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RKY转录因子调控植物次生代谢物研究进展
1
作者 罗贵 朱历勇 +5 位作者 谷雷 王洪程 杜旭烨 朱斌 曾拓 王彩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128,共14页
植物次生代谢物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次生代谢途径合成的一类具有生理活性的有机化合物,其并不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成分,但在植物生存、环境适应、抗逆性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WRKY转录因子家族因具有特征性的保守核心序列WRKYGQK... 植物次生代谢物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次生代谢途径合成的一类具有生理活性的有机化合物,其并不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成分,但在植物生存、环境适应、抗逆性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WRKY转录因子家族因具有特征性的保守核心序列WRKYGQK结构域而得名,是高等植物中规模最大且功能最为多样化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植物界广泛分布。WRKY转录因子通过调控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环境应答和化学防御等多种生理过程。文章综述了WRKY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与分类,并重点讨论了其在调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如萜类、酚类和生物碱)合成中的研究进展。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次生代谢调控网络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在增强植物抗逆性和改良次生代谢产物品质方面的潜在应用,以期为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和植物功能性改良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KY转录因子 植物次生代谢物 萜类 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植物次生代谢物防控设施大棚辣椒烟粉虱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巍 张振 +3 位作者 张含 李靓靓 陈丽潇 曹堃 《湖北植保》 2024年第6期9-11,20,共4页
烟粉虱是辣椒的主要虫害之一,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及品质。本文综述了我国利用诱集植物和趋避植物防控辣椒烟粉虱的研究进展,以期对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辣椒 烟粉虱 植物次生代谢物 设施大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次生代谢物烟碱对马铃薯块茎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刘佳妮 黄鹤平 +3 位作者 郑旴 张瑜瑜 姚丽媛 华金珠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05-1109,共5页
以一种重要的检疫性害虫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Zeller)为研究对象,连续5代用含有植物次生代谢物烟碱(Nicotine)的人工饲料分别饲养二龄和三龄幼虫,饲养至羽化时分别测定烟碱对马铃薯块茎蛾幼虫体重、发育历期和蛹重的影... 以一种重要的检疫性害虫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Zeller)为研究对象,连续5代用含有植物次生代谢物烟碱(Nicotine)的人工饲料分别饲养二龄和三龄幼虫,饲养至羽化时分别测定烟碱对马铃薯块茎蛾幼虫体重、发育历期和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碱处理后,幼虫发育延缓,显著抑制幼虫体重的增长。连续饲养5代,与对照相比,烟碱处理对二龄和三龄幼虫体重的抑制率分别从45%降至20%、32%降至17%;烟碱显著抑制马铃薯块茎蛾的蛹重,连续饲养5代后,与对照相比,烟碱处理二龄和三龄幼虫的蛹重抑制率分别从25%降至4%、28%降至5%;烟碱处理会延迟幼虫的生长发育,使得世代历期延长;而且烟碱对低龄幼虫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随着继代代数的增加,烟碱对幼虫体重和蛹重的抑制作用减小,幼虫发育期缩短,马铃薯块茎蛾世代历期缩短。本研究说明植物次生代谢物烟碱能够影响马铃薯块茎蛾的生长发育,经过一定世代后,马铃薯块茎蛾可以通过自身调节,逐渐提高对烟碱有毒物质的适应能力,逐步缓解有毒物质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次生代谢物 烟碱 马铃薯块茎蛾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毛状根的培养生产植物次生代谢物 被引量:13
4
作者 罗玉 《云南农业科技》 2001年第2期40-42,共3页
本文概述了毛状根 (又称发状根 )培养的特点及意义 ,毛状根诱导的分子机理、操作实例及毛状根的鉴定。
关键词 诱导培养 分子机理 毛状根 植物次生代谢物 鉴定 发根农杆菌 药用植物 有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体系组成及加工方式对植物次生代谢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梦杰 胡坦 潘思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28-337,共10页
