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活性成分对动物肠道屏障功能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6
1
作者 牛晓雨 邢媛媛 李大彪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7-1477,共11页
肠道不仅是动物机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机体发挥防御保护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完整的肠道屏障可有效阻止抗原、细菌毒素和有害物质通过,对维持动物健康极为重要。近年来研究发现,天然植物活性成分(NPBCs)具有免... 肠道不仅是动物机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机体发挥防御保护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完整的肠道屏障可有效阻止抗原、细菌毒素和有害物质通过,对维持动物健康极为重要。近年来研究发现,天然植物活性成分(NPBCs)具有免疫调节、抑菌、抗氧化、改善肠道健康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畜禽生产及疾病防治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就NPBCs对动物肠黏膜形态结构、肠道屏障功能以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深入了解NPBCs对动物肠道健康的调控作用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植物活性成分 肠道健康 屏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植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2
作者 马亚琴 叶兴乾 +3 位作者 吴厚玖 周志钦 王华 孙志高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459-463,共5页
概述超声波强化提取的机理,综述超声波辅助提取植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和现状,并分析超声波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进行强化提取的潜力,指出目前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实现工业化生产存在的难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超声波 提取 植物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层析技术在植物活性成分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晓娜 曹清明 +1 位作者 钟海雁 龙奇志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4-147,共4页
综述薄层色谱法在纯物质的鉴定,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及含量的测定,选择柱层析洗脱系统和跟踪有机反应4个方面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 植物活性成分 薄层层析 微乳薄层色谱法 柱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在植物活性成分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郑杰 武强 +3 位作者 黎学明 李婧 杨婷 赵清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1-354,共4页
高速逆流色谱是一种连续液-液色谱技术,具有无固相载体、样品无需严格预处理等优点,在中药、生化、食品、天然产物化学、环境分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高速逆流色谱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及其在植物活性成分分离制备和植物化学... 高速逆流色谱是一种连续液-液色谱技术,具有无固相载体、样品无需严格预处理等优点,在中药、生化、食品、天然产物化学、环境分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高速逆流色谱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及其在植物活性成分分离制备和植物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并展望了高速逆流色谱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逆流色谱(HSCCC) 植物活性成分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植物活性成分与仔猪肠道菌群的互作 被引量:5
5
作者 孙永欣 徐永平 汪婷婷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1-14,共4页
天然植物活性成分与仔猪肠道菌群的关系并非单向,在宿主体内肠道菌群对于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代谢和药效的发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仔猪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分布以及肠道菌群与宿主之间的关系,并对天然植物活性成分对仔猪肠道菌... 天然植物活性成分与仔猪肠道菌群的关系并非单向,在宿主体内肠道菌群对于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代谢和药效的发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仔猪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分布以及肠道菌群与宿主之间的关系,并对天然植物活性成分对仔猪肠道菌群调理作用以及肠道菌群对饲用中草药的代谢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植物活性成分 仔猪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活性成分对抗生素抗菌活性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高翔 沙金丹 +3 位作者 孙婷婷 韩雪 田春莲 刘明春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58,共5页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消减/逆转细菌的耐药性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植物活性成分如黄酮类、生物碱类、酚类、萜烯类等物质不仅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且可增强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呈现协同作用。本文对植物活性成...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消减/逆转细菌的耐药性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植物活性成分如黄酮类、生物碱类、酚类、萜烯类等物质不仅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且可增强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呈现协同作用。本文对植物活性成分对抗生素抗菌活性的协同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新型抗菌协同剂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活性成分 抗菌活性 协同作用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技术在植物活性成分微粉化方面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赵修华 刘影 +3 位作者 葛云龙 祖元刚 王卫国 李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1291-1294,1324,共5页
