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虫携带花粉网络的构建及其与植物-传粉者互作网络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吴佳俊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60-164,共5页
昆虫的访问不等同于授粉,了解植物与传粉者之间的真实相互作用关系是构建传粉网络的关键步骤。本文阐述了昆虫携带花粉网络构建的关键因素和方法,分析了昆虫携带花粉网络与植物-传粉者互作网络的利弊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两种网络可... 昆虫的访问不等同于授粉,了解植物与传粉者之间的真实相互作用关系是构建传粉网络的关键步骤。本文阐述了昆虫携带花粉网络构建的关键因素和方法,分析了昆虫携带花粉网络与植物-传粉者互作网络的利弊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两种网络可以相互补充,从而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与传粉者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携带花粉网络 构建 植物-传粉者互作网络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原植食性盲蝽与寄主植物种间互作网络分析
2
作者 郭艳奇 石凯 +3 位作者 兴安 黄保祥 令玉 李媛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0-780,I0001,I0002,共13页
为了解植食性盲蝽与其取食的寄主植物之间的互作关系,于2019年7月至9月在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天然草地进行调查,明确当地植食性盲蝽及其寄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组成,构建并分析两者互作网络。结果表明,研究地分布有15属40种植食... 为了解植食性盲蝽与其取食的寄主植物之间的互作关系,于2019年7月至9月在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天然草地进行调查,明确当地植食性盲蝽及其寄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组成,构建并分析两者互作网络。结果表明,研究地分布有15属40种植食性盲蝽和22科50属61种植物;构建了32种植食性盲蝽与22种寄主植物的互作网络,分析发现该网络呈现低嵌套高模块化结构(连接度为0.20,不对称度为0.58,嵌套性为39.01,模块度为0.49);植食性盲蝽和寄主植物的物种度均呈右偏态分布,两者主要由泛化物种构成;确定西伯利亚草盲蝽为该网络的关键物种。深入分析植食性盲蝽与寄主植物间互作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植食性盲蝽物种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地位;通过监测盲蝽关键物种的发生情况,对维护草地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食性盲蝽 寄主植物 种间网络 关键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EET蛋白在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汪洋一舟 郭尽新 +5 位作者 乔凯彬 徐珣 刘翔宇 王凤婷 潘洪玉 刘金亮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1-252,共12页
SWEET蛋白是一类新型糖转运蛋白,负责介导细胞中糖类的双向跨膜运输,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韧皮部装载,植物激素转运,花、果实和种子的发育,植物与病原物之间的互作以及植物和微生物之间共生等重要功能,是植物与病原物互作过程的重... SWEET蛋白是一类新型糖转运蛋白,负责介导细胞中糖类的双向跨膜运输,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韧皮部装载,植物激素转运,花、果实和种子的发育,植物与病原物之间的互作以及植物和微生物之间共生等重要功能,是植物与病原物互作过程的重要参与者.总结SWEET蛋白在生物胁迫中的应答机制以及植物与病原物(细菌、真菌、线虫和病毒)互作中SWEET基因的代谢特征、调控途径及特异性防御反应,并讨论使用基因编辑工具编辑SWEET基因增强植物对病原物的抗性及其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为深入研究SWEET蛋白参与植物-病原物互作的机制及利用SWEET基因进行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转运蛋白 SWEET蛋白 SWEET基因 植物-病原物 生物胁迫 寄主防御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病原微生物互作中光合作用的地位与作用
4
作者 刘慧迪 王智慧 田小卫 《植物医学》 2024年第6期32-41,共10页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自身的物理特性和生化免疫防御机制来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光合作用作为植物应对病原微生物侵染中的重要一环,不仅为支持植物防御反应提供必要的能量和代谢产物,还通过信号传导、基因表达调控等多种方式增强植物...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自身的物理特性和生化免疫防御机制来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光合作用作为植物应对病原微生物侵染中的重要一环,不仅为支持植物防御反应提供必要的能量和代谢产物,还通过信号传导、基因表达调控等多种方式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进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深入理解光合作用与植物-病原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关系,对于病害防控以及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综合分析病原微生物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相关的组织结构及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简要总结了光合作用变化的因素、光合作用在病害预测中的应用及其与植物免疫的关系,为研究植物在病原微生物胁迫下光合作用的响应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 植物-病原 植物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植物-传粉者网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肖宜安 张斯斯 +1 位作者 闫小红 董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871-3880,共10页
