波段具有提高fPAR估算精度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植被 冠层 光合有效吸收分量 高光谱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像估测棉花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方永 韩焕勇 +5 位作者 陈兵 孔宪辉 林海 余渝 宁新柱 王琼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4-79,共6页
研究利用数字图像技术估测棉花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的方法,以期为棉花生长状况的动态监测提供依据。2013-2014年设置不同株行距配置试验,在棉花关键生育时期通过数码相机、线性光量子传感器分别测定棉花覆盖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 研究利用数字图像技术估测棉花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的方法,以期为棉花生长状况的动态监测提供依据。2013-2014年设置不同株行距配置试验,在棉花关键生育时期通过数码相机、线性光量子传感器分别测定棉花覆盖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结果表明,不同配置方式下,fCover和fAPAR的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生育后期由于非绿色器官的增多致使低估fCover;fCover与fIPAR和fAPAR呈线性的极显著正相关,与LAI和干物质呈指数的极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2a数据,建立图像覆盖度估测fAPAR的模型(R2=0.895,SE=0.076);根据独立试验数据对估测模型进行检验的结果显示,模型的决定系数(R2=0.964)较高且预测误差(RMSE=0.058)较小。因此,图像覆盖度是一种简便、快捷、有效地估测棉花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 数字图像 覆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植被光合有效辐射资料研究中国地区植被大气反馈作用
11
作者 唐健 汤剑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04-1816,共13页
本文采用中国地区基于卫星观测的植被光合有效辐射资料(FPAR)和月平均气候数据(1982—2000年)来分析中国区域陆面植被与气温、降水的反馈作用.通过计算和分析超前滞后相关系数和反馈系数发现:春、夏季FPAR超前气温一个月相关系数在全国... 本文采用中国地区基于卫星观测的植被光合有效辐射资料(FPAR)和月平均气候数据(1982—2000年)来分析中国区域陆面植被与气温、降水的反馈作用.通过计算和分析超前滞后相关系数和反馈系数发现:春、夏季FPAR超前气温一个月相关系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为负值,反映出植被生长旺盛,可以降低局地气温.春、秋两季气温与FPAR的同期相关系数较大.夏季降水超前FPAR一个月的正相关性反映出夏季降水对于植被生长存在促进作用.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区域,植被对于气温的反馈系数为一致正值,可达0.5℃(0.1FPAR)-1;在30°N以北区域显示出一致的负反馈,可达-0.42℃(0.1FPAR)-1.FPAR对降水全年反馈系数全国区域平均可达-2.12cmmonth-1(0.1FPAR)-1.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季节的植被反馈效应也存在差异.植被反馈系数可以用来验证动态植被模式计算的植被大气反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光合有效辐射 植被大气相互作用 相关性与去相关时间 反馈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合有效吸收的水稻穗生物量遥感估测
12
作者 张朝冉 彭漪 +4 位作者 杨凯丽 袁宁鸽 黎远金 刘小娟 吴慧丽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4-161,共8页
受水稻抽穗后冠层几何和光谱特征复杂性的影响,基于传统植被指数的遥感方法难以对水稻稻穗的生物量进行精确估算。基于无人机平台获取的光合有效辐射区域吸收系数,通过分析水稻抽穗后对不同波段光合有效辐射吸收能力的变化,建立基于光... 受水稻抽穗后冠层几何和光谱特征复杂性的影响,基于传统植被指数的遥感方法难以对水稻稻穗的生物量进行精确估算。基于无人机平台获取的光合有效辐射区域吸收系数,通过分析水稻抽穗后对不同波段光合有效辐射吸收能力的变化,建立基于光合有效吸收的穗生物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蓝红吸收差值指数建立的模型相较于传统的植被指数经验模型对穗生物量有更优的估算精度,对于2018年海南试验田获取的数据,该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83,均方根误差(RMSE)为147.50 g/m^(2),变异系数(CV)为10.19%,跨年跨地测试的R^(2)为0.72,证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迁移能力。因此,基于光合有效吸收的穗生物量估测模型实现了稻穗生物量的遥感准确估测,有助于提升农作物大面积估产精度与估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生物量 无人机遥感 光合有效辐射 吸收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典型湖库光学吸收特性与光合有效辐射衰减系数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尚盈辛 宋开山 +3 位作者 蒋盼 马建行 温志丹 赵莹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02-811,共10页
