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草蛉对不同时期芳香植物甜罗勒及其主要挥发物质的嗅觉行为反应 被引量:3
1
作者 杨亚洁 李姝 +3 位作者 方艳 王甦 岳艳丽 顾俊杰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63-1071,共9页
为明确芳香植物甜罗勒Ocimum basilicum不同时期对捕食性天敌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的影响作用,本研究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甜罗勒不同发育阶段(营养期和开花期)对大草蛉的嗅觉行为反应,并通过GC-MS检测了甜罗勒不同发育阶段花和叶释放... 为明确芳香植物甜罗勒Ocimum basilicum不同时期对捕食性天敌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的影响作用,本研究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甜罗勒不同发育阶段(营养期和开花期)对大草蛉的嗅觉行为反应,并通过GC-MS检测了甜罗勒不同发育阶段花和叶释放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而测定了芳樟醇、罗勒烯、丁香酚、萜品油烯、樟脑、β-榄香烯6种主要挥发物质在0.1μg/L和0.01μg/L浓度下对大草蛉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开花期的甜罗勒植株可以显著吸引大草蛉雌虫。甜罗勒主要挥发物为单萜和倍半萜。0.1μg/L浓度芳樟醇和0.01μg/L浓度β-榄香烯可显著吸引大草蛉。0.1μg/L、0.01μg/L浓度的萜品油烯和0.01μg/L浓度的樟脑、丁香酚、芳樟醇、罗勒烯对大草蛉具有不显著的趋向选择。因此,大草蛉对甜罗勒偏好性可能与不同时期的挥发物质不同有关,这为进一步开发甜罗勒作为大草蛉诱集定殖功能植物提供支撑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草蛉 甜罗勒 芳香植物 植物挥发物质 嗅觉反应 趋性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对植食性昆虫的影响 被引量:61
2
作者 卢伟 侯茂林 +1 位作者 文吉辉 黎家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11,共5页
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对植食性昆虫的寄主选择、取食、交配、产卵等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就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对植食性昆虫影响的研究状况及其进展进行综述报道,以便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 植食性昆虫 寄主选择 取食 交配 产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挥发性物质对落叶松球果花蝇的驱避效果 被引量:26
3
作者 严善春 孙江华2 +2 位作者 迟德富 张丹丹 赵启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14-319,共6页
为研究外源植物挥发性物质对落叶松球果花蝇 ( Strobilomyia spp.)对寄主定位的干扰作用 ,在哈尔滨市和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兴安落叶松 ( Larix gmelinii)种子园 ,用松节油、樟脑、丁香油进行了室内生测和林间喷施试验。在室内 ,球果花蝇对... 为研究外源植物挥发性物质对落叶松球果花蝇 ( Strobilomyia spp.)对寄主定位的干扰作用 ,在哈尔滨市和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兴安落叶松 ( Larix gmelinii)种子园 ,用松节油、樟脑、丁香油进行了室内生测和林间喷施试验。在室内 ,球果花蝇对 1 %松节油的反应率为 94.2 3% ,与 1 %丁香油、3%松节油、2 %丁香油相比差异显著 ;对 1 %樟脑的反应率为 87.92 %。球果花蝇对 2 %丁香油的反应率最低 ,仅为 1 6.30 %。在室内及林间 ,1 %松节油及 1 %樟脑对球果花蝇都表现为驱避作用。 1 %松节油及其对照对球果花蝇的驱避效果最好 ,平均每果虫数较清水对照的 3.5 1分别降低了 2 .85和 2 .66,使球果被害率降低了 5 7.0 %和46.2 % ,种子被害率分别降低了 2 4 .7%和 2 7.7%。其次是 1 %樟脑及其对照 ,每果虫数较清水对照降低了1 .83和 1 .44个 ,球果被害率分别降低了 9.0 %和 30 .7% ,种子被害率分别下降了 1 2 .2 %和 2 6.9%。 1 %丁香油对花蝇在室内表现为诱引作用 ,在林间表现为驱避作用。在喷施 3种挥发性物质及其对照后 ,各个处理的球果挥发性物质主要组分的总量都较清水对照增加 ,各处理的 α-蒎烯相对含量较清水对照大幅度降低 ,降低幅度在 1 3.5 6%~ 2 4 .83%之间 ;各处理的β-罗勒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β-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挥发物质 落叶松球果花蝇 驱避效果 松节油 樟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十字花科蔬菜植物挥发性物质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6
4
