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生态系统中的植硅体闭蓄有机碳及其在全球土壤碳汇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孟赐福 姜培坤 +3 位作者 徐秋芳 周国模 宋照亮 黄张婷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21-929,共9页
植硅体闭蓄有机碳(phytolith—occluded organiccarbon,PhytOC)是封存在植硅体中的有机碳。在土壤环境中受到具有高度抗分解能力的植硅体的保护,它可以长期(数千年至万年以上)封存在土壤剖面中,从而成为陆地土壤长期(万年尺度... 植硅体闭蓄有机碳(phytolith—occluded organiccarbon,PhytOC)是封存在植硅体中的有机碳。在土壤环境中受到具有高度抗分解能力的植硅体的保护,它可以长期(数千年至万年以上)封存在土壤剖面中,从而成为陆地土壤长期(万年尺度)固碳的重要机制之一。以千年的时间尺度来衡量,估计全球土壤有机碳的平均积累率为2.4g·m^-2.a^-1,其中PhytOC积累贡献了15.0%~37.0%。通过选择种植高产PhytOC的植物物种来增加短期和长期碳汇的途径是存在的。大多数的农作物如大麦Hordeumvulgare,玉米Zeamays,水稻Oryzasativa,高粱Sorghumvulgare,甘蔗Saccharumofficinarum和小麦Triticumaestivum已知是植硅体的生产者。估计全球上述作物每年生产的PhytOC高达(5.08~12.01)×10^6t.a^-1。综述了植物生态系统中PhytOC的形成机制与特征、积累率、提高土壤PhytOC积累率的农学措施及其在全球土壤碳汇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植物生态系统 植硅体 植硅体闭蓄有机碳(PhytOC) 全球土壤碳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植物生态系统中硒的循环和调节 被引量:47
2
作者 董广辉 武志杰 +1 位作者 陈利军 解宏图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5-68,共4页
阐述了土壤 -植物生态系统中硒的循环途径和影响土壤全硒含量的因素 ,对土壤硒的形态和转化以及影响土壤硒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概括 ,并提出了调节土壤 -植物生态系统硒平衡的措施。图 2 ,参 2 4。
关键词 土壤-植物生态系统 有效性 循环途径 形态 转化 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表面复杂过程中植物生态系统的作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佳华 姚凤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5-59,共5页
在陆地表面与大气的相互作用中 ,植物生态系统通过影响陆 -气之间的辐射、热量、水量和动量交换对气候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给出了陆面过程和植物生态系统的概念 ,然后讨论了植物生态系统对气候的反馈作用 ,包括潜热、显热交换 ;植物气... 在陆地表面与大气的相互作用中 ,植物生态系统通过影响陆 -气之间的辐射、热量、水量和动量交换对气候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给出了陆面过程和植物生态系统的概念 ,然后讨论了植物生态系统对气候的反馈作用 ,包括潜热、显热交换 ;植物气孔变化、植被反照率、表面粗糙长度对气候系统的动量、热量、能量、水分和物质交换的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态系统 陆面过程 相互作用 气候 辐射反馈 物理反馈 空气动力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林植物生态系统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师卫华 申亚男 《山东农业科学》 2008年第7期123-124,共2页
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普遍伴随着密度过高、布局不合理等诸多城市空间结构问题。园林植物生态系统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关键词 园林植物生态系统 城市空间结构 立体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土地——植物生态系统处理煤矿污水的可行性
5
作者 谭鹤翔 《煤矿设计》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43-46,共4页
土地——植物生态系统处理污水,基建投资低、运转费用低、能耗低、建设方便、管理简单、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在生态学的总体上建立了一种最优化的肥水资源综合利用方式.本文根据煤炭系统污水处理的现状和国内外该方法的发展状况,... 土地——植物生态系统处理污水,基建投资低、运转费用低、能耗低、建设方便、管理简单、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在生态学的总体上建立了一种最优化的肥水资源综合利用方式.本文根据煤炭系统污水处理的现状和国内外该方法的发展状况,提出在煤炭系统污水处理方法的选择上应予以重视和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污水 处理 土地 植物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生物膜-水生植物生态系统对乡村黑臭河水中的EDCs去除试验研究
6
作者 梁路 汤润芝 +1 位作者 毛林强 张文艺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0期1-6,共6页
本研究针对乡村黑臭河水内分泌干扰物(EDCs)生态污染问题,设计了AO+生物-生态乡村河道黑臭河水净化装置,在装置中构建了AO+生物膜-水生植物生态系统,分析了AO+生物膜-水生植物协同作用对EDCs(雌酮(E1)、雌二醇(E2)、雌三醇(E3)和乙炔基... 本研究针对乡村黑臭河水内分泌干扰物(EDCs)生态污染问题,设计了AO+生物-生态乡村河道黑臭河水净化装置,在装置中构建了AO+生物膜-水生植物生态系统,分析了AO+生物膜-水生植物协同作用对EDCs(雌酮(E1)、雌二醇(E2)、雌三醇(E3)和乙炔基雌二醇(EE2))的去除特性,探求不同曝气方式对EDCs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9.38 h时,E1、E2、E3和EE2去除率分别为58.16%,60.41%,54.09%,56.73%,明显高于HRT 7.82 h时的去除效果。模拟自然、持续曝气、间歇曝气3种状态试验结果分析,持续曝气状态对EDCs的去除效果最佳。高通量454测序表明,水体微生物特性发生了改变,多种优势菌属均有增加,进一步证实了异养菌对EDCs的去除有显著的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水生植物 内分泌干扰物 水生植物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功能性状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研究综述 被引量:17
7
作者 郑华 潘权 +1 位作者 文志 杨延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7901-7912,共12页
