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田排水沟植物配置对底泥粒度特征及碳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何紫琪 方晰 洪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27-1736,共10页
控制和降低农田退水污染物浓度是防治灌区及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农田排水沟是农田退水流经的首个场所,为了探究植物配置对农田排水沟底泥粒度特征及碳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在宁夏引黄灌区3条独立的农田排水沟: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控制和降低农田退水污染物浓度是防治灌区及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农田排水沟是农田退水流经的首个场所,为了探究植物配置对农田排水沟底泥粒度特征及碳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在宁夏引黄灌区3条独立的农田排水沟: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模式(沟-1),芦苇+香蒲(Typha orientalis)模式(沟-2),芦苇+香蒲+睡莲(Nymphaea tetragona)、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水葱(Scirpus validus)模式(沟-3)采集0-20 cm底泥,测定底泥颗粒组成、粒度参数及碳氮磷含量。结果表明:3条排水沟底泥属于粉砂壤土,以粉粒为主,黏粒占比最低,平均粒级为5.20-6.07Φ;分选性较差,偏度为近对称和正偏,峰度为中等和尖窄,分形维数为2.19-2.63,质地偏粗;随植物种类和覆盖度增加,底泥粉粒、黏粒体积分数显著增加,砂粒体积分数显著下降,粒度参数显著增大;沟-1、沟-2底泥粒度频率曲线呈单峰分布,沟-3呈双峰分布,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以跃移组分为主,沟-3悬移组分累积体积分数显著高于沟-1、沟-2,植物配置显著改变底泥颗粒组成和粒度参数;底泥颗粒组成和粒度参数对碳氮磷含量影响显著,其中,分形维数、黏粒体积分数是关键影响因素,表明排水沟植物配置通过影响底泥颗粒组成、粒度参数而显著影响底泥对碳氮磷吸附、固定和分解消减能力,沟-2底泥对碳氮磷吸附固定能力最强,沟-3底泥对碳氮磷分解消减能力最强。因此,农田排水沟混种多种植物,适当提高植被覆盖度,可减弱水动力条件,提高底泥粉粒、黏粒占比,优化底泥粒度参数,增强底泥对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的净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引黄灌区 农田排水沟 底泥粒 植物组成 覆盖 碳氮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梁素海沉水植物群落光谱特征及其受覆盖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杜雨春子 青松 +1 位作者 包玉海 郝艳玲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4-83,共10页
沉水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重要组成,也是水质与健康状况的指标性类群,可以采用遥感技术对其生长和分布情况进行监测。基于实测光谱数据,分析了乌梁素海沉水植物光谱特征,研究了覆盖度对乌梁素海沉水植物反射光谱的影响,建立了乌梁素海沉... 沉水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重要组成,也是水质与健康状况的指标性类群,可以采用遥感技术对其生长和分布情况进行监测。基于实测光谱数据,分析了乌梁素海沉水植物光谱特征,研究了覆盖度对乌梁素海沉水植物反射光谱的影响,建立了乌梁素海沉水植物覆盖度反演模型。结果表明:沉水植物群落的光谱反射率随覆盖度减少而下降,覆盖度为1%~20%时,沉水植物群落光谱反射率与水体反射率非常接近,但在813 nm和1069 nm处仍存在差异。在710~746 nm波段附近,沉水植物群落光谱反射率与覆盖度呈显著正相关。在建立的单波段/波段比沉水植物覆盖度反演模型中,波段比覆盖度反演模型要优于单波段反演模型,波段比反演模型的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0.716,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小于14.90%,平均相对于误差(mean relative percentage error,MRPE)小于35.65%,反演精度较高,适用于60%~100%沉水植物覆盖度反演。利用波段响应函数,将实测光谱反射率积分到Sentinel-2 MSI波段上,建立了multi spectral instrument(MSI)覆盖度反演模型。波段比二次多项式反演效果最好(R^(2)为0.94,RMSE为4.62%,MRPE为6.22%),可以用于乌梁素海沉水植物覆盖度的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光谱反射率 覆盖 相关分析 回归模型 乌梁素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群落覆盖度和浅层地下水埋深对沙柳乌柳种子天然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小龙 张国盛 +2 位作者 牧仁 杨宝山 高占成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18-1023,共6页