综述20年来超临界技术在植物活性成分微粉化方面的应用进展,简要说明微粉化植物活性成分的表征方法、特点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关键词超临界流体 微粉化 植物活性成分 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技术 超临界溶液反溶剂法制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活性炭对中药或植物活性成分的吸附与缓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曾朝彦 李湘洲 +1 位作者 张胜 黄丹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5-228,共4页
文章综述药物缓释制剂的作用和种类,评述纳米活性炭作为活性成分缓释载体的理化特性,归纳近年来国内外对纳米活性炭作为中药或植物活性成分缓释制剂载体的研究进展,指出纳米活性炭的制备以及纳米活性炭作为活性成分缓释制剂遇到的技术... 文章综述药物缓释制剂的作用和种类,评述纳米活性炭作为活性成分缓释载体的理化特性,归纳近年来国内外对纳米活性炭作为中药或植物活性成分缓释制剂载体的研究进展,指出纳米活性炭的制备以及纳米活性炭作为活性成分缓释制剂遇到的技术瓶颈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活性 缓释载体 中药 植物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活性成分协同抗生素消减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陈金玉 刘单阳 +1 位作者 赵勇 孙晓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063-1071,共9页
细菌耐药性问题给人类生命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常用抗生素对某些耐药性细菌的治疗作用逐渐减弱甚至无效,开发新型化学合成抗菌剂成本高、耗时长、难度大。以植物活性成分如生物碱类、多酚类、萜类、凝集素、皂甙类、硫代葡萄糖... 细菌耐药性问题给人类生命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常用抗生素对某些耐药性细菌的治疗作用逐渐减弱甚至无效,开发新型化学合成抗菌剂成本高、耗时长、难度大。以植物活性成分如生物碱类、多酚类、萜类、凝集素、皂甙类、硫代葡萄糖苷等化合物为基础的抑菌剂不仅在抗菌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与抗生素发挥协同抗菌作用。本文综述了细菌耐药现状以及植物活性成分协同抗生素对耐药菌的作用及其机制,以期恢复或增强耐药菌对现有抗生素的敏感性,为植物活性成分在消减细菌耐药性的应用领域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活性成分 抗生素 细菌耐药性 抗菌活性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活性成分在肉制品防腐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付晓航 张顺亮 +9 位作者 臧明伍 王守伟 刘梦 李素 赵燕 赵建生 赵冰 潘晓倩 吴倩蓉 刘博文 《肉类研究》 2023年第6期41-50,I0014,共11页
随着国内外消费者对健康饮食关注度的不断提高,食品工业中人工合成类抗氧化剂和抑菌剂的健康属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而天然活性成分由于符合“清洁标签”消费需求,日益受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青睐。本文综述肉制品加工过程中常用的植物... 随着国内外消费者对健康饮食关注度的不断提高,食品工业中人工合成类抗氧化剂和抑菌剂的健康属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而天然活性成分由于符合“清洁标签”消费需求,日益受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青睐。本文综述肉制品加工过程中常用的植物抗氧化成分和抑菌成分的种类和来源,阐述其在肉制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抗氧化与抑菌作用机理,总结在常见肉制品中的应用形式及使用量,以期为植物活性成分在肉制品防腐保鲜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制品 加工 植物活性成分 抗氧化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植物活性成分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禹璇 刘阳 +5 位作者 张钊 宁楠 汪曼丽 郭双双 丁斌鹰 侯永清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7-13,共7页
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选取264只1日龄雌性科宝肉仔鸡,分为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ON)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CP)组、复方组和复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复方+CP)组。对照组和CP组饲喂基础饲粮,复方组和复方+CP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0 mg/k... 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选取264只1日龄雌性科宝肉仔鸡,分为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ON)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CP)组、复方组和复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复方+CP)组。对照组和CP组饲喂基础饲粮,复方组和复方+CP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0 mg/kg复合植物活性成分,CP组和复方+CP组肉鸡于第17~23日龄连续经口接种A型产气荚膜梭菌新鲜悬浮液(1×108CFU/mL),每只鸡每天接种1 mL。试验期为30 d。结果显示,在0~16日龄和24~30日龄各组生长性能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17~23日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显著降低肉鸡平均日增重(P<0.05),且显著降低23日龄肉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V/C)和30日龄肉鸡回肠绒毛高度(P<0.05)。