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乳植杆菌对燕麦发酵过程中的稳定性及挥发性物质影响
1
作者 陈琳 黄璐 +1 位作者 于五美 顾青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30-235,I0012-I0016,共11页
为筛选适于燕麦发酵且高稳定活性的益生菌菌株,检测燕麦发酵饮料贮藏期内乳酸菌的存活率及产品稳定性,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分析燕麦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结果表明,6种乳酸菌中筛选得到的植物乳植杆... 为筛选适于燕麦发酵且高稳定活性的益生菌菌株,检测燕麦发酵饮料贮藏期内乳酸菌的存活率及产品稳定性,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分析燕麦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结果表明,6种乳酸菌中筛选得到的植物乳植杆菌ZJ316在燕麦发酵饮料中存活率高且弱后酸化。燕麦发酵过程中检测出酸类、醇类、醛类、碳氢化合物、酮类等50种化合物。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燕麦不同发酵时间下挥发性成分发生变化,可产生辛醛、2,3-丁二酮、壬醇等令人愉悦的挥发性物质。室温贮藏条件下,燕麦发酵饮料保质期可达4个月,感官品质良好,植物乳植杆菌ZJ316应用于燕麦发酵饮料可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及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挥发性化合物 发酵 植物乳植杆菌 高活性益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信息交流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宋娇阳 孙志鸿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5-172,180,共9页
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BVOCs)是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在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种类多样和合成复杂,目前人们对BVOCs的认知往往集中在基础生理水平研究,... 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BVOCs)是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在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种类多样和合成复杂,目前人们对BVOCs的认知往往集中在基础生理水平研究,缺乏对其在环境信息交流中作用的宏观概括。基于此,本文从BVOCs信息交流功能的角度,简要概述了BVOCs在植物内部、外部(植物-植物、植物-食草动物、植物-病原体、植物-授粉者)的生物信息交流及其感知机制的研究现状,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要将实验环境从室内转向田间、深入研究BVOCs感知系统、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定向进化使BVOCs相关基因选择性表达,旨在为BVOCs的信息交流功能探索、植物释放和接收BVOCs的感知系统研究以及BVOCs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生态学功能 植物内信号传递 环境信息交流 植物感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诱植食性昆虫的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5
3
作者 樊慧 金幼菊 +1 位作者 李继泉 陈华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6-81,共6页
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在植食性昆虫的寄主定向、产卵、聚集、传粉等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不仅有助于阐明植食性昆虫的寄主选择机理 ,也可为提出新的害虫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该文介绍了在植食性昆虫寄主选择定向... 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在植食性昆虫的寄主定向、产卵、聚集、传粉等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不仅有助于阐明植食性昆虫的寄主选择机理 ,也可为提出新的害虫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该文介绍了在植食性昆虫寄主选择定向中起关键作用的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种类、作用方式、有效浓度和距离 ,并就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 寄主选择 植食性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天牛对5种植物源挥发性化合物及其混合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被引量:8
4
作者 毕拥国 郭丽 +2 位作者 王志刚 吕飞 阎爱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38,共7页
桑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是桑树等多种经济林木的蛀干害虫。为筛选可用于桑天牛防控的植物源引诱剂或驱避剂,采用触角电位仪测试桑天牛成虫对不同浓度反-3-己烯醇、壬醛、癸醛、Z-乙酸-3-己烯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植物源单体... 桑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是桑树等多种经济林木的蛀干害虫。为筛选可用于桑天牛防控的植物源引诱剂或驱避剂,采用触角电位仪测试桑天牛成虫对不同浓度反-3-己烯醇、壬醛、癸醛、Z-乙酸-3-己烯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植物源单体挥发性化合物以及5种化合物不同配比混合物的触角电位(EAG)反应,并用自制"Y"型嗅觉仪测试雌、雄成虫对上述不同浓度植物源挥发性化合物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表明:桑天牛成虫对5种植物源单体化合物均有明显的EAG反应,而且化合物浓度在0.000 1~1 mol/L范围内,随着化合物浓度的增加,EAG反应值有增大趋势;以不同单体化合物配制混合物进行的测试中,桑天牛成虫对第5、8、9、10号方案的混配物的EAG反应相对值较高。在应用单体化合物测试桑天牛成虫的嗅觉行为反应时,反-3-己烯醇、癸醛对桑天牛成虫表现出较强的驱避作用(P<0.01),而壬醛、Z-乙酸-3-己烯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则对其有较好的引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天牛 成虫 植物挥发性化合物 触角电位 嗅觉行为 Y型嗅觉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绿篱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成分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马楠 周帅 +2 位作者 林富平 高岩 张汝民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7-142,共6页
