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藻类塘与水生植物塘联用深度净化受污染河水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宋永会 彭剑峰 +2 位作者 高红杰 刘文杰 刘桂萍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17-322,共6页
采用高效藻类塘与水生植物塘联用工艺对劣Ⅴ类河水进行深度净化,通过对出水中CODCr,NH4+-N,TP和DO等指标的分析测定,研究了其对沈阳某河流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HRT为4 d,水深0.5 m,进水CODCr为70-100 mg/L,DO,NH4+-N,TN和TP浓... 采用高效藻类塘与水生植物塘联用工艺对劣Ⅴ类河水进行深度净化,通过对出水中CODCr,NH4+-N,TP和DO等指标的分析测定,研究了其对沈阳某河流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HRT为4 d,水深0.5 m,进水CODCr为70-100 mg/L,DO,NH4+-N,TN和TP浓度分别为0.89-1.65,1.6-2.9,2.3-4.5和0.6-1.2 mg/L的条件下,联用工艺出水CODCr为35.40 mg/L,DO,NH4+-N,PO43--P,TN和TP浓度分别为5.88,0.66,0.17,1.51和0.16mg/L,水体中各项指标均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Ⅴ类标准。水生植物塘对藻类塘出水中的藻类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为94.5%。联用工艺对CODCr,NH4+-N和PO43--P的去除效果均表现为一级藻类塘〉二级藻类塘〉水生植物塘,其中藻类塘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藻类 水生植物塘 污染河水 深度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塘+人工湿地+吸附池系统净化灌溉水中镉 被引量:5
2
作者 许蒙 喻理 +3 位作者 叶长城 周俊驰 刘孝利 铁柏清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4-97,共4页
为去除南方稻田土壤重金属Cd超标的主要输入源之一灌溉水中的Cd,构建了"沉砂池+植物塘+人工湿地+吸附池"组合工艺系统。结果表明,根据GB 5084-1992灌溉水质标准,该区灌溉水超标率高达82.69%,且水中可溶态Cd含量较高,平均为56.... 为去除南方稻田土壤重金属Cd超标的主要输入源之一灌溉水中的Cd,构建了"沉砂池+植物塘+人工湿地+吸附池"组合工艺系统。结果表明,根据GB 5084-1992灌溉水质标准,该区灌溉水超标率高达82.69%,且水中可溶态Cd含量较高,平均为56.34%,潜在危害性大。经处理后水中可溶态Cd平均去除率为94.72%,全量Cd平均去除率为94.78%,贡献率主要集中在植物塘。可溶态Cd和全量Cd的去除2个植物塘的贡献率共占70.92%和70.13%。组合工艺可有效地处理去除灌溉水中Cd,且系统依据地势采用无动力自流设计运行费用低,具有较强的推广潜力,可为Cd超标灌溉水的净化与稻田安全生产提供科学参考与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塘 人工湿地 吸附池 组合工艺 灌溉水 Cd超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水植物塘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11
3
作者 朱平 王全金 宋嘉骏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3-37,共5页
分别种植8种植物组成静态模拟沉水植物塘,研究其对生活污水中各种形态氮、磷及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和规律,其中金鱼藻和水蕴草处理效果最优,可作为沉水植物塘优选植种。实验结果表明:沉水植物塘对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对TP、TDP... 分别种植8种植物组成静态模拟沉水植物塘,研究其对生活污水中各种形态氮、磷及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和规律,其中金鱼藻和水蕴草处理效果最优,可作为沉水植物塘优选植种。实验结果表明:沉水植物塘对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对TP、TDP、PO4-P、TN、NH3-N、COD去除率分别为58.26%~79.34%、60.00%-83.91%、61.32%-86.79%-44.05%-61.54%、35.71%-71.13%、44.35%-72.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塘 净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沉水植物塘组合系统治理村镇污染水体 被引量:4
4
作者 朱平 王全金 宋嘉骏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21,共5页
采用人工湿地-沉水植物塘组合系统在不同水力负荷(200、500、1 000mm/d)条件下对村镇污染水体净化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水力负荷和污染负荷下,组合系统整体运行稳定、耐负荷能力强、去除效果良好;出水COD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 采用人工湿地-沉水植物塘组合系统在不同水力负荷(200、500、1 000mm/d)条件下对村镇污染水体净化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水力负荷和污染负荷下,组合系统整体运行稳定、耐负荷能力强、去除效果良好;出水COD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Ⅲ类标准,出水总磷达到GB 3838—2002的Ⅴ类标准,出水总氮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出水氨氮达到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除溶解性正磷酸盐以外,组合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加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低水力负荷去除效果最优。沉水植物塘在氮、磷去除效果上优于人工湿地,而人工湿地在COD去除效果上则优于沉水植物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系统 人工湿地 沉水植物塘 水力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植物塘中的溶解氧变化及对污水处理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彭青林 敖洁 曾经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9-81,共3页
