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reeman分解的植被参数反演新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廷伟 黄海风 +1 位作者 梁甸农 朱炬波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81-786,共6页
基于极化Freeman分解的极化协方差矩阵参数,极化干涉SAR互协方差矩阵可简化建模为植被高度、消光系数和地面干涉相位的函数。基于此,该文建立了以极化干涉SAR互协方差矩阵估算值与互协方差矩阵观测值之差为目标函数、以3个植被参数为未... 基于极化Freeman分解的极化协方差矩阵参数,极化干涉SAR互协方差矩阵可简化建模为植被高度、消光系数和地面干涉相位的函数。基于此,该文建立了以极化干涉SAR互协方差矩阵估算值与互协方差矩阵观测值之差为目标函数、以3个植被参数为未知量的优化模型,提出了基于Freeman分解的植被参数反演新方法。该方法避免了三阶段植被参数估计方法所面临的体相关系数确定问题,提供了一种独立于三阶段植被参数估计的新思路。仿真结果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SAR干涉 植被参数反演 散射机理 Freeman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基线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植被参数提取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曦 张红 王超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858-2861,共4页
由于单基线极化干涉SAR技术(如三阶段法、ESPRIT算法等)反演植被参数的方法受限于具有最小地体幅度比的观测数据,影响冠层或地表有效相位中心的估计,因此往往低估植被的高度。该文通过增加另一个基线的极化干涉SAR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 由于单基线极化干涉SAR技术(如三阶段法、ESPRIT算法等)反演植被参数的方法受限于具有最小地体幅度比的观测数据,影响冠层或地表有效相位中心的估计,因此往往低估植被的高度。该文通过增加另一个基线的极化干涉SAR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单基线反演技术存在的这个缺陷,并适当改进双基线极化干涉SAR技术,降低植被参数估计的动态偏差,最后用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验证了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极化干涉SAR 双基线 植被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基线极化干涉SAR植被参数反演 被引量:2
3
作者 卢红喜 李东霖 +3 位作者 刘宏伟 索志勇 宋文青 保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3-29,共7页
植被参数反演是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重要应用,然而单基线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无法解决体散射去相干估计的模糊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双基线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充分利用了双基线观测数据的相关性,能够有效地解决体散射去相... 植被参数反演是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重要应用,然而单基线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无法解决体散射去相干估计的模糊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双基线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充分利用了双基线观测数据的相关性,能够有效地解决体散射去相干估计的模糊问题,并对基线比例较小的情况仍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利用欧空局发布的PolSARPro软件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植被参数反演 双基线解模糊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幅相一致性校正的稳健植被参数反演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卢红喜 宋文青 +4 位作者 李飞 王英华 刘宏伟 保铮 黄海风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3-290,共8页
植被参数反演是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Pol In SAR)的重要应用。传统反演方法未考虑观测样本数据幅度和相位的非平稳特性,以及观测信号非均匀分布对其散布区域线性变化主导方向估计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该文首先采用经过幅度和相位一致... 植被参数反演是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Pol In SAR)的重要应用。传统反演方法未考虑观测样本数据幅度和相位的非平稳特性,以及观测信号非均匀分布对其散布区域线性变化主导方向估计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该文首先采用经过幅度和相位一致性校正的数据样本估计极化相干矩阵,提高了极化干涉复相干系数的估计性能,并提出了映射空间均衡化(MSR)处理技术以消除观测信号非均匀分布对主导方向提取的影响,通过引入主成分分析(PCA)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参数反演算法的性能。利用欧空局(ESA)发布的软件PolSARPro仿真验证了该文方法在植被参数反演方面具有更好的稳健性和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植被参数反演 非平稳校正 映射空间均衡化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的植被参数化方案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万隆 邵海燕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2000年第1期67-72,共6页