作者 戴建青 李振宇 +2 位作者 陈焕瑜 冯夏 韩诗畴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06-108,共3页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了甘蓝、白菜和青菜3种十字花科作物释放的植物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在利用双层交联的PDMS萃取头和吸附时间为0.5 h的条件下,对3种蔬菜作物提取所得的化合物中,烷烃类物质含量最...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了甘蓝、白菜和青菜3种十字花科作物释放的植物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在利用双层交联的PDMS萃取头和吸附时间为0.5 h的条件下,对3种蔬菜作物提取所得的化合物中,烷烃类物质含量最高,其次是烯类物质,此外还有少量的醛、醇、酸等物质。其中顺-3-己烯醇乙酸酯、顺-3-己烯醇、苯甲醛等是3种蔬菜中共有的植物挥发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十字花科蔬菜 植物挥发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挥发性物质对昆虫的觅食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师光禄 杜艳丽 +2 位作者 于同泉 路苹 王有年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75-78,共4页
综述了植物挥发性物质与昆虫觅食的关系,论述了植物挥发性物质对植食性昆虫选择寄主过程中的作用,包括植物挥发性物质的特性及其多样性,对植食性昆虫化学防御作用等,并对昆虫与植物的关系在害虫防治的前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植物挥发物质 植食性昆虫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烟青虫对几种常见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捷 赵飞 +2 位作者 李群 牛荣山 李刚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08-111,共4页
利用电生理技术对棉铃虫、烟青虫雌成虫在几种常见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下的触角电位反应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棉铃虫、烟青虫通过嗅觉作用寻找适宜寄主都存在一定的有效范围。二者对几种常见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有一定的... 利用电生理技术对棉铃虫、烟青虫雌成虫在几种常见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下的触角电位反应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棉铃虫、烟青虫通过嗅觉作用寻找适宜寄主都存在一定的有效范围。二者对几种常见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烟青虫的触角灵敏度更高。由此证明 ,烟青虫的触角嗅觉在寄主选择中起的作用比棉铃虫的更重要 ,也更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烟青虫 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 触角 嗅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稻蝗对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的触角电生理和行为反应 被引量:5
7
作者 卢芙萍 赵冬香 王爱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225-230,共6页
采用触角电位仪(EAG)和Y型嗅觉仪测定了中华稻蝗6龄若虫和成虫对9种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的嗅觉和行为反应。EAG反应结果表明,中华稻蝗成虫对9种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的反应值均低于6龄若虫,其中对顺-3-己烯-1-醇的EAG反应值6龄若虫显著高... 采用触角电位仪(EAG)和Y型嗅觉仪测定了中华稻蝗6龄若虫和成虫对9种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的嗅觉和行为反应。EAG反应结果表明,中华稻蝗成虫对9种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的反应值均低于6龄若虫,其中对顺-3-己烯-1-醇的EAG反应值6龄若虫显著高于成虫,对香叶醇的EAG反应6龄雌性若虫显著高于成虫及雄性若虫。1-戊醇可引发中华稻蝗雌、雄6龄若虫间显著的EAG反应差异,雌、雄成虫对9种挥发性化合物的EAG反应表现一致。行为测定结果表明,除6龄雄虫外,中华稻蝗其他各虫态对反-2-己烯醛和乙酸顺-3-己烯酯2种化合物均表现出显著的行为趋性。中华稻蝗对香叶醇的EAG反应和行为反应相一致。对水稻、稗草和马唐3种寄主植物的行为反应测定结果表明,中华稻蝗雌性成虫和雌性6龄若虫对马唐存在显著的行为趋向性,而所有试虫对水稻和稗草却表现出随机选择效应。因此,香叶醇很有可能会在中华稻蝗对寄主植物的定向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可能会影响中华稻蝗雌虫的生长发育及产卵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稻蝗 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 电生理 行为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成虫对性信息素与寄主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 被引量:4
8
作者 魏辉 田厚军 +3 位作者 陈艺欣 杨广 占志雄 黄玉清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1-476,共6页