氧化塘中加入了植物,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中的溶解氧增加,对污水的处理效率有明显提高.本文考查了溶解氧随日照、季节及进水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并比较了有、无植物塘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发现有植物氧化塘对污水中的COD去除效率高20... 氧化塘中加入了植物,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中的溶解氧增加,对污水的处理效率有明显提高.本文考查了溶解氧随日照、季节及进水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并比较了有、无植物塘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发现有植物氧化塘对污水中的COD去除效率高2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塘 溶解氧 污水处理 去除率 光合作用 厌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植物塘净化巢湖湖水的中试研究及启示
6
作者 缪灿 李堃 +1 位作者 贾良清 张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9322-9323,9330,共3页
利用串联式水生植物塘净化巢湖水,考察中试阶段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及富营养化湖水流经各级植物塘时其他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42.1%和24.8%,COD的去除率为36.7%,出水温度下降0.32℃;黑藻的存活率最低,但... 利用串联式水生植物塘净化巢湖水,考察中试阶段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及富营养化湖水流经各级植物塘时其他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42.1%和24.8%,COD的去除率为36.7%,出水温度下降0.32℃;黑藻的存活率最低,但其对有机物和营养盐的去除效果均好于其他两种水生植物,值得做进一步研究。并结合中试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巢湖环境特征,指出巢湖目前环境较适于挺水植物的栽种和生长,认为在对巢湖进行生态恢复或生物修复时可考虑从栽种挺水植物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富营养化 串联植物塘 挺水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塘+人工湿地+吸附池系统对灌溉水中痕量Cd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5
7
作者 何钟响 董思俊 +4 位作者 刘寿涛 李丹阳 彭鸥 刘孝利 铁柏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93-1302,共10页
为了降低灌溉水中Cd向农田输入,减轻农田土壤Cd污染,试验选取梭鱼草、狐尾藻、野茭白为材料,构建“植物塘+人工湿地+吸附池”系统,研究其对湖南典型矿区Cd超标灌溉水净化效果,并分析Cd在系统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2018年11月—2019... 为了降低灌溉水中Cd向农田输入,减轻农田土壤Cd污染,试验选取梭鱼草、狐尾藻、野茭白为材料,构建“植物塘+人工湿地+吸附池”系统,研究其对湖南典型矿区Cd超标灌溉水净化效果,并分析Cd在系统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2018年11月—2019年9月监测期间,进水全量Cd平均浓度为6.35μg·L^-1,经系统净化后灌溉水中可溶态Cd、悬浮态Cd及悬浮颗粒物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58%、90.37%和81.54%,构建的人工系统可有效降低灌溉水中Cd含量。进水口悬浮态Cd与悬浮颗粒物呈极显著正相关,悬浮颗粒物与进水流速呈显著正相关。灌溉水Cd输入总量为859.61 g,大气沉降Cd输入总量为95.34 g,处理系统拦截为865.52 g,各个单元拦截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一级植物塘(544.64 g)>三级人工湿地+吸附池(167.62 g)>二级植物塘(156.26 g)。3种湿地植物对Cd均有较好的富集效果,富集浓度随水流方向下降。一、二级植物塘底泥最大Cd浓度分别为11.05、4.75 mg·kg^-1,底泥中Cd弱酸可溶态比值较大,存在向水体解吸释放的风险。所构建的“植物塘+人工湿地+吸附池”净化系统可有效降低湖南典型矿区灌溉水中超标Cd含量,降低农田土壤Cd的灌溉输入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塘 灌溉水 CD 湿地植物 底泥沉积物 大气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塘+人工湿地系统对灌溉水净化及稻米镉的阻控效果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寿涛 何钟响 +4 位作者 许蒙 李丹阳 罗海艳 刘孝利 铁柏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0-1068,共9页
