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1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信息交流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宋娇阳 孙志鸿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5-172,180,共9页
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BVOCs)是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在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种类多样和合成复杂,目前人们对BVOCs的认知往往集中在基础生理水平研究,... 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BVOCs)是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在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种类多样和合成复杂,目前人们对BVOCs的认知往往集中在基础生理水平研究,缺乏对其在环境信息交流中作用的宏观概括。基于此,本文从BVOCs信息交流功能的角度,简要概述了BVOCs在植物内部、外部(植物-植物、植物-食草动物、植物-病原体、植物-授粉者)的生物信息交流及其感知机制的研究现状,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要将实验环境从室内转向田间、深入研究BVOCs感知系统、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定向进化使BVOCs相关基因选择性表达,旨在为BVOCs的信息交流功能探索、植物释放和接收BVOCs的感知系统研究以及BVOCs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生态学功能 植物内信号传递 环境信息交流 植物感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农业病害防控中的潜能与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马迪成 窦道龙 刘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2-691,共10页
植物病害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病原物对杀菌剂日益严重的抗药性问题和杀菌剂施用导致的环境暴露风险极大限制了传统杀菌剂的开发。植物释放大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到大气中作为植物与周围环境... 植物病害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病原物对杀菌剂日益严重的抗药性问题和杀菌剂施用导致的环境暴露风险极大限制了传统杀菌剂的开发。植物释放大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到大气中作为植物与周围环境交流互动的信号分子。植物VOCs可以保护自身免受食草动物的侵害,或吸引传粉者和种子传播者,它们还能够直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或者激活植物的防御系统。本文综述了植物VOCs在生物合成、收集分析、诱导释放、对病原微生物的活性和诱导植物免疫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典型绿叶挥发物反-2-己烯醛的抑菌和抗性诱导机理;归纳和展望了植物VOCs在田间应用的局限性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可为该类化合物在可持续病害防控中的应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生物合成 分析方法 诱导释放 抑菌活性和机理 植物免疫 应用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绿篱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成分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马楠 周帅 +2 位作者 林富平 高岩 张汝民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7-142,共6页
为了探讨不同植物释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和含量的差异,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近自然状态下杭州地区常用绿篱植物金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var.aureaphylla,红花木Loropetalum chin... 为了探讨不同植物释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和含量的差异,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近自然状态下杭州地区常用绿篱植物金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var.aureaphylla,红花木Loropetalum chinese var.rubrum,瓜子黄杨Buxus sinica,龟甲冬青Ilex crenata‘Convexa’和无刺枸骨Iles cor-nuta var.fortunei释放VOCs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瓜子黄杨释放的VOCs主要有乙酸-3-己烯酯(相对含量为27.10%),芳樟醇(19.70%),2-辛烯(7.20%);红花木释放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有乙酸-3-己烯酯(26.10%),α-蒎烯(6.70%),苯甲醛(6.50%);金叶女贞主要有乙酸-3-己烯酯(16.30%),苯甲醛(8.30%),壬醛(5.50%)和对甲基苯乙烯(5.10%);无刺枸骨主要有β-蒎烯(12.10%),癸醛(9.50%),2-壬烯醇(7.40%),月桂烯(7.20%),苎烯(6.50%),2-辛烯(6.10%)和6-甲基-5-庚烯-2-酮(6.01%);龟甲冬青主要有癸醛(21.60%),壬醛(13.60%),己内酰胺(6.80%)和苯甲醛(5.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绿篱植物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样品基质对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影响
4