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的湖泊数量众多、面积较大、分布范围广泛.受制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对该地区湖泊的光学吸收特性以及光合有效辐射衰减系数(Kd(PAR))的研究鲜有成果.本文依据2014和2015年间采集的13个典型高海拔、湖泊面积较大的湖库的现... 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的湖泊数量众多、面积较大、分布范围广泛.受制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对该地区湖泊的光学吸收特性以及光合有效辐射衰减系数(Kd(PAR))的研究鲜有成果.本文依据2014和2015年间采集的13个典型高海拔、湖泊面积较大的湖库的现场实测数据和实验室测定数据,分析了采样湖库各个采样点的Kd(PAR)特征以及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藻类颗粒物吸收及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特性,计算并分析了Kd(PAR)与透明度以及光学活性物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各湖库平均各项颗粒物吸收系数均较低,总颗粒物吸收系数在400~700 nm波段内不超过0.14 m^(-1)、CDOM吸收系数在355 nm波长处最高,为1.23 m^(-1)、最低接近于0、藻类颗粒物吸收特性不明显;实验数据完整的巴木错、格仁错和班公错的主导吸收组分各异,其中巴木错为CDOM吸收主导,格仁错与班公错为非色素颗粒物吸收主导;青藏高原采样湖泊总体Kd(PAR)平均值较小,仅为0.26 m^(-1),样点最大值出现在可鲁克湖(1.17 m^(-1)),最小值出现在普莫雍错(0.10 m^(-1));在采样湖泊中Kd(PAR)与透明度呈显著相关;Kd(PAR)与CDOM的相关性最强,叶绿素a浓度次之,与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相关性最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光学活性物质 光学吸收特性 光合有效辐射衰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浮游植物吸收系数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南海区域性分粒级初级生产力算法初探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红五一 周雯 +3 位作者 曾凯 邓霖 廖健祖 曹文熙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55,共13页
海洋初级生产过程是海洋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浮游植物作为海洋初级生产的主要贡献者,按粒径大小可分为小型(micro粒级,>20μm)、微型(nano粒级,2~20μm)和微微型(pico粒级,<2μm)。不同粒... 海洋初级生产过程是海洋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浮游植物作为海洋初级生产的主要贡献者,按粒径大小可分为小型(micro粒级,>20μm)、微型(nano粒级,2~20μm)和微微型(pico粒级,<2μm)。不同粒级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size-fractionated primary production,PP_(size))对总初级生产力贡献不同,在海洋物质能量流动及碳循环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本文基于2019年南海西部夏季航次12个站位的生物光学剖面数据,研究了南海西部分粒级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它们对总叶绿素a浓度和总初级生产力的贡献百分比。利用各粒级670nm波段的浮游植物吸收系数[size-fractionated phytoplankton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t 670nm,a_(ph-size)(670)]与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的乘积[a_(ph-size)(670)×PAR]建立了南海分粒级初级生产力算法,对于小型、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数据集,log[a_(ph-size)(670)×PAR]与log(PP_(size))之间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4、0.76和0.67。交叉验证的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泛化性能。其性能显著优于仅利用浮游植物吸收系数估算分粒级初级生产力的算法,表明PAR是影响分粒级初级生产力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基于叶绿素a浓度的算法估算各粒级初级生产力时,针对小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数据集,该算法的性能与本文构建的算法近似;但针对微型浮游植物数据集时,基于叶绿素a浓度的算法性能显著较低,这可能归因于微型浮游植物吸收系数与叶绿素a浓度间的弱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粒级浮游植物吸收系数 分粒级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 光合有效辐射 分粒级叶绿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植被指数的典型草原光合有效吸收比例估算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保林 杨勇 +1 位作者 郑淑华 刘爱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89-692,共4页