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毛乌素沙地天然更新分布区内沙柳和乌柳的更新特征、更新苗数量与高度、植物种类、植物群落覆盖度、浅层地下水埋深等,并运用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沙柳、乌柳更新状况与其影... 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毛乌素沙地天然更新分布区内沙柳和乌柳的更新特征、更新苗数量与高度、植物种类、植物群落覆盖度、浅层地下水埋深等,并运用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沙柳、乌柳更新状况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沙柳、乌柳更新仅发生在水分条件较好的下湿低地内,种子当年更新幼苗数量平均为37.8株/m2,最高可达到260株/m2;更新苗数量与浅层地下水埋深和植物群落覆盖度均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是-0.220和-0.565**;沙柳、乌柳天然更新的最佳条件为植物群落覆盖度在20%-60%、浅层地下水埋深在30-60 cm的丘间低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柳 乌柳 天然更新 植物群落覆盖 浅层地下水埋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浅水湖泊沉水植物覆盖度设计依据的探讨 被引量:13
4
作者 罗希 马俊超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24,38,共6页
沉水植物是维持浅水湖泊清水态的关键因子,其覆盖度是水生态修复工程中植物措施的重要参数。从沉水植物作用机理出发,通过收集天然浅水湖泊沉水植物变迁情况,分析国内外相关学者和工程的研究成果,得出在浅水湖泊沉水植物覆盖度设计时可... 沉水植物是维持浅水湖泊清水态的关键因子,其覆盖度是水生态修复工程中植物措施的重要参数。从沉水植物作用机理出发,通过收集天然浅水湖泊沉水植物变迁情况,分析国内外相关学者和工程的研究成果,得出在浅水湖泊沉水植物覆盖度设计时可在50%~70%范围内取值;对于污染负荷小的湖泊,可以取相对较低的值;对于水塘,其取值可按约30%考虑;当营养盐浓度超过阈值时,覆盖度应处于较高的水平。根据工程经验,在污染源恒定的情况下,覆盖度越高,对水质可起到越好的维持效果。同时,针对影响沉水植物覆盖度的有关因素,例如底泥污染、水体透明度以及季节变化等作了思考并给出了相关建议。研究结果为今后浅水湖泊沉水植物恢复的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沉水植物 覆盖 取值范围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植物覆盖度与水质净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廖凌娟 黄娜 吴鹏举 《广东林业科技》 2014年第3期30-34,共5页
湿地植物作为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质净化、景观构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广东省东莞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按植物覆盖度层级(覆盖度分别为0,30%,40%,50%,80%及90%)划分6个样区,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因子指数法对湿地植物覆盖度与水质... 湿地植物作为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质净化、景观构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广东省东莞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按植物覆盖度层级(覆盖度分别为0,30%,40%,50%,80%及90%)划分6个样区,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因子指数法对湿地植物覆盖度与水质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单因子指数法分析显示,水质指标值随植被覆盖度不同而发生变化;(2)植被覆盖度为50%时,总氮与NO3-浓度值最低,植被覆盖度为90%时总氮值达到最大;(3)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等指标随覆盖度增加变化不明显;(4)综合因子指数法显示,当湿地植物覆盖度维持在40%时,湿地水质相对保持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覆盖 单因子指数法 综合因子指数法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遮阴度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肖湘东 王波 +4 位作者 马建武 张媛媛 冯美玲 李欣芮 程业典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7-123,140,共8页
