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斯特高原石灰土区退化植物群落常见灌木叶片的氮同位素组成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罗绪强 张桂玲 +3 位作者 王世杰 阮英慧 刘兴 杨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31-937,共7页
为探讨喀斯特高原石灰土区植物稳定氮同位素组成的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小流域为例,选取流域内石灰土区退化植物群落3种植被类型中的4种灌木植物,分别对其叶片的氮同位素和C、N、P、K、Ca、Mg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 为探讨喀斯特高原石灰土区植物稳定氮同位素组成的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小流域为例,选取流域内石灰土区退化植物群落3种植被类型中的4种灌木植物,分别对其叶片的氮同位素和C、N、P、K、Ca、Mg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常见灌木叶片的δ^15N值为-5.86‰^-0.54‰,均值为-2.31‰;植物叶片的δ^15N值在不同群落间的差异显著(P<0.05),但种间差异仅在灌丛群落中显著(P<0.05);物种因素和群落类型的交互作用对研究区灌木叶片δ^15N值有显著影响(P=0.021,R^2=0.860);植物叶片δ^15N值与叶片K含量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叶片N含量之间并非正相关,这可能与喀斯特地区严酷的生境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氮同位素比率 退化植物群落 灌木 喀斯特高原 石灰土 元素化学计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高原退化植物群落常见灌木叶片SPAD值变异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娜 罗绪强 +5 位作者 张桂玲 王绍英 马浪 赵超超 阮英慧 刘兴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12期36-41,共6页
为促进喀斯特高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及植被恢复,以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内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中的6种常见灌木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这6种灌木叶片的SPAD值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植物叶片SPAD值变化范围在14.43~47.70,平均值为23... 为促进喀斯特高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及植被恢复,以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内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中的6种常见灌木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这6种灌木叶片的SPAD值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植物叶片SPAD值变化范围在14.43~47.70,平均值为23.84。各演替阶段植物群落常见灌木叶片SPAD值的平均值表现为灌木林(29.04)>草灌丛(25.96)>灌草丛(25.92)>乔灌林(19.90)>乔木林(18.36)。植物叶片SPAD值在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之间差异显著(P=0.000),但在各群落内部均较稳定,表明研究区植物叶片SPAD值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生境条件变化的响应。6种灌木叶片的SPAD值在种内的变化均不明显,但在种间的差异却比较显著(P<0.05),说明树种是影响研究区植物叶片SPAD值大小的重要因子。植物种、群落类型对研究区植物叶片SPAD值均有显著影响(P=0.000)并产生了强烈的交互作用(P=0.000)。研究区灌木林群落中的植物光合能力最强、生境条件最好,灌木林群落是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演替的关键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高原 退化植物群落 灌木 叶绿素含量 SPAD值 变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过程与植被特征的变化 被引量:11
3
作者 程晓莉 安树青 +3 位作者 李国旗 陈兴龙 王云静 李瑾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2-239,共8页
就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过程与植被特征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过程中 ,植物群落退化的趋势为本氏针茅群落→本氏针茅 +油蒿群落→油蒿群落→沙地以及油蒿群落→油蒿 +牛心朴子群落→牛心朴子群落→沙地 .... 就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过程与植被特征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过程中 ,植物群落退化的趋势为本氏针茅群落→本氏针茅 +油蒿群落→油蒿群落→沙地以及油蒿群落→油蒿 +牛心朴子群落→牛心朴子群落→沙地 .退化阶段植被区系组成的变化表现为物种数和密度先降后升的过程 ,本氏针茅群落→油蒿群落→牛心朴子群落密度的变化幅度为 51.98→ 31.12→ 6 2 .76 (ind .(tus.) /m2 ) ,种数为 15→ 12→ 17种 ;生活型谱变化不明显 ,说明植被的退化主要是群落中优势种的衰退造成的 ;生物量的变化幅度较大 ,为 2 18.1→74 8.72→ 155.6 (g/m2 ) ;植物水分生态类型表现为中旱生植物逐渐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系组成 生活型谱 生物量 水分生态类型 鄂尔多斯草地 荒漠化 植物群落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地不同退化植被下烟管荚蒾氮同位素组成的季节变化
4
作者 罗绪强 张桂玲 +4 位作者 杨鸿雁 邓家彬 刘兴 阮英慧 廖晶晶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243-4249,共7页
为探讨喀斯特灌木丛优势树种烟管荚蒾(Viburnum utile)叶片稳定氮同位素组成的季节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喀斯特高原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峰丛洼地小流域为例,选取流域内稀疏灌草丛、草灌丛、灌丛3种植被类型下的常绿树种烟管荚蒾为具... 为探讨喀斯特灌木丛优势树种烟管荚蒾(Viburnum utile)叶片稳定氮同位素组成的季节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喀斯特高原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峰丛洼地小流域为例,选取流域内稀疏灌草丛、草灌丛、灌丛3种植被类型下的常绿树种烟管荚蒾为具体研究对象,分别在4月(生长初期)、7月(生长旺盛期)、9月(生长晚期)和12月(生长停滞期)对其叶片稳定氮同位素组成和N、P、K、Ca、Mg、Fe、Mn、Cu、Zn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烟管荚蒾叶片的δ^15N在不同群落间和不同坡位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群落间的变化趋势为灌丛<稀疏灌草丛<草灌丛,坡位间的变化趋势为中坡<下坡<上坡,变化范围为-3.28‰^-0.59‰,平均值为-2.22‰;烟管荚蒾叶片δ^15N值在不同群落中均表现出9月最负而12月最正的特征,变化趋势均为9月<7月<12月,但仅在草灌丛群落中的7月与12月间和9月与12月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其他群落中各月份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一生长期内不同群落间、不同坡位间的差异也不显著;研究区植被类型、坡位和季节对烟管荚蒾叶片δ^15N的交互影响均不显著,说明烟管荚蒾对生境恶劣的喀斯特环境具有特殊的适应能力;烟管荚蒾叶片的δ^15N与Fe、Mn含量密切相关,同时受N、P、K、Fe、Mn、Cu、Zn元素化学计量比的影响,说明其叶片δ^15N值的变化主要受自身氮生理代谢过程的控制;研究区9月温暖湿润和12月干旱寒冷的气候特征可能是导致烟管荚蒾叶片δ^15N在9月最负和12月最正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氮同位素比率 季节变化 烟管荚蒾 喀斯特退化植物群落 元素化学计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