为了探讨不同植物释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和含量的差异,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近自然状态下杭州地区常用绿篱植物金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var.aureaphylla,红花木Loropetalum chin... 为了探讨不同植物释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和含量的差异,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近自然状态下杭州地区常用绿篱植物金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var.aureaphylla,红花木Loropetalum chinese var.rubrum,瓜子黄杨Buxus sinica,龟甲冬青Ilex crenata‘Convexa’和无刺枸骨Iles cor-nuta var.fortunei释放VOCs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瓜子黄杨释放的VOCs主要有乙酸-3-己烯酯(相对含量为27.10%),芳樟醇(19.70%),2-辛烯(7.20%);红花木释放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有乙酸-3-己烯酯(26.10%),α-蒎烯(6.70%),苯甲醛(6.50%);金叶女贞主要有乙酸-3-己烯酯(16.30%),苯甲醛(8.30%),壬醛(5.50%)和对甲基苯乙烯(5.10%);无刺枸骨主要有β-蒎烯(12.10%),癸醛(9.50%),2-壬烯醇(7.40%),月桂烯(7.20%),苎烯(6.50%),2-辛烯(6.10%)和6-甲基-5-庚烯-2-酮(6.01%);龟甲冬青主要有癸醛(21.60%),壬醛(13.60%),己内酰胺(6.80%)和苯甲醛(5.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绿篱植物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对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影响与利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刘英胜 程红 严善春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28,共5页
昆虫能影响、利用植物的挥发性信息化合物。昆虫通过取食时产生的口腔的分泌物改变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释放,这种改变不同于由机械损伤诱导的改变,这两种情况下释放的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学意义。昆虫对植物挥发性信息化... 昆虫能影响、利用植物的挥发性信息化合物。昆虫通过取食时产生的口腔的分泌物改变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释放,这种改变不同于由机械损伤诱导的改变,这两种情况下释放的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学意义。昆虫对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诱导释放具有系统性和群体性,并能利用寄主植物特有的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寻找适宜的行为场所,利用植物在不同诱因下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改变避免昆虫种内、种间的生存竞争。研究昆虫对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影响与利用,可以帮助人类寻找害虫的自然控制因子,探索环境友好型害虫防治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 化学通讯 昆虫 影响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在小蠹虫寄主选择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辉 李宗波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7-91,共5页
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在小蠹类森林害虫对寄主树木的选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小蠹类森林害虫入侵危害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植物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生物活性和小蠹虫触角化学感受器的结构、功能等最新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植物挥... 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在小蠹类森林害虫对寄主树木的选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小蠹类森林害虫入侵危害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植物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生物活性和小蠹虫触角化学感受器的结构、功能等最新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在小蠹虫行为与可持续控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挥发性化合物 寄主选择 小蠹虫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估算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吕铃钥 李洪远 杨佳楠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3-89,共7页
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因其排放量大、化学活性高,对大气环境质量、气候变化以及碳循环等方面均影响很大。主要从中国BVOCs的来源、组成、合成和排放机制,不同树种BVOCs排放速率,不同尺度BVOCs排放量的估算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 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因其排放量大、化学活性高,对大气环境质量、气候变化以及碳循环等方面均影响很大。主要从中国BVOCs的来源、组成、合成和排放机制,不同树种BVOCs排放速率,不同尺度BVOCs排放量的估算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述,并展望了BVOCs排放估算在今后的发展,以期在大气污染防治角度对植物的合理选择和配置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排放速率 排放量 估算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与臭氧相互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0
