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及植被分类系统 被引量:24
1
作者 刘坤 戴俊贤 +5 位作者 唐成丰 王立龙 顾长明 卢萍 周小春 周守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5434-5444,共11页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安徽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系统地分析了安徽主要的湿地植被类型及分类系统。结果表明:(1)安徽省湿地维管植物共有95科303属682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1属16种,种子植物85...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安徽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系统地分析了安徽主要的湿地植被类型及分类系统。结果表明:(1)安徽省湿地维管植物共有95科303属682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1属16种,种子植物85科292属666种;种子植物中裸子植物2科5属7种,被子植物83科287属659种(其中双子叶植物62科208属451种,单子叶植物21科79属208种);湿地维管植物主要是由草本植物组成,科、属的优势现象明显,以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和蓼科(Polygonaceae)为优势科;以蓼属(Polygonum)、苔草属(Carex)、眼子菜属(Potamogeton)、飘拂草属(Fimbristylis)、莎草属(Cyperus)等为优势属,属的组成相对较为分散,寡种属和单种属占总属数的93.4%;(2)从分布区类型看,在科级水平上有7个类型,在属级水平上有13个类型,表明该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分布区类型多样;总体上温带成分略多于热带成分,说明了安徽湿地维管植物的分布与本地所处的气候带相适应,反映出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区系特点;(3)依据中国湿地植被的分类原则和分类系统,结合安徽湿地植被的生境特征和群落学特征,可将安徽湿地植被划分为3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7个植被亚型和141个群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维管植物 多样性 植被分类系统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喀斯特植被分类系统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长成 王斌 +3 位作者 郭柯 李先琨 侯满福 刘玉国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18-1631,共14页
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是全球喀斯特集中分布区面积最大且岩溶发育最强烈的典型区域。喀斯特植被物种组成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植被类型极其丰富。该文对已发表的喀斯特植被类型和近期的调查资料进行系统整理,依据《中... 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是全球喀斯特集中分布区面积最大且岩溶发育最强烈的典型区域。喀斯特植被物种组成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植被类型极其丰富。该文对已发表的喀斯特植被类型和近期的调查资料进行系统整理,依据《中国植被志》的分类原则,在群系尺度上编制了中国喀斯特植被分类系统,包括3个植被型组、13个植被型和554个群系。探讨了喀斯特植被的分类系统与原有分类系统的衔接,并依据相关资料,对喀斯特生境专性群系进行了识别和判定,以期为喀斯特区域的石漠化治理、植被修复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植被 植被类型 植被分类系统 群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分类系统与方法综述 被引量:5
3
作者 赵一 《河北林果研究》 2010年第2期152-156,共5页
植被分类是植被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植被研究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植被分类研究能够为制定与保护和合理利用植被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详细介绍了植被分类的历史,以及植被分类的各种原则和系统及其应用情况。揭示... 植被分类是植被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植被研究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植被分类研究能够为制定与保护和合理利用植被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详细介绍了植被分类的历史,以及植被分类的各种原则和系统及其应用情况。揭示出植被分类的原则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分类方法从外貌分类向数量分类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分类原则 植被分类系统 数量分类 中国植被分类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内伶仃岛植被分类系统和典型群落的样地标志 被引量:4
4
作者 昝启杰 廖文波 +2 位作者 蓝崇钰 李贞 黄伟结 《生态科学》 CSCD 2000年第1期10-18,共9页
广东内伶仃岛的自然植被可划分为 3个植被型组、 5个植被型、 8个植被亚型、 1 8个群系 ,人工植被有台湾相思林 5个群系 ,另有果园林 4类、作物园 4类。论文在全面植被调查的基础上 ,对各主要群落类型进行样地标志 ,为将来的动态演替研... 广东内伶仃岛的自然植被可划分为 3个植被型组、 5个植被型、 8个植被亚型、 1 8个群系 ,人工植被有台湾相思林 5个群系 ,另有果园林 4类、作物园 4类。论文在全面植被调查的基础上 ,对各主要群落类型进行样地标志 ,为将来的动态演替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内伶仃岛 植物群落 植被分类系统 样地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市植被分类系统和主要植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田广红 黄康有 +5 位作者 李贞 廖文波 罗海威 邵李峰 盛利 熊晴帆 《广东林业科技》 2015年第2期15-21,共7页
