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乳植杆菌CN2018对 L -精氨酸诱导的大鼠胃动力障碍的影响
1
作者 孙新凯 毛丙永 +3 位作者 唐鑫 张秋香 崔树茂 赵建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9-74,共6页
植物乳植杆菌CN2018是一株具有抗幽门螺杆菌感染功能的专利菌,其对胃动力的影响尚不清楚。该研究采用L-精氨酸诱导SD大鼠胃动力障碍模型探究了植物乳植杆菌CN2018对胃动力的改善效果。结果发现,与模型组相比,植物乳植杆菌CN2018可显著... 植物乳植杆菌CN2018是一株具有抗幽门螺杆菌感染功能的专利菌,其对胃动力的影响尚不清楚。该研究采用L-精氨酸诱导SD大鼠胃动力障碍模型探究了植物乳植杆菌CN2018对胃动力的改善效果。结果发现,与模型组相比,植物乳植杆菌CN2018可显著增加胃动力障碍大鼠的胃排空率,并具有增加胃液量、胃酸排出速率和胃蛋白酶活性、及降低胃酸分泌的趋势;同时,植物乳植杆菌CN2018显著增加胃动力障碍大鼠饥饿素和胃泌素的分泌,显著提高了大鼠胃窦组织酪氨基酶受体基因(c-Kit)和干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综上,植物乳植杆菌CN2018对改善胃动力障碍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CN2018 胃动力障碍 胃排空 酪氨基酶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素2-1纯化、鉴定及抑菌机理研究
2
作者 李梦洋 车晓雪 孙庆申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6-146,共11页
为了探究植物乳植杆菌L_(3)(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L_(3),L.plantarum L_(3))所产细菌素的基本性质及其抑菌机制,本研究利用MRS培养L.plantarum L_(3),采用乙酸乙酯萃取L.plantarum L_(3)发酵液,然后通过葡聚糖凝胶层析、阳离... 为了探究植物乳植杆菌L_(3)(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L_(3),L.plantarum L_(3))所产细菌素的基本性质及其抑菌机制,本研究利用MRS培养L.plantarum L_(3),采用乙酸乙酯萃取L.plantarum L_(3)发酵液,然后通过葡聚糖凝胶层析、阳离子交换层析、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离纯化,再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进行鉴定;以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作为指示菌,通过结晶紫染色,扫描电镜、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分析,胞外碱性磷酸酶(AKP)、ATP、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测定等方法分析了该细菌素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植物乳植杆菌素2-1(P2-1)为一种新型细菌素,分子量为983.564 Da。P2-1对两种指示菌最小抑菌浓度均为28.5μg/mL。P2-1的抑菌过程包括抑制/清除指示菌生物膜;破坏细胞壁,导致AKP外泄;破坏细胞膜,引发细胞内容物(如ATP、LDH)的流出;结合指示菌的DNA并破坏其结构。综上,P2-1对指示菌能够造成多重损伤,并最终导致菌体死亡。上述结果为P2-1作为绿色生物防腐剂的开发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素2-1 纯化 鉴定 抑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对小鼠免疫的改善效果
3
作者 马微微 武亚楠 +2 位作者 赵伊阳 孙杭 黄莉莉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75-82,共8页
为研究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对小鼠免疫力的调节作用。将6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模型组、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低、中、高(1.5×10^(6)、1.5×10^(7)、1.5×10^(8) CFU/只)剂量组。除了对照组外,在实验前对其余各组... 为研究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对小鼠免疫力的调节作用。将6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模型组、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低、中、高(1.5×10^(6)、1.5×10^(7)、1.5×10^(8) CFU/只)剂量组。除了对照组外,在实验前对其余各组通过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模型,然后使用不同剂量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对实验组小鼠进行灌胃。检测不同剂量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对小鼠体质量、免疫器官指数、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能够显著提高被免疫抑制小鼠的体质量、胸腺指数、脾指数;对小鼠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都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力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CCFM8661 免疫调节 环磷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发酵黑木耳多糖的结构表征及降血糖机制研究
