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温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晨晨 王珍 +3 位作者 张新杰 李寅龙 刘军利 韩国栋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9,共7页
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远红外线辐射器模拟增温的方法,探讨了增温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远红外线辐射器的增温作用,在2012年整个生长季内,增温样地10、20、30 cm土壤... 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远红外线辐射器模拟增温的方法,探讨了增温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远红外线辐射器的增温作用,在2012年整个生长季内,增温样地10、20、30 cm土壤平均温度与对照样地相比,平均增加了0.39、0.38、0.31℃;各土层土壤含水量较对照平均减少0.76%、0.73%、0.60%。受温度升高及土壤含水量减少的影响,模拟增温6个生长季后,与对照样地相比,群落的高度整体增加,密度、盖度、频度表现为部分物种增加和部分物种减少的趋势,冷蒿(Artemisia frigida)等物种的重要值下降,阿氏旋花(Convolvulus ammanii)等物种的重要值上升,但是增温没有明显改变植物群落的组成。同时,增温处理使荒漠草原禾草的盖度减少,杂类草的盖度增加,半灌木和一两年生植物分盖度未发生明显变化;增温使地上地下生物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在0~30 cm土壤深度地下生物量分配中,增温样地0~10 cm分配比例(81.23%)小于对照(86.07%),10~20 cm分配比例(11.55%)大于对照(9.16%);20~30 cm 分配比例(7.22%)大于对照(4.77%),增温使得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向深层转移。增温后,增温样地植物Shnnon-Winener指数降低,Pielou均匀度指数升高,温度升高使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均匀度增加,但并没有提高草地植物的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 荒漠草原 植物群落组成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磷酸二胺对典型草原区割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及草场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刘美玲 宝音陶格涛 杨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0-355,共6页
通过设计的割草施肥试验,研究了施用磷酸二胺对割草地产量、群落组成及草场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磷酸二胺对1年割1次草地的增产效果显著,施肥当年,P2(40kg·hm-2)、P3(60kg·hm-2)、P4(80kg·hm-2)分别较不施肥对... 通过设计的割草施肥试验,研究了施用磷酸二胺对割草地产量、群落组成及草场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磷酸二胺对1年割1次草地的增产效果显著,施肥当年,P2(40kg·hm-2)、P3(60kg·hm-2)、P4(80kg·hm-2)分别较不施肥对照增产28.98%、22.28%和24.37%(P<0.05),翌年P4残效仍较对照增产17.59%(P<0.05);对1年割2次和不割草对照都没有显著增产,前者表现出肥料施用量不足,后者是由于多年围封系统自身养分亏缺量较少且厚实的凋落物阻碍养分的有效利用。(2)1年割1次的物种多样性最高,1年割2次的最低。3种割草制度下,随着磷酸二胺施用量增加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呈波动性地增长趋势,而均匀性指数却呈波动下降,但变幅不大。(3)在P4条件下,大针茅和羊草在1年割1次和不割草对照中能实现等补偿,而在1年割2次中均为不足补偿,而糙隐子草恰恰相反,在P3、P4水平下表现出超补偿的现象,最高C值均出现在1年割2次中;施用磷酸二胺后,羊草与大针茅的氮含量均随施肥梯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提高的幅度在不割草对照中较1年割1次要高;糙隐子草的氮含量几乎未见增长。3种植物的全磷含量均随着施肥梯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羊草与大针茅在不割草处理中的增长幅度要高于1年割1次,而糙隐子草却正好相反。(4)施用磷酸二胺在1年割1次中对草地质量指数的提高明显优于其他两种轮割制度,且施肥量为80kg·hm-2的处理下草地质量维持的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磷酸二胺 轮割制度 植物群落组成 草地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15年呼伦贝尔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组成动态数据集 被引量:3
3
作者 闫瑞瑞 陈宝瑞 +2 位作者 张保辉 杨桂霞 辛晓平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1年第3期177-182,共6页