为定量描述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的热量及水分交换,建立了以有效比湿等为基础且具普适性的植被参数化方案 1种等温大叶模式。利用拉萨、狮泉河和南京3个试验站的气象观测资料验证并由此计算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以及净辐射量、土壤温度... 为定量描述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的热量及水分交换,建立了以有效比湿等为基础且具普适性的植被参数化方案 1种等温大叶模式。利用拉萨、狮泉河和南京3个试验站的气象观测资料验证并由此计算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以及净辐射量、土壤温度等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植被参数化方案成功地反映了下垫面的水、热传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参数 有效比湿 普适性 等温大叶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四号卫星植被参数反演系统与应用
6
作者 秦其明 孙元亨 +2 位作者 张添源 聂娟 刘明 《卫星应用》 2018年第12期38-42,共5页
一、引言植被是陆表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遥感手段开展植被监测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农业、林业和自然资源等关键部门。本文基于高分四号卫星(GF-4)数据特点,设计并开发了GF-4植被参数反演系统,并以内蒙古植被干旱监测为例介绍了该... 一、引言植被是陆表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遥感手段开展植被监测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农业、林业和自然资源等关键部门。本文基于高分四号卫星(GF-4)数据特点,设计并开发了GF-4植被参数反演系统,并以内蒙古植被干旱监测为例介绍了该系统在植被遥感监测中的应用,旨在为GF-4卫星遥感数据和植被参数反演系统的后续业务化应用提供借鉴。二、高分四号卫星特点高分四号卫星是中国高分系列卫星中唯一的一颗静止轨道卫星,于2015年12月29日成功发射,2016年6月正式交付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数据 植被参数 反演系统 应用 静止轨道卫星 遥感监测 生态系统 植被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层植被极化干涉建模及参数反演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廷伟 黄海风 +1 位作者 梁甸农 朱炬波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3-338,共6页
两层植被结构模型是传统三阶段植被参数反演方法的基础,当实际植被结构为三层结构时,三阶段植被参数反演方法精度变差.针对该问题,建立了与三层植被结构模型对应的极化SAR干涉复相关系数模型,分析了传统三阶段植被参数反演方法精度变差... 两层植被结构模型是传统三阶段植被参数反演方法的基础,当实际植被结构为三层结构时,三阶段植被参数反演方法精度变差.针对该问题,建立了与三层植被结构模型对应的极化SAR干涉复相关系数模型,分析了传统三阶段植被参数反演方法精度变差的原因,提出了基于双基线极化SAR干涉的三层植被参数反演新方法,新方法充分考虑了三层植被干涉复相关系数的特征,比传统的三阶段植被参数反演方法更适合于三层植被结构,反演性能更好.实验结果验证了所建的复相关系数模型的正确性和反演新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SAR干涉 植被参数反演 散射机理 三阶段反演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植被根系深度动态变化的VIC径流模拟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珂 戴钰 +3 位作者 刘林鑫 牛杰帆 毕可心 李志琳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4,51,共8页
为了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变化影响下的水文模型模拟精度,结合植物根系的垂直分布与气候、土壤条件,提出了基于流域气象和土壤性质等下垫面特征的流域根系平均深度估算方法,以黄土高原地区无定河流域为例,构建了考虑植被根系深度动态... 为了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变化影响下的水文模型模拟精度,结合植物根系的垂直分布与气候、土壤条件,提出了基于流域气象和土壤性质等下垫面特征的流域根系平均深度估算方法,以黄土高原地区无定河流域为例,构建了考虑植被根系深度动态变化的可变下渗容量(VIC)径流模拟模型(VIC-DR模型)。将该模型径流模拟结果与有汇流演算的VIC模型(VIC-R模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VIC-R模型相比,VIC-DR模型模拟精度显著提高,VIC-DR模型对无定河流域月尺度、日尺度径流量模拟结果的纳什效率系数分别提高了10.6%和8.7%,相对误差分别下降了15.4%和5.1%,与实测值相关系数均大于0.6;VIC-DR模型的模拟结果符合流域实际情况,模型适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C模型 动态植被根系参数 径流模拟 无定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分布式SAR极化干涉复相关系数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廷伟 梁甸农 黄海风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5-421,609,共8页