4
作者 何荣军 胡溢鑫 +3 位作者 钟浩 沈佶儿 刘世柱 孙培龙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4-141,共8页
为探究植物乳植杆菌N1发酵对黑木耳多糖的影响,采用乙醇沉淀提取多糖,经Sevag法脱蛋白,DEAE-Sepharose Fast Flow和Sephacryl S-300柱分离纯化,得到了纯化的黑木耳发酵多糖FAAP-2-1(fermented 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polysaccharid... 为探究植物乳植杆菌N1发酵对黑木耳多糖的影响,采用乙醇沉淀提取多糖,经Sevag法脱蛋白,DEAE-Sepharose Fast Flow和Sephacryl S-300柱分离纯化,得到了纯化的黑木耳发酵多糖FAAP-2-1(fermented 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polysaccharide-2-1,FAAP-2-1),建立胰岛素抵抗HepG2(insulin resistance HepG2,IR-HepG2)细胞模型与斑马鱼糖尿病模型进行降血糖活性进行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其降血糖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FAAP-2-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8×10^(6)Da,主要由半乳糖、甘露糖、木糖、岩藻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醛酸8种单糖组成,其比例为4.27∶55.27∶0.36∶1.90∶16.34∶1.54∶2.51∶17.81。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表明,FAAP-2-1可以恢复IR-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使糖尿病斑马鱼血糖下降73.52%,上调糖尿病相关基因AKT、PI3K、IRS和GLUT2的相对表达量,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恢复和改善糖尿病斑马鱼葡萄糖代谢异常的症状,改善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多糖 植物杆菌N1 发酵 降血糖活性 斑马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GXFF202402调节小鼠肠易激综合征干预痔疮的效果
5
作者 赵欣 谭晓红 +2 位作者 刘新红 易若琨 龙兴瑶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41-50,共10页
该研究对一株新发现的植物乳植杆菌GXFF202402(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GXFF202402,LP-GXFF202402)调节小鼠肠易激综合征干预痔疮的效果进行了验证。通过巴豆油建立小鼠实验模型,对小鼠的血清和直肠组织的细胞因子水平进行了检测... 该研究对一株新发现的植物乳植杆菌GXFF202402(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GXFF202402,LP-GXFF202402)调节小鼠肠易激综合征干预痔疮的效果进行了验证。通过巴豆油建立小鼠实验模型,对小鼠的血清和直肠组织的细胞因子水平进行了检测,对小鼠结肠和直肠组织进行了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病理学观察,还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了组织和肠道内容物中微生物的相关表达。实验结果显示LP-GXFF202402可以降低痔疮小鼠肛门直肠肿胀率,提高痔疮小鼠血清IL-2水平和降低IL-4、IL-6、IL-1β、TNF-α、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水平,同时还能够降低痔疮小鼠直肠组织IL-1β、IL-6、TNF-α、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 2,PAR-2)、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ast cell tryptase,MCT)水平和提高IL-10、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水平。LP-GXFF202402还能够减轻痔疮造成的小鼠结肠和直肠病变程度。