城市大面积的植被覆盖对城市环境尤其是热岛效应的积极作用已经成为常识,而人们却往往忽略了植被覆盖度及植物配置对于环境的温度及湿度的影响,推及到对人的一个服务作用。这方面也一直缺乏一个相关的调查及研究。选择苏州市20个不同地... 城市大面积的植被覆盖对城市环境尤其是热岛效应的积极作用已经成为常识,而人们却往往忽略了植被覆盖度及植物配置对于环境的温度及湿度的影响,推及到对人的一个服务作用。这方面也一直缺乏一个相关的调查及研究。选择苏州市20个不同地点作为样本,研究植物的遮阴度及配置对环境的温度及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的城市中,植物遮阴度较大时在局部区域内起到一个降温增湿的作用,而在植物配置方面,多植被区阻力较小,有助于空气流动从而也达到一个降温增湿的作用,在更大程度上吸引人群在此区域内活动休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覆盖(遮荫) 温湿 植物配置 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雨强度下坡地覆盖对土壤有机碳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27
7
作者 王文欣 庄义琳 +2 位作者 庄家尧 吕晓宁 吴胡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66,共5页
采用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下坡地覆盖对因地表径流泥沙流失的有机碳影响。结果表明:降雨强度越高,土壤覆盖度越低,土壤有机碳流失量越高。影响土壤有机碳流失的因素表现为降雨强度>土壤覆盖度>地面坡度。降雨过程中,降雨... 采用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下坡地覆盖对因地表径流泥沙流失的有机碳影响。结果表明:降雨强度越高,土壤覆盖度越低,土壤有机碳流失量越高。影响土壤有机碳流失的因素表现为降雨强度>土壤覆盖度>地面坡度。降雨过程中,降雨强度由60mm/h增至120mm/h,土壤有机碳流失量增大。覆盖度较小时,降雨强度对土壤有机碳流失起决定作用。降雨强度≤60mm/h时,植物覆盖层抑制土壤有机碳流失,重度覆盖(覆盖度100%)、轻度覆盖(覆盖度50%)与裸露地(覆盖度0%)相比,土壤有机碳流失量分别减少56.2%和36.3%。同时,土壤有机碳流失量随地面坡度由5°升至10°增加4.6%,初始产流时间提前14s。降雨强度与土壤有机碳流失量呈正相关,土壤覆盖度与泥沙流失量(土壤侵蚀量)以及土壤有机碳流失量呈负相关,径流中土壤有机碳流失量随着土壤侵蚀量同步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植物覆盖 土壤有机碳 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郑州市植被覆盖度与地表温度演化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池腾龙 曾坚 王思彤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8-83,共6页
选取了郑州市近年来城市化速度较快、土地利用情况变化较为明显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将2001—2013年多幅Lanadsat5TM、8ETM+遥感影像用于ENVI5.0软件,进行植被覆盖度和地表温度反演的计算,再运用arcgis9.3平台进行分析和数据统计,得出了... 选取了郑州市近年来城市化速度较快、土地利用情况变化较为明显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将2001—2013年多幅Lanadsat5TM、8ETM+遥感影像用于ENVI5.0软件,进行植被覆盖度和地表温度反演的计算,再运用arcgis9.3平台进行分析和数据统计,得出了研究区夏季地表温度变化的趋势,进而研究了地表温度变化和植被覆盖度的耦合关系,分析了2004—2013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的变化与地表温度变化的联系,对比了绿地和农田的不同热环境影响以及公园绿地的降温效应,最后提出了针对研究区城市发展和绿地建设方面的若干规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遥感 地表温反演 植被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可见光影像的荒漠植被覆盖度提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徐丽恒 陈芳 张忠 《甘肃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32-37,共6页
准确掌握荒漠植物生长状况是干旱地区荒漠化状态诊断的基础。本研究以典型荒漠区民勤为研究区,以无人机可见光影像为数据源,通过5种植被指数进行覆盖度信息提取,分析可见光植被指数在稀疏荒漠植被覆盖监测中的适用性,结果显示:1)荒漠植... 准确掌握荒漠植物生长状况是干旱地区荒漠化状态诊断的基础。本研究以典型荒漠区民勤为研究区,以无人机可见光影像为数据源,通过5种植被指数进行覆盖度信息提取,分析可见光植被指数在稀疏荒漠植被覆盖监测中的适用性,结果显示:1)荒漠植被(梭梭、白刺、红柳和伴生草本)各波段的像元值均表现为绿光波段像元值>红光波段像元值>蓝光波段像元值;2)RGRI和NGRDI中非植被的流沙和丘间地与植被数值范围存在交叉重叠,但EXG、NGBDI与VDVI影像中植被与非植被地物的指数值基本没有重叠交叉现象;3)从植被覆盖提取精度分析,植被信息提取准确率为EXG<RGBDI<NGBDI<VDVI,非植被信息提取正确率为EXG<RGBDI<NGBDI<VDVI,VDVI植被提取准确率达84.21%。因此,基于无人机可见光影像为数据源的情况下,荒漠植被与非植被在可见光的红光和蓝光波段容易区分,但在绿光波段不利于区分;EXG、NGBDI与VDVI更适用于荒漠植被信息的提取,在仅有可见光波段的无人机影像植被信息的提取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可见光 无人机 植被覆盖 荒漠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勒河流域植被覆盖及植物群落多样性空间分布 被引量:7
