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植生型多孔混凝土性能的试验
被引量:
37
1
作者
高建明
吉伯海
+1 位作者
吴春笃
刘海峰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5-349,共5页
研究植生型多孔混凝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能,分析了影响其物理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以及相应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胶结材的流动度控制在180~210 mm之间,可获得良好工作性的植生型多孔混凝土;植生型多孔混凝土具有连续空隙结构、良好的...
研究植生型多孔混凝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能,分析了影响其物理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以及相应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胶结材的流动度控制在180~210 mm之间,可获得良好工作性的植生型多孔混凝土;植生型多孔混凝土具有连续空隙结构、良好的透水透气性能,其透水性系数在1.5~3.0 cm/s之间,与其空隙率有关;与植生型多孔混凝土的空隙率(20%~30%)相对应的抗压强度在8~28 MPa之间.随着空隙率的增大,植生型多孔混凝土内部越易形成连续空隙结构;相同设计空隙率下,集料粒径越大,多孔混凝土中的有效空隙率越大.掺入矿物外加剂不仅可以调整多孔混凝土混合料的工作性,而且能改善多孔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同时能降低多孔混凝土中的pH值,掺入硅粉、矿渣微粉或矿渣微粉与粉煤灰复合掺入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生型多孔混凝土
透水系数
空隙率
力学性能
矿物外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植生型多孔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
10
2
作者
蒋友新
张开猛
+1 位作者
谭克峰
任志远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2-24,共3页
根据植物生长所需条件对植生型多孔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物理力学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多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水胶比增大、灰骨比增大以及骨料粒径的减小而增加;适合的植生型多孔混凝土配合比为:水胶比0.36,灰骨比0.17,...
根据植物生长所需条件对植生型多孔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物理力学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多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水胶比增大、灰骨比增大以及骨料粒径的减小而增加;适合的植生型多孔混凝土配合比为:水胶比0.36,灰骨比0.17,骨料级配为5~10mm的占总量的20%,15~20mm的占总量的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生型多孔混凝土
配合比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神经网络的植生型多孔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
6
3
作者
焦楚杰
谭思琪
+2 位作者
崔力仕
何松松
彭兰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0,16,共5页
分析了影响植生型多孔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选取目标孔隙率、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粗骨料用量、水用量、粗骨料平均粒径、粗骨料比表面积、粗骨料堆积孔隙率及浆骨比作为植生型多孔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指标,分别建立了BP多层前...
分析了影响植生型多孔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选取目标孔隙率、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粗骨料用量、水用量、粗骨料平均粒径、粗骨料比表面积、粗骨料堆积孔隙率及浆骨比作为植生型多孔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指标,分别建立了BP多层前馈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GA-BP)。收集国内外文献中146组植生型多孔混凝土试验数据,以其中116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并采用其余30组数据作为试验样本与BP、GA-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值、线性回归方程抗压强度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BP、GA-BP神经网络模型计算精度与离散性更优,且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结果更接近于样本试验值,更能够准确地预测多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生型多孔混凝土
抗压强度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相结合的植生型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
被引量:
3
4
作者
侯泽彪
刘冠志
+2 位作者
赵金昌
吕永斌
廖霖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4-158,共5页
基于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对植生型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水胶比、砂率、设计孔隙率和掺合料用量对植生型多孔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以及最终的配合比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相结合的...