9
作者 鲍歆歆 周伟奇 +1 位作者 郑重 徐林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49-1762,共14页
近地面臭氧(O_(3))已成为继PM_(2.5)后影响我国空气质量的一种重要二次污染物。随着氮氧化物浓度的持续下降和气候变暖的加剧,城市O_(3)的形成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浓度更加敏感。近年来城市绿色空间显著增长,植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 近地面臭氧(O_(3))已成为继PM_(2.5)后影响我国空气质量的一种重要二次污染物。随着氮氧化物浓度的持续下降和气候变暖的加剧,城市O_(3)的形成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浓度更加敏感。近年来城市绿色空间显著增长,植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排放和浓度逐年增加。针对BVOCs与近地面O_(3)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从植物BVOCs的特性与作用出发,综述了不同因素尤其是O_(3)浓度增加对树木生理状态及BVOCs排放速率的影响,定量分析了已有研究中O_(3)对不同植物异戊二烯和单萜烯排放速率的影响,以及BVOCs对O_(3)形成的贡献,总结了BVOCs与O_(3)相互作用研究领域存在的不足。未来亟需加强的研究包括:(1)城市树种BVOCs排放因子的实测,建立物种的排放速率数据库,优化模型参数,提升精细尺度BVOCs排放量估算模型精度;(2)多种环境因子,比如污染物浓度、温湿度等对城市植物BVOCs排放的交互作用和综合影响的研究;(3)植物BVOCs对O_(3)形成贡献的定量研究,及其对植物抗污染能力的影响,为城市建设中的树种选择及减轻城市O_(3)污染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 臭氧 城市植物 异戊二烯 单萜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植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特征及其大气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路佳 李春林 +1 位作者 胡远满 熊在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0023-10031,共9页
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植物会通过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来维护自身生长。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主要集聚地,剧烈的人为干扰导致城市环境特征呈现出复杂的变化趋势,从而使城市植物排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过程与自然界出现较大差异。城市中的植... 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植物会通过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来维护自身生长。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主要集聚地,剧烈的人为干扰导致城市环境特征呈现出复杂的变化趋势,从而使城市植物排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过程与自然界出现较大差异。城市中的植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会直接与城市中的氧化物质接触,生成二次污染物,并在高温、强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严重破坏城市大气环境,危害居民健康。总结了城市BVOCs的常见类型、作用机制及现有研究方法,分析了不同时间、空间和人类活动背景下的城市BVOCs排放特征,并进一步梳理了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未来重点研究方向,旨在为大气环境治理、环境空间规划、居民健康保障等方面的城市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大气污染物 空间分布 公众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农业病害防控中的潜能与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迪成 窦道龙 刘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2-691,共10页
植物病害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病原物对杀菌剂日益严重的抗药性问题和杀菌剂施用导致的环境暴露风险极大限制了传统杀菌剂的开发。植物释放大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到大气中作为植物与周围环境... 植物病害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病原物对杀菌剂日益严重的抗药性问题和杀菌剂施用导致的环境暴露风险极大限制了传统杀菌剂的开发。植物释放大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到大气中作为植物与周围环境交流互动的信号分子。植物VOCs可以保护自身免受食草动物的侵害,或吸引传粉者和种子传播者,它们还能够直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或者激活植物的防御系统。本文综述了植物VOCs在生物合成、收集分析、诱导释放、对病原微生物的活性和诱导植物免疫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典型绿叶挥发物反-2-己烯醛的抑菌和抗性诱导机理;归纳和展望了植物VOCs在田间应用的局限性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可为该类化合物在可持续病害防控中的应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生物合成 分析方法 诱导释放 抑菌活性和机理 植物免疫 应用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菌挥发性化合物提高植物抗病能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纹余 郭金英 +3 位作者 贺羽茜 彭杰丽 王占武 胡栋 《河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3期53-58,共6页