植物功能性状途径是揭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的重要视角,尽管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在单一地点的研究取得突出进展,但对于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仍缺乏整体认识。以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系统文献检... 植物功能性状途径是揭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的重要视角,尽管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在单一地点的研究取得突出进展,但对于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仍缺乏整体认识。以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系统文献检索及筛选,收集了216篇文献,应用整合分析和二分网络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植物功能性状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与协同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关注最多,占研究性状数量的48%,生态系统服务中关注最多是生物量、土壤肥力、病虫害控制和固碳服务;81.1%的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组表现为稳定的正向或负向关系,而关联植物功能性状多的生态系统服务(生物量、固碳服务、土壤水分、土壤肥力和病虫害控制)往往与植物功能性状表现为不稳定关系;森林生态系统中存在6组"植物功能性状-生态系统服务簇(简称"性状-服务簇"):水循环相关的性状-服务簇、土壤保持相关的性状-服务簇、物质生产相关的性状-服务簇、灾害控制相关的性状-服务簇、养分循环相关的性状-服务簇和授粉相关的性状-服务簇,揭示了各性状-服务簇内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或协同关系以及与各性状-服务簇关系密切的植物功能性状。该研究从总体上阐明了植物功能性状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的研究重点和进展、揭示了植物功能性状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影响效应的方向和强度,可为深化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形成机制认识以及协调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功能性状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功能 权衡 植物功能性状-生态系统服务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7
8
作者 蒋高明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5年第4期53-59,共7页
陆地生态系统的年净第一性生产力(NPP)是每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碳总量。随着全球变化的发生,NPP发生相应的变化。传统的方法预测NPP的变化是利用气候和植被之间的局地关系建立回归模型,但用此方法预测NPP的变化是... 陆地生态系统的年净第一性生产力(NPP)是每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碳总量。随着全球变化的发生,NPP发生相应的变化。传统的方法预测NPP的变化是利用气候和植被之间的局地关系建立回归模型,但用此方法预测NPP的变化是有条件的。目前国际上出现了一种陆地生态系统的动态模型(TEM),它考虑了植物营养元素如氮的有效性,同时利用不同GCMs模型预测的气候因子的变化值和全球变化模拟研究的实验数据,预测全球NPP的可能变化及区域分布。本文试就这一模型的基本参数组成、研究结果以及国内外在NPP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方面开展的研究做一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 净第一性生产力 全球变化 植物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能增加生态系统吸收CO2和N的能力
9
作者 沈鹏 《现代科技译丛(哈尔滨)》 2002年第1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植物生态系统 二氧化碳吸收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动植物生态循环系统及试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明华 丁永良 +1 位作者 林俊卿 陈建强 《渔业现代化》 2007年第6期14-16,20,共4页
根据水生动植物生态学原理而设计一种闭式循环水养鱼系统。系统涉及植物、微生物组合净水技术和纳米功能材料调质、催化技术,创建动植物共生的水体自净环境,实现水产养殖代谢污染物的资源化处理。系统试养鲟鱼400尾(鱼池8 m3),成活率98.... 根据水生动植物生态学原理而设计一种闭式循环水养鱼系统。系统涉及植物、微生物组合净水技术和纳米功能材料调质、催化技术,创建动植物共生的水体自净环境,实现水产养殖代谢污染物的资源化处理。系统试养鲟鱼400尾(鱼池8 m3),成活率98.25%,1个月生物增量122%,配套生态蔬菜产量43 kg。文中就相关技术设计和试验研究作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鱼 植物生态系统 效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分布对土壤-植物系统甲烷逸出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延华 杨浩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36-1141,共6页
CH4(甲烷)的逸出量与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数量密切相关.采用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定量解析芦苇和香蒲混栽土壤-植物生态系统基质,探讨CH4的产生机理.结果表明,植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甲烷氧化菌主要聚居在植物根区,产甲烷菌数量... CH4(甲烷)的逸出量与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数量密切相关.采用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定量解析芦苇和香蒲混栽土壤-植物生态系统基质,探讨CH4的产生机理.结果表明,植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甲烷氧化菌主要聚居在植物根区,产甲烷菌数量高于甲烷氧化菌.气温变化和系统ORP(氧化还原电位)对土壤-植物生态系统CH4排放通量的影响很大,芦苇和香蒲混栽土壤-植物生态系统CH4年均排放通量为22.9 mg/(m2.h),最高达185.6 mg/(m2.h),排放峰值出现在夏季.表明芦苇和香蒲的生长促进了根际分泌物的产生,为产甲烷菌提供了较多生长所需的底物,从而刺激系统CH4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植物生态系统 CH4 荧光原位杂交 产甲烷菌 甲烷氧化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陆生生态化学计量学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8
12