采用电生理方法测定小菜蛾雌、雄成虫对雌蛾性信息素(sex pheromone,SP)两种主要组分顺-11-十六碳烯醛(Z11-16:Ald)和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11-16:Ac),以及性信息素与寄主植物5种挥发性物质混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当供试浓度为... 采用电生理方法测定小菜蛾雌、雄成虫对雌蛾性信息素(sex pheromone,SP)两种主要组分顺-11-十六碳烯醛(Z11-16:Ald)和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11-16:Ac),以及性信息素与寄主植物5种挥发性物质混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当供试浓度为20.0 g·L-1时,雄蛾对Z11-16:Ald的EAG反应相对值显著高于Z11-16:Ac.将Z11-16:Ald和Z11-16:Ac按照质量比5∶5和7∶3进行混配,当供试浓度为20.0 g·L-1时,雄蛾对5∶5配比的EAG反应相对值显著高于7∶3配比.部分供试植物挥发性物质能增强小菜蛾对性信息素的EAG反应,但会因植物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小菜蛾性别而存在差异.雄蛾对反-2-己烯醛与SP混合物以及正己醛与SP混合物的EAG反应相对值显著高于其它供试混合物,其中对反-2-己烯醛与SP混合物的EAG反应相对值显著高于雌蛾,而雌蛾对顺-3-己烯醇与SP混合物、异硫氰酸丙烯酯与SP混合物以及正己醛与SP混合物的EAG反应相对值显著高于其它供试混合物,其中对青叶醇与SP混合物、异硫氰酸丙烯酯与SP混合物的EAG反应相对值要显著高于雄蛾.因此,小菜蛾性信息素主要成分与植物挥发性物质合理混配可以降低性诱剂成本,提高诱蛾效率,特别是具有提高雌蛾引诱比例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触角电位 性信息素 植物挥发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云南松挥发性化学物质监测和防治云南纵坑切梢小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路荣春 王鸿斌 +1 位作者 张真 金幼菊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4-128,共5页
云南纵坑切梢小蠹是一种重要的林业害虫,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防治对林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利用植物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对其进行监测和防治的方法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针对云南纵坑切梢小蠹,综述了云南松挥发性化学... 云南纵坑切梢小蠹是一种重要的林业害虫,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防治对林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利用植物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对其进行监测和防治的方法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针对云南纵坑切梢小蠹,综述了云南松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及利用各种挥发性成分诱集云南纵坑切梢小蠹的研究进展,同时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其他地区利用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监测和防治小蠹类害虫的成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云南纵坑切梢小蠹 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玉米螟雌蛾产卵偏好寄主植物的筛选及对葎草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电生理反应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文璐 王文强 +3 位作者 白树雄 张天涛 何康来 王振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4-231,共8页
【目的】鉴定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雌蛾在寻找产卵寄主时起重要作用的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以探索亚洲玉米螟和寄主之间的化学通讯机制。【方法】首先利用田间产卵和风洞行为试验,从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苘麻Abuti... 【目的】鉴定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雌蛾在寻找产卵寄主时起重要作用的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以探索亚洲玉米螟和寄主之间的化学通讯机制。【方法】首先利用田间产卵和风洞行为试验,从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葎草Humulus scandens、玉米Zea mays和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5种寄主植物中筛选出亚洲玉米螟雌蛾的产卵偏好寄主;并结合顶空吸附采样法,收集该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再应用全二维气相色谱与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系统(GC×GC-TOFMS)鉴定植物挥发性物质的化学成分及含量;最后利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测定亚洲玉米螟雌蛾对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田间产卵试验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雌蛾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落卵量依次为玉米>酸模叶蓼>葎草>稗草>苘麻。