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夜间灯光遥感的人类活动强度对植被变化的影响
1
作者 汪浩敏 张园圆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6期89-93,共5页
为定量解析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作用机制,该文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为研究区,基于夜间灯光遥感影像、ND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讨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20年间,耀州区植被覆盖呈现“西北... 为定量解析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作用机制,该文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为研究区,基于夜间灯光遥感影像、ND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讨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20年间,耀州区植被覆盖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0年间,耀州区植被覆盖程度由极低覆盖度、低覆盖度、中覆盖度向中高覆盖度及高覆盖度生态改善趋势明显;耀州区人类活动强度整体上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态势;耀州区植被覆盖度与人类活动强度的高-低型集聚区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低-低型集聚区域逐渐缩小。研究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 夜间灯光 人类活动强度 空间自相关 耀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流域植被变化及对径流的影响
2
作者 姬广兴 高慧珊 +7 位作者 高红凯 岳帅均 张进财 李青松 李根明 陈伟强 郭宇龙 张亚丽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2-520,共9页
基于汉江流域的气象水文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I_(NDV))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定量计算不同因素对汉江流域植被变化的影响程度,然后采用修正后的Budyko方程和弹性系数法定量计算植被变化对... 基于汉江流域的气象水文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I_(NDV))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定量计算不同因素对汉江流域植被变化的影响程度,然后采用修正后的Budyko方程和弹性系数法定量计算植被变化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982—2015年的年均I_(NDV)呈显著的波动增长趋势(p<0.01),且空间异质性较明显,植被增长明显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区域;气候条件和人为因素对I_(NDV)增长具有积极作用,贡献率分别为99.56%和0.44%,但其贡献率的时空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下垫面参数(ω)和I_(NDV)之间有较强相关性,表明流域产流能力对植被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气候因素引起的植被变化和人为因素引起的植被变化对径流量的贡献率分别为28.28%和0.12%,表明气候因素导致植被增长是致使汉江流域水资源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高度重视植被生长导致流域水资源减少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 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 径流变化 汉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林区植被变化对水沙演变的影响——以仕望川流域为例
3
作者 艾旭城 高鹏 +1 位作者 穆兴民 范馨逸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8,共7页
[目的]研究林区植被变化对水沙演变的影响,可以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仕望川流域控制水文站大村站1959—2018年的径流量与输沙量数据以及流域内的降水数据,分析了其60年水文变化特征。结合198... [目的]研究林区植被变化对水沙演变的影响,可以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仕望川流域控制水文站大村站1959—2018年的径流量与输沙量数据以及流域内的降水数据,分析了其60年水文变化特征。结合1985—2018年的NDVI数据以及五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讨论了流域水沙变化的植被下垫面驱动效应。[结果]仕望川流域近60年来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呈显著减少的趋势(p<0.01),突变年分别在1988年和1983年,而流域内土地利用情况和降水在60年间并无明显的变化趋势,流域内生长季NDVI在2000年前变化不明显,但在2000年后有显著提升趋势。[结论]2000年以前,各种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实施是流域径流量与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进入21世纪后,流域内植被质量的提升使径流量与输沙量进一步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仕望川流域 径流量 输沙量 NDVI 植被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卫星遥感影像分析厦门市地表植被变化 被引量:23
4
作者 肖胜 叶功富 +2 位作者 倪志荣 吴锡麟 陈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122-127,共6页
以厦门市地表植被变化为研究对象 ,以 1 996-2 0 0 0年为时间跨度 ,在计算机的支持下 ,利用Landsat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计算影像的植被指数并进行多波段彩色合成 ,分析地表植被变化和特征 ,提取变化分布地点及类型 ,形成... 以厦门市地表植被变化为研究对象 ,以 1 996-2 0 0 0年为时间跨度 ,在计算机的支持下 ,利用Landsat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计算影像的植被指数并进行多波段彩色合成 ,分析地表植被变化和特征 ,提取变化分布地点及类型 ,形成专题图件 ,为厦门市森林生态网络建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影像 植被指数 植被变化 彩色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与GIS方法的海南植被变化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马荣华 贾建华 +1 位作者 胡孟春 黄杏元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0,共4页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为研究植被变化提供了有效手段 .