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梯型熔解温度等温扩增检测食品中植物源成分的内标方法构建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德国 张萌 +4 位作者 王永真 张永清 孙军涛 郭孝辉 肖付刚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8439-8445,共7页
目的为梯型熔解温度核酸等温扩增(ladder-type melting temperature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MTIA)检测食品中植物源特异性基因建立内标方法,并用于检测肉制品中植物成分。方法针对植物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 目的为梯型熔解温度核酸等温扩增(ladder-type melting temperature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MTIA)检测食品中植物源特异性基因建立内标方法,并用于检测肉制品中植物成分。方法针对植物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共有序列,设计LMTIA引物,优化反应温度,考查方法灵敏度,并评估淀粉制品、蜂蜜、食用油DNA提取方法与LMTIA检测方法的适应性,以H_(2)O、鸭肉、鸡肉、羊肉、猪肉和牛肉基因组为阴性对照测试LMTIA方法的假阳性。结果所建立的LMTIA方法在最优温度57℃时,灵敏度为10 pg/μL玉米基因组与10 pg/μL红枣基因组,可检出肉制品掺入0.1%的玉米淀粉,所选淀粉制品、蜂蜜、食用油DNA提取方法均适用于LMTIA检测,并且所有阴性对照样品在测试中均未出现假阳性。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LMTIA检测食品中植物源特异性基因的内标方法,排除了DNA提取引起的LMTIA检测的假阴性,可用于肉制品中植物成分定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型熔解温度等温扩增 植物源成分 特异性基因 内标方法 DNA提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植物源成分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及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妮 《现代食品》 2023年第6期42-44,共3页
对食品中植物源成分进行生物学检测是非常重要的,植物性食品是居民膳食结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植物性食品出现掺假问题,损害了我国居民的应有权益。对已有的检测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了解特定的植物种类保守基因,进行植... 对食品中植物源成分进行生物学检测是非常重要的,植物性食品是居民膳食结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植物性食品出现掺假问题,损害了我国居民的应有权益。对已有的检测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了解特定的植物种类保守基因,进行植物源性成分监测,是目前食品监管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全新的PCR技术,提供新的检测标准或结合恒温拓增技术,实现现场快筛以及基层实验室检测,为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提供新的发展方向。研究中主要对植物源成分检测技术进行研究综述,为后续食品中植物成分的分子学检测技术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植物源成分 分子生物学检测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植物源成分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董旭婉 高东微 +2 位作者 王菊芳 李志勇 刘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40-346,共7页
植物性食品是人类膳食主要组成部分,其掺假现象刺激了植物源性成分鉴别检测技术的发展。本文基于体外扩增的基因检测技术和基于免疫的特定蛋白检测技术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食品中植物源成分鉴别检测技术及其应用实例与研究进展,... 植物性食品是人类膳食主要组成部分,其掺假现象刺激了植物源性成分鉴别检测技术的发展。本文基于体外扩增的基因检测技术和基于免疫的特定蛋白检测技术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食品中植物源成分鉴别检测技术及其应用实例与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植物成分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掺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葛根粉中植物源性成分
4
作者 张伊动 刘艳 +6 位作者 李诗瑶 朱必婷 张涛 林津 陈曦 朱力杰 张莉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9期29-35,共7页
基于实时荧光PCR技术(Real-time fluorescence PCR,RT-PCR),利用不同种属植物之间基因组序列的差异,设计葛根、甘薯、马铃薯、玉米、薯蓣、木薯和豌豆7种典型含淀粉植物的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葛根粉中植物源性成分检测的RT-PCR检测方... 基于实时荧光PCR技术(Real-time fluorescence PCR,RT-PCR),利用不同种属植物之间基因组序列的差异,设计葛根、甘薯、马铃薯、玉米、薯蓣、木薯和豌豆7种典型含淀粉植物的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葛根粉中植物源性成分检测的RT-PCR检测方法。通过对豆薯、甘薯、大麦、小麦、黑麦、荞麦、菜豆等27种产品进行引物探针的特异性扩增,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并检测7种引物探针的绝对灵敏度和相对灵敏度。结果表明,葛根、甘薯、木薯、玉米、豌豆成分检出的绝对灵敏度最低可达0.010 ng/μL,薯蓣和马铃薯的绝对灵敏度为0.001 ng/μL;7种引物探针的相对灵敏度低至0.1%(质量分数)。针对葛根粉掺假严重的状况,对市面上流通的40种葛根粉产品进行植物源性成分检测,其中25份样品不含葛根源性成分,占样品总数的62.5%;含葛根的15份样品中有5份样品掺有其他非葛根源性成分,占样品总数的12.5%。所检测到的非葛根源性成分以木薯和玉米居多,豌豆、薯蓣等也有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PCR技术 葛根粉 植物成分 特异性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基食品加工技术、营养成分及其对不同人群的影响研究进展