针对两层结构植被模型,建立了分布式SAR极化干涉复相关系数模型,研究了散射机理和收发模式对干涉复相关系数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一发两收分布式SAR极化干涉系统,极化复相关系数在复平面上的分布是变化规律不确定的曲线,曲线变... 针对两层结构植被模型,建立了分布式SAR极化干涉复相关系数模型,研究了散射机理和收发模式对干涉复相关系数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一发两收分布式SAR极化干涉系统,极化复相关系数在复平面上的分布是变化规律不确定的曲线,曲线变化规律依赖于三种散射机理与极化之间的相对变化关系,最后,重点分析了几种典型场景下的复相关系数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场景下分布曲线与单位圆的交点的分布特点。所建模型及分析结论可为分布式SAR极化干涉系统设计和植被参数反演新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干涉SAR 植被参数反演 二次散射 分布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小波分析的植物理化参数反演中光谱分辨率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竞成 刘鹏 +3 位作者 王斌 张雪雪 黄文江 吴开华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3-760,共8页
基于一套由PROSPECT模型模拟的包含叶绿素含量(Cab)、类胡萝卜素含量(Car)和叶片水含量(LWC)等重要植物生理生化参数及其光谱的数据,通过对光谱进行系列梯度的重采样和CWA分析,详细研究了光谱分辨率对植物生理生化参数反演的影响.结果表... 基于一套由PROSPECT模型模拟的包含叶绿素含量(Cab)、类胡萝卜素含量(Car)和叶片水含量(LWC)等重要植物生理生化参数及其光谱的数据,通过对光谱进行系列梯度的重采样和CWA分析,详细研究了光谱分辨率对植物生理生化参数反演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CWA能够成功提取对Cab,Car和LWC等参数敏感的特征并建立具有较高精度的反演模型;(2)随着光谱分辨率的降低,敏感小波特征的数量、相关性以及反演精度总体均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的幅度、拐点均不相同,体现出分辨率对不同参数影响的差异性;(3)采用CWA反演建模时,不同植物生理生化参数对光谱分辨率敏感性差异较大,LWC敏感性较低,Cab次之,Car敏感性较高.根据这一结果,采用CWA反演Car,Cab和LWC时光谱数据在分辨率不低于8nm,32nm和64nm时能够得到较理想的结果.上述研究能够为实际中进行植被生理生化参数监测时的传感器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小波分析 高光谱遥感 植被生理生化参数 光谱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生态自动化观测仪器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贝贝 姚艳丽 +2 位作者 张争 王苗苗 郭琰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7期201-205,共5页
研究植被生态自动化观测方法,进而确定仪器的组成结构,根据传感器的接口、协议类型和神经网络处理器的应用方式设计了基于ARM架构控制处理器的外设接口,进一步结合非RKNN模型的转换应用流程,设计了控制处理器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传... 研究植被生态自动化观测方法,进而确定仪器的组成结构,根据传感器的接口、协议类型和神经网络处理器的应用方式设计了基于ARM架构控制处理器的外设接口,进一步结合非RKNN模型的转换应用流程,设计了控制处理器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控制交互的具体功能和流程。针对3种不同的植被类型,将仪器分别部署在内蒙古、广西和安徽3个国家级农业气象试验基地,采用仪器测量数据与人工平行观测的方法进行外场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植被生态自动化观测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仪器性能指标也符合实际业务观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生态自动化观测 深度学习 植被关键特征参数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室内高光谱激光雷达的典型树种叶片光谱观测和分类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佩纶 陈育伟 +6 位作者 蒋长辉 林起楠 李伟 漆建波 俞琳锋 邵慧 黄华国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2-380,共9页
高光谱激光雷达综合了高光谱和激光雷达特征,可为植被生理生化参数提取提供更加精确的遥感探测,但其应用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以北京10个典型树种的单叶为样本,开展室内高光谱激光雷达的叶片观测试验,并进行树种分类研究,为未来高光... 高光谱激光雷达综合了高光谱和激光雷达特征,可为植被生理生化参数提取提供更加精确的遥感探测,但其应用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以北京10个典型树种的单叶为样本,开展室内高光谱激光雷达的叶片观测试验,并进行树种分类研究,为未来高光谱激光雷达的林业应用提供基础。首先进行可调谐高光谱激光雷达(Hyperspectral LiDAR,HSL)叶片高光谱测量,并完成与ASD地物光谱仪所测数据对比实验;其次,应用随机森林方法实现10种叶片的分类研究,其输入的特征指数为融合全部波段、部分敏感波段的光谱指数。结果表明:(a)HSL在波段650~1000 nm(71个通道)内观测的叶片高光谱和ASD光谱一致(R^2=0.9525~0.9932,RMSE=0.0587);(b)只用原始波段反射率分类精度为78.31%,其中分类贡献率最大波段的是650~750 nm,使用此波段进行分类精度为94.18%,表明利用红边波段(650~750nm)进行树种分类是十分有效的;(c)对树种敏感的波段为680 nm、685 nm、690 nm、715 nm、720 nm、725 nm、730 nm;(d)结合敏感波段光谱指数与植被指数分类精度82.65%。该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叶级别,利用高光谱激光雷达能够准确地反映目标叶片的光谱特征并且能有效进行树种分类;未来将可能在野外应用中精确提取目标的生理生化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激光雷达 叶片分类 全波形 植被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