该文以 1987年海南植被类型分布图和1998年的TM遥感资料为信息源 ,综合GIS参与监督分类及目视判读的方法 ,以GIS为工具对海南岛的植被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海南...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为研究植被变化提供了有效手段 .该文以 1987年海南植被类型分布图和1998年的TM遥感资料为信息源 ,综合GIS参与监督分类及目视判读的方法 ,以GIS为工具对海南岛的植被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海南岛建省后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加剧 ,人工植被面积明显增加 ,但空间差异大 ;自然植被面积减少 ,边缘线在向中部山区退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GIS 植被分类 植被变化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植被变化对水量转化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1
6
作者 刘昌明 李艳忠 +2 位作者 刘小莽 白鹏 梁康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12,共6页
基于遥感数据分析了黄河中游植被变化特征,借助自主构建的HIMS-VIH模型,模拟了黄河中游11个子流域1980—2013年的蓝水—绿水动态转化过程。结果显示,与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前相比,2000年以来11个子流域的叶面积指数(LAI)、归一化植被指... 基于遥感数据分析了黄河中游植被变化特征,借助自主构建的HIMS-VIH模型,模拟了黄河中游11个子流域1980—2013年的蓝水—绿水动态转化过程。结果显示,与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前相比,2000年以来11个子流域的叶面积指数(LA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均呈增大趋势,其中以河口镇—龙门区间变化最为显著。对蓝水(径流)而言,与1980—1999年相比,2000—2013年大部分子流域的径流和径流系数显著减小。植被的增加导致绿水(蒸散发)明显增加,从而使蓝水下降。随着1999年以来水土保持措施大幅度的持续实施,目前黄河中游水热条件与植被状况已达到一个阶段性相对稳定状态,如果退耕还林(草)等水土保持措施维持现状,那么今后林草植被耗水将随气候(降水)变化而波动并维持在一定的水平,黄河水量可能会因水热条件的制约而不再大幅度地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水 绿水 水量转化 HIMS系统 植被变化 黄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03年黑龙江省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文彬 蔡体久 +1 位作者 琚存勇 姚月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4-160,共7页
基于遥感方法监测植被变化以及分析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机制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马国明等,2006;Marketal.,2001)。尽管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高植被区的饱和性使其与一些植被生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往往是非线... 基于遥感方法监测植被变化以及分析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机制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马国明等,2006;Marketal.,2001)。尽管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高植被区的饱和性使其与一些植被生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往往是非线性的(Carlson et al.,1990;Gillies et al.,1997),并且容易受到土壤背景的影响(Huete,1997),但由于NDVI与叶面积指数、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率、生物量、初级生产力和植被盖度等植被生物物理特征的高度相关性(马国明等,2006;Veroustraete et al.,2002),使其成为研究大尺度植被变化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气候变化 植被变化 空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土地利用/覆盖与植被变化的水文响应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赖格英 刘志勇 刘胤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4,共5页
以鄱阳湖的主要水源区梅江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分布式机理性环境水文模型SWAT,探讨人类活动背景下植被变化对流域水文特征的影响。以遥感获取的叶面积指数(LAI)表征流域的植被状态数据,并通过控制性模拟来研究流域土地利用/覆盖、植被... 以鄱阳湖的主要水源区梅江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分布式机理性环境水文模型SWAT,探讨人类活动背景下植被变化对流域水文特征的影响。以遥感获取的叶面积指数(LAI)表征流域的植被状态数据,并通过控制性模拟来研究流域土地利用/覆盖、植被状态的改变导致的流域水文特征响应。模拟结果表明:在1987-2001年的15 a中,虽然流域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很小,但由于植被叶面积指数的变化,导致了流域年径流总量5.4%的增加,其中枯水期的增量为10.2%,丰水期则为2.6%;土地利用/覆盖和植被变化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暴雨强度相同的情况下,植被变化对流域流量的影响呈非线性变化趋势,其中对中等程度的暴雨影响最大;植被增加具有明显的使暴雨洪峰出现时间滞后的效应,同时也使洪水之后的"退水"过程变得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植被变化 水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郊荒滩生态恢复及其植被变化研究——以延庆县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贾瑞燕 丁国栋 +1 位作者 马士龙 肖辉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6-168,234,共4页