贝加尔针茅草原是欧亚草原区亚洲中部草原亚区东端特有的草原群系,是草甸草原的代表类型之一,其草原生态系统正在经受人类干扰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通过野外长期固定样地(2006年围封)对植物群落组成进行观测,本数据集整理了2009–201... 贝加尔针茅草原是欧亚草原区亚洲中部草原亚区东端特有的草原群系,是草甸草原的代表类型之一,其草原生态系统正在经受人类干扰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通过野外长期固定样地(2006年围封)对植物群落组成进行观测,本数据集整理了2009–2015年呼伦贝尔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组成,具体包括样方植物名称、分种植物自然高度、分种植物多度、分种植物地上绿色现存量。用户可以按照调查年份、植物群落组成进行数据检索。呼伦贝尔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植物群落长期监测数据集的建立与共享,可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该草原类型植物组成以及群落特征的动态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为深入理解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过程及演替趋势,进而指导草原生态修复和适应性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针茅 草甸草原 年际动态 植物群落组成 长期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蜀冈西峰生态公园的植物群落组成分析与生态景观价值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桂平 刘超 +1 位作者 何小弟 董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1975-11977,共3页
通过对扬州蜀冈西峰生态公园的植物种类种类及群落组成讨论其生态景观价值。
关键词 城市生态公园 植物群落组成分析 生态景观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组成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鞠馨 王新雅 +2 位作者 王冰莹 韩国栋 武倩 《草地学报》 2025年第9期2962-2972,共11页
本研究基于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建立的长期放牧试验平台,分析不同放牧强度下(对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植物营养品质变化及其与植物群落组成和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重度放牧群落生... 本研究基于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建立的长期放牧试验平台,分析不同放牧强度下(对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植物营养品质变化及其与植物群落组成和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重度放牧群落生物量、多样性、多年生禾草、灌木及半灌木生物量均显著降低(P<0.05);轻度放牧群落粗蛋白含量显著增加了5.13%,重度放牧群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分别显著增加了43.97%和23.55%,重度放牧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了39.16%(P<0.05);粗蛋白含量与多年生禾草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土壤氮相关养分显著正相关,酸性洗涤纤维与多年生杂类草、灌木及半灌木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土壤氮相关养分呈显著负相关。在荒漠草原,轻度放牧植物群落组成丰富、生物量高,粗蛋白含量高而纤维含量低,有利于生产力维持和牧草品质健康,是实现草地可持续利用的适宜放牧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 载畜率 植物群落组成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塌陷区不同裂缝宽度下草本植物群落特征及其生态位
6
作者 王健 王健 刘虎 《绿色科技》 2024年第8期80-88,95,共10页
为揭示草甸草原区采煤塌陷地裂缝不同裂缝宽度下对草本植物群落组成、群落稳定性及生态位特征,以西乌珠穆沁旗白音华四号矿采煤塌陷区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内不同裂缝宽度(W)下的(W≤5 cm)(5 cm<W≤1... 为揭示草甸草原区采煤塌陷地裂缝不同裂缝宽度下对草本植物群落组成、群落稳定性及生态位特征,以西乌珠穆沁旗白音华四号矿采煤塌陷区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内不同裂缝宽度(W)下的(W≤5 cm)(5 cm<W≤10 cm)(10 cm<W≤15 cm)草本植物群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随着土地裂缝宽度的增大,植物群落盖度减少;生物量减小;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减小;②优势草本菊科的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呈现出递减的趋势,禾本科植物呈现上升趋势。并且种群内种间生态位重叠度的增大,加剧了物种间对同种资源的利用率增大;③草地群落的M.Godron稳定性测定结果距离稳定点坐标(20,80)越远,欧氏距离越大群落稳定性越差。因此研究区内土地裂缝宽度的增大降低了草地植被覆盖与生产力,减少了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同时增大了植物群落物种对资源利用能力与种间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组成 生物多样性 生态位 群落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添加对典型草原区割草场植物群落结构及草场质量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30
7
作者 宝音陶格涛 刘美玲 +1 位作者 包青海 呼格吉勒图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4,共8页
