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甾醇酯合成过程中的氧化变化规律
1
作者 陈思 刘睿杰 +1 位作者 王小三 常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4-89,共6页
旨在提高植物甾醇酯的产品品质,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底物、氮气以及抗氧化剂等因素对植物甾醇酯合成过程中氧化和脱水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甾醇酯中氧化和脱水产物水平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脂肪酸不饱和度的增加以及链长的缩... 旨在提高植物甾醇酯的产品品质,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底物、氮气以及抗氧化剂等因素对植物甾醇酯合成过程中氧化和脱水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甾醇酯中氧化和脱水产物水平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脂肪酸不饱和度的增加以及链长的缩短而显著增加;采用氮气保护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植物甾醇氧化产物的水平,而添加抗氧化剂则能够在减少植物甾醇氧化产物水平的同时显著降低脱水产物的水平。综上,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氮气保护和添加抗氧化剂可有效控制植物甾醇酯合成过程中的氧化和脱水产物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 植物甾醇酯 脱水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酵母植物甾醇酯软胶囊辅助降血脂功能研究
2
作者 张雪 栾金玲 +2 位作者 董运海 朱娅敏 程倩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2期186-191,共6页
为研究富硒酵母植物甾醇酯软胶囊辅助降血脂的效果,开展人体试食试验。本研究有效受试者104例,试食组58例,对照组56例。试食组每日服用富硒酵母植物甾醇酯软胶囊,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连续服用60天,检测相关指标。试食组前后比较,血清总... 为研究富硒酵母植物甾醇酯软胶囊辅助降血脂的效果,开展人体试食试验。本研究有效受试者104例,试食组58例,对照组56例。试食组每日服用富硒酵母植物甾醇酯软胶囊,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连续服用60天,检测相关指标。试食组前后比较,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后,两组受试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组间比较无显善性差异(P>0.05)。试验期间未见与受试品或安慰剂有关的不良反应,并且受试者的安全性检查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或异常现象。根据辅助降血脂功能评价方法判定标准,认为富硒酵母植物醇酯软胶囊具有辅助降血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酵母 植物甾醇酯 人体试验 辅助降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甾醇酯对高脂血症小鼠的降血脂作用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玉 刘滨城 +2 位作者 任运宏 胡立志 于殿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26-329,共4页
对不同剂量的植物甾醇酯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进行研究。饲喂高脂饲料建立小鼠高脂血症模型,然后对小鼠饲喂高脂饲料的同时灌胃不同剂量(50、75、100、125、150mg/(kg.d))的植物甾醇酯。结果表明:与高脂模型组比较,植物甾醇酯... 对不同剂量的植物甾醇酯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进行研究。饲喂高脂饲料建立小鼠高脂血症模型,然后对小鼠饲喂高脂饲料的同时灌胃不同剂量(50、75、100、125、150mg/(kg.d))的植物甾醇酯。结果表明:与高脂模型组比较,植物甾醇酯会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HDL-C/LDL-C)和HDL-C/TC值,降低动脉硬化指数,对甘油三酯(TG)水平却无明显影响;植物甾醇酯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高于75mg/(kg.d)植物甾醇酯可显著降低(P<0.05)高血脂模型小鼠的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酯 小鼠 高脂血症 降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甾醇酯的化学合成及其分离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许青青 金文彬 +2 位作者 苏宝根 杨亦文 任其龙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0-128,共9页
植物甾醇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独特的消炎、退热及抗肿瘤等功能,但其不溶于水,脂溶性也相当有限的缺点限制了其应用前景。酯化后的植物甾醇酯不仅大大改善了植物甾醇的脂溶性,而且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作用优于植物甾醇。植物甾醇酯... 植物甾醇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独特的消炎、退热及抗肿瘤等功能,但其不溶于水,脂溶性也相当有限的缺点限制了其应用前景。酯化后的植物甾醇酯不仅大大改善了植物甾醇的脂溶性,而且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作用优于植物甾醇。植物甾醇酯的合成正成为世界各国竞相研究的热点。目前,已报道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脂肪酶催化法和超临界生物酶法。后两者均采用酶做催化剂,由于酶的生产成本高,且酶法生产率低限制了其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因此化学合成法仍然是植物甾醇酯商业化生产的主要方法和研究重点。本文以此为重点,综述了近年来植物甾醇酯的化学合成及其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概况和最新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 植物甾醇酯 化学合成 分离纯化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甾醇酯与维生素E复配抗氧化剂对玉米油的抗氧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如春 李婷婷 +3 位作者 李丹 王旭 王彤 于殿宇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8-63,共6页