添加复合植物活性成分显著提高了17~23日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平均日增重(P<0.05)和30日龄空肠绒毛高度(P<0.05),但降低了23日龄空肠隐窝深度(P<0.05)。通过肠道基因表达分析发现,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显著下调了23日龄肉鸡空肠和回肠Claudin-2和TFF-2的相对表达量(P<0.05),上调了空肠Mucin-2和Mucin5ac的相对表达量(P<0.05)。添加复合植物活性成分提高了空肠Mucin-2和Mucin5ac及回肠TFF-2和Mucin5ac的相对表达量(P<0.05),但降低了回肠Claudin-2水平。此外,复合植物活性成分提高了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空肠Occludin和E-cadherin的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活性成分可改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形态结构,调控肠道屏障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缓解肉鸡肠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植物活性成分 产气荚膜梭菌 生长性能 肠道结构 肠道屏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共熔溶剂提取植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利芬 余丽萍 +1 位作者 梁坚坤 吴志刚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0,共4页
低共熔溶剂对酚类化合物和多糖等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低共熔溶剂提取植物活性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植物活性成分 提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植物活性成分调控肉鸡肠道健康的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敏 闫世雄 +5 位作者 简宗辉 柏毅承 胡梅 李颜攸 豆腾飞 贾俊静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27-131,共5页
肠道健康与肉鸡的生产性能紧密关联,而肠道菌群是影响肠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肠道菌群失衡可使肠道功能紊乱,降低肉鸡的生长性能,严重制约了家禽业的健康发展。天然植物活性成分作为抗生素替代品,可通过调控肉鸡的肠道健康促进肉鸡的... 肠道健康与肉鸡的生产性能紧密关联,而肠道菌群是影响肠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肠道菌群失衡可使肠道功能紊乱,降低肉鸡的生长性能,严重制约了家禽业的健康发展。天然植物活性成分作为抗生素替代品,可通过调控肉鸡的肠道健康促进肉鸡的生长。文章对天然植物活性成分进行概述,并综述了天然植物活性成分对肉鸡肠道微生物的免疫调控机理,以及对肉鸡肠道消化酶、肠道屏障功能、肠道组织形态及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以期为促进肉鸡肠道健康的饲料添加剂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植物活性成分 肉鸡 肠道健康 免疫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植物活性成分与猪肠道健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易丹 侯永清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518-4524,共7页
肠道健康问题仍是制约养猪业快速发展的一大难题。天然植物活性成分(NPBCs)由于残留少、耐药性和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等优点受到养猪业广泛关注,可提高生猪肠道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本文通过综述NPBCs对猪肠道形态结构、消化吸收能力... 肠道健康问题仍是制约养猪业快速发展的一大难题。天然植物活性成分(NPBCs)由于残留少、耐药性和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等优点受到养猪业广泛关注,可提高生猪肠道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本文通过综述NPBCs对猪肠道形态结构、消化吸收能力、屏障功能、抗氧化功能、免疫功能和菌落结构的影响,并提出了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为NPBCs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植物活性成分 肠道健康 屏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活性成分调节胰岛素分泌机制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晓云 张薛勤 梅晓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412-420,共9页
胰腺分泌胰岛素功能障碍是糖尿病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从植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具有调节机体胰岛素分泌的功效,这些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多糖类、黄酮类、萜类、多酚类、生物碱等。与目前用于临床的口服促胰岛素分泌的降... 胰腺分泌胰岛素功能障碍是糖尿病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从植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具有调节机体胰岛素分泌的功效,这些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多糖类、黄酮类、萜类、多酚类、生物碱等。与目前用于临床的口服促胰岛素分泌的降糖药物相比,调控胰岛素分泌的植物活性成分具有毒性低、副作用小的特点,因此,对其降糖功效的研究以及产品开发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对近年来天然植物活性成分调节胰岛素分泌的研究模型和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天然降血糖产品的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植物活性成分 胰岛素 模型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活性成分降尿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金佩 赵锦荣 +3 位作者 杨力侠 赵东 刘文娟 郭蕊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2年第4期6-10,17,共6页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体内尿酸积累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与痛风、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但现有的药物副作用很严重。