作者 卢同平 史正涛 +1 位作者 牛洁 张文翔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35,共7页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一门集生态学、化学计量学、物理学的交叉学科,是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为研究植物限制性元素及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本文重点从气候变化与氮沉降、生态系统演化、添加实验及人类活动...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一门集生态学、化学计量学、物理学的交叉学科,是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为研究植物限制性元素及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本文重点从气候变化与氮沉降、生态系统演化、添加实验及人类活动等对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方面对我国陆生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与评述,并结合现已开展的工作,对有待进一步拓展的相关生态化学计量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以期在生态系统稳定性、常量元素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生物地理 驱动因子 氮沉降 植物生态系统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桂省 李学东 +2 位作者 朱常旺 付道领 吴鑫 《山东畜牧兽医》 2009年第6期56-59,共4页
所谓的生态畜牧业是以生产经营饲草饲料、动物及其产品为主的集自然、经济和社会为一体的复合生态系统,包括动物生态系统、植物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生态系统。随着社会的进步,畜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所谓的生态畜牧业是以生产经营饲草饲料、动物及其产品为主的集自然、经济和社会为一体的复合生态系统,包括动物生态系统、植物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生态系统。随着社会的进步,畜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就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历程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畜牧业持续高速发展,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增长点和最主要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是我国畜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了很多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畜牧业 科学发展观 复合生态系统 经济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 植物生态系统 饲草饲料 生产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开发 生态为本
14
《中国农村科技》 2000年第3期42-43,共2页
党中央、国务院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推动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于西部开发如何搞,专家、学者认为:西部开发应将生态保护与发展放在首位,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是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 党中央、国务院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推动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于西部开发如何搞,专家、学者认为:西部开发应将生态保护与发展放在首位,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是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 据报道,在最近召开的一系列关于西部大开发的研讨会、座谈会上,林业方面的专家学者从植被恢复、荒漠化防治、造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开发 西部大开发 生态环境 植物生态系统 荒漠化防治 植被恢复 生态保护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 发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屋顶绿化在城市建筑中生根发芽——浅析城市建筑屋顶的绿化设计 被引量:4
15
作者 贡鸣 《国土绿化》 2009年第12期17-18,共2页
城市建筑屋顶的绿化设计 城市建筑的第五立面绿化也可以称为屋顶绿化。屋顶绿化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绿色植物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屋顶绿化作为一种不占用土地的空中高科技绿化形式,
关键词 城市建筑 屋顶绿化 绿化设计 建筑屋顶 发芽 生根 植物生态系统 城市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营养化水体细菌去除氮磷能力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先会 朱建坤 +2 位作者 施练东 张光生 成小英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32,共5页
微生物既是营养物质的分解者,又是生产者。研究浮游细菌和根际细菌在植物+微生物复合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对合理选择和使用水体净化的水生高等植物具有重要意义。实验以常见水生漂浮植物荇菜为实验材料,设计总磷(TP)和总... 微生物既是营养物质的分解者,又是生产者。研究浮游细菌和根际细菌在植物+微生物复合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对合理选择和使用水体净化的水生高等植物具有重要意义。实验以常见水生漂浮植物荇菜为实验材料,设计总磷(TP)和总氮(TN)两个浓度梯度,每个梯度各设5个浓度,研究水体氮磷营养物质浓度和细菌数量的变化。浮游细菌和根际细菌总数的变化以及它们与TN、TP去除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无论在总磷或总氮浓度梯度中,浮游细菌、根际细菌总数的增量基本都与TN去除率呈正相关性,而与TP去除率的相关性不大明显,浮游细菌的总数是在第7天达到最大值。在植物+微生物系统去除氮、磷过程中,对氮的去除以细菌为主,包括浮游细菌和根际细菌;对磷的去除则以植物吸收为主,根际磷细菌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在一些富营养化水体,尤其是氮浓度较高的富营养化水体,荇菜是一种较好的水体净化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微生物复合水生态系统 浮游细菌 根际细菌 细菌总数的变化 氮磷去除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