采用常用的8种植被指数,对植被光合有效吸收比例(FPAR)数据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较大时,绿度植被指数(GNDVI)、转换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TSAVI)估算FPAR的效果较好,R2分别达到0.908和0.895;而当叶面积指数较小时(<0.5),TS... 采用常用的8种植被指数,对植被光合有效吸收比例(FPAR)数据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较大时,绿度植被指数(GNDVI)、转换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TSAVI)估算FPAR的效果较好,R2分别达到0.908和0.895;而当叶面积指数较小时(<0.5),TSAVI和土壤调整植被指数(SAVI)估算FPAR可有效克服土壤等背景因素的影响,R2分别达到0.819和0.807。有效的组合近红外、红光波段的反射率构建植被指数可以提高FPAR的估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有效吸收比例 植被指数 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光合有效辐射分量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瑾 张德罡 +4 位作者 张宏斌 李刚 杨桂霞 李林芝 辛晓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3-250,共8页
通过实测呼伦贝尔羊草草原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各分量并计算冠层反射率、土壤反射率,对其季节变化、日变化进行浅析。研究表明,在生长季6月初-9月下旬,PAR和APAR(吸收性光合有效辐射)季节变化均呈减小趋势。PAR波动较大,在25~58mol/m... 通过实测呼伦贝尔羊草草原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各分量并计算冠层反射率、土壤反射率,对其季节变化、日变化进行浅析。研究表明,在生长季6月初-9月下旬,PAR和APAR(吸收性光合有效辐射)季节变化均呈减小趋势。PAR波动较大,在25~58mol/m2;APAR则在17~34mol/m2波动。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PAR)随季节推移呈增大趋势,波动范围在0.46~0.77,最大值出现在8月下旬,可达0.77。晴天冠层入射PAR、反射PAR、透射PAR和土壤反射PAR日变化均呈较标准正弦曲线。冠层反射率在中午12点前后最低而早晚值较高。土壤反射率日变化6月波动较大,在0.4之内,7-9月,仅在0.08内。APAR日变化趋势和入射PAR基本一致。6月、7月至8月中旬,晴天FPAR日变化呈较标准的余弦曲线,变动幅度为0.60,9月变动幅度仅为0.13,几乎趋于常数。本研究在获取较准确地面实测PAR数据的同时得到FPAR,可为本地区草地FPAR的精度评估和验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光合有效辐射 吸收光合有效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 呼伦贝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棉花冠层光合有效辐射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春燕 王登伟 刘敏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87-1792,1798,共7页
【目的】研究棉花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吸收光合有效辐射(APAR)和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FAPAR)随生育期的变化特征,为实时、无损、快速监测棉花生育期的生长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线性光量子传感器获取棉花新陆早13号和33号两品种5... 【目的】研究棉花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吸收光合有效辐射(APAR)和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FAPAR)随生育期的变化特征,为实时、无损、快速监测棉花生育期的生长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线性光量子传感器获取棉花新陆早13号和33号两品种5水分处理冠层6个生育时期的光合有效辐射(PAR),计算得到APAR和FAPAR,分析它们的日变化和生育期的变化规律。【结果】两品种5水分处理6个生育期的APAR日变化均呈抛物线曲线,早晨08:00和晚20:00的APAR都为最低,分别在14:00时和12:00时达到最大。它们的FAPAR日变化都呈字型曲线,上午和下午的FAPAR出现两个最大峰值,中午14:00时达最低峰值。两品种5水分冠层的APAR和FAPAR均在开花初期较低,盛铃末期达最低,分别在盛花期和开花结铃期达最大,随着生育期它们的APAR和FAPAR与棉花的生育进程一致,两品种5水分在各生育时期的APAR和FAPAR高低排列顺序均为W_5>W_4>W_3>W_2>W_1。【结论】棉花的不同水分状况影响其APAR和FAPAR的变化,利用棉花APAR和FAPAR的日变化及其随生育期的变化特征,可以诊断棉花的水分和生长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吸收光合有效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 特性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棉花红边参数与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和经济系数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春燕 郭晓飞 +2 位作者 田春燕 刘馨月 王登伟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共6页