研究微生物代谢相关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研究者们从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中发现了更多新的挥发性物质,这些挥发性物质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多种重要作用。在众多微生物中,链霉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种类最多、功能最复杂。以链霉菌为例... 研究微生物代谢相关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研究者们从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中发现了更多新的挥发性物质,这些挥发性物质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多种重要作用。在众多微生物中,链霉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种类最多、功能最复杂。以链霉菌为例,综述了其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VOCs)的类型、VOCs常用分离鉴定方法、VOCs对几种常见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以及作用机制,旨为链霉菌VOCs的深入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挥发性化合物 植物病害 I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对植食性昆虫的影响 被引量:61
13
作者 卢伟 侯茂林 +1 位作者 文吉辉 黎家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11,共5页
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对植食性昆虫的寄主选择、取食、交配、产卵等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就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对植食性昆虫影响的研究状况及其进展进行综述报道,以便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 植食性昆虫 寄主选择 取食 交配 产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对昆虫触角电位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2
14
作者 郭线茹 原国辉 +1 位作者 蒋金炜 马继盛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8-22,共5页
分析了不同性别昆虫对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的EAG反应的差异,以及刺激化合物结构和碳链长度对昆虫EAG反应的影响,阐述了昆虫EAG反应与行为反应的关系,并探讨了EAG反应复原快慢不同的原因.
关键词 植物 挥发性 次生物质 昆虫触角 电位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及其在植物防御中的作用 被引量:89
15
作者 张瑛 严福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04-214,共11页
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及其在植物防御中的作用*张瑛严福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早在19世纪初,Kirby和Spence就提出:几乎没有一种植物能够避免昆虫的取食为害,同时也没有一种植物能被所有... 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及其在植物防御中的作用*张瑛严福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早在19世纪初,Kirby和Spence就提出:几乎没有一种植物能够避免昆虫的取食为害,同时也没有一种植物能被所有植食性昆虫取食为害。后一种情况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害 植物 次生物质 挥发性 植物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树花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日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周帅 马楠 +2 位作者 林富平 张汝民 高岩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86-991,共6页
为探讨植物挥发物的日动态变化,以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花为实验材料,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采集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DS-GC-MS),对5个时间点(7:30,10:00,12:30,15:00,17:30)樟树花挥发物进行收集鉴定。结果表明:樟树... 为探讨植物挥发物的日动态变化,以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花为实验材料,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采集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DS-GC-MS),对5个时间点(7:30,10:00,12:30,15:00,17:30)樟树花挥发物进行收集鉴定。结果表明:樟树花释放挥发物中共检测出51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萜烯类化合物。15:00时樟树花挥发物释放量及种类最多(40种,8 049.5峰面积单位),主要有芳樟醇(相对含量37.0%),环氧芳樟醇(12.7%),(Z)-罗勒烯(7.2%)和紫苏烯(6.2%);樟树花挥发物释放量及种类显著增加与受到强光和高温胁迫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樟树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日动态 TDS-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紫藤开花进程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分与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琦 王丹 +1 位作者 张汝民 高岩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47-653,共7页
