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油基聚氨酯膜材的微观结构和亲疏水性与包膜尿素养分释放的关系
1
作者 李春辉 杨昕怡 +3 位作者 李硕 钟自勉 钟成虎 章力干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05-1213,共9页
【目的】膜材的微观结构以及亲疏水性是影响包膜尿素养分释放的重要因素。通过表征膜材料微观结构的表征,并观测其浸水后的接触角及吸水率变化,建立亲疏水性特征参数与养分释放的关系,以期为包膜尿素养分释放的精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 【目的】膜材的微观结构以及亲疏水性是影响包膜尿素养分释放的重要因素。通过表征膜材料微观结构的表征,并观测其浸水后的接触角及吸水率变化,建立亲疏水性特征参数与养分释放的关系,以期为包膜尿素养分释放的精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选取亲水性不同的3种植物油基聚氨酯(标记为COPU1、COPU2和ESOPU)为包膜材料,并按3%的加入量制备了3种包膜尿素样品。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不同膜材料的功能团特征,另外将膜材料和包膜尿素样品分别浸泡在去离子水中,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测量仪和常规方法,观测了随浸泡时间延长包膜材料微观结构、水接触角、膜材料吸水率和包膜尿素氮素累积释放率,分析了膜材微观结构与亲疏水特征参数以及与包膜尿素养分释放的关系。【结果】3种膜材水接触角均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膜材未浸泡时其大小依次为ESOPU>COPU1>COPU2,与包膜尿素养分初期释放率大小规律相反。3种膜材的吸水率大小依次为ESOPU>COPU2>COPU1,与包膜尿素的控释性能规律一致。在膜材水接触角达到最小值前,氮素累积释放率与水接触角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在膜材吸水率达到饱和之前,氮素累积释放率与吸水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包膜尿素释放期与膜材吸水率达到饱和的时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y=1.94x,R2=0.987)。ESOPU较COPU1和COPU2具有更多类型的极性基团,而膜材孔径与表面孔隙率大小规律与吸水率和养分释放特征吻合,其中表面孔隙率随着膜材浸泡时间的延长与水接触角大小呈相反变化。【结论】植物油基聚氨酯膜材的吸水率可作为评价包膜尿素控释性能的指标,其达到饱和的时间点可以预测植物油基包膜尿素的释放期,而膜材化学组成和孔隙是影响包膜尿素养分释放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基聚氨酯 水接触角 吸水率 包膜尿素 养分释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油基聚氨酯包膜肥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汤建伟 毛克路 +4 位作者 史敏 刘咏 王保明 汪洋 刘鹏飞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8-785,共18页
缓释肥包膜材料采用的聚氨酯主要由石油基原料制备,由于石油基聚氨酯成本高、环境风险较大,近年来逐渐被生物基聚氨酯所取代。在众多的生物基材料中,植物油因价格低廉、来源广泛、无毒性、可生物降解等特点,成为缓控释肥料膜材的研究热... 缓释肥包膜材料采用的聚氨酯主要由石油基原料制备,由于石油基聚氨酯成本高、环境风险较大,近年来逐渐被生物基聚氨酯所取代。在众多的生物基材料中,植物油因价格低廉、来源广泛、无毒性、可生物降解等特点,成为缓控释肥料膜材的研究热点。本文分别综述了植物油基多元醇的制备方法,植物油基聚氨酯包膜的分类,植物油基聚氨酯包膜肥料的改性及应用。环氧开环、酯交换反应、氨解法、加氢甲酰化以及臭氧氧化还原是植物油改性制备植物油基多元醇的常用技术手段。丙烯酸酯、环氧树脂、有机硅、氟改性、纳米材料等是植物油基聚氨酯包膜材料改性的常用原料,试验证明植物油基聚氨酯包膜肥料具有减少氨挥发、氮淋溶,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的作用。如何提高植物油基聚氨酯交联密度、降低生产成本、深入揭示缓释机理以及扩大在大田试验的应用场景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基聚氨酯 包膜材料 改性技术 缓释性能 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硅氧烷二元醇改性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9
3
作者 葛硕硕 张萍波 +4 位作者 蒋平平 唐敏艳 俞晓琴 包燕敏 高学文 《中国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8-35,共8页
以蓖麻油和聚醚硅氧烷二元醇(PEPSO)作为多元醇原料制备植物油基水性聚氨酯。在预聚体合成过程中,加入不同含量的聚醚硅氧烷二元醇,通过醇羟基与异氰酸酯基的反应,将PEPSO引入到植物油水性聚氨酯基体中,制备出PEPSO改性聚氨酯材料,并通... 以蓖麻油和聚醚硅氧烷二元醇(PEPSO)作为多元醇原料制备植物油基水性聚氨酯。在预聚体合成过程中,加入不同含量的聚醚硅氧烷二元醇,通过醇羟基与异氰酸酯基的反应,将PEPSO引入到植物油水性聚氨酯基体中,制备出PEPSO改性聚氨酯材料,并通过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试、粒径测试、热稳定性测定、表面疏水性测试及力学性能测试探讨PEPSO的含量对聚氨酯乳液与胶膜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PEPSO成功接入到了聚氨酯分子主链中;随着PEPSO含量的增加,热稳定性逐渐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Tg)呈减小的趋势;少量PEPSO的加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材料的疏水性及拉伸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硅氧烷二元醇 蓖麻油 植物油水性聚氨酯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7