为了降低灌溉水中Cd向农田中输入,减轻农田重金属Cd污染,降低稻米中Cd含量。本试验选取梭鱼草、狐尾藻、轮叶黑藻为材料,构建3级植物塘+人工湿地系统,研究其对湖南典型矿区Cd超标灌溉水(全量Cd浓度均值≈6.65μg·L^(-1))净化效果... 为了降低灌溉水中Cd向农田中输入,减轻农田重金属Cd污染,降低稻米中Cd含量。本试验选取梭鱼草、狐尾藻、轮叶黑藻为材料,构建3级植物塘+人工湿地系统,研究其对湖南典型矿区Cd超标灌溉水(全量Cd浓度均值≈6.65μg·L^(-1))净化效果及稻米Cd阻控效果,并分析灌溉水进出水浓度与干湿沉降通量对系统净化效果的影响及净化系统中湿地植物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梭鱼草、狐尾藻、轮叶黑藻3种水生植物对灌溉水中Cd具有较好的去除能力,经系统净化后灌溉水中全量和可溶态Cd平均去除率分别高达70%和91%,可有效降低湿地系统中重金属Cd浓度并阻止灌溉水中Cd向稻田迁移。湿地进水Cd浓度易随降雨产生波动,但湿地系统对Cd的去除效果不受影响。降雨量与Cd湿沉降通量呈线性正相关,与Cd干沉降通量呈线性负相关。监测期间(2017年4月16日—2017年9月17日)该3级净化系统Cd输入总量为428.46 g,其中干沉降沉降量为20.52 g,湿沉降沉降量为57.60 g,系统有效截留Cd占输入总量的87.94%,干湿沉降作为外源Cd输入源之一,对净化系统的运行效果影响不显著。在湿地正常运行情况下,净化后灌溉区水稻根部、茎鞘、叶片、谷壳和糙米中的Cd含量与未净化灌溉区水稻相比分别下降了5.96、3.83、2.42、0.40 mg·kg^(-1)和0.12 mg·kg^(-1)。研究结果可为典型矿区Cd污染灌溉水净化、降低农田重金属输入量与粮食安全生产提供科学参考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塘 农田灌溉水 湿地植物 稻米 大气干湿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浮植物塘处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的强化措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少平 李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22,共7页
利用漂浮植物与园沟宅河构建漂浮植物塘,配合化粪池处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对改善水乡地区农村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自然条件下的漂浮植物塘对NH4+-N等污染物的去除速率较低的局限,考察了曝气和搅拌等人工强化措施对提高漂浮植... 利用漂浮植物与园沟宅河构建漂浮植物塘,配合化粪池处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对改善水乡地区农村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自然条件下的漂浮植物塘对NH4+-N等污染物的去除速率较低的局限,考察了曝气和搅拌等人工强化措施对提高漂浮植物塘净化效果的作用。结果表明:(1)曝气和搅拌可显著提高模拟漂浮植物塘中NH4+-N的去除率,但是不能改善TN的去除效果。(2)只要保证一定的DO,曝气方式对NH4+-N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3)模拟化粪池出水以接近连续流方式进入模拟漂浮植物塘,在平均DO大于2mg/L、水温20℃左右的条件下,停留时间为7d,NH4+-N能达到良好的硝化效果,持续运行没有发生NH4+-N积累。进水NH4+-N平均负荷为1.6g/(m2.d)下,曝气模拟漂浮植物塘出水NH4+-N平均值均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Ⅴ类标准(2.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植物塘 河道污染 农村分散生活污水 NH4+N曝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塘-人工湿地复合系统基质与植物筛选及农田退水处理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董怡华 张盛宇 +1 位作者 陈峰 师晓春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71-779,共9页
通过等温吸附试验研究4组不同组合基质对水中氨氮和磷素的吸附效果,考察模拟农田退水中植物的生长状况及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Ammonia)和总磷(TP)去除率,并从6种水生植物中选取适宜的栽种植物,进而构建植物塘-人工湿地复合系统,以... 通过等温吸附试验研究4组不同组合基质对水中氨氮和磷素的吸附效果,考察模拟农田退水中植物的生长状况及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Ammonia)和总磷(TP)去除率,并从6种水生植物中选取适宜的栽种植物,进而构建植物塘-人工湿地复合系统,以处理模拟农田退水。结果表明,由Langmuir方程得到组合基质对氨氮的最大吸附量从大到小依次为M3、M1、M4、M2,对磷素的最大吸附量从大到小依次为M1、M3、M4、M2。选择M1为植物塘的最佳填充基质,M3为人工湿地的最佳填充基质。模拟农田退水中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生长状况迥异,4种挺水植物对氨氮和TP的去除效果差异显著,其中氨氮的去除率从大到小依次为菖蒲、千屈菜、泽泻、香蒲,TP的去除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泽泻、千屈菜、菖蒲、香蒲;2种沉水植物中狐尾藻对COD、氨氮和TP的去除率均显著高于金鱼藻。选择狐尾藻为植物塘的栽种植物,"菖蒲+泽泻+千屈菜"为人工湿地的栽种植物。植物塘-人工湿地复合系统对COD去除率为96.05%~98.06%,氨氮去除率为98.07%~98.88%,TP去除率为95.14%~96.68%,去除效果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植物塘 人工湿地 组合基质 水生植物 农田退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植物塘对河道N、P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小红 赵文 林陶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4期3376-3378,3383,共4页