风洞行为试验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雌蛾对葎草的产卵趋性显著高于其他寄主植物。GC×GCTOFMS结果表明,葎草的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主要成分有45种,其中,萜烯类相对含量高达86.29%,醛类、酮类和酯类相对含量合计仅占15.83%。GC-EAD结果显示,芳樟醇、α-葎草烯、桧烯、月桂烯、2-正戊基呋喃、壬醛、α-法呢烯、反式-罗勒烯和苯甲醛等9种挥发性物质能引起亚洲玉米螟雌蛾明显的电生理反应。【结论】亚洲玉米螟雌蛾对不同产卵寄主的选择具有显著差异性,寄主植物的理化因素是造成选择差异性的主要因素,葎草的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对亚洲玉米螟有较强的吸引作用;芳樟醇、α-葎草烯、桧烯、月桂烯、2-正戊基呋喃、壬醛、α-法呢烯、反式-罗勒烯和苯甲醛9种挥发性化学物质对亚洲玉米螟产卵寄主的选择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植物挥发物质 GC-EAD GC×GC-TOFMS 风洞行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木香不同抗黄野螟植株代谢物质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彧 周国英 +3 位作者 陈国德 饶丹丹 董晓娜 韩豫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8-997,I0001-I0003,共13页
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为国家濒危保护植物,在其受创伤后产生的沉香是一种珍贵药材和香料,而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虫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沉香产业的发展。为了探究白木香对黄野螟的抗虫生理机制,本研究利用指标... 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为国家濒危保护植物,在其受创伤后产生的沉香是一种珍贵药材和香料,而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虫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沉香产业的发展。为了探究白木香对黄野螟的抗虫生理机制,本研究利用指标含量测定、GC-MS分析及非靶向性代谢组学分析等方法,对6种不同抗虫性植株叶片的理化性质、挥发性物质及差异代谢产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抗虫植株(A01)的单宁酸含量(0.39 mg/g)、类黄酮含量(1.48 mg/g)最高,而可溶性蛋白含量(4.5 mg/g)和可溶性糖含量(6.7 mg/g)最低。白木香感虫植株(S)诱虫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其它5个植株,而驱虫成分含量显著低于其它5个植株。白木香抗虫植株叶片中的营养物质和挥发性成分与普通感虫植株具有明显差异,抗虫植株叶片中的营养物质和诱虫活性挥发性成分偏低而驱虫活性挥发性成分普遍偏高。抗虫植株与普通感虫植株的差异代谢产物主要集中在黄酮与黄酮醇生物合成、苯丙氨酸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和异喹啉生物碱生物合成通路。本研究可为确定白木香的抗虫机制及今后发掘新型无公害的黄野螟防控方法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香 黄野螟 植物挥发物质 非靶向代谢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性生理活性物质在养蚕业的应用
12
作者 神德兴甫 吴福泉 《广东蚕业》 1995年第3期93-96,共4页
井口、山田(1989、1990)报道了多种植物叶子、花椒、海芋及其他15种植物的挥发性物质对蚕的生长发育有效果;加藤、小原(1992)
关键词 生理活性物质 养蚕业 经济性状 植物挥发物质 花椒 植物 散布 生长发育 姜汁 黑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主植物-蚜虫-天敌三重营养关系的化学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3
作者 张峰 阚炜 张钟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25-1033,共9页
综述了寄主植物 -蚜虫 -天敌三重营养关系的化学生态学研究。重点阐述了 3个研究热点 :1植物挥发性物质在蚜虫及其天敌选择寄主行为过程中的作用 ;2蚜虫信息素和蜜露对蚜虫天敌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 ;3植物挥发性物质对蚜虫信息素作用的... 综述了寄主植物 -蚜虫 -天敌三重营养关系的化学生态学研究。重点阐述了 3个研究热点 :1植物挥发性物质在蚜虫及其天敌选择寄主行为过程中的作用 ;2蚜虫信息素和蜜露对蚜虫天敌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 ;3植物挥发性物质对蚜虫信息素作用的影响。对寄主植物 -蚜虫 -天敌三重营养关系的全面了解 ,将为蚜虫的综合治理提供新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天敌 寄主植物 植物挥发物质 蚜虫信息素 三重营养关系 寄主选择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月扇舟蛾成虫对黑杨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被引量:4
