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微生物强化的人工湿地对含盐废水中氮的去除
1
作者 李红霞 王浩 +2 位作者 刘乐冕 郭毅松 陈剑锋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70,I0003,I0004,共12页
人工湿地是一种简单高效,常用于废水处理的设施,但对含盐废水处理的研究较少。比较了4种植物的耐盐和氮磷去除能力,并筛选了一株耐盐的好氧硝化-反硝化细菌,构建了植物-微生物强化的植生混凝土人工湿地,研究了其对高盐废水中氮的去除效... 人工湿地是一种简单高效,常用于废水处理的设施,但对含盐废水处理的研究较少。比较了4种植物的耐盐和氮磷去除能力,并筛选了一株耐盐的好氧硝化-反硝化细菌,构建了植物-微生物强化的植生混凝土人工湿地,研究了其对高盐废水中氮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耐盐能力最高,其次是莲子草(Alternanthera sessilis)、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毛苕子(Vicia villosa),4种植物耐受的最高盐度分别为30‰、20‰、10‰、10‰。海马齿对15‰及以上盐度废水中氮的去除率明显高于莲子草,但两种植物除磷能力相似;筛选分离的好氧硝化-反硝化菌株对25‰和35‰盐度培养基中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的去除率均在40%左右。最后构建了3种类型人工湿地并进行了4个周期去氮试验。随着试验周期的增加,细菌强化组的NH^(+)_(4)-N+NO^(-)_(3)-N去除能力逐渐高于混凝土组,第4周期时细菌强化组的NH^(+)_(4)-N+NO^(-)_(3)-N去除率比混凝土组平均高10.86百分点,差异显著。研究结果可为人工湿地技术在含盐水体净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植生混凝土 植物-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处理促进石油污染土壤修复
2
作者 沈燕宾 李俊莉 +1 位作者 张颖 路建萍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54-2661,共8页
针对志丹油田附近受石油污染的土壤,利用植物-微生物联合处理,促进志丹油田附近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根据植物种子对石油污染土壤的耐受能力、植物形态生理指标以及植物对土壤石油烃的降解能力,筛选获得黑麦草(63.28%)和紫花苜蓿(59.31%)... 针对志丹油田附近受石油污染的土壤,利用植物-微生物联合处理,促进志丹油田附近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根据植物种子对石油污染土壤的耐受能力、植物形态生理指标以及植物对土壤石油烃的降解能力,筛选获得黑麦草(63.28%)和紫花苜蓿(59.31%)两株对石油污染土壤具有良好修复能力的植物。从植物根际土壤筛选获得一种对石油污染土壤具有高效修复能力的微生物菌剂ZD。利用黑麦草和紫花苜蓿与复合微生物菌剂ZD联合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发现当微生物菌剂ZD接种量为1.25%时,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获得较好的效果(78.28%)。该研究从石油污染土壤中获得植物以及微生物菌剂,然后将其合理处理后,再次用于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以“取之于此,用之于此”的理念,成功实现石油污染土壤高效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志丹油田 黑麦草 紫花苜蓿 微生物菌剂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地区植物-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娟娟 张发旺 +2 位作者 陈立 张胜 郝彦珍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0年第6期74-77,共4页
为修复中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采用优化原位微生物菌群辅以物理和化学方法与植物相结合的微生态技术,在试验区均匀加入了优化菌群制剂,并调控了土壤温度、氧和营养物质等,进行了土壤中石油的降解与修复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土壤中修复初... 为修复中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采用优化原位微生物菌群辅以物理和化学方法与植物相结合的微生态技术,在试验区均匀加入了优化菌群制剂,并调控了土壤温度、氧和营养物质等,进行了土壤中石油的降解与修复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土壤中修复初期平均石油含量在2898.25mg/kg时,经过99d的植物-微生物的修复技术,土壤中石油含量降解可达95%以上。验证了植物-微生物修复技术在中原油田土壤石油污染修复的有效性,探索了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植物-微生物修复 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化学农药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新 侯佳文 +3 位作者 宋磊 柳文睿 张亚楠 葛玲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7-223,共7页
化学农药的高毒性、生物积累性和扩散性极易对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环境中化学农药的去除尤为重要。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因其高效、环境友好和修复成本低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化学农药污染土壤是一种很... 化学农药的高毒性、生物积累性和扩散性极易对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环境中化学农药的去除尤为重要。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因其高效、环境友好和修复成本低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化学农药污染土壤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植物为根际和内生细菌提供养分,而细菌通过化学农药的降解和解毒来支持植物生长。本文综述了影响化学农药在植物体内吸收和转运的因素以及植物-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并讨论了植物与微生物在化学农药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协同效应,并对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法在化学农药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植物修复 原位修复 化学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重金属对“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农 樊娟 +2 位作者 刘春光 戴礼洪 周莉 《农业环境与发展》 CAS 2008年第3期89-91,共3页