在贵阳市麦西河小菁村六砂段监测了人工植物塘滞留并联不同水力滞留时间及植物塘贯通串联条件下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及动态规律。结果表明,滞留并联、贯通串联植物塘对总氮和总磷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其中拥有沉水、挺水、浮水... 在贵阳市麦西河小菁村六砂段监测了人工植物塘滞留并联不同水力滞留时间及植物塘贯通串联条件下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及动态规律。结果表明,滞留并联、贯通串联植物塘对总氮和总磷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其中拥有沉水、挺水、浮水植物的综合植物塘处理效果最好,滞留并联时滞留5 d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2.81%、80.77%,贯通串联时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平均值为11.28%、27.83%。水生植物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与植物种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修复 水生植物 人工植物塘 总氮 总磷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藻类塘+水生植物塘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天勇 《江西水产科技》 2019年第6期38-40,共3页
利用天然鱼塘、废弃塘和低洼地等改造成高效藻类塘、水生植物塘,采用两级高效藻类塘和水生植物塘处理水产养殖废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处理系统的CODcr去除率77.4%,NH3-N去除率91.3%,TP去除率66.7%,TN去除率75.9%,水生植物塘对藻类的去除... 利用天然鱼塘、废弃塘和低洼地等改造成高效藻类塘、水生植物塘,采用两级高效藻类塘和水生植物塘处理水产养殖废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处理系统的CODcr去除率77.4%,NH3-N去除率91.3%,TP去除率66.7%,TN去除率75.9%,水生植物塘对藻类的去除率达到98.4%。处理系统基建费用和运行费用低,管理维护方便,运行稳定可靠,节约能源和可实现资源化,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藻类 水生植物塘 水产养殖废水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水植物氧化塘对污水厂尾水深度净化效果与机制的小试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赵安娜 冯慕华 +3 位作者 郭萧 柯凡 潘继征 李文朝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8-544,共7页
室外采用玻璃缸装置研究了抚仙湖常见的9种沉水植物氧化塘对澄江县污水厂尾水营养盐的去除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氧化塘中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水体较高的DO和pH值,从而提高氧化塘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但沉水植物叶片的腐烂分解则提高... 室外采用玻璃缸装置研究了抚仙湖常见的9种沉水植物氧化塘对澄江县污水厂尾水营养盐的去除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氧化塘中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水体较高的DO和pH值,从而提高氧化塘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但沉水植物叶片的腐烂分解则提高了水体氮磷的含量.沉水植物氧化塘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介于19.44%-64.71%和28.13%-98.33%.沉水植物的直接吸收对总氮和总磷量去除的贡献比较低,占氧化塘总氮和总磷量的0.26%-1.54%和0.47%-1.77%.沉水植物氧化塘内DO、pH变化,促进了氮的降解及氧化还原分解,使其对氮的去除占氧化塘总氮量的30.71%-65.25%,而磷的去除则主要通过化学沉淀及基质吸附,占氧化塘总磷量的73.37%-93.34%.最终,选出蓖齿眼子菜、苦草、黑藻、金鱼藻和光叶眼子菜对氧化塘中氮磷具有较高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氧化 尾水 抚仙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净化塘处理油漆厂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韵珠 浦铜良 +1 位作者 王勋陵 李景生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7-132,共6页
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和细绿萍(Azollafiliculoides)对酸、醇、苯系物为主的工业污染水具有生物净化作用,以这两种植物为主体的净化塘工艺流程比较简便,具有工业应用潜力.凤眼莲的... 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和细绿萍(Azollafiliculoides)对酸、醇、苯系物为主的工业污染水具有生物净化作用,以这两种植物为主体的净化塘工艺流程比较简便,具有工业应用潜力.凤眼莲的去污效果优于细绿萍.凤眼莲对酚(2d)、COD(6d)的去除率分别为97%、90%。对氨氮和油类的6d去除率为27%、49%,且稳定性比较差.本文还对凤眼莲净化污水的机理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化学需氧量 凤眼莲 植物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水植物氧化塘技术对村镇污水厂尾水的深度处理效果