植物与传粉者间相互作用,构成了复杂的传粉网络。目前,以气候变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变暖对植物-传粉者网络的影响备受关注,概述了近年来这方面研究的几个主要热点问题及其进展,和相关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气温持续上升背景下,植... 植物与传粉者间相互作用,构成了复杂的传粉网络。目前,以气候变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变暖对植物-传粉者网络的影响备受关注,概述了近年来这方面研究的几个主要热点问题及其进展,和相关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气温持续上升背景下,植物-传粉者网络未来的研究趋势。当前研究的主要热点问题有:(1)气候变暖使植物、传粉者的物候发生变化,并通过影响植物的开花时间和传粉者活动时间,导致两者在物候时间上的不同步。(2)气候变暖导致植物、传粉者的群落结构变化,促使其地理分布向更高纬度和更高海拔扩散,这可能潜在的导致两者空间分布的不匹配。(3)植物和传粉者通过增加或减少其丰富度来响应气候变暖,可能导致传粉网络结构特征发生变化。(4)面对气候变暖导致植物和传粉者间物候和地理分布错配所引发的互作改变、甚至解体,传粉网络可通过自身网络结构及快速进化来缓冲和适应。在今后研究中,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探讨:1)气候变暖对植物-传粉者网络影响的大时空尺度变异模式。2)多因素协同作用对植物-传粉者网络的影响特征。3)全球气候变暖对植物、传粉者物候匹配性影响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暖 植物-传粉者网络 物候 丰富度 分布 协同 匹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东灵山土壤动物-植物互作关系对海拔格局的响应 被引量:10
6
作者 丁彰琦 徐国瑞 +2 位作者 张霜 张育新 马克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741-2750,共10页
土壤动物可能会与植物形成复杂的互作网络,有关其对海拔梯度做出响应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了解不同生境下的生态网络为理解和预测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动态变化机制提供了新途径。于北京东灵山地区调查了沿海拔梯度凋落物层与土壤层中的土壤动... 土壤动物可能会与植物形成复杂的互作网络,有关其对海拔梯度做出响应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了解不同生境下的生态网络为理解和预测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动态变化机制提供了新途径。于北京东灵山地区调查了沿海拔梯度凋落物层与土壤层中的土壤动物以及木本和草本植物的多样性,并通过零模型的方法对比了土壤动物-植物互作网络特征参数的标准化效应值在高-中-低三个海拔段的差异。结果显示:土壤动物的稀有类群在中海拔段多样性较高,木本植物多样性随海拔降低,而草本植物多样性则随海拔升高。各生物类群组成都随海拔距离而增加,存在明显的聚集性分布格局。植物与土壤动物之间的互作网络特征参数不仅随海拔改变,且在凋落物与土壤层之间、木本与草本植物之间存在差异。总体而言,土壤动物与木本植物互作网络的海拔变化主要与土壤动物多样性有关,而与草本的互作网络则与草本植物多样性有关。沿海拔梯度,存在土壤动物-木本植物向土壤动物-草本植物网络的适应性转变。本研究在同一海拔梯度上探讨了不同层土壤动物与植物的互作关系,对深入理解山地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类群的共存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植物 多样性 网络 海拔梯度 嵌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A在植物-病原菌互作中的多重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严婷婷 李韬 朱廷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1期3278-3279,3281,共3页
对ABA的生物合成途径、在植物抗/感反应中的作用以及ABA与其他激素互作对植物抗病性的调控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脱落酸 植物-病原菌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贵州苗家米酒功能成分对调节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王佳佳 杨玉玲 +2 位作者 李术钗 和春菊 彭怡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102,共6页
该研究首先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结合Swiss ADME从贵州苗家米酒中筛选得到主要的挥发性活性成分,通过Swiss TargetPrediction预测其作用靶点,并结合OMIM、Drugbank、Dis GeNET等数据库收集高脂血症疾病靶点,进一步获得活性成... 该研究首先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结合Swiss ADME从贵州苗家米酒中筛选得到主要的挥发性活性成分,通过Swiss TargetPrediction预测其作用靶点,并结合OMIM、Drugbank、Dis GeNET等数据库收集高脂血症疾病靶点,进一步获得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高脂血症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然后利用STRING、Cytoscape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并利用DAVID平台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结合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苗家米酒-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图,探索苗家米酒发挥调节高脂血症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及潜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贵州苗家米酒可能以3,4-二羟基苯基二醇、辛酸乙酯、正己酸乙酯、反-2-十二烯醛等为关键活性成分,作用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癌症通路、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等通路上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白细胞介素-6(IL-6)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等关键靶点发挥调节高脂血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家米酒 高脂血症 气相色谱-质谱 网络药理学 蛋白网络分析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学时代下植物—传粉者互作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逸 林瀚 +4 位作者 韩晓文 兰思仁 刘仲健 罗毅波 马晓开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1-649,共9页
