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植物浮床-微生物对污染水体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37
- 1
-
-
作者
魏瑞霞
武会强
张锦瑞
李富平
-
机构
河北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4,共7页
-
基金
国家"863"项目(2005AA644030)
-
文摘
在唐山市南湖公园进行了植物浮床-微生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凤眼莲Eichhomia crassipes、美人蕉Canna indica Linn、鸢尾Iristectorum Maxim是较好的修复污染水体的植物,因为它们既有良好的修复效果又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将人工填料悬挂于植物浮床下,形成植物和微生物相结合的修复系统,其修复效果明显好于单独植物修复技术,因此温度较高时用植物和微生物共同结合的生物修复技术修复水体污染;秋末冬初温度较低时,植物开始死亡,必须将植物收割,以免植物残体造成二次污染,此时用固定化氮循环细菌(INCB)和水体中原有微生物相结合的技术来修复水体的污染。应用这些技术经过为期3a的修复试验,南湖公园的水体由地表水劣Ⅴ类恢复到了Ⅲ类标准,基本解决了南湖公园水体的污染问题。
-
关键词
污染水体
植物浮床-微生物
固定化氮循环细菌
-
Keywords
contaminated water
plant floating bed-microorganism
immobilized nitrogen cycling bacteria (INCB)
-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