食用富含植物次生代谢物的食物能够调控人体健康,然而由于溶解性差、化学不稳定等因素,这些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利用度通常较低。食品加工导致的食品组成破坏是植物次生代谢物释放的重要条件,同时食品体系组成还会影响植物次生代谢物的吸... 食用富含植物次生代谢物的食物能够调控人体健康,然而由于溶解性差、化学不稳定等因素,这些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利用度通常较低。食品加工导致的食品组成破坏是植物次生代谢物释放的重要条件,同时食品体系组成还会影响植物次生代谢物的吸收。本文综述了脂质和蛋白质等不同食品体系组成以及热处理、机械加工、发酵等食品加工方式对植物次生代谢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日常膳食中植物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利用度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次生代谢物 食品体系组成 食品加工 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次生代谢物丁布对苜蓿斑蚜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潘凡 朱凯辉 +1 位作者 涂雄兵 张泽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3-1147,共5页
为明确植物次生代谢物丁布对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 Monel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利用人工饲喂的方法测定不同浓度丁布对苜蓿斑蚜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高浓度丁布可以显著降低苜蓿斑蚜存活率、繁殖率和体内蛋白酶活性,与对照相比... 为明确植物次生代谢物丁布对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 Monel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利用人工饲喂的方法测定不同浓度丁布对苜蓿斑蚜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高浓度丁布可以显著降低苜蓿斑蚜存活率、繁殖率和体内蛋白酶活性,与对照相比,苜蓿斑蚜取食800μg/mL丁布72h后,成蚜存活率下降了53.06%,繁殖率下降了53.82%,若蚜存活率仅为35.8%,显著低于对照组;不同浓度丁布混合饲料均显著抑制了成蚜体内氨肽酶(APs)、胰凝乳蛋白酶(CTP)、胰蛋白酶(Tr)、总蛋白酶(Pr)活性,在高浓度下最为突出,与对照组相比,苜蓿斑蚜取食含有800μg/mL丁布72 h后,Aps、CTP、Tr、Pr活力分别降低了61.5%、67%、65.1%、55.9%。表明丁布作为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物,可显著降低苜蓿斑蚜存活率和繁殖率,为植物源农药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次生代谢物 苯并噁嗪 苜蓿斑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草地贪夜蛾解毒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柄权 程凌寒 +2 位作者 方宇 李维薇 刘佳妮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15,共5页
为探究草地贪夜蛾对毒害物质的反防御策略。以添加0.5%烟碱、0.05%黄酮、0.5%棉酚、0.01%水杨酸、0.1%香豆素5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的人工饲料进行饲养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48 h后分别测定草地贪夜蛾中肠和脂肪体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4种... 为探究草地贪夜蛾对毒害物质的反防御策略。以添加0.5%烟碱、0.05%黄酮、0.5%棉酚、0.01%水杨酸、0.1%香豆素5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的人工饲料进行饲养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48 h后分别测定草地贪夜蛾中肠和脂肪体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4种酶的活性,同时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CYP4L13、CYP4M14基因在中肠和脂肪体中的表达水平。其中取食烟碱、黄酮、棉酚、香豆素和水杨酸均能诱导中肠GSTs活性增强,棉酚、香豆素和水杨酸在脂肪体中可显著诱导GSTs的活性增强6倍以上。取食棉酚可诱导草地贪夜蛾中肠CarE活性增强1.57倍,而取食烟碱可诱导脂肪体CarE的活性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取食烟碱、黄酮、棉酚、香豆素后,草地贪夜蛾头部AchE活性分别提高1.34、0.50、0.82、0.68倍。草地贪夜蛾中肠和脂肪体中CYPM14、CYPL13可被不同植物次生代谢物质诱导表达增强,同时增加P450含量。与对照相比,取食黄酮、棉酚、水杨酸后,其中肠P450的含量分别增加3.14、2.43、3.93倍。草地贪夜蛾的解毒能力可通过植物次生代谢物质诱导增强,从而提高其对有毒物质的抵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次生代谢物 草地贪夜蛾 解毒酶 细胞色素P4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次生代谢物的类型及其对植物自身的作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徐丽艳 纪明山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6年第9期52-54,共3页