植物—传粉者互作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农业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它是自然界中进化与生态理论研究的理想模型.由于植物—传粉者互作机制涉及面广、尺度难以把握等因素,该领域的研究面临重重挑战.伴随着高通量技术革命性的发展,生命科... 植物—传粉者互作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农业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它是自然界中进化与生态理论研究的理想模型.由于植物—传粉者互作机制涉及面广、尺度难以把握等因素,该领域的研究面临重重挑战.伴随着高通量技术革命性的发展,生命科学进入了解译海量多元数据的组学时代,这为植物—传粉者互作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平台.目前,组学在植物—传粉者互作研究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花性状遗传基础与生殖隔离、传粉者化学感受、传粉者学习记忆、植物—传粉者化学交流、植物—传粉者系统发育及多样性等方面.这些领域的研究为全面揭示植物—传粉者生命活动中相关功能基因、系统发生、进化轨迹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基础.未来,我们期望通过组学技术从更深层次上了解植物—传粉者互作关系,从而解答一些长期存在的进化生物学和生态学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传粉者 组学 功能基因 遗传基础 系统发生 进化轨迹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子植物花粉和雌蕊互作的分子基础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晶 金樑 +3 位作者 邓志刚 杨龙 王文斌 王晓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1-167,共7页
被子植物的花粉自落到柱头上开始,花粉和雌蕊组织即发生一系列的相互识别作用,这个过程包括花粉与柱头互作、花粉管极性生长和引导、精细胞在胚囊中释放和完成双受精。近年来,已相继发现并且克隆了花粉与柱头互作以及花粉管生长和引导... 被子植物的花粉自落到柱头上开始,花粉和雌蕊组织即发生一系列的相互识别作用,这个过程包括花粉与柱头互作、花粉管极性生长和引导、精细胞在胚囊中释放和完成双受精。近年来,已相继发现并且克隆了花粉与柱头互作以及花粉管生长和引导相关的基因。本文对花粉粘附、水合、萌发以及花粉管生长和引导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重点讨论了花粉粘附的糖蛋白互作、花粉水合的脂类调控途径以及花粉管极性生长的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等小分子引导机制,以期为被子植物的繁殖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子植物 花粉-雌蕊 粘附 水合 花粉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中的细胞程序化死亡 被引量:3
11
作者 孔琼 杨红玉 +4 位作者 王云月 霍达 胡海林 刘振华 秦丽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共6页
细胞程序化死亡(PCD)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或抗逆过程中,而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中的PCD已成为当前植物病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从植物细胞程序化死亡的概念、检测方法、植物与病原物互作间的细胞程序化死亡及调控机理等方面进行... 细胞程序化死亡(PCD)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或抗逆过程中,而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中的PCD已成为当前植物病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从植物细胞程序化死亡的概念、检测方法、植物与病原物互作间的细胞程序化死亡及调控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程序化死亡 植物-病原物 调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对植物——微生物互作反应的调控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民和 王国红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03-208,共6页
植物对微生物信号接收、传递及应答的研究是当前植物———微生物互作的分子生物学领域中最具吸引力的课题之一 ,Ca2 +是迄今为止唯一被证实的植物细胞内信号。大量研究表明 ,Ca2 +也参与了植物———微生物互作的信号传递。近 15年来 ... 植物对微生物信号接收、传递及应答的研究是当前植物———微生物互作的分子生物学领域中最具吸引力的课题之一 ,Ca2 +是迄今为止唯一被证实的植物细胞内信号。大量研究表明 ,Ca2 +也参与了植物———微生物互作的信号传递。近 15年来 ,随着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们对Ca2 +在植物———微生物互作中生理意义的认识大为加深。从Ca2 +信号的研究方法、Ca2 +在植物抗病防卫反应中的作用、Ca2 +在植物———微生物共生关系中的作用及C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 植物-微生物 信号传导 研究法 调控 抗病防卫反应 共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植物与微生物组的互作遗传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凯航 王浩臣 +3 位作者 程可心 杨艳 金一 何晓青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34,共11页