10
作者 郝媛媛 颉耀文 +2 位作者 魏伟 穆亚超 张玲玲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5-251,共7页
基于MODIS数据的植被覆盖分析表明疏勒河流域以覆盖度5%~25%的荒漠景观为主,覆盖度0~5%的戈壁和25%~50%的荒漠绿洲过渡带为辅.在中下游走廊平原区布设203个植物样方对研究区荒漠及荒漠绿洲过渡带的植物群落组成、结构和分布进行研究... 基于MODIS数据的植被覆盖分析表明疏勒河流域以覆盖度5%~25%的荒漠景观为主,覆盖度0~5%的戈壁和25%~50%的荒漠绿洲过渡带为辅.在中下游走廊平原区布设203个植物样方对研究区荒漠及荒漠绿洲过渡带的植物群落组成、结构和分布进行研究,共发现样方内植物97种,隶属于24科69属,其中菊科、豆科、藜科和禾本科最多,分别占物种总数的17.53%、16.49%、15.46%、13.40%;出现频率达10%以上的物种有5个,分别为芦苇(39.41%)、黑果枸杞(33.99%)、骆驼刺(32.51%)、多枝柽柳(20.69%)和白刺(12.32%),重要值依次为38.62%、26.06%、37.42%、34.66%、28.43%;经PC-ORD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200处可将研究区内的植被类型划分为8种,且植被类型随生境地貌不同而不同.综合运用5种多样性指数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分析表明:研究区植物群落结构极其简单,物种丰富度和均匀性较差,生态优势度较高,优势种的优势地位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多样性 覆盖 空间分布 疏勒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龙区间植物措施因子定量计算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炜 高云飞 +2 位作者 李智广 杨胜天 曹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6-100,共5页
为解决区域植物措施(B)因子的计算问题,以河龙区间为研究区,通过计算半月降雨侵蚀力确定了主要侵蚀性降雨季,应用MODIS NDVI产品提取了半月植被覆盖度,得到侵蚀性降雨季植被覆盖度。根据已有研究成果,结合土地利用,计算了区域B因子,应... 为解决区域植物措施(B)因子的计算问题,以河龙区间为研究区,通过计算半月降雨侵蚀力确定了主要侵蚀性降雨季,应用MODIS NDVI产品提取了半月植被覆盖度,得到侵蚀性降雨季植被覆盖度。根据已有研究成果,结合土地利用,计算了区域B因子,应用小区观测数据对植被覆盖度反演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反演与实测的植被覆盖度季节变化曲线变化趋势、值域范围基本一致。7—8月为主要侵蚀性降雨季,平均植被覆盖度达到57.23%,B因子平均值为0.345。年均降雨量与植被覆盖度成正比关系,与B因子成反比。该文采用的植物措施因子计算方法为区域土壤侵蚀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龙区间 植物措施因子 植被覆盖 降雨侵蚀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植物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晓南 孟广涛 +2 位作者 姜培曦 方向京 苏建荣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08年第4期25-27,共3页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除自然因素外,与当地植被覆盖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凡水土流失加剧,沙漠扩大,湖海湮废,水源减少,局部地区气候变化以及物种分布变迁与灭绝等,都与植被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植被防治风蚀的作用在于其林分结构可有效降...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除自然因素外,与当地植被覆盖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凡水土流失加剧,沙漠扩大,湖海湮废,水源减少,局部地区气候变化以及物种分布变迁与灭绝等,都与植被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植被防治风蚀的作用在于其林分结构可有效降低风速及能量。当植被覆盖度<27.15%时,风蚀开始变得很明显。植被防治水蚀作用在于其能够减少雨滴溅蚀以及拦截部分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量,防止地表土壤被侵蚀。使土壤具有良好的结构和提高土壤孔隙度以及较高的水分渗透性;森林枯枝落叶层起到过滤泥沙和海绵的作用。植物的根系盘根错节固结土壤,增强了土壤的抗蚀强度,减少滑坡、泥石流和山洪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植物措施 风蚀 水蚀 重力侵蚀 植被覆盖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植物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晓南 孟广涛 姜培曦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8年第3期6-8,共3页