关键词 植物次生代谢物 植物次生代谢 生长发育期 类型 次生 植物体内 生命活动 有机化合 类胡萝卜素 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次生代谢物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甲烷产量和瘤胃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尚 李琪 +1 位作者 王成杰 王占义 《草原与草业》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减少反刍动物甲烷排放一直是国内外重点关注并研究的问题。植物次生代谢物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类、皂苷类、甾醇类、植物精油、单宁等,其中一些代谢物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影响着大气中甲烷气体的释放。本文就国内外... 减少反刍动物甲烷排放一直是国内外重点关注并研究的问题。植物次生代谢物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类、皂苷类、甾醇类、植物精油、单宁等,其中一些代谢物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影响着大气中甲烷气体的释放。本文就国内外学者植物次生代谢物对反刍动物瘤胃体外发酵试验的研究成果,对植物次生代谢物影响反刍动物瘤胃的发酵模式及甲烷产量,氮利用率与微生物区系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植物次生代谢物在反刍动物方面的研究和实际生产的应用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次生代谢物 瘤胃发酵 甲烷 挥发性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种植物源次生代谢物在农作物上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李綎瑄 解环环 +2 位作者 叶超 王文伟 范富强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5-212,共8页
为探究植物源次生代谢物对不同作物增产的效果,将甜菜和甘蔗的代谢物提取分离后,通过优化配比,然后与腐殖酸螯合,按照含腐殖酸水溶肥料国家标准形成产品,通过田间试验和水培试验研究该产品在小麦等15种作物上的增产效果及其作用机制。... 为探究植物源次生代谢物对不同作物增产的效果,将甜菜和甘蔗的代谢物提取分离后,通过优化配比,然后与腐殖酸螯合,按照含腐殖酸水溶肥料国家标准形成产品,通过田间试验和水培试验研究该产品在小麦等15种作物上的增产效果及其作用机制。试验设置2个处理:(1)常规施肥;(2)常规施肥+含植物源次生代谢物产品,该产品根据不同作物类型分别采用叶面喷施、拌肥和灌根3种方式施用。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施用含植物源次生代谢物产品,15种作物产量均得到提高,增幅为5.2%~21.1%;水稻、玉米和棉花种子的发芽势分别提高了6.6%、11.5%和15.2%,发芽率分别提高了2.6%、3.5%和6.1%;小麦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和根尖数分别提高了54.44%、60.57%和30.43%;马铃薯、大白菜、包菜和小麦叶片的SPAD值分别提高了4.8%、8.7%、6.6%和9.7%;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提高了7.9%;马铃薯、大白菜和辣椒中Vc含量分别提高了40.8%、22.9%和28.51%,硝酸盐含量分别下降了28.8%、23.9%和20.27%;葡萄和甜菜的含糖率分别提高了21.81%和15.75%。以上结果表明,植物源次生代谢物能通过提高根系活力、促进养分的吸收,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产物的累积,从而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具有良好的提质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次生代谢 农作 产量 叶绿素 根系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与昆虫化学生态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新虎 沈慧敏 黄高宝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16-121,共6页
植物次生代谢物和昆虫信息素是化学生态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自1959年人类从雌蚕中分离、鉴定了第一个昆虫性信息素———蚕醇以来,昆虫信息素的研究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植物化学生态学的发展.诸多的研究揭示了昆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 植物次生代谢物和昆虫信息素是化学生态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自1959年人类从雌蚕中分离、鉴定了第一个昆虫性信息素———蚕醇以来,昆虫信息素的研究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植物化学生态学的发展.诸多的研究揭示了昆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于种内发达的通讯和寻找寄主的能力;植物面对环境胁迫和种间竞争的机制是体内合成次生代谢物作为防御和通讯的工具;植物和昆虫之间也存在着交互作用的化学关系.植物和昆虫化学生态的研究,已成为农林牧病虫害防治的理论依据和发展方向.化学生态学所涉及的生物活性物质是开发生物农药的源泉.概述了植物次生代谢物和昆虫信息素在农业上的研究、应用及发展前景.