以农田"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为对象,综述了重金属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效应。认为重金属对"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的影响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影响土壤的生化特性,抑制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及矿化过程;被农作物吸收富... 以农田"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为对象,综述了重金属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效应。认为重金属对"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的影响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影响土壤的生化特性,抑制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及矿化过程;被农作物吸收富集,并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微生物种群结构及生物活性,从而影响有机质矿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 生态效应 农田生态系统 土壤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铬污染土壤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逯延军 邹佳敏 +4 位作者 舒同 王娜娜 张甲麒 张格红 刘广东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70-1772,共3页
在铬污染土壤中加入活性污泥,并种植万寿菊,进行植物和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铬污染土壤的实验。实验表明:添加污泥增加了铬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丰度,同时降低了六价铬的含量,并且土壤中六价铬的含量随着活性污泥比例的增加而下降,说明微... 在铬污染土壤中加入活性污泥,并种植万寿菊,进行植物和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铬污染土壤的实验。实验表明:添加污泥增加了铬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丰度,同时降低了六价铬的含量,并且土壤中六价铬的含量随着活性污泥比例的增加而下降,说明微生物对土壤修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土壤中铬的含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但微生物对重金属的的转化作用,使植物的耐受性增加,促进了植物对土壤中铬的吸收,提高了对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植物生长过程中对土壤中的铬进行了富集,万寿菊对铬的转运能力随着土壤中的铬浓度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铬污染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底泥/土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文晓凤 尹令实 +1 位作者 张金帆 袁瀚宇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6期82-84,183,共4页
重金属作为一种持久性污染毒物,近年来在中国由其引起的环境污染已引起了高度的关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治理中的应用研究日益成熟,将该技术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底泥/土壤的修复已逐渐开展。该文对... 重金属作为一种持久性污染毒物,近年来在中国由其引起的环境污染已引起了高度的关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治理中的应用研究日益成熟,将该技术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底泥/土壤的修复已逐渐开展。该文对中国底泥/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处理方法等进行了概括,对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的定义、原理进行了阐述,并从微生物类别的角度叙述了目前能用于重金属污染底泥/土壤处理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几类不同形式,最后对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法在底泥/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重金属污染 底泥/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不同雨量带土壤-植物-微生物C、N、P及其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5
8
作者 宋一凡 卢亚静 +3 位作者 刘铁军 刘慧文 闫泽宇 王慧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11-4023,共13页
降水作为关键性驱动因子深刻影响着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采用生态化学计量学方法,调查了荒漠草原不同雨量带土壤-植物-微生物C、N、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降水格局的适应性规律。研究区不同雨量带土壤C、N、P随降水梯度的... 降水作为关键性驱动因子深刻影响着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采用生态化学计量学方法,调查了荒漠草原不同雨量带土壤-植物-微生物C、N、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降水格局的适应性规律。研究区不同雨量带土壤C、N、P随降水梯度的递减亦呈现递减趋势。平均土壤C∶N∶P比例为28.9∶2.7∶1,主要受到P元素控制。不同雨量带平均土壤MBC∶MBN∶MBP比例为108.6∶5.6∶1,表现出明显的C富集现象。不同雨量带平均植物C∶N∶P比例为117.4∶6.7∶1,表现为明显的C、N缺乏或P富集。降水为主的气候原因造成了研究区环境中P含量相对较高,并直接反映在了植物化学计量特征上。研究区土壤C和N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高达0.98。植物N和P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为0.90。土壤N与植物C、P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4和-0.82。降水在塑造荒漠草原生态格局以及驱动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植物-微生物 化学计量比 降水 荒漠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宋艳艳 李一丹 +1 位作者 万鹰昕 张静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2,共8页
