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reeman分解的植被参数反演新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廷伟 黄海风 +1 位作者 梁甸农 朱炬波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81-786,共6页
基于极化Freeman分解的极化协方差矩阵参数,极化干涉SAR互协方差矩阵可简化建模为植被高度、消光系数和地面干涉相位的函数。基于此,该文建立了以极化干涉SAR互协方差矩阵估算值与互协方差矩阵观测值之差为目标函数、以3个植被参数为未... 基于极化Freeman分解的极化协方差矩阵参数,极化干涉SAR互协方差矩阵可简化建模为植被高度、消光系数和地面干涉相位的函数。基于此,该文建立了以极化干涉SAR互协方差矩阵估算值与互协方差矩阵观测值之差为目标函数、以3个植被参数为未知量的优化模型,提出了基于Freeman分解的植被参数反演新方法。该方法避免了三阶段植被参数估计方法所面临的体相关系数确定问题,提供了一种独立于三阶段植被参数估计的新思路。仿真结果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SAR干涉 植被参数反演 散射机理 Freeman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基线极化干涉SAR植被参数反演 被引量:2
2
作者 卢红喜 李东霖 +3 位作者 刘宏伟 索志勇 宋文青 保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3-29,共7页
植被参数反演是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重要应用,然而单基线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无法解决体散射去相干估计的模糊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双基线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充分利用了双基线观测数据的相关性,能够有效地解决体散射去相... 植被参数反演是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重要应用,然而单基线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无法解决体散射去相干估计的模糊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双基线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充分利用了双基线观测数据的相关性,能够有效地解决体散射去相干估计的模糊问题,并对基线比例较小的情况仍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利用欧空局发布的PolSARPro软件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植被参数反演 双基线解模糊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幅相一致性校正的稳健植被参数反演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卢红喜 宋文青 +4 位作者 李飞 王英华 刘宏伟 保铮 黄海风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3-290,共8页
植被参数反演是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Pol In SAR)的重要应用。传统反演方法未考虑观测样本数据幅度和相位的非平稳特性,以及观测信号非均匀分布对其散布区域线性变化主导方向估计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该文首先采用经过幅度和相位一致... 植被参数反演是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Pol In SAR)的重要应用。传统反演方法未考虑观测样本数据幅度和相位的非平稳特性,以及观测信号非均匀分布对其散布区域线性变化主导方向估计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该文首先采用经过幅度和相位一致性校正的数据样本估计极化相干矩阵,提高了极化干涉复相干系数的估计性能,并提出了映射空间均衡化(MSR)处理技术以消除观测信号非均匀分布对主导方向提取的影响,通过引入主成分分析(PCA)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参数反演算法的性能。利用欧空局(ESA)发布的软件PolSARPro仿真验证了该文方法在植被参数反演方面具有更好的稳健性和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植被参数反演 非平稳校正 映射空间均衡化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层植被极化干涉建模及参数反演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廷伟 黄海风 +1 位作者 梁甸农 朱炬波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3-338,共6页
两层植被结构模型是传统三阶段植被参数反演方法的基础,当实际植被结构为三层结构时,三阶段植被参数反演方法精度变差.针对该问题,建立了与三层植被结构模型对应的极化SAR干涉复相关系数模型,分析了传统三阶段植被参数反演方法精度变差... 两层植被结构模型是传统三阶段植被参数反演方法的基础,当实际植被结构为三层结构时,三阶段植被参数反演方法精度变差.针对该问题,建立了与三层植被结构模型对应的极化SAR干涉复相关系数模型,分析了传统三阶段植被参数反演方法精度变差的原因,提出了基于双基线极化SAR干涉的三层植被参数反演新方法,新方法充分考虑了三层植被干涉复相关系数的特征,比传统的三阶段植被参数反演方法更适合于三层植被结构,反演性能更好.实验结果验证了所建的复相关系数模型的正确性和反演新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SAR干涉 植被参数反演 散射机理 三阶段反演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RO4SAIL与支持向量机回归的组合模型反演植被等效水厚度 被引量:9