实验结果还显示LP-GXFF202402能够结上调痔疮小鼠结肠组织的Occludin和下调PAR-2 mRNA表达,同时还可以下调直肠组织IL-6和TNF-αmRNA和蛋白表达。肠道微生物的mRNA检测结果显示,LP-GXFF202402可以提升痔疮小鼠肠道中厚壁菌门、双歧杆菌、乳酸菌的强度和降低拟杆菌门的强度。由此可见,LP-GXFF202402可以有效干预痔疮造成的结肠直肠损伤,调节肠道微生物,从而缓解痔疮,效果接近痔疮药物痔速宁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 肠易激综合征 痔疮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和发酵温度对半发酵羊肉干风味品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睿茜 熊苏玥 +5 位作者 戚彪 李家鹏 韦忆萱 赵建生 陈曦 王守伟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共12页
为改善羊肉干风味品质,提高消费者对羊肉产品的接受度,研究植物乳植杆菌和发酵温度(20、25℃)对半发酵羊肉干理化特性、微生物安全性和风味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植物乳植杆菌和升高发酵温度对加工过程中发酵液和羊肉的pH值、... 为改善羊肉干风味品质,提高消费者对羊肉产品的接受度,研究植物乳植杆菌和发酵温度(20、25℃)对半发酵羊肉干理化特性、微生物安全性和风味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植物乳植杆菌和升高发酵温度对加工过程中发酵液和羊肉的pH值、大肠菌群活菌数、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产生显著影响(P<0.05)。接种植物乳植杆菌和升高发酵温度(25℃)可使发酵液和羊肉在发酵48 h后pH值降低至4.5以下,大肠菌群活菌数小于1(lg(CFU/g)),提高产品的微生物安全性。相比于未接种样品,在20、25℃条件下,接种植物乳植杆菌的半发酵羊肉干成品中丙氨酸相对含量分别从15.56%升高至17.38%、从12.13%升高至13.48%;亮氨酸相对含量分别从14.61%升高至15.17%、从13.01%升高至15.27%。升高发酵温度使接种、未接种植物乳植杆菌的半发酵羊肉干成品中的谷氨酸相对含量分别从22.39%升高至29.71%、从22.32%升高至39.17%。接种植物乳植杆菌和升高发酵温度(25℃)均可影响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对各实验组中特征风味物质的气味活度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半发酵羊肉干中主要香气贡献者分别来源于脂质氧化、脂质β氧化、氨基酸代谢和脂酶催化。接种植物乳植杆菌和升高发酵温度有利于来自这些代谢途径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从而改善产品风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发酵羊肉干 植物杆菌 发酵温度 风味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KULG13对发酵肉块产生宣威火腿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昕颖 臧立萍 +2 位作者 徐鸿挺 曹建新 张基亮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99-206,I0002-I0010,共17页
为了打破火腿自然发酵带来的批次间风味、质地和色泽等的差异,该研究从宣威优质火腿中筛选乳酸菌,评价其对发酵肉块的风味和感官的影响。植物乳植杆菌KULG13,可以显著地提高肉块的a^(*)值、同时降低肉块的水分活度、提高肉块硬度、减缓... 为了打破火腿自然发酵带来的批次间风味、质地和色泽等的差异,该研究从宣威优质火腿中筛选乳酸菌,评价其对发酵肉块的风味和感官的影响。植物乳植杆菌KULG13,可以显著地提高肉块的a^(*)值、同时降低肉块的水分活度、提高肉块硬度、减缓负面风味化合物的形成以及提高肉类风味化合物的浓度(P<0.05)。对干腌肉块整体风味起显著贡献作用的挥发性化合物有13种,包括7种醛类、2种醇类、1种酯类、2种酮类和1种呋喃类。KULG13发酵肉块与优质宣威火腿相比,其风味物质含量和物质种类相似度为79.60%和46.55%,结合感官评价的结果,KULG13最有可能作为产生宣威火腿风味的潜在发酵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 风味化合物 质构 感官评价 发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根考克氏菌与植物乳植杆菌复合发酵对香肠品质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骏飞 申挥 +6 位作者 张珂铭 汤回花 胡永金 肖华 李宏 刘毕琴 史巧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共10页