作者 董翊 姜阳 +3 位作者 于瑞祥 高艳秋 任逸尘 魏王慧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用氮气稀释含有丙酮、异丙醇、正己烷、乙酸乙酯、苯等5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混合标准气体制备标准吸附管系列,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并绘制工作曲线,以考察空气、二氧化碳、甲醇基质对低、中、高含量上述5种VOCs测定的... 用氮气稀释含有丙酮、异丙醇、正己烷、乙酸乙酯、苯等5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混合标准气体制备标准吸附管系列,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并绘制工作曲线,以考察空气、二氧化碳、甲醇基质对低、中、高含量上述5种VOCs测定的影响。结果显示:5种VOCs的质量在不同范围内和对应的定量离子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300~1.00 ng,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为2.1%~5.7%;除甲醇基质中低含量丙酮和异丙醇的回收率大于200%外,3种基质中不同含量的5种VOCs的回收率均在90.0%~110%内,推测残留在检测器中的甲醇影响了与甲醇保留时间接近的丙酮和异丙醇的电离,导致离子强度增大,回收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管采样 热脱附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基质影响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板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初步分析
5
作者 刘至能 丘文广 +3 位作者 刘海燕 梁森涛 李晓增 叶元坚 《中国人造板》 2025年第3期36-38,共3页
以12批次人造板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气候舱结合热脱附串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6批次的人造板样品未检出VOCs,6批次的人造板样品中有VOCs检出,但检出率较低且存在成分差异。
关键词 人造板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气候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GC-MS方法测定纺织品中18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6
作者 林晨 郭勇彬 王洁梅 《印染助剂》 2025年第3期66-70,共5页
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纺织品中18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样品经90℃、45 min静态顶空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对平衡温度、平衡时间、色谱柱等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8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线性相关... 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纺织品中18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样品经90℃、45 min静态顶空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对平衡温度、平衡时间、色谱柱等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8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线性相关系数都在0.995以上,方法检出限为0.25~0.95μg/g,加标平均回收率为77.50%~96.18%,相对标准偏差都小于5%。该方法具有准确灵敏、精密度高、检出限低等优点,已经将其应用于实际纺织品检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纺织品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肉酱比鹿肉酱中关键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判别分析
7
作者 魏登 李美善 +2 位作者 李鲤 卢忠魁 李凤林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0-21,共12页
目的探究不同肉酱比对鹿肉酱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影响的差异性,并筛选不同肉酱比的关键性VOCs。方法利用电子鼻结合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检测... 目的探究不同肉酱比对鹿肉酱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影响的差异性,并筛选不同肉酱比的关键性VOCs。方法利用电子鼻结合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检测不同肉酱比加工的鹿肉酱样品中的香气类别及VOCs成分,通过计算偏最小二乘法判别(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变量重要性因子(variable important for the projection,VIP),筛选可区分不同肉酱比的鹿肉酱样品中差异性影响最关键的变量敏感物质及VOCs(VIP>1)。结果电子鼻传感器S3、S7、S9和S10对应的氨类、芳香族、硫化物和萜烯类、芳香族、硫化氢类、烷烃类等敏感物质是不同肉酱比的鹿肉酱样品中最关键的挥发类特征性气味;利用GC-IMS共检测出82种主要VOCs,筛选出33种关键差异性特征VOCs(VIP>1),与电子鼻的关键特征性香气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基于电子鼻和GC-IMS的主要特征香气标志物的聚类分析能够有效、全面、客观地对不同肉酱比的鹿肉酱中关键挥发性性气味和VOCs进行区分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酱比 鹿肉酱 电子鼻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 关键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期施用GA_(4+7)对黄冠梨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变化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郑欣欣 颜朦朦 +3 位作者 陈子雷 杜红霞 杨亲正 张文君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9-29,共11页
为了研究生长期赤霉素4+7(GA_(4+7))的施用对梨果贮藏期香气品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进行分析。经分析发现在对照组和GA_(4+7)处理组中均检测到酯、烯烃、醇、醛、酮... 为了研究生长期赤霉素4+7(GA_(4+7))的施用对梨果贮藏期香气品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进行分析。经分析发现在对照组和GA_(4+7)处理组中均检测到酯、烯烃、醇、醛、酮、烷烃、芳烃和硫化物8大类挥发性物质,其中,酯类、醇类、醛类和烯烃是主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在贮藏当天,GA_(4+7)处理组的挥发性物质总质量浓度和数量最高,是对照组的1.72倍,然而在贮藏50 d后,GA_(4+7)处理组中挥发性物质的质量浓度和数量便迅速下降。此外,主成分分析和热图分析表明,贮藏过程中GA_(4+7)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香气变化有显著差异。进一步的香韵分析表明,GA_(4+7)处理可以增加果实贮藏当天的果味香型质量分数占比,但会降低贮藏期梨果的果味香型。上述研究全面阐明了在生长期施用GA_(4+7)对梨果实贮藏期间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为梨贮藏期的确定和生产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冠梨 植物生长调节剂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飞行时间质谱 香韵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桃果实采后褐腐病控制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志昊 林斯茵 +3 位作者 高颖 杨灿 蒋丹 张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5,共11页