所有栖息在植物宿主上的微生物被称为植物微生物组。随着高通量测序的发展,植物微生物组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已经被广泛关注。植物微生物组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已得到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而植物与微生物组的互作机制仍有待探索。全... 所有栖息在植物宿主上的微生物被称为植物微生物组。随着高通量测序的发展,植物微生物组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已经被广泛关注。植物微生物组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已得到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而植物与微生物组的互作机制仍有待探索。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 Study, GWAS)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已经被用来研究宿主和微生物组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从以下方面进行综述,包括植物对微生物组的调控,以及如何应用GWAS研究植物与微生物组互作遗传机制,重点阐述了植物与微生物组关联分析中微生物组作为“拓展表型”数据的选择,并且总结了植物宿主影响微生物组的遗传机制,旨在阐明宿主遗传因素对微生物组的调控,增进对植物与微生物组互作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微生物组 遗传机制 GWAS 网络 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驯化对谷子-根际微生物互作机制影响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
14
作者 崔文秀 宰小玉 +3 位作者 赵美丞 郑春燕 宋春旭 朱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5-504,共10页
根际微生物可赋予植物新的抗逆性,其群落结构及生态功能的变化也体现了作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驯化影响作物的遗传多样性、生理性状及其代谢产物,进而会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功能产生作用。目前,对于作物驯化的研究多关注植物遗... 根际微生物可赋予植物新的抗逆性,其群落结构及生态功能的变化也体现了作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驯化影响作物的遗传多样性、生理性状及其代谢产物,进而会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功能产生作用。目前,对于作物驯化的研究多关注植物遗传多样性与植物表型和生理特性之间的相互关联及影响机制,微生物在作物驯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植物互作机制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为此,本文首先对驯化过程在禾本科作物根际微生物群落构建中的作用进行了回顾,针对起源于中国的重要旱作C4模式作物谷子,系统总结了谷子的驯化过程及其对谷子生长、生理性状和根际微生物的影响,以及驯化对谷子根际微生物间互作和谷子与微生物互作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恢复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作物-微生物有益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驯化 谷子 基因型 -微生物 植物微生物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MS及网络药理学探讨茗酿养生酒功能成分影响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丽珍 李亚楠 +1 位作者 曹晓念 沈才洪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84,共6页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LC-MS)法和网络药理学方法选取茗酿养生酒的功能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获取其和高脂血症疾病的交集靶点,构建“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疾病”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并使用Metascape数据库进...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LC-MS)法和网络药理学方法选取茗酿养生酒的功能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获取其和高脂血症疾病的交集靶点,构建“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疾病”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并使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研究茗酿养生酒中功能活性成分影响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从茗酿养生酒中筛选得到21种活性成分,其与高脂血症有92个交集靶点,关键靶点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等,其涉及对细菌的响应过程等1 100个GO条目和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等120条KEGG信号通路,说明茗酿养生酒中的功能成分影响高脂血症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茗酿养生酒 高脂血症 液相色谱-质谱 网络药理学 蛋白网络分析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种子劣变过程中植物先天免疫系统的响应
16
作者 刘晴晴 张帅兵 +2 位作者 胡元森 翟焕趁 马平安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41,共10页
为揭示玉米储藏劣变与安全储藏的分子机理,将玉米杂交种郑单958进行人工控制劣变处理,研究种子劣变时储藏病害侵染及种胚先天免疫相关酶活变化,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植物病原菌互作通路基因差异。结果表明,在种胚劣变过程中表皮带菌量不... 为揭示玉米储藏劣变与安全储藏的分子机理,将玉米杂交种郑单958进行人工控制劣变处理,研究种子劣变时储藏病害侵染及种胚先天免疫相关酶活变化,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植物病原菌互作通路基因差异。结果表明,在种胚劣变过程中表皮带菌量不断增加,活性氧(ROS)出现爆发增长,相关酶活性及腺苷三磷酸(ATP)含量持续下降,病程相关蛋白活性增加;劣变处理3 d后种胚数字表达谱发现,植物病原菌互作通路中差异表达基因共有129个(上调73个,下调56个)。人工控制劣变过程初期,伴随带菌量的升高,种胚内植物先天免疫系统为抵御病原菌入侵发挥积极作用,但是高温高湿的外部环境,导致玉米种子劣变持续加剧,植物先天免疫系统各理化指标均出现显著下降趋势,发生不可逆转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人工控制劣变 植物先天免疫系统 植物-病原菌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修复微生物菌剂的构建及其作用效果