本研究将植物甾醇酯与天然维生素E以1∶1比例进行复配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添加到玉米油中,从测定其不同添加量时的过氧化值、茴香胺值、总氧化值和酸价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复配天然抗氧化剂对玉米油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 本研究将植物甾醇酯与天然维生素E以1∶1比例进行复配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添加到玉米油中,从测定其不同添加量时的过氧化值、茴香胺值、总氧化值和酸价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复配天然抗氧化剂对玉米油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添加200 mg/kg复配抗氧化剂的玉米油抗氧化性和品质较好。在最佳添加量条件下,复配天然抗氧化剂抗氧化效果优于BHT、BHA,因此复配抗氧化剂有其明显的优势,可为玉米油贮存过程中添加天然抗氧化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酯 维生素E 复配 玉米油 天然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甾醇酯与葛根素对营养肥胖小鼠的减肥功效 被引量:11
6
作者 程远渡 易有金 +2 位作者 易传祝 夏菠 夏延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23-228,共6页
目的:探讨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联合使用对肥胖小鼠的减肥作用。方法:饲喂高脂饲料建立小鼠肥胖模型,将肥胖小鼠按体质量分为5组(肥胖模型组、植物甾醇酯组、葛根素组、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联合组、奥利司他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6周。观... 目的:探讨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联合使用对肥胖小鼠的减肥作用。方法:饲喂高脂饲料建立小鼠肥胖模型,将肥胖小鼠按体质量分为5组(肥胖模型组、植物甾醇酯组、葛根素组、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联合组、奥利司他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6周。观察药物干预后小鼠体质量、摄食量、肥胖指数(Lee’s指数)、脂肪系数,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t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脂肪细胞数量和大小、肝脏病变的情况。结果:与肥胖模型组相比,植物甾醇酯组、葛根素组、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联合组小鼠体质量分别降低5.41%、6.98%、12.50%;Lee’s指数分别降低3.41%、3.26%、6.25%;脂肪系数分别降低19.88%、27.41%、30.42%。3组血清TC、TG、LDL-C水平均低于肥胖模型组,其中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联合组降幅最大,分别为21.40%、37.50%、30.43%。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联合组小鼠的脂肪细胞直径变小、数量增多、肝脏脂肪性病变得到缓解。结论: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都能抑制小鼠肥胖,其中两者联合使用时减肥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酯 葛根素 肥胖小鼠 减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甾醇酯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岩 唐国胜 +6 位作者 侯莹莹 牛淑静 郜玉钢 韩雪 张悦怡 沈彦龙 张连学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585-590,共6页
植物甾醇为植物油中的一种天然组分,植物甾醇中主要包括β-谷甾醇、豆甾醇等一类以环戊烷全氢菲为骨架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能够有效抑制肠道对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从而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的水平。而植物甾醇酯(PE)是它的酯化产物,与植... 植物甾醇为植物油中的一种天然组分,植物甾醇中主要包括β-谷甾醇、豆甾醇等一类以环戊烷全氢菲为骨架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能够有效抑制肠道对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从而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的水平。而植物甾醇酯(PE)是它的酯化产物,与植物甾醇相比具有更佳的脂溶性和更优的降血清胆固醇功效,可作为一类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的新型功能食品添加剂。而植物甾醇酯与植物甾醇相比,能比较方便地添加到油脂或含油脂的食品中。本文介绍了植物甾醇酯合成的研究概况,并阐述了化学法、酶法、离子液体法、无溶剂直接酯化法合成植物甾醇酯,为研发高效、环保、可靠、安全的植物甾醇酯提供参考,同时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植物甾醇酯的合成技术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酯 合成工艺 化学法 酶法 离子液体法 无溶剂直接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催化合成亚油酸植物甾醇酯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叶波 何文森 +2 位作者 贾承胜 张晓鸣 冯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8-32,共5页