以嗜根考克氏菌(Kocuria rhizophila)AP1和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L复配接种发酵香肠,以自然发酵香肠为空白对照,通过测定发酵香肠的pH值、水分含量、水分活度、亚硝酸盐含量、质构特性、色差、游离氨基酸含量及... 以嗜根考克氏菌(Kocuria rhizophila)AP1和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L复配接种发酵香肠,以自然发酵香肠为空白对照,通过测定发酵香肠的pH值、水分含量、水分活度、亚硝酸盐含量、质构特性、色差、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活菌数等指标,探究嗜根考克氏菌AP1和植物乳植杆菌L复合发酵对香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发酵剂后,pH值、亚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P<0.05),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提高了香肠的硬度和咀嚼性、提升了亮度和色泽,促进了发酵香肠游离氨基酸的释放,提升了香肠的感官品质;接种处理增强了优势菌的竞争力,抑制了有害菌的生长,嗜根考克氏菌AP1与多数游离氨基酸产量呈正相关。因此,考克氏菌与乳酸菌复配发酵可提升香肠品质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根考克氏菌 植物杆菌 发酵香肠 细菌多样性 游离氨基酸 理化特性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CCFM1351对侧柏叶提取物防脱护发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宋环宇 张彤彤 +4 位作者 唐鑫 毛丙永 张秋香 赵建新 崔树茂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83-91,共9页
该研究旨在评估植物乳植杆菌CCFM1351对侧柏叶防脱护发功能的影响。细胞实验发现,植物乳植杆菌CCFM1351发酵侧柏叶代谢产物(5 mg/mL)显著提高了人毛囊真皮乳头细胞的活力,上调了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 该研究旨在评估植物乳植杆菌CCFM1351对侧柏叶防脱护发功能的影响。细胞实验发现,植物乳植杆菌CCFM1351发酵侧柏叶代谢产物(5 mg/mL)显著提高了人毛囊真皮乳头细胞的活力,上调了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Cyclin D的mRNA表达。在脱发小鼠模型中,CCFM1351发酵侧柏叶组小鼠背部毛发的再生显著增加,毛发覆盖率在第21天达到最高值。进一步研究发现,CCFM1351活菌组与合生制剂组(CCFM1351活菌+侧柏叶提取物)上调了Wnt10b的mRNA表达,合生制剂组上调了小鼠皮肤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显著提高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IGF-1的含量,并下调了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2)和BAX的表达。以上结果表明,植物乳植杆菌CCFM1351能够协同侧柏叶,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毛发生长并抑制毛发凋亡,对侧柏叶防脱护发有协同促进作用,在脱发治疗中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CCFM1351 脱发治疗 毛囊生长 脱发模型 侧柏叶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技术的植物乳植杆菌YZH81胞外多糖合成基因簇功能鉴定
10
作者 黄淑婷 孙娅西 +4 位作者 宦海琳 贾思思 赵芳 吕广萍 杨瑶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3-141,共9页
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合成基因簇是揭示乳酸菌EPS构效关系的基础。本研究前期发现一株高产EPS的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YZH81菌株含有可能的2个EPS合成基因簇cps1和cps2,构建的YZH81?cps1菌株EPS产量... 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合成基因簇是揭示乳酸菌EPS构效关系的基础。本研究前期发现一株高产EPS的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YZH81菌株含有可能的2个EPS合成基因簇cps1和cps2,构建的YZH81?cps1菌株EPS产量下降。本研究首先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了YZH81菌株cps2基因簇。与YZH81相比,YZH81?cps1和YZH81?cps2的EPS产量分别下降了22.88%和35.42%,化学组成改变也较大,突变株均未检出鼠李糖单糖组分,而甘露糖和葡萄糖占比大幅提高。进一步利用蛋白质组学分析了不同发酵时间(10、32 h)两个不同cps簇的缺失相比于野生型YZH81菌株的差异蛋白29个和22个,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和基因本体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蛋白参与YZH81菌株的生物学过程、细胞组成的代谢与加工过程,但敲除cps2簇引起的差异蛋白功能更为丰富,包括脂质代谢、核苷酸代谢和肽聚糖的生物合成与代谢等。综上,本研究明确了YZH81菌株具有两个独立的不同cps簇,并分别承担了不同功能,为后期开展YZH81菌株的EPS益生功能构效关系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 胞外多糖 cps基因簇 蛋白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转录调控子YesN对蔗糖代谢及发酵香肠风味形成的影响