4
作者 陆亚东 葛硕硕 +4 位作者 张萍波 唐敏艳 俞晓琴 包燕敏 高学文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8-123,共6页
端羟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HP-PDMS)取代部分多元醇原料蓖麻油,通过预聚体法制得植物油基水性聚氨酯(WPU)。利用醇羟基和异氰酸酯基之间的反应,引入不同含量的HP-PDMS到WPU链段中,制备出WPU/HP-PDMS复合材料。同时利用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 端羟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HP-PDMS)取代部分多元醇原料蓖麻油,通过预聚体法制得植物油基水性聚氨酯(WPU)。利用醇羟基和异氰酸酯基之间的反应,引入不同含量的HP-PDMS到WPU链段中,制备出WPU/HP-PDMS复合材料。同时利用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热稳定性测定、静态接触角测试及拉伸测试探讨复合材料的疏水性、热稳定性和拉伸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HP-PDMS成功改性蓖麻油基WPU;随着HPPDMS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初始热分解温度(T5%)从225℃增加到248.5℃,同时,少量HP-PDMS的引入可以一定范围内提高材料的疏水性及拉伸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羟丙聚二甲硅氧烷二元醇 植物油水性聚氨酯 预聚体法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硅氧烷/聚半硅氧烷双重改性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 被引量:1
5
作者 葛硕硕 张萍波 +4 位作者 蒋平平 唐敏艳 俞晓琴 包燕敏 高学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04-1510,1517,共8页
以蓖麻油与端羟基聚醚改性聚二甲氧基硅氧烷(PEPSO)互混作为多元醇原料,制备出植物油基水性聚氨酯,将不同用量的四羟基八苯基双层笼型倍半硅氧烷(DDSQ-40H)引入到其中,制备出系列PEPSO/DDSQ-40H复合改性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WPU... 以蓖麻油与端羟基聚醚改性聚二甲氧基硅氧烷(PEPSO)互混作为多元醇原料,制备出植物油基水性聚氨酯,将不同用量的四羟基八苯基双层笼型倍半硅氧烷(DDSQ-40H)引入到其中,制备出系列PEPSO/DDSQ-40H复合改性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WPU-15、WPU-15-2、WPU-15-4、WPU-15-6、WPU-15-8)。利用FTIR、1HNMR、TGA、SEM、TEM和粒径分析仪对DDSQ-40H及PEPSO/DDSQ-40H进行了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并探讨了DDSQ-40H对聚氨酯材料热稳定性、表面疏水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TGA结果表明,与不含DDSQ-40H的聚氨酯材料相比,当DDSQ-40H6用量为8%(以扩链剂乙二胺物质的量为基准,下同)时,复合材料的初始降解温度(乃%)提高了22.5℃静态接触角、扫描电镜测试结果表明,随DDSQ-40H用量的增加,粒子问出现团聚现象,但仍能均匀分散于水性聚氨酯基体中,材料表面的疏水性增大,样品WPU-15-6的静态接触角达到90.4°;拉伸测试结果表明,DDSQ-40H的引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由WPU-15的9.7MPa增至WPU-15-6的16.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硅氧烷二元醇 四羟八苯双层笼型倍半硅氧烷 植物油水性聚氨酯 复合材料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晶须改性羧酸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5
6
作者 陆亚东 张萍波 +4 位作者 蒋平平 唐敏艳 俞晓琴 包燕敏 高学文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5-81,共7页
以蓖麻油(CO)、2-2-双(羟甲基)丙酸(DMPA)、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氨酯(IPDI)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植物油基水性聚氨酯(WPU),通过酸解法制得的纳米纤维素晶须(CNC)与WPU超声物理共混,利用纳米纤维素晶须与WPU基体之间强烈的氢键作用制得纳米... 以蓖麻油(CO)、2-2-双(羟甲基)丙酸(DMPA)、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氨酯(IPDI)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植物油基水性聚氨酯(WPU),通过酸解法制得的纳米纤维素晶须(CNC)与WPU超声物理共混,利用纳米纤维素晶须与WPU基体之间强烈的氢键作用制得纳米复合材料(WPU/CNC)涂膜。通过红外光谱、粒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失重分析、超热扫描量热分析等方法来测试涂膜的性能。研究表明,在CNC的添加量为0.25%(质量分数,下同)时,可获得分散性良好及性能优异的聚氨酯涂膜,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从17.56 MPa增强到27.96 MPa;并且涂膜的热稳定性,硬段的分解温度及软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水性聚氨酯 纳米纤维素晶须 复合材料 预聚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