研究了离子液体在亚油酸植物甾醇酯合成中的应用。从[Bmim]BF4、[Bmim]CF3 SO3、ChCl.2SnCl2、ChCl.2ZnCl2、ChCl.2.5SnCl2和ChCl.2FeCl3中筛选ChCl.2SnCl2为实验的催化剂,并用吡啶探针法测定了各种离子液体的酸性。通过对酯化率和反应... 研究了离子液体在亚油酸植物甾醇酯合成中的应用。从[Bmim]BF4、[Bmim]CF3 SO3、ChCl.2SnCl2、ChCl.2ZnCl2、ChCl.2.5SnCl2和ChCl.2FeCl3中筛选ChCl.2SnCl2为实验的催化剂,并用吡啶探针法测定了各种离子液体的酸性。通过对酯化率和反应氧化程度的考察,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离子液体用量为植物甾醇质量的8%,酸醇摩尔比2∶1,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4 h,经3次平行实验测得平均酯化率为89.73%。合成反应后,离子液体与酯化产物成两相,而且离子液体ChCl.2SnCl2在重复使用5次后仍有较高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 亚油酸植物甾醇酯 离子液体 化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联合使用对高脂血症小鼠降血脂作用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程远渡 易有金 +2 位作者 易传祝 周金伟 隆丽林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68,共5页
研究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联合使用时对高脂血症小鼠降血脂的作用。昆明种小鼠饲喂高脂饲料,建立小鼠高脂血症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小鼠,按总胆固醇及体重分为5组,即高血脂模型组、植物甾醇酯组、葛根素组、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联合组、辛伐... 研究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联合使用时对高脂血症小鼠降血脂的作用。昆明种小鼠饲喂高脂饲料,建立小鼠高脂血症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小鼠,按总胆固醇及体重分为5组,即高血脂模型组、植物甾醇酯组、葛根素组、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联合组、辛伐他丁组。对小鼠饲喂高脂饲料的同时连续灌胃5周不同剂量的植物甾醇酯、葛根素、辛伐他丁。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的体重,动脉硬化指数(AI),肝脏系数(HI),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表明:与高血脂模型组相比,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联合组TG、TC、LDL-C、AI、HI显著降低(P<0.05),分别下降24.22%、28.01%、21.17%、67.68%、15.34%,HDL-C显著升高45.51%(P<0.05);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时能降低高血脂小鼠TG、TC、LDL-C、AI、HI,其中部分差异显著。说明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联合使用时具有降低血脂作用,而且比两者单独使用时具有更好的治疗高脂血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酯 葛根素 小鼠 高脂血症 降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催化合成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昌盛 王明霞 +2 位作者 李江涛 钮琰星 黄凤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13-216,共4页
采用微波技术合成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研究了植物甾醇和α-亚麻酸不同摩尔比、催化剂添加量、微波功率、反应时间对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产率的影响。正交优化α-亚麻酸甾醇酯合成的优化工艺条件为:α-亚麻酸与植物甾醇的摩尔比3.5:1,... 采用微波技术合成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研究了植物甾醇和α-亚麻酸不同摩尔比、催化剂添加量、微波功率、反应时间对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产率的影响。正交优化α-亚麻酸甾醇酯合成的优化工艺条件为:α-亚麻酸与植物甾醇的摩尔比3.5:1,微波功率660W,反应30min(4min/次,加热8次),甲醇钠添加量0.75%,此时α-亚麻酸甾醇酯的产率为60.8%;产品经重结晶后产品纯度达9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Α-亚麻酸 植物甾醇 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合成植物甾醇酯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董玲 郑明明 +2 位作者 郭萍梅 李文林 黄凤洪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62,共5页
植物甾醇酯是一类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的新型功能食品添加剂。脂肪酶催化合成植物甾醇酯的途径包括与脂肪酸直接酯化、与三酰甘油酯或脂肪酸甲酯进行转酯化。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脂肪酶催化合成植物甾醇酯的方法,... 植物甾醇酯是一类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的新型功能食品添加剂。脂肪酶催化合成植物甾醇酯的途径包括与脂肪酸直接酯化、与三酰甘油酯或脂肪酸甲酯进行转酯化。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脂肪酶催化合成植物甾醇酯的方法,并展望其开发前景,为研发环保、高效、可靠、安全的植物甾醇酯合成技术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酯 脂肪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甾醇酯对高脂膳食大鼠脂代谢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丁程程 李文芳 +2 位作者 陈萌 程静 荣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76,114,共7页