养分添加对维持割草场养分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不同割草制度下添加氮素试验,探讨了氮素添加对割草地产量、群落物种多样性及草群质量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素添加对一年割1次草地的增产效果显著。添加氮素当年N3(64.4kg/hm2... 养分添加对维持割草场养分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不同割草制度下添加氮素试验,探讨了氮素添加对割草地产量、群落物种多样性及草群质量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素添加对一年割1次草地的增产效果显著。添加氮素当年N3(64.4kg/hm2)、N4(78.2kg/hm2)较对照显著增产,幅度近50%,且次年也表现出明显的肥料残效;对一年割2次,仅在N4梯度上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表现出肥料施用量不足。对不割草处理区,添加氮素未达到显著增产(P<0.05)。2)割草处理下,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氮素添加梯度的增加呈波动状增长趋势;而均匀性指数呈下降走势。3)添加氮素后羊草和大针茅在一年割1次和不割草处理中都表现出等补偿和超补偿,但在一年割2次中均为不足补偿;糙隐子草则相反,在不割草处理中仅为等补偿而在割草处理后刈割频度越高超补偿现象越明显。添加氮素后3种群的氮含量都明显提高,但在不割草处理中的糙隐子草在N2(50.6kg/hm2)梯度达到最高之后,基本保持该水平。4)氮素添加对不同轮割制度下草地质量有明显的提高作用。施用N4梯度的试验区在2年的综合效果中表现最佳,草地质量维持的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氮素添加 轮割制度 植物群落组成 草地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添加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和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牛玉斌 余海龙 +3 位作者 王攀 樊瑾 王艳红 黄菊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8462-8471,共10页
为了深入了解P添加是否有助于缓解N沉降增加引起的植物群落多样性降低等问题,以宁夏盐池县长期围封的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连续两年(2015—2016年)5 g/m2/a的N水平下,P添加对植物生物量、群落多样性和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为了深入了解P添加是否有助于缓解N沉降增加引起的植物群落多样性降低等问题,以宁夏盐池县长期围封的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连续两年(2015—2016年)5 g/m2/a的N水平下,P添加对植物生物量、群落多样性和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分析了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C∶N∶P比及其他关键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少量N添加下,增施P肥促进了植物生物量积累,但中高量P添加抑制了多数植物生长,使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草木樨状黄芪(Astragalus melilotoides)和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等物种重要值降低;随着P添加量增加,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atrick丰富度指数先增加后降低,Simpson优势度指数逐渐增加,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幅度较小;随着P添加量增加,土壤C∶P和N∶P比逐渐降低;土壤N∶P比、C∶P比、全P含量、速效P浓度以及微生物量C∶P比与植物群落多样性关系密切,意味着N沉降增加下趋于解耦的土壤元素平衡关系可能会影响到植物群落组成。综合以上结果,适量P添加可以通过提高土壤P有效性、增加凋落物归还量和刺激微生物P释放等途径,调节土壤P供给和植物P需求间的压力,从而缓解N添加引起的植物群落多样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生态系统 大气N沉降增加 P添加 P受限性 植物群落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北坡植物群落空间分布格局与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贺国宝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94-201,共8页
干旱区山地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多样性特征对海拔梯度的响应分析,有助于探究山地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策略。采用TWINSPAN和DCA排序等方法,研究了祁连山北坡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北坡植物群落可以分为9个类群... 干旱区山地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多样性特征对海拔梯度的响应分析,有助于探究山地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策略。