在全面踏查和典型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优势种、外貌与结构相结合的原则,参考《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将珠海市自然植被划分为8个植被型、19个群系、40个群落。其中植被型主要包括: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灌丛、灌草丛、... 在全面踏查和典型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优势种、外貌与结构相结合的原则,参考《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将珠海市自然植被划分为8个植被型、19个群系、40个群落。其中植被型主要包括: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灌丛、灌草丛、草丛、砂生草丛、砂生灌丛和沼生草丛。人工植被划分为4个植被型,分别为林地、林果园、农作物园地和城市绿地。同时,对主要群落的外貌和组成特征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海市 植被分类系统 植物群落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中国2大草地分类系统类的兼容性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柳小妮 张德罡 +5 位作者 王红霞 任正超 韩天虎 孙斌 潘冬荣 王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8,共18页
以植被-生境学分类(vegetation-habitat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grassland,VHCS)方法为基础的定性的中国草地分类系统,以及定量的气候-土地-植被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omprehensive and sequenti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grassland,... 以植被-生境学分类(vegetation-habitat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grassland,VHCS)方法为基础的定性的中国草地分类系统,以及定量的气候-土地-植被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omprehensive and sequenti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grassland,CSCS)是我国常用的2大草地分类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因"草原"和"草地"概念的重叠、混淆和交叉,以及定性分类和定量分类的差异,造成了操作上的困扰,研究结果亦不便相互交流。本研究通过2大系统一级单位-"类"的分类指标、名称和属性的对比,分析了2个系统"类"的兼容性,建立了两者间的对应关系,并利用基本同期的CSCS分类图和数字化的中国草地资源图(VHCS),以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为例,在ArcGIS平台上进行了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以广义草原或草地概念为基础的CSCS是一个大系统,兼容了以中国为例的VHCS分类系统;2)兼容VHCS的CSCS的类,两者在分类指标、名称和属性方面均能达到统一;3)空间叠置分析表明,若不考虑森林和非地带性类,内蒙古和甘肃区域2个分类系统分类结果的兼容性分别达到61.4%和61.1%;有差异的区域,基本上表现出草地实际调查结果(VHCS)是比原生潜在草地(CSCS)在更恶劣气候条件下的低分类级别的草地类,说明人为干扰已超过了原生草地生态系统的生存阈限,导致草地逆行演替;4)对CSCS与VHCS分类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可科学地揭示人为干扰下草地的演替状态,并明确草地恢复和重建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分类 综合顺序分类系统 植被-生境学分类系统 兼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植物群落类型及特征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玉荣 张国珍 +1 位作者 钟武洪 张煊 《湖南林业科技》 2005年第1期14-18,22,共6页
对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进行了研究,该区植被属于华中植物区系,地带性植被在森林分区上为中亚热带北部常绿阔叶林亚地带,属三峡武陵山雪峰山林区。主要类型有:低山针叶林、中山针叶林、中山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 对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进行了研究,该区植被属于华中植物区系,地带性植被在森林分区上为中亚热带北部常绿阔叶林亚地带,属三峡武陵山雪峰山林区。主要类型有:低山针叶林、中山针叶林、中山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丛、灌草丛和草甸。在分类系统上采用植被型组(Vegetationtypegroup)—植被型(Vegetationtype)—植被亚型(Vegetationsubtype)—植物群系(Plantformation)—植物群丛(Plantassociation)为分类等级,共分为5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包括50个主要群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瓶山 植物群落 植被分类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