5
作者 李丹娜 郭云开 +3 位作者 朱善宽 刘宁 刘磊 蒋明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0-55,共6页
为监测路域植被生态环境,利用遥感影像和辐射传输模型物理基础实现了对植被冠层等效水厚度(EWT)的估测。提出了利用PRO4SAIL与支持向量机回归的组合模型对等效水厚度进行反演的方法。选取Landsat7 ETM+影像,结合实测数据探索验证了PRO4S... 为监测路域植被生态环境,利用遥感影像和辐射传输模型物理基础实现了对植被冠层等效水厚度(EWT)的估测。提出了利用PRO4SAIL与支持向量机回归的组合模型对等效水厚度进行反演的方法。选取Landsat7 ETM+影像,结合实测数据探索验证了PRO4SAIL与支持向量机回归的组合模型的植被参数反演的实用性和准确性。研究表明,该组合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反演得到的等效水厚度含量精度较高,为支持向量机模型应用于遥感影像反演植被参数提高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水厚度 PRO4SAIL 支持向量机回归 植被参数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像元分解理论的路域植被等量水厚度遥感反演
6
作者 肖祥红 刘海洋 郭云开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3-86,95,共5页
为削弱混合像元对植被参数反演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混合像元分解理论反演路域植被等量水厚度的方法。利用PRO4SAIL模型正演获得的高光谱窄波段数据,模拟Landsat 8遥感影像宽波段植被冠层光谱数据,并进行等量水厚度的敏感植被指数的筛选;... 为削弱混合像元对植被参数反演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混合像元分解理论反演路域植被等量水厚度的方法。利用PRO4SAIL模型正演获得的高光谱窄波段数据,模拟Landsat 8遥感影像宽波段植被冠层光谱数据,并进行等量水厚度的敏感植被指数的筛选;对覆盖研究区域的Landsat 8遥感影像进行线性混合像元分解,获取更加精确的植被冠层光谱反射率;同时,利用支持向量机构建等量水厚度估测模型,实现对路域植被等量水厚度的遥感反演。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混合像元分解后得到的植被冠层光谱参与模型反演得到的路域植被等量水厚度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为遥感影像反演植被参数提供了有效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域植被 等量水厚度 混合像元分解 植被参数反演 Landsat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分布式SAR极化干涉复相关系数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廷伟 梁甸农 黄海风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5-421,609,共8页
针对两层结构植被模型,建立了分布式SAR极化干涉复相关系数模型,研究了散射机理和收发模式对干涉复相关系数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一发两收分布式SAR极化干涉系统,极化复相关系数在复平面上的分布是变化规律不确定的曲线,曲线变... 针对两层结构植被模型,建立了分布式SAR极化干涉复相关系数模型,研究了散射机理和收发模式对干涉复相关系数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一发两收分布式SAR极化干涉系统,极化复相关系数在复平面上的分布是变化规律不确定的曲线,曲线变化规律依赖于三种散射机理与极化之间的相对变化关系,最后,重点分析了几种典型场景下的复相关系数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场景下分布曲线与单位圆的交点的分布特点。所建模型及分析结论可为分布式SAR极化干涉系统设计和植被参数反演新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干涉SAR 植被参数反演 二次散射 分布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遥感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8
作者 何兴元 任春颖 +2 位作者 陈琳 王宗明 郑海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97-1011,共15页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技术是实现森林可持续利用与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支撑与信息保障。从4个方面概述了遥感技术在森林生态系统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森林遥感分类及变化监测、森林植被参数遥感反演、森林蓄积量...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技术是实现森林可持续利用与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支撑与信息保障。从4个方面概述了遥感技术在森林生态系统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森林遥感分类及变化监测、森林植被参数遥感反演、森林蓄积量与生物量遥感估算、森林干扰遥感监测等。结合遥感技术的发展,总结了森林生态系统监测中使用的多源遥感数据和各类模型,提出集成地面调查数据、高分地-空雷达扫描监测技术,以及多源光学遥感建模技术和生态系统过程模型,构建多维度、多尺度、高时间密度的森林生态系统监测平台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分类 植被参数反演 生物量估算 遥感模型耦合 森林干扰 集成监测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