15
作者 陈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211-213,218,共4页
采用沉水植物氧化塘技术对村镇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探讨其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水温18~26℃、水力负荷1.20 m^(3)/(m^(2)·d)的条件下,沉水植物氧化塘对尾水表现出较好的处理效果,对NH_(4)^(+)-N的去除率达到97.07%,TP去... 采用沉水植物氧化塘技术对村镇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探讨其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水温18~26℃、水力负荷1.20 m^(3)/(m^(2)·d)的条件下,沉水植物氧化塘对尾水表现出较好的处理效果,对NH_(4)^(+)-N的去除率达到97.07%,TP去除率为30.43%,COD Cr去除率为43.60%。在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环境质量提升的背景下,沉水植物氧化塘技术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氧化 污水处理厂 尾水 提标改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流-水平潜流一体化人工湿地对菜地废水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8
16
作者 朱太涛 崔理华 +1 位作者 林伟仲 黄睦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6-171,共6页
广州市番禺区东升农场菜地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生植物塘,最终流入附近河流,由于菜地废水水质较差,对其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严重威胁了附近居民的饮水安全。为了提高菜地出水水质,减轻对河流的污染,通过构建垂直流-水平潜流一体化人工湿... 广州市番禺区东升农场菜地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生植物塘,最终流入附近河流,由于菜地废水水质较差,对其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严重威胁了附近居民的饮水安全。为了提高菜地出水水质,减轻对河流的污染,通过构建垂直流-水平潜流一体化人工湿地,对菜地废水进行净化处理。湿地经过9个月的运行,结果显示,湿地对COD、NH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56.40%、79.09%和79.79%以上,COD、NH4+-N和TP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9.45、0.47mg.L-1和0.06mg.L-1,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湿地对TN的平均去除率较低,仅为35.08%,通过补充甘蔗叶作为碳源,湿地对TN的平均去除率显著提高,但随着碳源投加量的增加,去除率逐渐降低。本实验碳源投加量以1.62kg.m-3为宜,TN的平均去除率最高,达80.85%,出水TN平均浓度从3.06mg.L-1降低至0.90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地废水 水生植物塘 垂直流-水平潜流 净化效果 甘蔗叶 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利用与养猪业的发展战略(下)
17
作者 王林云 《农业知识(科学养殖)》 2006年第3期6-6,共1页
关键词 发展战略 资源利用 养猪业 人工湿地技术 污水处理池 自然生态系统 水处理方案 水生植物塘 沼气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Ⅵ.废水处理生产性应用试验
18
作者 刘光良 杨殿隆 +3 位作者 王静霞 陈怀甫 郑雷 李于熙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138-142,共5页
综合汇报了本专题研究生产性应用试验──福建顺昌纸板厂高得率浆废水处理试验工程的研究、设计、建设及试运转概况。
关键词 高得率浆 废水处理 水生植物稳定 气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鸣 俞欣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7期100-101,共2页
针对南京某小城镇污水排放的特点,采用了"A/O+植物净化塘"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经处理后出水可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
关键词 植物净化 小城镇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河泥荡文化公园水体生态治理试验工程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云杰 郁幼芳 褚淑祎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9期150-151,共2页
采用人工造流、混凝沉淀、沉水植物塘、接触氧化等综合措施对面源污染较为严重的温州市龙湾区河泥荡文化公园水体进行了生态治理试验。结果表明,公园水体出口CODCr、氨氮、总磷等主要水质指标可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 采用人工造流、混凝沉淀、沉水植物塘、接触氧化等综合措施对面源污染较为严重的温州市龙湾区河泥荡文化公园水体进行了生态治理试验。结果表明,公园水体出口CODCr、氨氮、总磷等主要水质指标可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平,并为污染较为严重的永强塘河提供了4000m^(3)/d的生态补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河水 混凝沉淀 沉水植物塘 接触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