桃果实在采后贮藏物流过程中易受到果生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侵染,导致褐腐病发生和果实品质劣变,有关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对褐腐病的调控效果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了成熟桃果实中主要VOC... 桃果实在采后贮藏物流过程中易受到果生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侵染,导致褐腐病发生和果实品质劣变,有关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对褐腐病的调控效果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了成熟桃果实中主要VOCs对果生链核盘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香芹酚、反-2-己烯醛等12种VOCs可以显著抑制病原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进一步开展上述12种VOCs对桃果实采后褐腐病的调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VOCs熏蒸处理可以有效抑制果生链核盘菌的生长,延缓褐腐病发生,其中挥发性醛类物质对果实品质的保持效果较好。采用25μL/L反-2-己烯醛熏蒸处理可以显著抑制果生链核盘菌生长,减轻褐腐病症状,同时不影响果实外观、乙烯释放速率、硬度、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感官品质指标,有效维持桃果实在采后贮藏过程中的商品性。综上所述,反-2-己烯醛具有开发为植物源抑菌剂的潜力,可为桃果实供应链提供品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抑菌活性 桃果实 褐腐病 果生链核盘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氮化碳/金属有机骨架萃取纤维用于富集肺癌患者呼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10
作者 郝启隆 王景 +1 位作者 于丽青 张海霞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89-1195,共7页
人体呼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可作为评价生理或病理条件的生化指标。然而,呼出气成分复杂,且VOCs含量较低,难以达到分析仪器的直接检测要求。因此,建立一种简便、快捷、高效的富集技术对VOCs的直接检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将石... 人体呼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可作为评价生理或病理条件的生化指标。然而,呼出气成分复杂,且VOCs含量较低,难以达到分析仪器的直接检测要求。因此,建立一种简便、快捷、高效的富集技术对VOCs的直接检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将石墨氮化碳(g-C_(3)N_(4))与金属有机骨架复合,制备了三维纳米花状的g-C_(3)N_(4)/UiO-66固相微萃取涂层,联用GC-MS技术对肺癌患者呼出气中的5种生物标志物(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和癸醛)进行富集检测。通过FT-IR、TGA、XRD和SEM对复合材料进行系列表征,纳米花状固相微萃取纤维的最佳萃取时间为10 min,最佳萃取温度为60℃,最佳解吸时间和解吸温度分别为3 min和260℃。结果表明,5种VOCs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19~0.9977,检出限为0.16~4.50μg/L,定量限为0.54~9.18μg/L。纤维6次平行测定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3.3%~7.3%和4.0%~6.6%。由于复合材料中纳米花状层间通道以及g-C_(3)N_(4)微孔的存在,该复合材料涂层表现出较高的富集效率和良好的重复性。5种VOCs的加标回收率稳定在84.6%~113.2%范围内。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肺癌患者呼出气分析检测,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肺癌患者,呼出气中苯的含量普遍较低,甲苯的含量差异性明显且肺癌患者远高于健康人群。所建立的方法有望为肺癌无创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生物标志物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塑胶跑道面层中46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被引量:2
11
作者 陆嘉莉 杨倩 +3 位作者 邱月 何小玲 谢威 余秋玲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5-321,共7页
建立了测定塑胶跑道面层中46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法。样品剪碎后加入三乙酸甘油酯,顶空进样,目标物经DB-624UI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后,在电子轰击源(EI)下进行选择离子扫描(SIM)定性分析,外标法定... 建立了测定塑胶跑道面层中46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法。样品剪碎后加入三乙酸甘油酯,顶空进样,目标物经DB-624UI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后,在电子轰击源(EI)下进行选择离子扫描(SIM)定性分析,外标法定量。分别对色谱柱、升温程序、顶空参数和分散溶剂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46种VOCs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方法检出限(LOD)和定量下限(LOQ)分别为0.05~0.60μg/g和0.10~1.20μg/g,在3个不同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2.9%~114%,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1%~5.6%。该方法前处理简单、检出限低、准确度高,满足塑胶跑道面层中VOCs快速定性定量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顶空 气相色谱-质谱法 塑胶跑道面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技术测定内墙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那顺乌力吉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1期208-212,共5页
