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贝加尔针茅草原植物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及其关系对刈割的响应 被引量:6
1
作者 郭明英 卫智军 +2 位作者 吴艳玲 闫瑞瑞 乌仁其其格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16-1519,共4页
本研究以呼伦贝尔贝加尔针茅割草地为研究对象,探讨刈割干扰对植物群落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及其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时间对植物的优势度和均匀度指数有显著影响,留茬高度对植物多样性影响不显著。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地上生物量显... 本研究以呼伦贝尔贝加尔针茅割草地为研究对象,探讨刈割干扰对植物群落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及其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时间对植物的优势度和均匀度指数有显著影响,留茬高度对植物多样性影响不显著。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地上生物量显著下降;刈割时间对群落地上生物量影响不明显。植物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 刈割 植物多样性 地上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生物量空间异质性对长期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霞 刘仰乔 +3 位作者 张灿浩 吴萨其拉 朱琳 康萨如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3-1251,共9页
研究植物群落空间异质性及其动态是认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机制的基础。本研究以拥有20年放牧历史的内蒙古荒漠草原放牧试验样地中的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统计学分析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空间... 研究植物群落空间异质性及其动态是认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机制的基础。本研究以拥有20年放牧历史的内蒙古荒漠草原放牧试验样地中的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统计学分析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放牧显著降低了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对变异系数未发生显著影响;(2)通过半方差函数进行拟合发现,CK,MG和HG处理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空间格局均符合指数模型,LG处理符合高斯模型,且结构比大小随放牧强度降低;(3)通过分形维数发现,随着放牧强度增大,空间分布呈现了较明显的均质化趋势;(4)结合2D和3D空间分布图看出,CK和LG处理中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为斑块化分布,MG和HG地上生物量则为梯度分布,趋于均质化。由此可见,随着放牧强度增大,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空间异质性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 空间异质性 放牧强度 半方差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滩涂湿地蟹类活动对表层土壤的扰动效应 被引量:2
3
作者 罗康宁 廖安邦 +3 位作者 肖孟阳 王钰祺 杨雪姣 刘茂松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6期83-88,共6页
为探究在不同植物群落中的大型底栖动物无齿螳臂相手蟹(Chiromantes dehaani)对滨海滩涂湿地表层土壤的生物扰动效应,在江苏大丰糜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三核心区的滩涂湿地潮坪区,春季末期在潮沟附近的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为探究在不同植物群落中的大型底栖动物无齿螳臂相手蟹(Chiromantes dehaani)对滨海滩涂湿地表层土壤的生物扰动效应,在江苏大丰糜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三核心区的滩涂湿地潮坪区,春季末期在潮沟附近的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群落、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群落、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3个植物群落中,分别设置多蟹围隔区、少蟹围隔区和无围隔区,冬季采集并检测处理后围隔区蟹洞数量、土壤的理化性质及植物生物量等生态指标,分析底栖动物对表层土壤的扰动效应。研究发现:互花米草及白茅群落中土壤总有机碳(TOC)、总氮(TN)含量在多蟹区显著低于少蟹区,蟹丘土壤的TOC及TN含量显著高于多蟹区表层土壤;而在芦苇群落中则相反。互花米草群落多蟹区土壤C/N、白茅群落多蟹区土壤C/N及C/P显著低于少蟹区,芦苇群落不显著。互花米草群落蟹穴数量与植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相手蟹扰动降低了互花米草及白茅植物群落表层土壤的有机质稳定性,加速碳氮分解,降低表层土壤的碳氮含量,并促进互花米草植物生物量的增长,但对芦苇群落表层土壤扰动的影响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 无齿螳臂相手蟹 生物扰动 蟹丘 土壤因子 植物地上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