5
作者 麻梦寒 冯朵 +3 位作者 李梦洁 李琥 郭丽萍 王靖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8期123-130,共8页
植物基食品是指以植物原料(包括藻类和真菌类)或其制品为蛋白质、脂肪等来源,添加或不添加其他配料,经一定工艺制成的,具有类似某种动物来源食品的质构、风味、形态等品质特征的食品。随着加工技术提升,植物肉、植物奶等产品应运而生。... 植物基食品是指以植物原料(包括藻类和真菌类)或其制品为蛋白质、脂肪等来源,添加或不添加其他配料,经一定工艺制成的,具有类似某种动物来源食品的质构、风味、形态等品质特征的食品。随着加工技术提升,植物肉、植物奶等产品应运而生。它们不仅满足人们对动物食品的感官和营养需求,还具有环保和健康优势。植物基食品能节约土地、减少碳排放和水资源消耗,避免乳糖不耐受和肉类中的高胆固醇问题。对不同人群而言,植物基食品也颇具价值。儿童、青少年在其中可获得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促进生长发育;成年人可将其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摄入多元维生素和矿物质;中老年人则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植物基肉制品和植物基乳制品加工技术优缺点,同时全面总结其营养成分差异,最后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梳理出选择植物基食品的合理理由,作为新兴食品类别,植物基食品市场前景广阔,对推动健康饮食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植物源成分 环保健康 营养功效 适用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若干植物源性成分的PCR检测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文炳 邵碧英 +3 位作者 江树勋 杨婕 李寿崧 郭立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04-408,共5页
采用CTAB法提取豆奶粉、马铃薯、玉米、番茄及其制品样品中的总DNA,通过PCR方法检测大豆lectin、马铃薯patatin、玉米IVR、番茄PG等特异性内源基因,判断食品中是否含有大豆、马铃薯、玉米、番茄等植物源性成分。同时还进行了这些内源基... 采用CTAB法提取豆奶粉、马铃薯、玉米、番茄及其制品样品中的总DNA,通过PCR方法检测大豆lectin、马铃薯patatin、玉米IVR、番茄PG等特异性内源基因,判断食品中是否含有大豆、马铃薯、玉米、番茄等植物源性成分。同时还进行了这些内源基因分别与核糖体18SrDNA或叶绿体rbcL基因之间的二重PCR分析。结果表明单PCR与二重PCR分析方法可靠稳定,可应用于食品中的植物源性成分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植物成分 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蜜中植物源性毒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郑亚杰 刘秀斌 +4 位作者 林莉 邹超兰 吴晓翠 王峻 曾建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7-316,共10页
蜂蜜是天然的甜味剂、膳食补充剂,有广泛的药用功效,但与欧美等国家相比,我国在食用蜂蜜中毒机制及毒性成分阐明上还有待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对我国食用蜂蜜中毒事件、临床症状、中毒原因、植物源性毒性成分及其毒性等进行综述,为开展... 蜂蜜是天然的甜味剂、膳食补充剂,有广泛的药用功效,但与欧美等国家相比,我国在食用蜂蜜中毒机制及毒性成分阐明上还有待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对我国食用蜂蜜中毒事件、临床症状、中毒原因、植物源性毒性成分及其毒性等进行综述,为开展蜂蜜中植物源性毒性成分研究及提升蜂蜜安全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植物性毒性成分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法快速筛查饮料中植物源性成分 被引量:3
8
作者 吕品 范素芳 +3 位作者 赵勇 孙勇 张岩 马爱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45-250,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对饮料中生物碱、皂苷和有机酸等24种植物源性成分进行快速筛查、定性识别和准确定量。样品经高速离心,过0.22μm水系滤膜后,以C_(18)色谱柱(2.1 mm×250 mm,3.0μm)分离,乙腈-0.1%甲酸溶液为...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对饮料中生物碱、皂苷和有机酸等24种植物源性成分进行快速筛查、定性识别和准确定量。样品经高速离心,过0.22μm水系滤膜后,以C_(18)色谱柱(2.1 mm×250 mm,3.0μm)分离,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正、负离子模式同时扫描。结果表明,24种化合物在50~750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样品中各化合物的检出限(以信噪比不小于3计)为8~20μg/L。在3种添加量(70、250、700μg/L)条件下,其平均回收率为63.0%~126.6%,相对标准偏差为4.11%~14.73%。该方法利用精确质量数匹配和自建标准库检索,实现快速筛查,并使用多级特征碎片离子进行确证,具有快速、高效、准确等优点,适用于饮料中多种植物源性成分的快速筛查和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成分 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 生物碱 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肉制品中植物源性转基因成分风险 被引量:1
9
作者 邵彪 周小兰 +1 位作者 王琳琳 陈刚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20期5275-5280,共6页