从防治风蚀、水蚀和重力侵蚀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了植物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研究现状,并从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作用机理加以说明,旨在总结现有的研究进展,促进水土保持工作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植物措施风蚀 水蚀 重力侵蚀 植被覆盖 根系 枯枝落叶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坝上高寒区城市园林植物应用现状与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晓磊 左启华 +1 位作者 任红晓 张立峰 《林业科技》 2010年第3期50-54,共5页
以河北省坝上地区的张北、尚义、沽源、康保四县城市园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区样方调查、市民意愿访问及对比国家标准等方式,分析了区域园林植物应用种类、结构配置、层次和季相分布,以及非绿期植被等景观生态效果。结果表明,坝上城市园... 以河北省坝上地区的张北、尚义、沽源、康保四县城市园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区样方调查、市民意愿访问及对比国家标准等方式,分析了区域园林植物应用种类、结构配置、层次和季相分布,以及非绿期植被等景观生态效果。结果表明,坝上城市园林植物应用种类少,受偏好造林及疏于管护影响,以旱柳、垂榆、白榆、小叶杨等乡土树种为主的乔木类应用普遍,花灌木和地被植物配植比例偏低,形成以乔木为主的寡层片园林景观。坝上道路、企事业单位的绿化效果接近国家最低标准,居民区显著低于国家标准。区域绿期植被简单、花季短促,非绿期植被覆盖度大幅下降,直接影响了固土减尘、保护环境的生态效果。基于高寒干旱生境特征,区域多年生地被植物的引用成为丰富园林景观结构、展宽花季、提高冬春季节地面覆盖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群落配置 植被覆盖 坝上高寒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退耕地草被植物引种筛选 被引量:4
15
作者 钟华 孟军江 +2 位作者 龙忠富 莫本田 赵明坤 《贵州畜牧兽医》 2004年第4期1-2,共2页
2001~2002年通过对18种草被植物材料的适应性、速生性、覆盖度、营养价值等的综合评价,筛选出百喜草、皇草、串叶松香草、三叶草、苇状羊茅、黑麦草、紫花苜蓿等适宜于贵州喀斯特山区退耕地种植的草被植物。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退耕地 草被植物 引种 筛选 适应性 速生性 覆盖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贡湖生态修复区鱼类群落结构调控对水质及沉水植物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潘辉 关保华 +1 位作者 钱新 陆亚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5期70-74,94,共6页
针对贡湖湾退渔还湖生态修复区内沉水植物覆盖度及水体透明度出现下降趋势,通过原位围隔试验研究鱼类群落结构调控对湖体水质及沉水植物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解除鱼类扰动及摄食影响后,水体透明度从0.6 m快速提升至1.5 m以上,水体中TN... 针对贡湖湾退渔还湖生态修复区内沉水植物覆盖度及水体透明度出现下降趋势,通过原位围隔试验研究鱼类群落结构调控对湖体水质及沉水植物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解除鱼类扰动及摄食影响后,水体透明度从0.6 m快速提升至1.5 m以上,水体中TN、TP、COD_(Mn)和浊度等水质指标均下降,2年内沉水植物覆盖度可从30%恢复到90%。生态修复区规模性鱼类种群结构调控效果表明,合理调控鱼类种群结构、及时清除大规格鱼类有助于沉水植物群落的恢复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生态修复 沉水植物 鱼类调控 群落结构 透明 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封对蒙古荒漠草原和高山草原植物群落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17
作者 廖晗茹 Indree Tuvshintogtokh +1 位作者 郭通 赵景学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1-478,共8页