在延庆县荒滩中,分别选择人工造林恢复植被2年、11年、封禁恢复植被7年和对照区4个样区,在大量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物种种类、优势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特征、生活型谱和盖度等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荒滩生态恢复过程中,人工... 在延庆县荒滩中,分别选择人工造林恢复植被2年、11年、封禁恢复植被7年和对照区4个样区,在大量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物种种类、优势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特征、生活型谱和盖度等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荒滩生态恢复过程中,人工植被长势良好,植物种类明显增加,群落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比对照区显著提高,植物群落结构从简单逐渐变为复杂;生活型谱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的比例显著降低;植被盖度明显增加。3个生态恢复样区中,尤其是人工造林恢复植被2年的恢复模式效果最显著,可以在京津及其周边地区相似立地条件的地方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滩 生态恢复 植被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杭州地区植被变化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志勇 张慧 张军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4618-4619,共2页
对2000年10月和2005年10月杭州地区的MODIS数据应用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时间序列借助“等密度模型”反演植被覆盖度,分析近6年来杭州地区植被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地区植被有大幅度增加,植被得到较好恢复。
关键词 植被变化 MODIS 覆盖度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变化对地下水流系统影响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俊 尹立河 +2 位作者 马洪云 黄金廷 王晓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76,共5页
针对鄂尔多斯高原存在的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区域尺度理想剖面二维地下水流模型,从水动力学机制上探讨了区域植被变化对地下水系统和湖泊的影响机制。通过对比目前常用的定水头边界与通量... 针对鄂尔多斯高原存在的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区域尺度理想剖面二维地下水流模型,从水动力学机制上探讨了区域植被变化对地下水系统和湖泊的影响机制。通过对比目前常用的定水头边界与通量上边界条件两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不足,提出了改进后的变通量上边界概化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鄂尔多斯高原区域地下水模拟中。结果表明:区域植被条件改变对地下水和湖泊影响明显,该影响受区域地下水流系统演化规律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 湖泊萎缩 地下水流系统 上边界条件 鄂尔多斯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植被变化与水文循环响应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7
12
作者 何霄嘉 王国庆 鲍振鑫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6年第2期1-5,共5页
变化环境下观测的水文循环要素发生了显著性的趋势性变化,气候、植被与水文循环过程的相互影响及响应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前沿科学问题。系统综述了气候变化与水文循环、植被变化与水文过程,气候驱动下植被变化及其水文响应方面的研... 变化环境下观测的水文循环要素发生了显著性的趋势性变化,气候、植被与水文循环过程的相互影响及响应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前沿科学问题。系统综述了气候变化与水文循环、植被变化与水文过程,气候驱动下植被变化及其水文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气候、植被变化及水文循环响应中亟待加强的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植被变化 水文循环 水文循环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夏季下垫面植被变化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林 陈玉春 +1 位作者 吕世华 李锁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7067-17070,17084,共5页
利用中尺度区域大气模式RAMS对青藏高原下垫面植被变化的气候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植被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气候效应在对流层高层(300hPa)有很好的体现,高原植被的变化后所引起的加热和降温效应在地... 利用中尺度区域大气模式RAMS对青藏高原下垫面植被变化的气候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植被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气候效应在对流层高层(300hPa)有很好的体现,高原植被的变化后所引起的加热和降温效应在地表和高空表现不一致,且在流场上表现出的气旋性差值(反气旋性差值)会加强对流层高层南亚高压(低层西南低涡系统),从而可能会影响长江流域的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RAMS 植被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力侵蚀与植被变化关系研究途径与展望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志强 王礼先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177-180,共4页
该文以土壤侵蚀的生态学过程为出发点,阐述了植被变化与土壤水力侵蚀相互作用的关系.指出与植被变化相联系的生物学过程起主导作用向物理学过程起主导作用的转变是土壤加速侵蚀的根本判据;概述了土壤侵蚀与植被变化关系的尺度依赖性,以... 该文以土壤侵蚀的生态学过程为出发点,阐述了植被变化与土壤水力侵蚀相互作用的关系.指出与植被变化相联系的生物学过程起主导作用向物理学过程起主导作用的转变是土壤加速侵蚀的根本判据;概述了土壤侵蚀与植被变化关系的尺度依赖性,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研究途径;以植被管理作为生态系统管理(流域管理)的主要组分,指出土壤侵蚀与植被变化关系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应用中所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力侵蚀 植被变化 生物过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变化对产水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昌明 曾燕 《中国水利》 2002年第10期112-117,共6页