肉制品种类繁多,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肉类产品加工过程中,为改善肉制品的品质、优化产品质量、确保营养均衡,植物源的成份如植物蛋白、淀粉、膳食纤维、食用胶、植物油以及各种调味品等被广泛运用。伴随着当前全球... 肉制品种类繁多,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肉类产品加工过程中,为改善肉制品的品质、优化产品质量、确保营养均衡,植物源的成份如植物蛋白、淀粉、膳食纤维、食用胶、植物油以及各种调味品等被广泛运用。伴随着当前全球范围内转基因作物的商品化,导致肉制品中不可避免地面临植物源性转基因成分风险。本文主要对我国肉制品的现状、肉制品中植物源性成分的使用、肉制品中植物源转基因成分风险以及转基因成分检测进行了概述。旨在引起社会对来自于转基因农作物成分在肉制品下游加工环节中使用情况加以关注,从而推动转基因食品追溯体系的建立,进一步规范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制品 植物性转基因成分 转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MP技术检测纯芝麻酱中的多种植物源性成分 被引量:7
10
作者 谢文佳 石盼盼 +1 位作者 陈蕾 李轲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恒温DNA扩增技术,有着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方便快捷的优点。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套利用LAMP技术检测芝麻酱中芝麻、花生、葵花籽源性成分的...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恒温DNA扩增技术,有着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方便快捷的优点。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套利用LAMP技术检测芝麻酱中芝麻、花生、葵花籽源性成分的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好,能够在60min以内检测低至0.1%的农作物混合物中芝麻、花生、葵花籽源性成分,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应用试验建立的方法,结合大豆、玉米、水稻内源性基因检测试剂盒对市场流通环节41份标识为纯芝麻酱的样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其中18份检出花生成分,2份检出大豆成分,1份检出葵花籽成分,所有样品均未检出水稻、玉米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 芝麻酱 真伪 植物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牙膏中5种植物源活性成分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培 谭建华 +6 位作者 李慧勇 郭长虹 熊小婷 夏泽敏 李少飞 莫庭源 廖惠媚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2-96,共5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牙膏中丹皮酚(Pae)、麝香草酚(Thy)、和厚朴酚(Hon)、厚朴酚(Mag)、甘草次酸(Gly)5种植物源活性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牙膏样品以90%甲醇为溶剂超声提取,离心取上清液过滤后进行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HSS C... 建立了同时测定牙膏中丹皮酚(Pae)、麝香草酚(Thy)、和厚朴酚(Hon)、厚朴酚(Mag)、甘草次酸(Gly)5种植物源活性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牙膏样品以90%甲醇为溶剂超声提取,离心取上清液过滤后进行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HSS C_(18)(2. 1 mm×100 mm,1. 8μm)为分离柱,乙腈-0. 1%甲酸(pH 2. 8)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 3 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的检测波长为275、250nm,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5种植物源活性成分在2~1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 999;检出限为0. 2~1. 0 mg/kg,定量下限为0. 8~3. 5 mg/kg;在4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90. 5%~99. 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 7%~5. 1%。该法分析快速、重复性好、准确性好、灵敏度高,已应用于实际牙膏样品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 植物活性成分 牙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快速筛查及测定蜂蜜中20种植物源毒性成分 被引量:11
12
作者 韦环 刘珈玲 廖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85-293,共9页
以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q-exactive quadrupole-electrostatic field track trap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UPLC-Q-Exactive)建立蜂蜜中20种植物... 以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q-exactive quadrupole-electrostatic field track trap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UPLC-Q-Exactive)建立蜂蜜中20种植物源毒性成分的快速筛查和测定方法,基于高分辨质谱的精准分子量和多级碎片信息确立了20种植物源毒性成分的质谱数据库。