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到农作物安全和人体健康。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方面已有大量研究,其中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被认为是改善重金属含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就近年来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的机理进行了评述,总结了近5年植物-微生物联合修... 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到农作物安全和人体健康。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方面已有大量研究,其中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被认为是改善重金属含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就近年来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的机理进行了评述,总结了近5年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应用于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植物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微生物与植物间形成联合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环境对植物的影响。此外,微生物通过提高植物的抗性、降低重金属毒性、促进植物生长等方式增强植物修复重金属的能力。由于污染环境的复合性和复杂性,未来植物-微生物-金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和开发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的新技术开发将会成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修复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本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低浓度含油污泥技术研究
10
作者 何飞焱 施宠 +3 位作者 董丁 季凯 韩斯琴 张颖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44-1353,共10页
【目的】探究4种新疆本土草本植物生物修复含油污泥的潜力,及其与微生物联合修复对低浓度含油污泥处理效果。【方法】以狗牙根(Cynodondactylon)、高羊茅(Festuca elata)、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与解脂假... 【目的】探究4种新疆本土草本植物生物修复含油污泥的潜力,及其与微生物联合修复对低浓度含油污泥处理效果。【方法】以狗牙根(Cynodondactylon)、高羊茅(Festuca elata)、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与解脂假丝酵母(Candida lipolytica,菌A)、2株枯草芽孢杆菌[菌B(Bacillus subtilis PL-2)和菌C(Bacillus subtilis XJ-16)]、混菌D(A+B+C)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分别设置微生物组、植物组、植物-微生物组及对照4组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石油烃残留量、微生物数量、草种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120 d盆栽试验结表明,单独种植狗牙根、单独种植苏丹草、菌B、菌C处理对石油烃的降解效果较为相近,降解率分别为31.39%、34.19%、33.71%与33.3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草本植物与微生物联合修复中,狗牙根中添加菌A、菌B和菌C效果显著,石油烃的降解率可达43.02%、40.20%和42.54%,且在联合修复后土壤中可培养细菌与真菌数量显著增加,分别为1.50×10^(5)~2.59×10^(5)cfu·g^(-1)和4.32×10^(4)~5.53×10^(4)cfu·g^(-1);此外,在添加降解菌后,狗牙根干重和叶绿素总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综合石油烃残留量、微生物数量、生物量以及叶绿素含量指标得出,新疆本地植物狗牙根与菌A(解脂菌假丝酵母)、菌B和菌C(均为枯草芽孢杆菌)的联合,可为当地低浓度含油污泥处理提供可行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石油污染 降解率 微生物数量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系分泌物介导的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皮静 周星月 +2 位作者 滕凯 田明慧 李石力 《植物医学》 2022年第3期11-17,共7页
陆生植物所经历的一系列最复杂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相互作用是发生在根与其周围土壤环境(即根际)之间的.在特定环境下,植物通过根系的不同部位释放到根际环境中的有机物质的总和被称为根系分泌物,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 陆生植物所经历的一系列最复杂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相互作用是发生在根与其周围土壤环境(即根际)之间的.在特定环境下,植物通过根系的不同部位释放到根际环境中的有机物质的总和被称为根系分泌物,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由根系分泌物介导的.本文介绍了植物根系分泌物的主要成分、渗出方式,以及其介导的植物-微生物的正负相互作用,为未来开发和利用根系分泌物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分泌物 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 菌根真菌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强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2年第8期55-58,67,共5页
选用水生鸢尾、筛选耐重金属菌株,采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废水,考察了温度、重金属初始浓度、pH值对重金属镉、镍、汞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pH值为7.0的最佳条件下,对重金属初始浓度为300mg·L^(-1)的重... 选用水生鸢尾、筛选耐重金属菌株,采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废水,考察了温度、重金属初始浓度、pH值对重金属镉、镍、汞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pH值为7.0的最佳条件下,对重金属初始浓度为300mg·L^(-1)的重金属污染废水进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废水中镉、镍、汞去除率分别达到68%、58%、77%,处理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重金属污染废水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修复微生物菌剂的构建及其作用效果