植被变化将使其水文效益发生相应的改变,通过植被变化对产水量影响方面的研究,客观地评价了该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和存在问题。我国在这方面尚未开展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因此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植被变化 产水量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与森林植被变化对水文影响的定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士余 孙阁 郭细根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29,共4页
如何科学定量地界定气候与森林植被变化对河川径流影响的贡献率,不仅是气候变化影响研究领域中的科学问题,而且也是目前流域管理者所关注和面临的难题。为了给森林植被削洪减灾的作用大小和影响程度提供一个科学的量化依据,在论述森林... 如何科学定量地界定气候与森林植被变化对河川径流影响的贡献率,不仅是气候变化影响研究领域中的科学问题,而且也是目前流域管理者所关注和面临的难题。为了给森林植被削洪减灾的作用大小和影响程度提供一个科学的量化依据,在论述森林植被的水文作用及其局限性的基础上,阐述了气候与森林植被变化对流域水文影响贡献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结果显示,由于研究方法的差异以及研究流域和尺度的不同,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有关的普遍规律研究仍在探索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森林植被变化 流域水文 定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罗玉沟流域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响应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谢媛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97-202,共6页
以甘肃天水罗玉沟流域为研究区,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对该流域的径流、泥沙和水质状况进行模拟研究,并重点探讨了降雨和森林植被变化对水文生态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因子对径流的影响略大于对泥沙的影响;森林植被具有明显的减... 以甘肃天水罗玉沟流域为研究区,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对该流域的径流、泥沙和水质状况进行模拟研究,并重点探讨了降雨和森林植被变化对水文生态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因子对径流的影响略大于对泥沙的影响;森林植被具有明显的减水减沙生态水文功能,尤其对泥沙的影响更大于对径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生态响应 SWAT模型 森林植被变化 降雨 罗玉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海南州地区草地封育后植被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立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8期12149-12150,共2页
封育作为草地生态环境与资源恢复的技术方法,在国内外均大量使用。青海省海南地区草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改善同样采用了草地封育技术措施方案,为了全面反映草地生态环境的恢复状态和草地封育的效果,对试验基地进行了为期3年的封育... 封育作为草地生态环境与资源恢复的技术方法,在国内外均大量使用。青海省海南地区草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改善同样采用了草地封育技术措施方案,为了全面反映草地生态环境的恢复状态和草地封育的效果,对试验基地进行了为期3年的封育技术效果定点观测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围栏封育技术在草地植被和生态环境恢复中具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封育措施的长短直接影响到植被的恢复程度,一般在封育3年左右无论是种群结构还是地面与地下生物量均明显增加;封育后地下生物量增加明显高于地上生物量,这主要是封育后植物种,特别是优势物种的修养生息得到恢复,有利于草地生态环境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封育 植被变化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 MOD13Q1的植被变化研究:以西藏墨竹工卡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金媛 田荣艳 +2 位作者 李新 陈坤 郑亚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8期3731-3732,共2页
以西藏墨竹工卡为研究区域,利用NASA提供的MODIS MOD13Q1数据产品(2000~2012年),研究其植被空间分布规律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藏墨竹工卡地区NDVI值从3 800 m到4 600 m逐渐小幅增加,而到了4 600 m以上逐渐减少。多年来,墨竹工卡大部... 以西藏墨竹工卡为研究区域,利用NASA提供的MODIS MOD13Q1数据产品(2000~2012年),研究其植被空间分布规律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藏墨竹工卡地区NDVI值从3 800 m到4 600 m逐渐小幅增加,而到了4 600 m以上逐渐减少。多年来,墨竹工卡大部分区域植被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无变化区域占96.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13Q1 植被变化 墨竹工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冬季植被变化与南亚夏季风关系分析
20
作者 黄先伦 范广洲 +3 位作者 华维 周定文 王永立 张永恒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273-278,共6页
利用1982年1月-2001年12月青藏高原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和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应用相关分析、奇异值分解(SVD)和经验正交分解(EOF)的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冬季的NDVI变化与南亚夏季风的关系。通过分析表明,高原植被与南亚地区850... 利用1982年1月-2001年12月青藏高原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和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应用相关分析、奇异值分解(SVD)和经验正交分解(EOF)的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冬季的NDVI变化与南亚夏季风的关系。通过分析表明,高原植被与南亚地区850hPa纬向风场和纬向风垂直切变(U850hPa-U200hPa)有比较好的正相关关系。用纬向风垂直切变EOF分析的第一特征向量对应的时间系数定义一个南亚夏季风指数(EOF1),该系数与高原冬季NDVI相关较好,而且能较好地反映南亚夏季风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植被变化 南亚 夏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