为了研究植物甾醇酯(PSE)对高脂膳食大鼠肝脏脂代谢的作用及其机制,将4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分别给予基础饲料、高脂饲料和高脂加质量分数2%PSE饲料24周。监测大鼠的体重;检测血清脂蛋白的水平和肝脏脂质水平... 为了研究植物甾醇酯(PSE)对高脂膳食大鼠肝脏脂代谢的作用及其机制,将4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分别给予基础饲料、高脂饲料和高脂加质量分数2%PSE饲料24周。监测大鼠的体重;检测血清脂蛋白的水平和肝脏脂质水平;检测血清转氨酶(ALT、AST)活性并对肝脏结构进行病理学观察;分别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评估肝脏LXRα、CYP7A1、ABCA1、HMGCo A、FXR、SREBP-1c、PPARγ、SIRT1 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PPARγ和SIRT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PSE降低了血清TC和LDL-C以及肝脏TC的水平,增加了血清HDL-C的水平(P<0.05),改善了由高脂膳食导致的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降低了血清ALT和AST的水平(P<0.05)。PSE增加了肝脏SIRT1 mRNA的表达,减少了CYP7A1mRNA和PPARγmRNA以及PPARγ蛋白的表达(P<0.05),对LXRα、ABCA1、HMGCo A、FXR和SREBP-1c mRNA的表达以及SIRT1蛋白的表达没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酯 高脂膳食大鼠 降脂 CYP7A1 PPARΓ SIR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功能性食品——植物甾醇酯 被引量:49
13
作者 唐传核 彭志英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0-63,共4页
植物甾醇是植物油中的一类天然组分 ,其降血胆固醇效果很早以来就为人所知。植物甾醇酯 (PE)是它的酯化产物 ,具有比植物甾醇更优的脂溶和更佳的降血胆固醇效果。国外较多国家已开发出含PE的功能性食品 (特别是人造黄油 ) ,具有很好的... 植物甾醇是植物油中的一类天然组分 ,其降血胆固醇效果很早以来就为人所知。植物甾醇酯 (PE)是它的酯化产物 ,具有比植物甾醇更优的脂溶和更佳的降血胆固醇效果。国外较多国家已开发出含PE的功能性食品 (特别是人造黄油 ) ,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本文概述了植物甾醇的结构、制备方法、降血胆固醇效果以及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酯 降血胆固醇效果 功能性食品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溶剂直接酯化法合成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品 邓乾春 +1 位作者 黄庆德 黄凤洪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59,81,共6页
研究了植物甾醇与α-亚麻酸无溶剂直接酯化法合成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α-亚麻酸和植物甾醇不同质量比、催化剂添加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酯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α-... 研究了植物甾醇与α-亚麻酸无溶剂直接酯化法合成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α-亚麻酸和植物甾醇不同质量比、催化剂添加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酯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合成工艺进行优化,最终得到优化工艺条件为:即真空度为0.03~0.04MPa,α-亚麻酸与植物甾醇的质量比4:1,催化剂量为2.5%,反应时间为8h,反应温度140℃,在此条件下,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的酯化率为(98.88±0.984)%。因此,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得到了一种绿色、安全、高效的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合成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 Α-亚麻酸 直接化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植物甾醇酯预防小鼠高脂血症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26
15
作者 陈茂彬 黄琴 吴谋成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0-82,88,共4页
目的:研究三种植物甾醇脂肪酸酯对小鼠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及其构效关系。方法: 40只健康、雄性昆明SPF小鼠,随机分为5组。两组分别喂以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作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其余三组在饲喂高脂饲料的同时,每天一次分别灌胃三... 目的:研究三种植物甾醇脂肪酸酯对小鼠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及其构效关系。方法: 40只健康、雄性昆明SPF小鼠,随机分为5组。两组分别喂以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作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其余三组在饲喂高脂饲料的同时,每天一次分别灌胃三种植物甾醇酯,灌胃量相当于小鼠100mg/kg体重,观察植物甾醇酯对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实验期28天。结果:与高脂模型组比较,植物甾醇酯能显著抑制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减小水平动脉硬化指标(AI),降低高血脂小鼠的肝重、肝脏TC和TG,对实验性小鼠高脂血症和动脉硬化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并能缓解肝脏的脂肪病变。其中,甾醇油酸酯与甾醇乙酸酯对小鼠高脂血症的预防效果均比较理想,且明显好于甾醇硬脂酸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酯 高脂血症 小鼠 低密度脂蛋白 血清总胆固醇 预防作用 动脉硬化 构效关系 脂肪酸 基础饲料 脂质代谢 预防效果 醇乙酸 硬脂酸 模型组 SPF 实验期 高血脂 实验性 油酸 灌胃 水平 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酶催化合成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江涛 邓乾春 +1 位作者 张品 黄凤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8-131,134,共5页