11
作者 强艺 张大革 +1 位作者 徐广谦 徐文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20-326,共7页
该研究旨在揭示植物乳植杆菌转录调控子YesN调控蔗糖代谢的机理,并评估其在发酵香肠生产中对挥发性风味物质和生物胺生成的影响。以植物乳植杆菌yesN突变菌株(ΔyesN)为研究对象,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比野生菌株在基础培养基中的差异表... 该研究旨在揭示植物乳植杆菌转录调控子YesN调控蔗糖代谢的机理,并评估其在发酵香肠生产中对挥发性风味物质和生物胺生成的影响。以植物乳植杆菌yesN突变菌株(ΔyesN)为研究对象,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比野生菌株在基础培养基中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凝胶迁移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和细菌单杂交技术,验证YesN对蔗糖代谢基因簇启动子PscrB的调控作用;此外,利用这2种菌株作为发酵剂制备香肠,分析基因yesN对发酵香肠中挥发性风味物和生物胺生成的影响。转录组分析发现ΔyesN菌株与野生菌株相比,有491个基因表达差异,其中109个基因表达下调,382个基因表达上调。KEGG富集分析显示,上调基因主要涉及核酸和氨基酸代谢,而下调基因主要涉及碳源代谢和酯类代谢。在以突变菌株和野生菌株为发酵剂制备的香肠中,检测到14种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7种酯类、5种醛类和2种醇类。结果表明转录调控子YesN在植物乳杆菌中对蔗糖代谢基因簇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并且其在发酵香肠生产中对风味物质和生物胺的生成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 蔗糖代谢 转录调控子 转录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CCFM8724抑制中间普雷沃氏菌缓解正畸诱导性骨吸收
12
作者 胡凯 张延晓 +5 位作者 毛丙永 唐鑫 王跃岩 潘月 张秋香 崔树茂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1-98,共8页
正畸治疗是改善牙齿排列和咬合关系的有效手段,但治疗过程中常常伴随着正畸患者牙槽骨的过度骨吸收,而中间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是影响牙槽骨骨吸收的关键微生物。因此,通过抑制P.intermedia在正畸患者口腔中的定植,可以... 正畸治疗是改善牙齿排列和咬合关系的有效手段,但治疗过程中常常伴随着正畸患者牙槽骨的过度骨吸收,而中间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是影响牙槽骨骨吸收的关键微生物。因此,通过抑制P.intermedia在正畸患者口腔中的定植,可以预防正畸患者牙槽骨骨吸收的发生。该研究首先在体外验证了植物乳植杆菌CCFM8724对P.intermedia生物膜的抑制效果。随后使用植物乳植杆菌CCFM8724干预正畸模型大鼠,通过检测大鼠骨代谢指标、牙槽骨病理组织、大鼠口腔P.intermedia的定植量和牙龈组织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来评估植物乳植杆菌CCFM8724的干预效果。结果表明,植物乳植杆菌CCFM8724显著提高了正畸模型大鼠第一磨牙根尖处BV/TV值(P<0.01),抑制了牙周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的表达,同时促进了血清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的上调(P<0.01)。相较于模型组,植物乳植杆菌CCFM8724还显著降低了P.intermedia的定植量(P<0.05)。因此,植物乳植杆菌CCFM8724可通过抑制P.intermedia在大鼠口腔中的定植,下调正畸及致病菌诱导的牙周炎症反应,提高OPG/RANKL/RANK通路中OPG和RANKL的比例水平,缓解大鼠牙槽骨正畸诱导性骨吸收,该研究结果可为正畸诱导性骨吸收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骨吸收 中间普雷沃氏菌 骨保护素 植物杆菌CCFM87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CQPC03提升氧化应激损伤小鼠运动能力及肝脏保护作用
13
作者 贺波 赵欣 +2 位作者 谭晓红 马凯 李采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59-368,共10页