基于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对植生型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水胶比、砂率、设计孔隙率和掺合料用量对植生型多孔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以及最终的配合比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相结合的试验方法能够在较少试验次数下获得比较充分的数据信息。首先通过均匀试验确定了最佳配合比的范围:水胶比在0.3~0.35之间,设计孔隙率在26%以下,砂率在5%左右,掺合料的掺量为30%~38%。然后在均匀试验的研究基础之上设计正交试验对均匀设计结果验证分析,从而得到了28 d抗压强度为13.4 MPa的优化配合比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生型多孔混凝土
多因素多水平
均匀设计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植生型多孔混凝土性能的试验
被引量:
37
1
作者
高建明
吉伯海
吴春笃
刘海峰
机构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江苏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5-349,共5页
基金
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资助项目(2003AA601100-3)
文摘
研究植生型多孔混凝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能,分析了影响其物理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以及相应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胶结材的流动度控制在180~210 mm之间,可获得良好工作性的植生型多孔混凝土;植生型多孔混凝土具有连续空隙结构、良好的透水透气性能,其透水性系数在1.5~3.0 cm/s之间,与其空隙率有关;与植生型多孔混凝土的空隙率(20%~30%)相对应的抗压强度在8~28 MPa之间.随着空隙率的增大,植生型多孔混凝土内部越易形成连续空隙结构;相同设计空隙率下,集料粒径越大,多孔混凝土中的有效空隙率越大.掺入矿物外加剂不仅可以调整多孔混凝土混合料的工作性,而且能改善多孔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同时能降低多孔混凝土中的pH值,掺入硅粉、矿渣微粉或矿渣微粉与粉煤灰复合掺入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
植生型多孔混凝土
透水系数
空隙率
力学性能
矿物外加剂
Keywords
Compressive strength
Concretes
Fly ash
Hydraulic conductivity
pH
Porous materials
Silica
分类号
TU528.2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植生型多孔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
10
2
作者
蒋友新
张开猛
谭克峰
任志远
机构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学院
出处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2-24,共3页
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根据植物生长所需条件对植生型多孔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物理力学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多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水胶比增大、灰骨比增大以及骨料粒径的减小而增加;适合的植生型多孔混凝土配合比为:水胶比0.36,灰骨比0.17,骨料级配为5~10mm的占总量的20%,15~20mm的占总量的80%。
关键词
植生型多孔混凝土
配合比
抗压强度
Keywords
porous concrete for plant-growing
mix ratio
compressive strength
分类号
TU528.2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神经网络的植生型多孔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
6
3
作者
焦楚杰
谭思琪
崔力仕
何松松
彭兰
机构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0,16,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78158,51478128)
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重点项目(2017-32)
+1 种基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研开发项目(07-K4-5,2010-K3-27,2010-K4-18)
广州大学重点产学研项目(2018-14)。
文摘
分析了影响植生型多孔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选取目标孔隙率、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粗骨料用量、水用量、粗骨料平均粒径、粗骨料比表面积、粗骨料堆积孔隙率及浆骨比作为植生型多孔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指标,分别建立了BP多层前馈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GA-BP)。收集国内外文献中146组植生型多孔混凝土试验数据,以其中116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并采用其余30组数据作为试验样本与BP、GA-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值、线性回归方程抗压强度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BP、GA-BP神经网络模型计算精度与离散性更优,且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结果更接近于样本试验值,更能够准确地预测多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
关键词
植生型多孔混凝土
抗压强度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Keywords
plant porous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
BP neural network
genetic algorithm
分类号
TU528.2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相结合的植生型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
被引量:
3
4
作者
侯泽彪
刘冠志
赵金昌
吕永斌
廖霖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山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忻州北高速公路分公司
出处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4-158,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04183)
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201703D111027)。
文摘
基于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对植生型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水胶比、砂率、设计孔隙率和掺合料用量对植生型多孔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以及最终的配合比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相结合的试验方法能够在较少试验次数下获得比较充分的数据信息。首先通过均匀试验确定了最佳配合比的范围:水胶比在0.3~0.35之间,设计孔隙率在26%以下,砂率在5%左右,掺合料的掺量为30%~38%。然后在均匀试验的研究基础之上设计正交试验对均匀设计结果验证分析,从而得到了28 d抗压强度为13.4 MPa的优化配合比设计方案。
关键词
植生型多孔混凝土
多因素多水平
均匀设计
正交设计
Keywords
plant-grown porous concrete
multiple factors and multiple levels
uniform design
orthogonal design
分类号
TU528.062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植生型多孔混凝土性能的试验
高建明
吉伯海
吴春笃
刘海峰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
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植生型多孔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力学性能研究
蒋友新
张开猛
谭克峰
任志远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神经网络的植生型多孔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
焦楚杰
谭思琪
崔力仕
何松松
彭兰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相结合的植生型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
侯泽彪
刘冠志
赵金昌
吕永斌
廖霖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