阐明在生态农业安全条件下,通过利用自然界生物间的这种化学作用规律,对于提高农业产量和对有害生物控制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生态学 植物次生代谢物 昆虫信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食性动物与植物互作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冯佳楠 于晶晶 张明海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1-137,共7页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动物与植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协同进化,构成了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态过程,探讨并揭示动植物互作关系有助于制定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科学对策。本文从动物与植物两个方面综述了植食性动物与植物的互作关系,并重...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动物与植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协同进化,构成了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态过程,探讨并揭示动植物互作关系有助于制定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科学对策。本文从动物与植物两个方面综述了植食性动物与植物的互作关系,并重点论述了植物次生代谢物对这种互作关系的影响。植物对植食性动物的主要作用是为植食性动物提供营养和栖息场所,而植食性动物对植物的影响具有正向和反向两方面。一方面,植物对植食性动物的啃食会产生物理和化学防御机制;另一方面,针对植物的防御策略动物会在生理和行为上产生反防御机制。以往研究证明,在植食性动植物互作关系研究中,植物次生代谢物可作为重要切入点,植物次生代谢物可影响动物对植物的啃食,也会影响动物生理,从而达到植物自身的防御目的。从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看,有关植食性动植物互作关系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一些小型植食性动物,对大型植食性动物的研究相对较少;植物次生代谢物对大型植食性动物的生理造成的影响、危害等研究也相对较少;化学防御行为产生的诱导因子目前尚未明确,产生过程相对复杂。总之,植食性动物与植物互作关系的研究切入点较多,并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食性动 植物 互作关系 植物次生代谢物 防御机制 反防御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挥发性化合物对柑橘木虱引诱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10
13
作者 林妗蓓 莫锦夏 +1 位作者 肖志沛 彭婷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8-203,共6页
柑橘黄龙病对全球的柑橘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传播媒介主要为柑橘木虱。在前期研究中利用柑橘木虱对4种芸香科植物的取食偏好结合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出一批可能对柑橘木虱具有引诱效果的挥发性化合物,本研究鉴定了邻氨基苯甲酸甲... 柑橘黄龙病对全球的柑橘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传播媒介主要为柑橘木虱。在前期研究中利用柑橘木虱对4种芸香科植物的取食偏好结合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出一批可能对柑橘木虱具有引诱效果的挥发性化合物,本研究鉴定了邻氨基苯甲酸甲酯、癸酸、正辛醇、左旋香芹酮、2-环己烯酮、反式-1,2-环己二醇、吡嗪等7种挥发性化合物在0、0.1%、1%、10%4个浓度和10、20、30、40、50、60 min 6个持续时间下对柑橘木虱的引诱效果,并比较了其中5种脂溶性挥发物在各自最优浓度下的引诱效果。试验结果表明,7种挥发物对柑橘木虱都有引诱效果,但是引诱效果与挥发物浓度及持续时间有关。吡嗪、左旋香芹酮、正辛醇、2-环己烯酮、癸酸、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和反式-1,2-环己二醇的最佳引诱浓度分别为0.1%、1%、1%、1%、10%、10%、10%。六臂嗅觉仪试验结果显示5种脂溶性挥发物中1%左旋香芹酮的引诱效果高于10%癸酸、10%邻氨基苯甲酸甲酯、1%2-环己烯酮、1%正辛醇及对照(矿物油),但与其他4种挥发物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柑橘木虱引诱剂的开发提供参考,促进柑橘黄龙病的绿色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龙病 亚洲柑橘木虱 植物次生代谢物 引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寄主作物上桃蚜对药剂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乐恩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80-83,共4页
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在我国蔬菜、作物和桃树上是主要害虫.用生菜(LactucasativaL.)、茼蒿(ChrysanthemumcoronariumL,)、烟草(Nicotianataba... 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在我国蔬菜、作物和桃树上是主要害虫.用生菜(LactucasativaL.)、茼蒿(ChrysanthemumcoronariumL,)、烟草(NicotianatabacumLinn.)、芥蓝(BrassicaalboglabraBail.)、萝卜(RaphanussativusL.)连续饲养两个世代后,研究它在不同作物上对杀虫剂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当用植物质杀虫剂处理饲养在萝卜上的桃蚜时,它对此种药抗性比较大,而饲养在生菜上的桃蚜则比较敏感。用乐果处理结果相似。研究认为,关于在不同寄主上的桃蚜,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不同,这在田间毒理的研究,是有理论意义的。至于田间应用于综合防治(IPM)上,同一种药剂对不同的植物寄主上同一种害虫,使用浓度可能相差不少,在实际应用上值得注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 敏感性 桃蚜 乙酰胆碱酯酶 植物次生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精油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15