本文一是研究用气相色谱法技术测定内墙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方法,将气相色谱仪的仪器参数进行优化处理,使色谱仪的稳定性、灵敏度和分离效果处于最佳分析状态,使用Rtx-VGC色谱柱,运用升温程序有效地分离出24种有机化合物和内... 本文一是研究用气相色谱法技术测定内墙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方法,将气相色谱仪的仪器参数进行优化处理,使色谱仪的稳定性、灵敏度和分离效果处于最佳分析状态,使用Rtx-VGC色谱柱,运用升温程序有效地分离出24种有机化合物和内标物,对其定性鉴定和计算相对校正因子,通过内标定量法准确测定各种化合物的浓度,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加标回收验证,验证该方法可靠准确和适用;二是以上述气相色谱法对市场上流通的12种内墙涂料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进行测试,主要从样品制备及前处理、数据处理及计算公式的理解等方面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墙涂料 气相色谱仪 内标法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花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感官特征分析
13
作者 肖琳 刘倩 +3 位作者 梁会朋 王峣峣 常晓敏 邱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92-300,共9页
为明确不同品种啤酒花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及感官特征差异,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及定量描述分析(quantitativ... 为明确不同品种啤酒花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及感官特征差异,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及定量描述分析(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analysis,QDA)对德国马革努门(Magnum)、美国芭乐西(Palisade)、捷克萨兹(Saaz)及德国赫斯布鲁克(Hersbrucker)四种不同品种啤酒花进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及感官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啤酒花具有柑橘类水果香、非柑橘类水果香、木质香、花香、草本、辛辣及生青味的香气属性,且不同品种啤酒花感官特征存在差异。GC-IMS共解析出79种VOCs,包括萜类、醇类、酯类、醛类及酮类等化合物。GC-MS共解析出140种VOCs,包括萜类、醇类、酮类、酯类、酸类、醛类等化合物,其中萜类和酯类化合物为啤酒花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种类。对不同品种啤酒花VOCs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有效鉴别出啤酒花品种之间差异性。该研究为啤酒花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及感官特征差异分析提供了参考方法,并为啤酒花在啤酒中的精准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花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感官特征 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定量描述分析(Q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车辆内装材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测试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荣幸 于全蕾 +2 位作者 刁朔 郭涛 王凌云 《高速铁路新材料》 2024年第3期20-23,共4页
轨道交通车辆内的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内装材料中释放出来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因此研究不同的VOC测试方法有利于更好地管控内装材料中的VOC,以改善车内的空气质量。结合轨道交通车辆用内装材料的特点,目前轨道交通行业采用加热失重... 轨道交通车辆内的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内装材料中释放出来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因此研究不同的VOC测试方法有利于更好地管控内装材料中的VOC,以改善车内的空气质量。结合轨道交通车辆用内装材料的特点,目前轨道交通行业采用加热失重法和袋式法来测试内装材料中的VOC。为了探讨不同测试方法的差异,选取了6种典型的轨道交通车辆用内装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加热失重法和袋式法分别测试这6种材料中释放的VOC。通过试验数据分析了这2种方法的特点、规律等,对比了这2种方法的区别。为研究轨道交通车辆内装材料中的VOC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根据需求选择方便快捷的测试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车辆 内装材料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加热失重法 袋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治理设备设计及应用
15
作者 权浩博 高阳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24年第6期65-68,共4页
介绍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废气来源及危害,分析了目前VOCs废气治理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带喷雾装置的石化行业VOCs废气治理立式设备设计方案,阐述了该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此设备具备一体化处理废气和废液的能力,将复杂... 介绍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废气来源及危害,分析了目前VOCs废气治理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带喷雾装置的石化行业VOCs废气治理立式设备设计方案,阐述了该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此设备具备一体化处理废气和废液的能力,将复杂的VOCs废气净化过程简化至单一立式压力容器中,具有去除效率高、结构紧凑、安全且操作简单等特点,实际应用效果良好,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治理 设备 设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中小学教科书中25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研究