植物活性成分已被证实在治疗高尿酸血症方面有效果,而且具有副作用小、安全...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体内尿酸积累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与痛风、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但现有的药物副作用很严重。植物活性成分已被证实在治疗高尿酸血症方面有效果,而且具有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来源广泛等优点。在分析高尿酸血症病理特性的基础上,主要对黄酮类、多酚类、皂苷类、多糖类等植物活性成分降尿酸的机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降尿酸食品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尿酸 植物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活性成分诱导动物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李菲菲 童津津 +1 位作者 方洛云 蒋林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237-6246,共10页
动物机体健康与生产性能、畜产品安全及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自噬调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细胞修复机制,是通过清除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损伤的细胞器以及入侵动物机体的病原微生物进行高度保守的一种自我消化过程。自噬调节在维持动物机体健... 动物机体健康与生产性能、畜产品安全及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自噬调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细胞修复机制,是通过清除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损伤的细胞器以及入侵动物机体的病原微生物进行高度保守的一种自我消化过程。自噬调节在维持动物机体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失调的自噬调节与各种疾病的发生相关。植物活性成分对生命机体具有生理调节作用,堪比天然的“药房”,可通过调控不同信号通路介导自噬而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细胞基质代谢,提高机体免疫状态。本文围绕自噬调节的分子机制及其对动物机体健康的影响和植物活性成分对自噬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动物疾病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活性成分 自噬调节 动物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活性成分对畜禽影响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李康 郭天龙 +1 位作者 田婧 智宇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3年第4期19-21,共3页
利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避免抗生素带来的药物残留、产生耐药菌株等问题,同时还能在改善饲料本身质量、提高生产性能、改善产品质量及改变产品货架期等诸多方面发挥作用。本文总结了几类植物来源的活性成分对畜禽生产... 利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避免抗生素带来的药物残留、产生耐药菌株等问题,同时还能在改善饲料本身质量、提高生产性能、改善产品质量及改变产品货架期等诸多方面发挥作用。本文总结了几类植物来源的活性成分对畜禽生产和生理功能的影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活性成分 生产性能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源抑菌活性成分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69
19
作者 吴传万 杜小凤 +1 位作者 徐建明 王伟中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81-88,共8页
评述了近年来源于植物中的具有抑(杀)菌作用的化学成分,其结构类型涉及萜类、生物碱类、黄酮类、苷类、皂甙、醌类、香豆素、木脂素、芪类、胺类、酯类、酚类、醛类、醇类、甾类、有机酸及精油类等化合物,分析了在开发植物源杀菌剂中存... 评述了近年来源于植物中的具有抑(杀)菌作用的化学成分,其结构类型涉及萜类、生物碱类、黄酮类、苷类、皂甙、醌类、香豆素、木脂素、芪类、胺类、酯类、酚类、醛类、醇类、甾类、有机酸及精油类等化合物,分析了在开发植物源杀菌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与侧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抑菌活性成分 结构类型 植物源杀菌剂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种植物源活性成分对2种芒果采后病害的防治 被引量:7
20
作者 苏子寒 高兆银 +2 位作者 胡美姣 李敏 张正科 《热带生物学报》 2019年第1期28-33,共6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16种植物源活性成分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尖孢炭疽菌(C.acutatum)、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与拟茎点霉(Phomopsis mangiferae)的抑菌活性,同时测定了部分植物源活...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16种植物源活性成分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尖孢炭疽菌(C.acutatum)、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与拟茎点霉(Phomopsis mangiferae)的抑菌活性,同时测定了部分植物源活性成分对芒果采后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100 mg·L^(-1)质量浓度下,所有供试植物源活性成分对供试的4种病原菌菌丝体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荜茇酰胺、肉桂醛、姜黄素、胡椒碱、大黄酚、辣椒碱和大黄素对4种病原菌的平均抑菌活性大于70.00%。在1 000 mg·L^(-1)质量浓度下,荜茇酰胺、肉桂醛、姜黄素和胡椒碱对芒果采后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荜茇酰胺对芒果炭疽病和蒂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其防效分别为82.18%和80.75%,效果优于抑菌剂咪鲜胺,具有替代化学抑菌剂来防治芒果采后病害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活性成分 炭疽病 蒂腐病 抑菌活性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