14
作者 凌娜 唐进根 +2 位作者 殷玉生 张帆 安榆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4-519,共6页
为给植物挥发物引诱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资料,选取了分月扇舟蛾(Clostera anastomosis)和黑杨为试验对象,利用触角电位技术测试了分月扇舟蛾成虫对11种杨树叶片挥发物及其混配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雌虫与雄虫触角对杨树... 为给植物挥发物引诱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资料,选取了分月扇舟蛾(Clostera anastomosis)和黑杨为试验对象,利用触角电位技术测试了分月扇舟蛾成虫对11种杨树叶片挥发物及其混配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雌虫与雄虫触角对杨树挥发物的触角电位(EAG)反应没有显著差异;成虫交配前后触角对杨树挥发物的EAG反应同样没有显著差异。将不同化合物进行混配发现,邻羟基苯甲醛、顺-3-己烯醇和丁(子)香酚相互混配时可增强分月扇舟蛾的触角电位活性。通过测定5种挥发物的5种浓度梯度的触角电位活性,发现成虫对混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相对值开始随着化合物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到达一定浓度后,触角电位反应相对值随着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角电位 植物挥发物质 杨树 分月扇舟蛾 引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主植物它感化合物与害虫行为的关系及其利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丁红建 郭予元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3-35,共3页
寄主植物它感化合物与害虫行为的关系及其利用丁红建,郭予元(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害虫在寻找寄主植物的识别过程中,由寄主植物释放的它感信息化合物(挥发性次生物质)起着关键的作用,主要是传递有关取... 寄主植物它感化合物与害虫行为的关系及其利用丁红建,郭予元(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害虫在寻找寄主植物的识别过程中,由寄主植物释放的它感信息化合物(挥发性次生物质)起着关键的作用,主要是传递有关取食、产卵以及其它活动的可行性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主植物 植物挥发物质 害虫行为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蚜寄主植物与棉平突蚜茧蜂寄生选择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道武 高雪珂 +3 位作者 张帅 雒珺瑜 吕丽敏 崔金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1-586,共6页
为了解棉平突蚜茧蜂Lysiphlebia japonica(Ashmead)对取食不同寄主植物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偏好性,进行了相关的虫口动态、寄生率和体重等参数的调查。虫口动态结果表明,棉田和罩笼中西葫芦上棉蚜、棉平突蚜茧蜂和僵蚜数量均最... 为了解棉平突蚜茧蜂Lysiphlebia japonica(Ashmead)对取食不同寄主植物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偏好性,进行了相关的虫口动态、寄生率和体重等参数的调查。虫口动态结果表明,棉田和罩笼中西葫芦上棉蚜、棉平突蚜茧蜂和僵蚜数量均最多,与棉花和黄瓜上的相比有显著差异。室内和罩笼中西葫芦上棉蚜的体重较大,约0.36 mg,显著高于棉花和黄瓜上的棉蚜体重。室内寄生试验结果表明,棉平突蚜茧蜂在西葫芦上对棉蚜的寄生率较高,其中来源于西葫芦上的棉平突蚜茧蜂对西葫芦、棉花和黄瓜上蚜虫的寄生率分别为81.3%、58.3%和44.0%。本文初步明确了棉平突蚜茧蜂对西葫芦具有偏好性,为棉平突蚜茧蜂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棉平突蚜茧蜂 僵蚜 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 寄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健康株与受云南木蠹象危害株挥发物比较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学炯 姚本文 +2 位作者 杨茂发 杨燕 郭建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9年第6期526-529,共4页
云南木蠹象是云南松的重要害虫之一。为了寻找对该虫具有引诱活性的寄主挥发性成分,本研究开展了对云南木蠹象寄主植物云南松健康株与受害株挥发物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云南松健康株挥发物质组分有12种,受害株挥发物质组分有2... 云南木蠹象是云南松的重要害虫之一。为了寻找对该虫具有引诱活性的寄主挥发性成分,本研究开展了对云南木蠹象寄主植物云南松健康株与受害株挥发物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云南松健康株挥发物质组分有12种,受害株挥发物质组分有20种。其中α-蒎烯、β-蒎烯、β-水芹烯和莰烯4种成分在健康株和受害株中的相对含量均较高;在相同组分中,受害株除α-蒎烯、三环萜、莰烯等3种组分的相对含量较健康株有所上升外,其余组分的相对含量均表现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 云南木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斑长跗萤叶甲取食对棉花挥发物组成和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陈 郭丹丹 +4 位作者 何婉洁 孟涵颖 朱佳伟 施文龙 陈静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7-124,共8页