以纯水提取样品,以混合型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小柱(Mixed-mode polymeric strong cation exchange and reversed-phase column,MCX)净化,采用AQ-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9μm)进行分离,乙腈和含0.1%甲酸的10 mmol/L甲酸铵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采用全扫描/数据依赖的二级扫描模式(full scan data-dependent MS/MS acquisition mode,Full MS/ddMS2),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20种化合物在10.0~2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4~6.9μg/kg;在3个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74.1%~114.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4.7%。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可靠,操作简单,可对蜂蜜中20种植物源性毒性成分进行快速筛查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毒性成分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 蜂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市售芝麻酱中多种植物源性成分鉴定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源树 曾国权 +2 位作者 任郑骅 蔡锦昂 徐瑾涛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第24期77-80,86,共5页
芝麻酱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营养而美味的调味品,广泛应用于火锅蘸料、凉拌菜、面食和糕点等,深受消费者喜爱。芝麻酱中是否含有或者仅含有芝麻成分一直是消费者关心的问题。本文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对广东地区市售的44份芝麻酱... 芝麻酱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营养而美味的调味品,广泛应用于火锅蘸料、凉拌菜、面食和糕点等,深受消费者喜爱。芝麻酱中是否含有或者仅含有芝麻成分一直是消费者关心的问题。本文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对广东地区市售的44份芝麻酱样品进行了多种植物源性成分(芝麻、花生、大豆、玉米)检测。结果显示,44份芝麻酱样品均检出芝麻源性成分,符合率为100%;多种植物源性成分检测结果与产品标称信息相符的数量为36份,符合率为81.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酱 植物成分鉴定 实时荧光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PCR法鉴定莜面的植物源性成分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佳琛 陈晨 +4 位作者 张瑞 刘华 张丹 狄慧 贺丽霞 《中国食品工业》 2023年第14期65-67,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实时荧光PCR法,检测莜面中燕麦、小麦、马铃薯、玉米四种植物源性成分。方法:采用试剂盒方法提取样品DNA,考察燕麦Avenin基因、小麦Gliadin基因、马铃薯UGPase基因、玉米ZEIN基因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检出限,并应用... 目的:建立一种实时荧光PCR法,检测莜面中燕麦、小麦、马铃薯、玉米四种植物源性成分。方法:采用试剂盒方法提取样品DNA,考察燕麦Avenin基因、小麦Gliadin基因、马铃薯UGPase基因、玉米ZEIN基因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检出限,并应用于检测实际样品。结果:确定了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条件,各个基因的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出限为0.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莜面中燕麦、小麦、马铃薯、玉米四种植物源性成分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PCR 植物成分 掺假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食品添加剂对植物蛋白饮料植物源性成分检测的影响
15
作者 张双 张子仑 +5 位作者 陈勃旭 王慧 许苗苗 严陶陶 史国华 周巍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2023年第4期95-101,共7页
为了探究常见添加剂对植物蛋白饮料植物源性成分检测的影响,在荧光PCR反应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添加剂来判定其对大豆DNA荧光PCR反应的干扰浓度,测定其DNA紫外吸收峰值,并比较了试剂盒、试剂盒+氯仿、《植物蛋白饮料中植物源性成分鉴定... 为了探究常见添加剂对植物蛋白饮料植物源性成分检测的影响,在荧光PCR反应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添加剂来判定其对大豆DNA荧光PCR反应的干扰浓度,测定其DNA紫外吸收峰值,并比较了试剂盒、试剂盒+氯仿、《植物蛋白饮料中植物源性成分鉴定方法》(BJS201707)三种方法。当安赛蜜的浓度大于105.00μg/μL,甜蜜素浓度大于100.00μg/μL,抗坏血酸浓度大于108.30μg/μL,D-异抗坏血酸钠浓度大于132.00μg/μL,肌苷酸二钠浓度大于335.00μg/μL,谷氨酸钠大于150.00μg/μL,氯化钾的浓度大于37.85μg/μL时,使得大豆DNA荧光PCR反应出现假阴性。安赛蜜浓度大于75.00μg/μL,甜蜜素浓度大于133.38μg/μL时,抗坏血酸浓度大于65.00μg/μL,D-异抗坏血酸浓度大于79.13μg/μL,肌苷酸二钠浓度大于335.00μg/μL,检测不到DNA紫外吸收峰。298.75μg/μL浓度的肌苷酸二钠、100.00μg/μL、200.00μg/μL的谷氨酸钠与对照组DNA紫外吸收峰差异显著,其他添加剂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三种方法中(BTS201707)提取DNA的效果最好,Ct值最小,与其他两种方法差异显著。安赛蜜、甜蜜素、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钠、肌苷酸二钠、谷氨酸钠、氯化钾对植物源性成分荧光PCR检测具有影响作用,使得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并且这些添加剂到一定浓度时会通过影响DNA峰值而影响荧光PCR反应的准确性。该研究为今后探究添加剂对检测植物源性成分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蛋白饮料 植物成分 荧光PCR 添加剂 吸收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蜜植物源毒性成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6