采用TWINSPAN和DCA排序等方法,研究了祁连山北坡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北坡植物群落可以分为9个类群,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类型由荒漠-荒漠草原-典型草原逐渐转变为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由斑块状分布的盐爪爪+珍珠群丛至灌木亚菊+珍珠群丛和合头草+珍珠群丛过渡为甘蒙锦鸡儿+芨芨草群丛、扁穗冰草+西北针茅群丛和西北针茅+赖草群丛,最后逐渐演化为呈镶嵌分布的鬼箭锦鸡儿+高山柳群丛和苔草+嵩草群丛;草地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物种丰富度指数(R)呈“双峰”变化趋势,Pielou均匀度指数(J)在中海拔有最大值,而Simpson优势度指数(C)在中海拔有最小值。祁连山植被类型由低海拔荒漠至高海拔草甸草原演化过程中伴随着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和种类组成的改变,体现了山地环境对植物群落构建的过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祁连山 植物群落组成 海拔 TWINSP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退化高寒草地分级管理下短期植被恢复效果评价
10
作者 邓粤华 徐祎 +5 位作者 罗俊文 洛藏昂毛 卡着才让 祁学忠 周喜 李文金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09-1619,共11页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严重,威胁区域生态安全与牧民生计。研究“分区-分类-分级”的生态修复模式是当前草原生态恢复发展的首要目标。然而基于退化程度分级管理下植被恢复成功与否很少进行评价。本研究以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不同退...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严重,威胁区域生态安全与牧民生计。研究“分区-分类-分级”的生态修复模式是当前草原生态恢复发展的首要目标。然而基于退化程度分级管理下植被恢复成功与否很少进行评价。本研究以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不同退化等级的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分级管理的恢复措施(轻度退化草地采取围栏封育,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采取鼠害防治+有机肥+人工补播的综合措施)对不同退化等级高寒草地进行了恢复,通过与未退化草地的植物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以及群落组成进行比较,计算恢复影响大小指数(RII),评价不同退化等级高寒草地采用对应的分级管理措施后的植被恢复效果。分级管理恢复实施两年后:1)轻度退化草地通过围栏封育的植物多样性的恢复效果与原生未退化草地最接近,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在植物多样性上与未退化草地还存在较大差异。2)退化草地植物生物量均显著高于未退化草地(RII显著大于0),尤其是禾本科生物量显著增加。然而,中度、重度退化草地豆科、莎草科和杂草的生物量都显著低于未退化草地(RII显著小于0),轻度退化草地豆科生物量与未退化草地无显著差异。3)退化草地的植物群落组成与未退化草地原生系统仍存在显著差异,完全恢复仍需更长时间。本研究为高寒草地分级恢复策略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退化 植物功能群 植物多样性 植物生物量 植物群落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雪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特征和土壤碳氮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党宁 马望 +5 位作者 代泽成 胡玉香 王志瑞 王正文 姜勇 李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5,共18页
在季节性积雪地区,冬季气候变暖导致积雪变薄、积雪不连续、融雪提前及雪盖面积缩小等现象。然而相较于氮沉降、增温、降水变化等全球变化因子,目前尚缺乏积雪因子对陆地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影响的系统报道。为加深人们对积雪特征变化生... 在季节性积雪地区,冬季气候变暖导致积雪变薄、积雪不连续、融雪提前及雪盖面积缩小等现象。然而相较于氮沉降、增温、降水变化等全球变化因子,目前尚缺乏积雪因子对陆地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影响的系统报道。为加深人们对积雪特征变化生态后果的认知,综述了积雪深度和融雪时间变化对植被物候和群落组成、凋落物分解、土壤碳氮过程、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微食物网(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影响。由于模拟积雪变化手段不同和复杂的气候、土壤背景,生态系统各要素对积雪特征变化的响应规律存在较大的分异和不确定性。例如,在未来气候变暖导致积雪变薄和融雪提前情景下,植被物候提前,生长季延长,导致生产力增加和凋落物数量增加,禾草比例减少导致凋落物质量增加,早春温度高刺激微生物活性,凋落物分解速率高,促进土壤碳氮周转过程。但积雪减少和融雪提前导致的早春低温和夏季干旱也可能引起植被生产力下降,凋落物数量减少质量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低,分解速率低,从而减缓碳氮周转过程。此外,积雪特征变化对植被特征和土壤碳氮过程影响相关研究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1)积雪深度和融雪时间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否存在交互效应仍缺乏关注,且积雪变化对后续生长季是否存在持续效应也不明确;2)积雪因子对植被、土壤碳氮动态过程和土壤生物的影响,各生态要素研究相对较为独立;3)积雪变化引起对土壤地化循环过程影响的微生物驱动机制缺乏组学数据支撑;4)缺乏遥感手段反演各类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和过程的积雪参数。应加强植被群落-土壤碳氮过程-土壤微食物网生态关联研究、基于基因组学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生态功能研究和遥感相关技术研究,以期为发展积雪生态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 融雪时间 植物群落组成 凋落物分解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温室气体 土壤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向对高寒草甸植被特征和群落构建的影响