为探明高光谱红边参数与棉花光合有效辐射参数和经济系数(HI)的关系,利用ASD Fieldspec FR2500地物高光谱辐射仪和LI-190SA线性光量子传感器分别测试棉花两品种五水分处理冠层反射光谱和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通过对反射光谱数据进行... 为探明高光谱红边参数与棉花光合有效辐射参数和经济系数(HI)的关系,利用ASD Fieldspec FR2500地物高光谱辐射仪和LI-190SA线性光量子传感器分别测试棉花两品种五水分处理冠层反射光谱和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通过对反射光谱数据进行一阶微分,获取棉花红边位置(λr)、红边斜率(Dr)和红边面积(SDr)参数,同时对光合有效辐射数据处理得到吸收光合有效辐射(APAR)和吸收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FAPAR)。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时期的变化,红边参数Dr和SDr均在盛铃期达最高值,盛铃末期达最低值,冠层光合特征参数APAR和FAPAR分别在开花结铃期和盛铃期达到较高值。对Dr和SDr分别与APAR、FAPAR和经济系数(H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Dr和SDr与APAR、FAPAR均呈现极显著的正指数函数关系(rDr-APAR=0.5132**,rSDr-APAR=0.4953**,rDr-FAPAR=0.7175**,rSDr-FAPAR=0.7497**,n=40,α=1%);Dr和SDr与HI均呈现极显著的最高负指数函数相关(rDr-HI=-0.8709**,rSDr-HI=-0.8859**,n=40,α=1%)。利用Dr和SDr分别估算FAPAR和HI,模型方程的精度分别为95.4%、78.1%、95.5%和79.7%,说明通过红边参数与光合有效辐射参数和HI的相关函数模型,可以实时、精准地和非破坏性地预测棉花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参数和H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红边参数 吸收光合有效辐射 吸收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 经济系数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和RS支持下广东省植被吸收PAR的估算及其时空分布 被引量:29
19
作者 郭志华 彭少麟 +1 位作者 王伯荪 张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41-447,共7页
在 G I S和 R S支持下,利用地面气象数据和 N O A A- A V H R R N D V I数据估计了广东省植被在 199204~199303间吸收的 P A R,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不同类型植被对 P A R 的... 在 G I S和 R S支持下,利用地面气象数据和 N O A A- A V H R R N D V I数据估计了广东省植被在 199204~199303间吸收的 P A R,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不同类型植被对 P A R 的吸收特征。结果表明:在此期间,广东省植被年 A P A R介于 0~1575 M J/m 2a 之间,其最大 N P P不及全球最高值的一半;并且,广东省年 A P A R 的时空变化显著,这主要与植被自身性质和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有关;即使是常绿阔叶林,其年 A P A R 也有显著差异,并且吸收 P A R 的年变化显著,全年以 7、10 月份吸收的 P A R 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广东 植被 光合有效辐射 估算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的草地植被光合过程参数估算--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刚 辛晓平 +2 位作者 王道龙 杨桂霞 张宏斌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1-7,共7页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利用MODIS遥感影像和TOMS紫外波段反射率数据,在GIS和RS软件支持下,计算分析了内蒙古草地生长季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系数(FPAR)、吸收性光合有效辐射(APAR)及其时空变化,并分析了气候因子对FPAR、...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利用MODIS遥感影像和TOMS紫外波段反射率数据,在GIS和RS软件支持下,计算分析了内蒙古草地生长季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系数(FPAR)、吸收性光合有效辐射(APAR)及其时空变化,并分析了气候因子对FPAR、PAR的影响。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地生长季的PAR、FPAR、APAR的估算值与其他研究者基本一致,方法可行,可为草地NPP估算及建模提供参考。内蒙古草地生长季平均PAR为1973.8 MJ/m2,FPAR为0.275,APAR为516.64 MJ/m2。内蒙古草地生长季的PAR、FPAR、APAR时空变化明显:FPAR及APAR空间上呈东北向西南地区递减的趋势,PAR与之相反。4月份(生长季初期)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PAR、FPAR、APAR都开始增加,但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内蒙古草地生长季,不同草地类型的FPAR及APAR差异明显,在草地NPP估算及建模时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有效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系数 吸收光合有效辐射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