为探讨植物花期香气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变化,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采集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对日本紫藤Wis te ria florib unda不同开花时期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分及其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日本紫藤... 为探讨植物花期香气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变化,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采集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对日本紫藤Wis te ria florib unda不同开花时期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分及其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日本紫藤鲜花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包括萜烯类、酯类、醇类、醛类、酮类、酚类、芳香烃类和烷烃类等34种化合物;其释放量在花蕾期较少(229.68峰面积单位),初开期逐渐增加(378.16),盛开期最高(605.57),其中萜烯类数量最多(10~12种),其相对含量花蕾期为69.0%,初开期50.0%,盛开期59.0%,在各阶段的总峰面积依次为159.26,189.43,355.61.罗勒烯、乙酸叶醇酯、柠檬烯、α-蒎烯等是日本紫藤鲜花的主要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日本紫藤 开花进程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组分 相对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烟青虫对几种常见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捷 赵飞 +2 位作者 李群 牛荣山 李刚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08-111,共4页
利用电生理技术对棉铃虫、烟青虫雌成虫在几种常见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下的触角电位反应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棉铃虫、烟青虫通过嗅觉作用寻找适宜寄主都存在一定的有效范围。二者对几种常见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有一定的... 利用电生理技术对棉铃虫、烟青虫雌成虫在几种常见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下的触角电位反应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棉铃虫、烟青虫通过嗅觉作用寻找适宜寄主都存在一定的有效范围。二者对几种常见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烟青虫的触角灵敏度更高。由此证明 ,烟青虫的触角嗅觉在寄主选择中起的作用比棉铃虫的更重要 ,也更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烟青虫 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 触角 嗅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槭树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分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琦 刘华红 +2 位作者 王彬 张汝民 高岩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4-530,共7页
为探讨槭树Acer spp.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组分,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法对苦茶槭A.ginnala,鸡爪槭A.palmatum,三角槭A.buergerianum,樟叶槭A.cinnamomifolium,羊角槭A.yangjuechi,毛脉槭A.pubinerve和青榨槭A.davidii等7种植物... 为探讨槭树Acer spp.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组分,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法对苦茶槭A.ginnala,鸡爪槭A.palmatum,三角槭A.buergerianum,樟叶槭A.cinnamomifolium,羊角槭A.yangjuechi,毛脉槭A.pubinerve和青榨槭A.davidii等7种植物释放VOCs进行收集,利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对其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种释放VOCs种类与相对含量差异明显。苦茶槭和青榨槭分别释放17种和20种成分,以酯类、醛类和醇类物质为主,相对含量较多的有乙酸叶醇酯、癸醛、(Z)-3-己烯-1-醇和壬醛;鸡爪槭、三角槭和毛脉槭分别释放15种、19种和23种成分,以萜类、酯类和醛类物质为主,相对含量较多的为罗勒烯、乙酸叶醇酯、癸醛、长叶烯和壬醛;樟叶槭释放24种成分,以萜类化合物为主,相对含量较多的有罗勒烯、α-蒎烯、3-蒈烯、β-蒎烯和松油烯;羊角槭释放25种成分,以萜类、醛类和醇类物质为主,相对含量较多的有癸醛、长叶烯、2-乙基-1-己醇、石竹烯和壬醛。以上7种槭树均可作为保健型园林植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槭树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复水处理对迷迭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芳 许改平 +4 位作者 吴兴波 丁倩倩 郑洁 张汝民 高岩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4-271,共8页
为了探讨干旱胁迫对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释放规律的影响,采用称量控水法对迷迭香进行干旱胁迫试验,设置轻度、中度、重度干旱水平、复水和对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迷... 为了探讨干旱胁迫对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释放规律的影响,采用称量控水法对迷迭香进行干旱胁迫试验,设置轻度、中度、重度干旱水平、复水和对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迷迭香VOCs释放总量减少,但种类增加;轻度、中度、重度处理VOCs总量分别是对照的99.6%,69.4%,43.2%。迷迭香VOCs主要是萜烯类化合物,占总量的46.0%以上;各干旱处理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与对照比分别增加了14.4%,17.01%,23.7%,其中单萜类相对含量呈增加显著;干旱胁迫明显诱导C6绿叶性挥发物和醛类化合物的释放。复水处理萜烯类百分含量和单萜类百分含量比重度处理稍有下降,仍显著高于对照、轻度和中度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干旱胁迫 复水 迷迭香 脂氧合酶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绿叶性气体 单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