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林岩溶石山灌丛植物叶功能性状和土壤因子对坡向的响应 被引量:64
1
作者 盘远方 陈兴彬 +6 位作者 姜勇 梁士楚 陆志任 黄宇欣 倪鸣源 覃彩丽 刘润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81-1589,共9页
植物功能性状反映了植物对生长环境的响应和适应,是连接植物与环境的桥梁,研究植物功能性状特征及其随坡向梯度的变化规律,对认识不同微气候生境下植物群落空间格局形成及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桂林岩溶石山灌丛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 植物功能性状反映了植物对生长环境的响应和适应,是连接植物与环境的桥梁,研究植物功能性状特征及其随坡向梯度的变化规律,对认识不同微气候生境下植物群落空间格局形成及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桂林岩溶石山灌丛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灌木群落水平上植物叶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关系随阴坡-阳坡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比叶面积为阴坡大于阳坡,叶干物质含量和叶片厚度为阳坡大于阴坡;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总有机碳含量和有效氮含量为阴坡大于阳坡,土壤温度和土壤全氮含量为阳坡大于阴坡;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群落水平植物叶功能性状的主要环境因子随阴坡-阳坡梯度而发生显著的变化。在阴坡上,对比叶面积影响显著的是土壤有效氮含量,对叶干物质含量影响显著的是土壤温度和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而在阳坡上,对比叶面积影响显著的环境因子是土壤含水量和土壤pH值,对叶干物质含量影响显著的环境因子是土壤全氮含量,对叶片厚度影响显著的环境因子是土壤温度、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全磷含量。同一叶功能性状在阴坡-阳坡梯度上受到不同环境因子的控制,同时各叶功能性状又能够对阴坡-阳坡所处特殊生境产生一定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向梯度 土壤环境因子 植物叶功能性状 岩溶石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坑森林植物群落叶功能性状、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21
2
作者 黄林娟 于燕妹 +2 位作者 安小菲 余林兰 薛跃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0264-10275,共12页
以天坑内部-边缘-外部森林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植物的群落结构、叶功能性状,探究天坑内外森林植物群落叶功能性状、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变化特征及其内在关联,为深入了解负地形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恢复退化喀斯特地区的植... 以天坑内部-边缘-外部森林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植物的群落结构、叶功能性状,探究天坑内外森林植物群落叶功能性状、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变化特征及其内在关联,为深入了解负地形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恢复退化喀斯特地区的植被提供一定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比叶面积(198.75 cm^(2)/g)、叶面积(42.70 cm^(2))、叶磷含量(1.70 g/kg)和叶钾含量(10.27 g/kg)在天坑内部最高,叶组织密度(0.32 g/cm^(3))和叶干物质含量(0.41 g/g)在天坑外部最高,天坑内外森林均易受到磷限制,表明随天坑内部-边缘-外部生境变化,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和生存策略发生了部分调整,物种的防御策略增强,生长投入策略减弱。(2)Shannon-Wiener指数(2.82)、Simpson指数(0.92)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0.87)均以天坑外部最高,功能丰富度(1.05)、功能离散度(1.88)和Rao's二次熵(4.52)以天坑内部最高,表明随天坑内部-边缘-外部生境的变化,植物功能性状的差异减少,物种分布及其功能性状分布总体上更为均匀、物种数量增多。(3)物种多样性指数之间、功能多样性指数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表明物种多样性指数之间、功能多样性指数之间存在不同的制约关系。(4)叶功能性状与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的相关性强,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之间相关性较弱,表明叶性状对生态学过程的变化较为敏感,叶功能性状与物种多样性之间存在较强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功能性状 物种多样性 功能多样性 天坑 磷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陇山黑虎林区优势物种叶性状的多元分析与环境解释
3
作者 张各宁 马彦军 《热带农业工程》 2023年第5期87-90,共4页
调查小陇山黑虎林区海拔2 100~2 800 m木本植物,分析叶碳氮磷计量比以及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碳含量(TCC)、叶氮含量(TNC)、叶磷含量(TPC) 5个叶片功能性状,探讨叶性状随环境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发现,木本植物变异系... 调查小陇山黑虎林区海拔2 100~2 800 m木本植物,分析叶碳氮磷计量比以及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碳含量(TCC)、叶氮含量(TNC)、叶磷含量(TPC) 5个叶片功能性状,探讨叶性状随环境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发现,木本植物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SLA>TPC>LDMC>TNC>TCC,叶性状随海拔、坡向、土壤全磷含量增加呈升高趋势;随土壤全氮含量增加呈减少趋势。RDA分析表明,不同环境因子解释了41.52%的变异,其中海拔、坡向、坡位、土壤有机碳、全磷解释了27.20%的变异;土壤全氮、坡度解释了15.61%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功能性状 冗余分析 黑虎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