基于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GC-MS)检测双斑长跗萤叶甲危害前后棉花叶片的挥发物。以期明晰双斑长跗萤叶甲取食危害对棉花挥发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健康的棉花叶片中总计检测到挥发物40种,主要为醇类、酯类、酸类、萜类和... 基于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GC-MS)检测双斑长跗萤叶甲危害前后棉花叶片的挥发物。以期明晰双斑长跗萤叶甲取食危害对棉花挥发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健康的棉花叶片中总计检测到挥发物40种,主要为醇类、酯类、酸类、萜类和酮类等;双斑长跗萤叶甲取食后6、18、24、36、48 h分别检测到18、23、19、20、13种挥发物。挥发物中3-已醛、1,3-丁二烯醇、α-蒎烯、β-紫罗酮、棕榈酸等28种挥发物在双斑长跗萤叶甲取食危害后消失;β-月桂烯、β-罗勒烯、橙花叔醇等12种挥发物在取食前后均有所释放;β-蒎烯、正十五碳醛、β-檀香醇等12种挥发物则在取食危害后产生。棉花叶片在受到双斑长跗萤叶甲危害前后,萜类和醛类挥发性物质变化较明显。危害后各时间段收集到的挥发性物质中均以萜烯类为主,其次为醇类和醛类挥发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斑长跗萤叶甲 棉花 植物挥发物质 虫害诱导挥发 挥发物日节律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蜂气味结合蛋白与外源性化合物互作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沛彤 鄢茹 +2 位作者 朱国念 陈梦丽 郭逸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7-265,共9页
嗅觉是蜜蜂赖以生存和繁殖的主要感官方式,可为蜜蜂外出觅食、躲避天敌、交配等行为提供重要信息,而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binding proteins,OBPs)在其嗅觉感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探究外界环境中各种化学物质与蜜蜂OBPs之间的相互作用,... 嗅觉是蜜蜂赖以生存和繁殖的主要感官方式,可为蜜蜂外出觅食、躲避天敌、交配等行为提供重要信息,而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binding proteins,OBPs)在其嗅觉感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探究外界环境中各种化学物质与蜜蜂OBPs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揭示蜜蜂OBPs对不同外源性化合物的结合特性和结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外源性化合物主要包括化学信息物质(信息素和蜜源开花植物挥发物)以及杀虫剂等农用化学品。一方面,化学信息物质与蜜蜂OBPs结合,在维持蜂群稳定、繁殖、觅食、授粉等生理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杀虫剂与蜜蜂OBPs结合则可能危害蜜蜂嗅觉系统,影响或干扰蜜蜂对环境气味分子的识别。本文综述了蜜蜂OBPs的种类、功能及其与外源性化合物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探究蜜蜂OBPs的生理功能、保护蜜蜂免受杀虫剂等化学物质的危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 气味结合蛋白 嗅觉感受器 互作机制 杀虫剂 昆虫信息素 植物挥发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化学信息素研究进展及应用概况 被引量:14
20
作者 戴建青 韩诗畴 杜家纬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7期1218-1226,共9页
小菜蛾是一种严重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世界性害虫。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其对多种常用杀虫剂产生抗药性,单纯依靠化学防治已难以控制其危害。因而,生物防治在近年来颇受重视,而利用昆虫信息素控制害虫在生物防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小菜蛾是一种严重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世界性害虫。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其对多种常用杀虫剂产生抗药性,单纯依靠化学防治已难以控制其危害。因而,生物防治在近年来颇受重视,而利用昆虫信息素控制害虫在生物防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文从小菜蛾性信息素、植物信息化学物质的研究,寄主植物-小菜蛾-天敌三级营养关系间的化学通讯,小菜蛾信息素感受蛋白以及小菜蛾信息素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化学信息素 性信息素 植物挥发物质 化学通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