基于蒙古国两种典型草地生态系统类型(荒漠草原和高山草原),采取围封和放牧两种处理方式,对2013-2018年这两种草地类型的群落盖度进行系统分析。按植物分类学法,将群落内的所有物种划分为五大功能群--杂草类、蒿类、豆科、禾本科和莎草... 基于蒙古国两种典型草地生态系统类型(荒漠草原和高山草原),采取围封和放牧两种处理方式,对2013-2018年这两种草地类型的群落盖度进行系统分析。按植物分类学法,将群落内的所有物种划分为五大功能群--杂草类、蒿类、豆科、禾本科和莎草科,采用Gordon稳定性方法评估围封对群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围封显著增加荒漠草原杂草类植物覆盖度,减少蒿类和禾本科植物覆盖度,年际间无明显的变化规律,而对于高山草原,围封对不同功能群盖度无显著影响;2)围封增加荒漠草原的群落稳定性,而对高山草原无明显影响;3)群落稳定性与优势种盖度占群落的比例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荒漠草原的优势种占比高于高山草原,导致荒漠草原的群落稳定性更好。根据上述结果,建议在对草地进行围封管理前,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条件及围封对植物群落及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同时辅以休牧、轮牧或季节性放牧等措施,才能真正提高草原生态系统服务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际变化 群落结构 功能群 Gordon稳定性 植物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8种桥柱攀援植物在光照胁迫下的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贶林 李向茂 +1 位作者 王延洋 许晓波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第4期76-79,共4页
为筛选出在上海桥柱绿化建设中适宜不同光照情况的攀援植物,于2016年开展了常春藤、五叶地锦和爬山虎等8种攀援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五叶地锦适宜选用为桥柱绿化建设初期的先锋植物;推荐油麻藤在光照条件较好... 为筛选出在上海桥柱绿化建设中适宜不同光照情况的攀援植物,于2016年开展了常春藤、五叶地锦和爬山虎等8种攀援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五叶地锦适宜选用为桥柱绿化建设初期的先锋植物;推荐油麻藤在光照条件较好的桥柱绿化建设中选用,常春藤、薜荔、爬山虎宜在光照条件较差的桥柱绿化建设中选用;不推荐白花络石、花叶络石和花叶蔓长春在桥柱绿化建设中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援植物 光照 覆盖 净光合速率 气孔导 叶绿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多及羊湖区域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洞穴密度与植被特征的相关性初探
19
作者 于明鑫 扎西甲措 +3 位作者 德庆措姆 吴倩倩 姜智亮 米玛旺堆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19年第1期79-86,共8页
文章采用样线法对西藏日多、羊湖区域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洞穴密度、当地植被覆盖度、植物物种数进行了数据采集,并分析了不同的高原鼠兔洞穴密度与植被覆盖度、植物物种数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日多、羊湖区域高原鼠兔洞穴... 文章采用样线法对西藏日多、羊湖区域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洞穴密度、当地植被覆盖度、植物物种数进行了数据采集,并分析了不同的高原鼠兔洞穴密度与植被覆盖度、植物物种数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日多、羊湖区域高原鼠兔洞穴密度与当地植被覆盖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t=0.44,df=38,P=0.65);与当地植物物种数之间也没有显著关系(t=-2.18,df=38,P=0.03)。两地植物物种数之间无显著关系(t=-0.61, df=28,P=0.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洞穴密 植被覆盖 植物物种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李坑生活垃圾填埋场周围植被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淑娟 覃朝峰 +1 位作者 王志刚 余冠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5-146,160,共3页
为对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如何进行生态恢复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对超负荷运转中的广州市李坑生活垃圾填埋场周围的植被现状进行了调查 ,测算了物种量、覆盖度、污染状况等。同时运用植被覆盖度、结构、物种量和相对物种量等级评价以及对 Zn... 为对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如何进行生态恢复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对超负荷运转中的广州市李坑生活垃圾填埋场周围的植被现状进行了调查 ,测算了物种量、覆盖度、污染状况等。同时运用植被覆盖度、结构、物种量和相对物种量等级评价以及对 Zn、Cd等 6种污染物的质量指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所调查填埋场场区及灌区内有轻度污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市 李坑生活垃圾填埋场 植被 垃圾处理 物种量 覆盖 污染状况 生态恢复 植物修复 土壤污染 污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