12
作者 郭倩 王博 +4 位作者 王平芳 樊勇明 卢培培 张魁 王喜龙 《草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152-1161,共10页
在局域尺度上,坡向变化引起微环境异质性,从而影响植物群落构建过程、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通过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阴坡和阳坡的植被调查,探讨了坡向对高寒草甸植被特征(功能群、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和群落构建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局域尺度上,坡向变化引起微环境异质性,从而影响植物群落构建过程、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通过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阴坡和阳坡的植被调查,探讨了坡向对高寒草甸植被特征(功能群、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和群落构建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地植物以杂类草、直立型和地面芽植物为主。杂类草、莲座型、匍匐型、地上芽和一/二年生植物的物种数比例均表现为阴坡<阳坡(P<0.05),菊科、直立型、丛生型、地面芽和地下芽植物的物种数比例均表现为阴坡>阳坡(P<0.05);2)物种多样性表现为阴坡>阳坡(P<0.01);3)坡向显著影响植物群落组成(P=0.001),相似性百分比分析表明坡向对植物群落组成差异的解释比例超过40%;4)Raup-Crick相异指数表明阴坡植物群落构建主要由随机过程驱动,而阳坡植物群落构建主要受到确定性过程影响。上述结果为当地高寒草甸管理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群 植物群落组成 物种多样性 生活型 生长型 随机过程 确定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封对天山北坡中段温性草原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攀 马婧婧 +4 位作者 程军回 李锐 邵明轩 盛建东 刘耘华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50,共10页
以新疆天山北坡中段的温性草原为研究区域,分析不同围封年限(2年、10年和11年)对植被特征(植物群落组成、丰富度和生物量)及土壤理化性质(土壤pH、容重、电导率、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围封草地相比,围封2年后豆科植物所占总... 以新疆天山北坡中段的温性草原为研究区域,分析不同围封年限(2年、10年和11年)对植被特征(植物群落组成、丰富度和生物量)及土壤理化性质(土壤pH、容重、电导率、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围封草地相比,围封2年后豆科植物所占总地上生物量的比例增加了11.81%,5~10cm和10~20cm土壤全氮含量及密度显著降低。围封10年后禾本科植物的比例降低了30.08%,10~20cm土壤容重、全氮含量及密度和有机碳密度均显著降低。围封11年后禾本科植物的比例降低了48.46%,杂类草比例增加了219.40%;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地上活体及凋落物生物量显著增加;土壤表层容重和pH值显著降低;10~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随着围封年限的增加,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土壤pH值显著降低。因此,围封年限越长对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范围越广、程度越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封 植物物种丰富度 植物群落组成 土壤容重 土壤PH 土壤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顺西排土场矸石山阴坡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
14
作者 张咏新 赵思金 《林业科技》 2012年第5期55-58,共4页
抚顺西排土场矸石山阴坡随着排矸年限的增加,物种多样性发生变化,物种数由初期的4科5种增至后期14科29种。植被由最初的鹅绒藤+豚草+刺蒺藜群落,逐步演变到榆树群落。在阴坡,不同排矸年限的样地,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随着排矸时间的延长... 抚顺西排土场矸石山阴坡随着排矸年限的增加,物种多样性发生变化,物种数由初期的4科5种增至后期14科29种。植被由最初的鹅绒藤+豚草+刺蒺藜群落,逐步演变到榆树群落。在阴坡,不同排矸年限的样地,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随着排矸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物种综合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与排矸年限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矸石山 阴坡 植物群落组成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