作者 钟瑞敏 王羽梅 +1 位作者 曾庆孝 姚楚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3-98,共6页
芳香精油是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物,药食应用历史悠久,因其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已引起人们对其在食品保藏领域替代化学防腐剂的极大兴趣。文中概述了芳香精油及其成分在采后果蔬、预切果蔬片、肉制品、乳制品和水产品等食品保鲜和贮藏领域... 芳香精油是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物,药食应用历史悠久,因其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已引起人们对其在食品保藏领域替代化学防腐剂的极大兴趣。文中概述了芳香精油及其成分在采后果蔬、预切果蔬片、肉制品、乳制品和水产品等食品保鲜和贮藏领域中应用性和安全性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许多研究表明,牛至、丁香、罗勒、胡荽、肉桂、百里香、薄荷、迷迭香、芥茉、芫荽、红根草等芳香精油以及丁子香酚、香芹酚、肉桂酸、己醛、草蒿脑、麝香草酚、香芹酮、肉桂醛、柠檬醛、香叶醇等单体成分具有优良的抗食源性腐败菌和致病菌活性。通过与食品生产前处理工艺、气调包装、配方优化等手段的结合,一些芳香精油及其成分显示出天然食品保藏剂良好的商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精油 研究进展 食品保藏 应用性 植物次生代谢物 化学防腐剂 安全性研究 前处理工艺 活性 采后果蔬 食品保鲜 丁子香酚 麝香草酚 单体成分 食品生产 气调包装 配方优化 商用价值 天然食品 肉制品 水产品 乳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酸对淡色库蚊抗氰戊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时妙 莫建初 +3 位作者 程梦林 薛智慧 沈利丰 程家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86-891,共6页
单宁酸是一种植物次生代谢物,为探索其用于蚊幼虫防治的可能性,在室内测定了其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抗氰戊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1~4龄幼虫的毒性,并观察了其对存活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淡色库蚊敏感品系幼虫对单宁... 单宁酸是一种植物次生代谢物,为探索其用于蚊幼虫防治的可能性,在室内测定了其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抗氰戊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1~4龄幼虫的毒性,并观察了其对存活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淡色库蚊敏感品系幼虫对单宁酸的敏感性比抗氰戊菊酯品系的要高,1~4龄幼虫分别高6.4、4.9、4.7和2.0倍。4个龄期幼虫中,无论是敏感品系还是抗氰戊菊酯品系,均是1龄幼虫对单宁酸的敏感性最高,3龄幼虫最低。在1000mg/L单宁酸持续作用下,敏感品系和抗氰戊菊酯品系各龄幼虫的存活率,均随处理时间延长而降低。与对照相比,饲养在100mg/L~500mg/L单宁酸溶液中的存活幼虫发育历期延长,敏感品系和抗氰戊菊酯品系发育历期分别延长了34.5~38.3h和59.2~93.4h。其中,125mg/L浓度处理的敏感品系1~4龄幼虫,其发育历期与对照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抗性品系则在250mg/L作用下也达到了差异显著水平(P<0.05)。但100~250mg/L单宁酸处理淡色库蚊抗氰戊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1龄幼虫,对其存活幼虫的化蛹率、羽化率和成虫性比均无显著影响。表明单宁酸对淡色库蚊幼虫的影响主要是延迟其生长发育,且影响程度与蚊虫对氰戊菊酯的敏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色库蚊 植物次生代谢物 单宁酸 抗氰戊菊酯品系 敏感品系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蛎盾蚧危害与丁香不同种(品种)间叶片单宁、酚酸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红 严善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7-106,共10页
根据柳蛎盾蚧在丁香上的虫口密度,应用聚类分析法将13种(品种)丁香分为高抗类(什锦丁香等7种)、中抗类(西南丁香等3种)、易感类(紫丁香等2种)、高感类(红丁香)。分别在柳蛎盾蚧的未危害期(5月末)、危害盛期(6月末)、危害弱期(7月末)、... 根据柳蛎盾蚧在丁香上的虫口密度,应用聚类分析法将13种(品种)丁香分为高抗类(什锦丁香等7种)、中抗类(西南丁香等3种)、易感类(紫丁香等2种)、高感类(红丁香)。分别在柳蛎盾蚧的未危害期(5月末)、危害盛期(6月末)、危害弱期(7月末)、危害末期(8月末)采集叶片,用香兰素盐酸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内的单宁、酚酸含量,分析丁香叶中单宁、总酚酸含量、酚酸种类等与柳蛎盾蚧危害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抗类丁香叶中的酚酸种类齐全,或者未危害期内总酚酸、单宁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余种(品种)(P<0.05),或者危害盛期单宁、总酚酸增幅均显著高于其余种(增幅为81.75%~888.43%)。