16
作者 何虹 《包装学报》 2024年第5期28-34,共7页
为扩大中小学教科书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目标物范围,提出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25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残留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分离效果良好,25种VOCs的回收率较好,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本方法前处理简单,单样... 为扩大中小学教科书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目标物范围,提出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25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残留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分离效果良好,25种VOCs的回收率较好,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本方法前处理简单,单样检测时间不到1 h。本方法比现有检测方法多检测出9种VOCs,为集中批量印刷的教科书提供了短期、更全面检测的可能,为中小学教科书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科书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顶空进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17
作者 邓思琪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4期141-143,共3页
啤酒风味品质的形成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啤酒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分析方法及其面临的复杂基质干扰、痕量检测和分析方法标准化等问题,提出了优化固相微萃取、采用高灵敏度质谱技术和建立化合物... 啤酒风味品质的形成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啤酒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分析方法及其面临的复杂基质干扰、痕量检测和分析方法标准化等问题,提出了优化固相微萃取、采用高灵敏度质谱技术和建立化合物数据库等策略,以期提升分析效能,为啤酒风味的精准分析与调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固相微萃取 痕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刷企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特性分析与治理策略研究
18
作者 李忠杰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16期106-108,共3页
本研究深入分析了印刷企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排放特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治理策略。通过系统探讨VOCs的来源、组成及排放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印刷过程中的控制技术与后处理技术,为印刷企业的VOCs排放治理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支持。
关键词 印刷企业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排放特性 治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园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分布和风险评估
19
作者 农燕凤 刘立 韦金莲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15期101-103,共3页
本研究调查了某化工园区及其邻近地区的水和土壤样品中55种目标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赋存、分布和风险情况。水和土壤样品中55种VOCs的浓度分别为1.22~1 905.99μg/g和0~11.58 ng/g。土壤样品中以芳烃为主,水样中以卤代脂肪烃为主... 本研究调查了某化工园区及其邻近地区的水和土壤样品中55种目标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赋存、分布和风险情况。水和土壤样品中55种VOCs的浓度分别为1.22~1 905.99μg/g和0~11.58 ng/g。土壤样品中以芳烃为主,水样中以卤代脂肪烃为主。在不同地点采集的水样中,VOCs浓度存在1~3个数量级的差异,园区内河水的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园区外河水。然而,风险商结果表明,VOCs对河水中相关的敏感水生生物的风险较低;园区土壤中VOCs的平均浓度略高于周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园区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等六项地方标准征求意见
20
作者 乔羽 《广东印刷》 2024年第2期77-77,共1页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切实提升汽车维修、表面涂装(汽车制造业)、家具制造、人造石制造、印刷和制鞋6大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改善广东省大气环境质量,省生态环境厅组织有关单位...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切实提升汽车维修、表面涂装(汽车制造业)、家具制造、人造石制造、印刷和制鞋6大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改善广东省大气环境质量,省生态环境厅组织有关单位编制了《汽车维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表面涂装(汽车制造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求意见稿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汽车维修业 汽车制造业 表面涂装 家具制造 人造石 印刷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