酶法催化合成甾醇酯工艺是当前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首次研究了脂肪酶催化合成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重点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多种脂肪酶、有机溶剂及其添加量、物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多种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并采用薄层... 酶法催化合成甾醇酯工艺是当前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首次研究了脂肪酶催化合成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重点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多种脂肪酶、有机溶剂及其添加量、物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多种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并采用薄层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对产品进行了分析鉴定。研究结果表明,选取Novozyme 435和异辛烷作为合成反应的催化剂和溶剂,添加量分别为5%和1∶1.6(溶剂体积?底物质量),在α-亚麻酸和甾醇摩尔比为3∶1、反应温度为55℃条件下反应24h时,酯化率达到40.65%,产品经精制后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纯度能达到85%以上。通过本文的研究,成功得到了一种酶法催化合成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的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 合成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甾醇酯的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虹蕾 缪铭 +1 位作者 江波 张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4-437,441,共5页
植物甾醇酯作为一类特殊的新型健康食品配料,长期以来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其开发利用研究,目前已成为食品科技工作者和生产厂商的研发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植物甾醇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简要概述了植物甾醇酯的性质、功能以及其... 植物甾醇酯作为一类特殊的新型健康食品配料,长期以来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其开发利用研究,目前已成为食品科技工作者和生产厂商的研发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植物甾醇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简要概述了植物甾醇酯的性质、功能以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酯 植物甾醇 功能性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甾醇酯——一种新型的降胆固醇健康食品 被引量:19
18
作者 许新德 邵斌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25-28,共4页
植物甾醇是一种新型的降胆固醇健康食品 ,是国际生命科学学会推荐的十大功能性食品之一。而植物甾醇一般是以甾醇酯的形式应用于食品中。概述了植物甾醇酯的降胆固醇效果、作用机制、性质及应用 。
关键词 植物甾醇酯 降胆固醇 性质 安全性评价 功能性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甾醇酯降血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郭玉宝 裘爱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9-51,共3页
研究植物甾醇酯的降血脂作用。饲喂高脂饲料,建立高血脂动物模型,然后饲喂添加了植物甾醇酯的高脂饲料;同时用添加植物甾醇酯的高脂饲料饲喂正常小鼠,探讨植物甾醇酯的降血脂作用。结果表明,植物甾醇酯可以降低高脂血症小鼠和饲喂高脂... 研究植物甾醇酯的降血脂作用。饲喂高脂饲料,建立高血脂动物模型,然后饲喂添加了植物甾醇酯的高脂饲料;同时用添加植物甾醇酯的高脂饲料饲喂正常小鼠,探讨植物甾醇酯的降血脂作用。结果表明,植物甾醇酯可以降低高脂血症小鼠和饲喂高脂饲料的正常小鼠的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从而使小鼠的HDL-C/LDL-C比值增加、动脉硬化指数减小。由此说明,植物甾醇酯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可以作为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食品和喜食高脂食品人群的保健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酯 降血脂作用 高脂饲料 动物实验 保健食品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W_(12)/SnO_2催化合成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 被引量:7
20
作者 何则强 熊利芝 梁凯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36,共4页
用SnO2固载磷钨杂多酸(PW12/SnO2)催化合成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研究了醇酸摩尔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W12/SnO2是合成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的优良催化剂,在植物甾醇与α-亚麻酸摩尔比... 用SnO2固载磷钨杂多酸(PW12/SnO2)催化合成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研究了醇酸摩尔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W12/SnO2是合成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的优良催化剂,在植物甾醇与α-亚麻酸摩尔比为1∶3,催化剂用量为(占总反应物料的质量分数)0.6%,温度50℃,反应时间5 h条件下,植物甾醇的酯化率为85.92%,所得产品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的纯度为9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载杂多酸 SNO2 Α-亚麻酸 植物甾醇 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