17
作者 王琼 冯雪薇 冯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6-1275,共10页
为了明确镉(Cd)修复微生物菌剂的构建原理及其作用效果,选取从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根内分离得到的5种植物促生菌,通过菌株共培养试验确定了作用效果最好的混合菌株组合,与富集植物油菜构建植物-微生物修复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测定了油菜... 为了明确镉(Cd)修复微生物菌剂的构建原理及其作用效果,选取从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根内分离得到的5种植物促生菌,通过菌株共培养试验确定了作用效果最好的混合菌株组合,与富集植物油菜构建植物-微生物修复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测定了油菜生物量、根系发育、Cd吸收积累、过氧化氢含量、谷胱甘肽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结果表明:芽孢杆菌Bacillus sp.Bac1和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sp.Bac2的共培养生长状况最好,更适用于作为Cd修复菌剂。此外,接种不同浓度配比的Cd修复菌剂的作用效果有所不同。当Bac1和Bac2菌剂浓度配比为3∶1时更有利于油菜生长发育及对Cd的提取修复,而Bac1和Bac2菌剂浓度配比为1∶1时油菜植物抗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含量等抗氧化系统指标对Cd胁迫的响应更为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修复 油菜 重金属 Cd修复菌剂 植物-微生物 抗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蝙蝠传粉系统的多样性及其演化研究进展
18
作者 胡纯略 童泽宇 +1 位作者 焦恒武 黄双全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64,共13页
蝙蝠是一类善于飞行的夜行性哺乳动物。植食性蝙蝠与其传粉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人们认识种间互作、适应与分化提供了独特的研究系统。本文整合了蝙蝠传粉系统多样性,以及传粉蝙蝠与蝙蝠媒植物互作的演化关系。从视觉-花色、嗅觉-气味... 蝙蝠是一类善于飞行的夜行性哺乳动物。植食性蝙蝠与其传粉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人们认识种间互作、适应与分化提供了独特的研究系统。本文整合了蝙蝠传粉系统多样性,以及传粉蝙蝠与蝙蝠媒植物互作的演化关系。从视觉-花色、嗅觉-气味、回声定位-花形、身体结构-花部结构以及营养需求-报酬5个角度展开讨论,概述了传粉蝙蝠与植物之间存在的适应特征;进一步提出蝙蝠传粉的生态和演化意义,旨在为蝙蝠及与植物互作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媒植物 传粉蝙蝠 传粉综合征 适应特征 种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粉网络非对称特化的地理模式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宜安 李晓红 +3 位作者 张斯斯 胡文海 曹裕松 董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544-2551,共8页
植物与传粉者间相互作用,构成了复杂的传粉网络。非对称特化是共生互作网络中的有趣现象和基本特点,也被认为是植物-传粉者互作网络的结构特征之一。根据文献总结分析了植物-传粉者互作网络非对称特化的重要名词术语,并采用线性回归法... 植物与传粉者间相互作用,构成了复杂的传粉网络。非对称特化是共生互作网络中的有趣现象和基本特点,也被认为是植物-传粉者互作网络的结构特征之一。根据文献总结分析了植物-传粉者互作网络非对称特化的重要名词术语,并采用线性回归法深入分析了植物-传粉者互作网络的地理变异模式,以及植物生活型和网络大小等传粉网络特征对非对称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粉网络大小与网络的交互作用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并随总物种丰度呈指数增长。25个传粉网络的线性回归斜率(Lβ)变异范围在0.002至0.031间,且斜率值随植物丰度(P)、传粉者丰度(A)、总物种丰度(R)、交互作用(I)及网络大小(M)上升而降低。海拔高度对传粉网络非对称性有一定影响效果,而纬度的变化并不显著影响传粉网络非对称性。草本植物、灌木及乔木植物与其传粉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97,-0.026和0.200,表明草本物种比乔木物种非对称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模式 植物-传粉者互作网络 非对称特化 非对称性程度 植物生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菌提高宿主植物抗旱性研究进展
20
作者 邓心婕 魏赛金 《生物灾害科学》 2025年第1期128-133,共6页
植物内生菌是一类生活在植物组织内部的微生物,近年来被发现其中的部分种类能显著提高植物的抗旱性能。植物内生菌具有促进植物根系生长、调节气孔导度、增强渗透调节能力、优化离子平衡以及激活抗氧化防御系统等功能,有效提升了宿主在... 植物内生菌是一类生活在植物组织内部的微生物,近年来被发现其中的部分种类能显著提高植物的抗旱性能。植物内生菌具有促进植物根系生长、调节气孔导度、增强渗透调节能力、优化离子平衡以及激活抗氧化防御系统等功能,有效提升了宿主在干旱条件下的生存能力。此外,这些内生菌还能通过调节植物激素的合成与信号传导进一步促进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尽管植物内生菌在提高植物抗旱性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仍面临技术瓶颈、成本高昂以及公众认知不足等挑战。未来,研究者可以继续深化对植物内生菌抗旱机制的理解,优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并加强科普宣传,以期充分发挥植物内生菌在提高植物抗旱性中的作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内生菌 抗旱性 植物-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