作者 刘珈伶 韦环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16期160-166,共7页
蜂蜜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天然食品,但易受到植物毒性物质污染,进而引起食物中毒。因此,快速准确检测出蜂蜜中植物源毒性成分是预防和控制此类食物中毒的重要手段。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报道的蜂蜜中主要的植物源毒性成分,对其前处理方法和检测... 蜂蜜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天然食品,但易受到植物毒性物质污染,进而引起食物中毒。因此,快速准确检测出蜂蜜中植物源毒性成分是预防和控制此类食物中毒的重要手段。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报道的蜂蜜中主要的植物源毒性成分,对其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技术的特点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展望了固相萃取和高分辨率质谱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提高蜂蜜中植物源毒性成分监测水平提供帮助,助推蜂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植物毒性成分 食物中毒 固相萃取 高分辨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PCR法鉴别莜面中掺杂淀粉的植物源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佳琛 陈晨 +3 位作者 张瑞 彭瑛琪 贺丽霞 狄慧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11期122-128,共7页
以红薯ACtin基因、马铃薯UGPase基因、玉米ZEIN基因、木薯g3pdh基因设计种属特异性引物探针,以莜麦Avenin基因、真核生物18S rRNA为对照,建立一种实时荧光PCR法对莜面掺杂植物源性淀粉进行鉴别。该方法特异性强,相对灵敏度为0.1%,可用... 以红薯ACtin基因、马铃薯UGPase基因、玉米ZEIN基因、木薯g3pdh基因设计种属特异性引物探针,以莜麦Avenin基因、真核生物18S rRNA为对照,建立一种实时荧光PCR法对莜面掺杂植物源性淀粉进行鉴别。该方法特异性强,相对灵敏度为0.1%,可用于莜面中掺杂植物源性淀粉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PCR 植物成分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增子测序技术非定向筛查食品中的植物成分
18
作者 郭颖慧 郑世超 +2 位作者 任易婕 程祥龙 霍胜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71-277,共7页
为进一步解决食品中基于扩增子测序的植物成分掺假非定向筛查问题,实现对植物源性成分高通量的检测和评估,该研究基于扩增子测序技术,利用植物通用引物RbcL,开发了常见植物成分非定向筛查方法。通过PCR技术,以红小豆、大豆、绿豆、红薯... 为进一步解决食品中基于扩增子测序的植物成分掺假非定向筛查问题,实现对植物源性成分高通量的检测和评估,该研究基于扩增子测序技术,利用植物通用引物RbcL,开发了常见植物成分非定向筛查方法。通过PCR技术,以红小豆、大豆、绿豆、红薯、马铃薯、木薯、薏米、小麦、玉米、小米、水稻、杏、腰果、榛子、芝麻、巴旦木、核桃、桃、香蕉、梨、小番茄、南瓜、胡萝卜、苹果、花生、开心果、芸豆27种植物物种提取的DNA为模板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通用性、灵敏度验证。结果表明,通过DNAMAN软件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比对测序,可有效区分不同植物物种。此外,利用二代测序分析技术对4个混合植物源性成分样本进行高通量、非定向筛查,测序结果与产品标识一致。该方法的建立对于植物源性成分的掺杂掺假鉴定和监管、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成分 扩增子测序 RBCL 高通量 非定向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在芝麻酱掺假鉴别中的应用
19
作者 陈茵茵 梁颖思 +5 位作者 陈宝欣 丁清龙 苏章庭 韩志杰 陈玥 郑玥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99-209,共11页
目的研究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芝麻酱中的植物源性成分,实现芝麻酱的快速掺假鉴别,突破单标准单物种检测的局限性。方法该研究以芝麻2S albumim mRNA基因、花... 目的研究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芝麻酱中的植物源性成分,实现芝麻酱的快速掺假鉴别,突破单标准单物种检测的局限性。方法该研究以芝麻2S albumim mRNA基因、花生Ara b2基因、大豆Lectin基因、玉米adh1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建立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芝麻酱中的芝麻源性成分、花生源性成分、大豆源性成分、玉米源性成分,并应用于市售的芝麻酱样本检测分析。结果该方法高效低成本,特异性好,对小米、绿豆等10种非目标源性成分无特异性扩增;对芝麻源性成分、花生源性成分、大豆源性成分、玉米源性成分的最低检出限为100 pg/μL,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应用建立的方法,对市售21份芝麻酱样本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与标签标注不符合的有4份,标签标注符合率为80.95%,与参比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建立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加工成品的检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为芝麻酱的掺假鉴别提供了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芝麻酱 植物成分 掺假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