13
作者 王琼 冯雪薇 冯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6-1275,共10页
为了明确镉(Cd)修复微生物菌剂的构建原理及其作用效果,选取从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根内分离得到的5种植物促生菌,通过菌株共培养试验确定了作用效果最好的混合菌株组合,与富集植物油菜构建植物-微生物修复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测定了油菜... 为了明确镉(Cd)修复微生物菌剂的构建原理及其作用效果,选取从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根内分离得到的5种植物促生菌,通过菌株共培养试验确定了作用效果最好的混合菌株组合,与富集植物油菜构建植物-微生物修复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测定了油菜生物量、根系发育、Cd吸收积累、过氧化氢含量、谷胱甘肽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结果表明:芽孢杆菌Bacillus sp.Bac1和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sp.Bac2的共培养生长状况最好,更适用于作为Cd修复菌剂。此外,接种不同浓度配比的Cd修复菌剂的作用效果有所不同。当Bac1和Bac2菌剂浓度配比为3∶1时更有利于油菜生长发育及对Cd的提取修复,而Bac1和Bac2菌剂浓度配比为1∶1时油菜植物抗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含量等抗氧化系统指标对Cd胁迫的响应更为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修复 油菜 重金属 Cd修复菌剂 植物-微生物互作 抗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活性植物根际促生菌在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凤安 常帆 +2 位作者 吕睿 刘晨 甄丽莎 《陕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9期41-45,共5页
土壤性质劣变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关键因素。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克服了植物修复的一系列缺点,成为了土壤修复的有效的途径。具ACC脱氨酶根际促生菌,以其提高宿主植株生存能力、增强宿主植物对污染物耐受... 土壤性质劣变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关键因素。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克服了植物修复的一系列缺点,成为了土壤修复的有效的途径。具ACC脱氨酶根际促生菌,以其提高宿主植株生存能力、增强宿主植物对污染物耐受力,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具ACC脱氨酶PGPR菌株对宿主植物和土壤环境所产生的有益影响,为其在植物-微生物联用修复技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ACC脱氨酶 根际促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土壤微生物反馈在草地演替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7
15
作者 王珍 金轲 +3 位作者 丁勇 Paul C.Struik 张玉娟 李元恒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5-103,共9页
植物-土壤反馈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过程,推动植物群落组成的变化,对解释植物群落的演替进程和方向、维持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已成为近年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热点。植物-土壤微生物反馈是植物-土壤反馈的重要组成部... 植物-土壤反馈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过程,推动植物群落组成的变化,对解释植物群落的演替进程和方向、维持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已成为近年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热点。植物-土壤微生物反馈是植物-土壤反馈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综述植物-土壤微生物反馈在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简要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中值得重点关注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土壤微生物反馈 演替 影响因素 反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浮床-微生物对污染水体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37
16
作者 魏瑞霞 武会强 +1 位作者 张锦瑞 李富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4,共7页
在唐山市南湖公园进行了植物浮床-微生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凤眼莲Eichhomia crassipes、美人蕉Canna indica Linn、鸢尾Iristectorum Maxim是较好的修复污染水体的植物,因为它们既有良好的修复效果又有良好的观赏... 在唐山市南湖公园进行了植物浮床-微生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凤眼莲Eichhomia crassipes、美人蕉Canna indica Linn、鸢尾Iristectorum Maxim是较好的修复污染水体的植物,因为它们既有良好的修复效果又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将人工填料悬挂于植物浮床下,形成植物和微生物相结合的修复系统,其修复效果明显好于单独植物修复技术,因此温度较高时用植物和微生物共同结合的生物修复技术修复水体污染;秋末冬初温度较低时,植物开始死亡,必须将植物收割,以免植物残体造成二次污染,此时用固定化氮循环细菌(INCB)和水体中原有微生物相结合的技术来修复水体的污染。应用这些技术经过为期3a的修复试验,南湖公园的水体由地表水劣Ⅴ类恢复到了Ⅲ类标准,基本解决了南湖公园水体的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水体 植物浮床-微生物 固定化氮循环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的植物根部-微生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登博 付玉明 冯佳界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45-852,共8页