中抗类丁香,只在危害盛期总酚酸含量增幅显著高于易感和高感类丁香,单宁含量显著高于易感类丁香。易感和高感类丁香在未危害期单宁和总酚酸含量相对较低,危害盛期单宁或总酚酸含量存在诱导滞后性,酚酸种数只是高抗和中抗类丁香的1/2。此外,一些特定酚酸种类的有无及其含量的多少也与丁香的抗性相关,如:高抗类及中抗类丁香在5—8月均检测到肉桂酸,易感和高感类丁香5—8月均未检测到肉桂酸。总之,丁香中酚酸种类多、总酚酸或单宁含量高,或者其单宁和总酚酸含量能在虫害后迅速升高、增幅大的种类,对柳蛎盾蚧的抗性就强,反之则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危害 植物次生代谢物 丁香 柳蛎盾蚧 单宁 酚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鼢鼠对戊巴比妥钠的麻醉反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崔雪峰 林恭华 +1 位作者 张同作 苏建平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5-448,共4页
为了解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对植物次生代谢物的解毒能力,比较分析了戊巴比妥钠对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产生的麻醉时间,及连续注射戊巴比妥钠对实验室内高原鼢鼠麻醉时间的影响过程。研究显示,在野外状态下,雌、雄... 为了解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对植物次生代谢物的解毒能力,比较分析了戊巴比妥钠对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产生的麻醉时间,及连续注射戊巴比妥钠对实验室内高原鼢鼠麻醉时间的影响过程。研究显示,在野外状态下,雌、雄高原鼢鼠的麻醉时间分别为134.23 min±27.73 min和121.14 min±35.23 min,雌、雄高原鼠兔的麻醉时间分别为90.92 min±31.10 min和116.37 min±37.13 min。统计分析表明,高原鼢鼠的麻醉时间显著长于高原鼠兔(P<0.05),意味着高原鼢鼠的解毒能力弱于高原鼠兔,这可能与有毒植物在高原鼠兔食物中所占比例较大有关。在实验室条件下,雌、雄高原鼢鼠麻醉时间均有明显的波动,显示麻醉剂对高原鼢鼠的解毒能力有一定的诱导作用。此外,雌、雄高原鼢鼠之间麻醉时间的变化过程差别较大,这可能与两种性别的高原鼢鼠个体对新环境的应激行为明显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戊巴比妥钠 麻醉时间 植物次生代谢物 解毒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草醛和肉桂酸在茄子种内的化感作用差异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夏 周宝利 《上海蔬菜》 2015年第4期75-76,84,共3页
化感作用是通过植物分泌到环境中的一些植物次生代谢物即化感物质(ALLeLochemicaLs)来实现的。植物的化感作用包括自毒作用和他感作用,对自身及种内其它植物产生危害即是1种自毒作用。许多研究已表明,自毒作用是产生连作障碍的重要... 化感作用是通过植物分泌到环境中的一些植物次生代谢物即化感物质(ALLeLochemicaLs)来实现的。植物的化感作用包括自毒作用和他感作用,对自身及种内其它植物产生危害即是1种自毒作用。许多研究已表明,自毒作用是产生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已初步证实,茄子根系分泌物的释放与积累是引发自毒作用、加重土传病害、导致土壤变化的根本原因。王茹华等人已研究证实,高浓度香草醛和肉桂酸具有抑制茄子种子萌发、促进茄子黄萎菌孢子萌发的化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作用 肉桂酸 香草醛 茄子 植物次生代谢物 种内 根系分泌 自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酸对豌豆蚜细胞色素P450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洪搏 刘磊 +2 位作者 宋丽雯 魏江文 吴宜亭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41-148,共8页
【目的】明确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在转录水平对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单宁酸的响应,为探索CYP450基因和GST基因在豌豆蚜代谢单宁酸中的功能提供前期基础。【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 【目的】明确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在转录水平对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单宁酸的响应,为探索CYP450基因和GST基因在豌豆蚜代谢单宁酸中的功能提供前期基础。【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单宁酸处理下豌豆蚜CYP450基因和GST基因的转录变化。【结果】经单宁酸处理后,豌豆蚜多个CYP450基因和GST基因的转录水平都表现出显著上调。其中,CYP450基因CYP4C107、CYP6K109、CYP6A1302、CYP303A1和CYP3077A1分别显著上调1.88、1.67、2.37、2.81和4.46倍;GST基因GST104、GST105、GST108和GST109分别显著上调1.42、2.07、4.89和1.41倍,GSTx1、GSTx4和GSTx6分别显著上调1.77、1.33和1.62倍,GSTm、GSTt、GSTcd和GSTd702分别显著上调1.60、1.44、1.40和4.27倍。【结论】CYP450基因和GST基因可能在豌豆蚜代谢单宁酸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蚜 P450 GST 基因表达 植物次生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