基于微流控技术研究空间环境下植物的根-菌互作,有利于揭示植物-微生物稳态对空间环境效应的响应与适应机制。介绍了微流控技术中关于根-菌互作的成像技术,重点阐述了微流控技术针对不同栽培基质的成像以及对根际化学环境的操控/采样功... 基于微流控技术研究空间环境下植物的根-菌互作,有利于揭示植物-微生物稳态对空间环境效应的响应与适应机制。介绍了微流控技术中关于根-菌互作的成像技术,重点阐述了微流控技术针对不同栽培基质的成像以及对根际化学环境的操控/采样功能的优势,分析了芯片技术针对不同根系形态需求的研究,并对微流控技术在空间环境根-菌互作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 根部生理学 空间生命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刘鑫 黄兴如 +3 位作者 张晓霞 邱吉国 徐冬青 何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2-640,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多环芳烃(PAHs)污染场地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效果。[方法]利用紫花苜蓿与PAHs降解菌株Rhizobium petrolearium SL-1联合修复土壤中PAHs,设置4个处理:不种苜蓿,不接根瘤菌(CK);不种苜蓿,接根瘤菌(菌);...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多环芳烃(PAHs)污染场地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效果。[方法]利用紫花苜蓿与PAHs降解菌株Rhizobium petrolearium SL-1联合修复土壤中PAHs,设置4个处理:不种苜蓿,不接根瘤菌(CK);不种苜蓿,接根瘤菌(菌);种苜蓿,不接根瘤菌(苜蓿);种苜蓿,接根瘤菌(苜蓿+菌),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盆栽试验土壤取自山东新泰某焦化厂PAHs实地污染土壤,分别于处理20和60 d定期取样;大田试验农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某发电厂附近,分别于处理60和90 d定期取样。测定苜蓿的株高和干质量等生理指标,并利用GC/MS分析土样中的16种PAHs组分降解规律。[结果]盆栽试验中,"苜蓿+菌"处理20和60 d时的苜蓿株高和干质量指标均优于仅种植苜蓿处理;"苜蓿+菌"联合降解PAHs效果明显优于只种植苜蓿或只接菌处理;PAHs不同组分间的降解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3环、2环、4环、6环、5环。在大田试验中,60和90 d修复效果同样呈现"苜蓿+菌"联合降解PAHs效果大于只种植苜蓿或只接菌的处理。修复60 d后土壤中低环PAHs的降解率明显高于高环PAHs,PAHs降解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2环、3环、4环、5环、6环,但修复90 d后土壤中低环PAHs和高环PAHs的降解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PAHs污染土壤或大田试验条件下接种菌株SL-1对紫花苜蓿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并且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比单独微生物或植物修复能更有效地降解PA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土壤 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 紫花苜蓿 盆栽试验 大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技术治理底泥内源污染 被引量:2
19
作者 顾俊杰 康兴生 +4 位作者 孟英杰 范洪凯 黄丽珠 孟倩雅 邹晓凤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103,共6页
黑臭水体底泥内源污染的有效治理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植物修复技术应用较广泛,微生物菌剂因不外加化学药剂而逐渐被认可。采用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技术净化黑臭水体,考察单一微生物、单一植物、微生物-植物联合对底泥中... 黑臭水体底泥内源污染的有效治理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植物修复技术应用较广泛,微生物菌剂因不外加化学药剂而逐渐被认可。采用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技术净化黑臭水体,考察单一微生物、单一植物、微生物-植物联合对底泥中氮、磷等内源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脱氮解磷菌和植物联合技术表现出对TN和TP等污染物较好的去除效果,反应器运行56 d后,底泥中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43.59%和52.10%,较单一微生物组分别提升8.74%和5.27%,较单一植物组分别提升19.47%和9.76%;微生物与植物协同作用,可增大底泥中氮、磷的释放和吸收速率,促进氮、磷循环。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微生物-植物体系中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54%),优势菌纲为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49%),优势菌属为空洞菌属(Cavicella,相对丰度10%)。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技术可为黑臭水体底泥内源污染的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 内源污染 微生物-植物净化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微生物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07
20
作者 李韵诗 冯冲凌 +1 位作者 吴晓芙 石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6881-6890,共10页
综述了国内外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领域的研究报道,总结了近5年的研究实例。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体系具有生物固定与生物去除土壤重金属的两种功能,根际微生物可以菌根、内生菌等方式与根系形成联合体,通过增强植物抗性... 综述了国内外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领域的研究报道,总结了近5年的研究实例。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体系具有生物固定与生物去除土壤重金属的两种功能,根际微生物可以菌根、内生菌等方式与根系形成联合体,通过增强植物抗性和优化根际环境,促进根系发展,增强植物吸收和向上转运重金属的能力。建立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体系,可充分发挥植物与微生物作用功能的优势,提高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增强植物修复体系中微生物功能的重点是深入研究根际微生物、根系和介质载体三者之间复合功能,结合污染土壤类型与植物群落配置的特点筛选扩繁高效菌种与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土壤 植物修复 微生物效应 植物-微生物复合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