本研究关注一种新近发现的乳酸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CQPC03,LP-CQPC03)对于氧化应激小鼠运动能力的增强作用及其机制。利用D-半乳糖诱导小鼠氧化应激模型,通过小鼠跑步时间、游泳耐力、血液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变化、腓肠... 本研究关注一种新近发现的乳酸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CQPC03,LP-CQPC03)对于氧化应激小鼠运动能力的增强作用及其机制。利用D-半乳糖诱导小鼠氧化应激模型,通过小鼠跑步时间、游泳耐力、血液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变化、腓肠肌和肝组织相关基因mRNA表达以及小鼠肠道内容物微生物组成变化,以探讨LPCQPC03改善氧化应激损伤小鼠运动能力及肝脏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在给予LP-CQPC03(剂量为1.5×10^(9) CFU/kg BW灌胃)后,氧化应激小鼠的跑步时间和游泳耐力显著(P<0.05)延长,血清乳酸、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浓度显著(P<0.05)降低,肌糖原(muscle glycogen,MG)和肝糖原(hepatic glycogen,HG)水平显著(P<0.05)提高。组织病理学的结果显示,LP-CQPC03能够减轻小鼠肝脏的氧化应激伤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相比模型组,LP-CQPC03能够显著(P<0.05)上调氧化应激小鼠肝脏和腓肠肌内可激活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denyl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coactivator 1-α,PGC-1α)、超氧化物歧化酶2(superoxide dismutase 2,SOD2)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1(glutathione peroxidase 1,GPx1)mRNA的表达。此外,LP-CQPC03还提高了氧化应激小鼠肠道内厚壁菌门、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丰度,同时减少了拟杆菌门的表达。综上所述,LP-CQPC03不仅能改善小鼠的氧化应激状态,还能显著增强其运动能力,且效果优于维生素C(150 mg/kg BW灌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 氧化应激 疲劳 运动 肝损伤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缓解铅中毒小鼠毒性作用的研究
14
作者 郭政涛 项芳琴 +2 位作者 张鹏 刘飞 李柏良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3,共6页
重金属铅摄入对生物体造成不利影响,严重时引发肾脏和肝脏的不可逆损伤。植物乳植杆菌被认为是重要的益生菌,对生物体产生诸多益处。该研究旨在阐明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对铅中毒小鼠毒性作用的缓解效果。该研究针对BALB/c小鼠,灌胃醋... 重金属铅摄入对生物体造成不利影响,严重时引发肾脏和肝脏的不可逆损伤。植物乳植杆菌被认为是重要的益生菌,对生物体产生诸多益处。该研究旨在阐明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对铅中毒小鼠毒性作用的缓解效果。该研究针对BALB/c小鼠,灌胃醋酸铅水溶液建立铅中毒小鼠模型,利用酶联免疫试验、组织病理学等方法测定补充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对铅中毒小鼠的毒性作用的缓解效果。结果发现,模型组的体重、抗氧化能力、组织病理以及组织含铅量较对照组相比均发生显著的负面变化,说明造模有效。补充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能够逆转模型组中的体重、抗氧化能力、组织病理学以及组织含铅量的恶化,缓解铅中毒小鼠的毒性作用。该研究为开发针对慢性铅中毒的益生菌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植物杆菌 铅中毒 抗氧化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与植物乳植杆菌Ali.Plateau.Lp.Ⅷ联用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
15
作者 金国策 郑泽江 +7 位作者 吴机伶 孙莲 左一帆 李啸 谈亚丽 黄蓉 贺海波 邹坤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2,共11页
【目的】为了探究葛根(Pueraria thomsonii Benth)与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Ali.Plateau.Lp.Ⅷ(APLp.Ⅷ)联用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将植物乳植杆菌APLp.Ⅷ与葛根联... 【目的】为了探究葛根(Pueraria thomsonii Benth)与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Ali.Plateau.Lp.Ⅷ(APLp.Ⅷ)联用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将植物乳植杆菌APLp.Ⅷ与葛根联用,对比两者联用和单独使用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效果。【结果】联用组可显著延长小鼠的攀附时间、爬杆时间与旷场中心活动距离,增强小鼠运动协调性和空间探索能力;联用组小鼠血液中乙醇质量浓度显著降低,乙醛脱氢酶(ALDH)活性显著提高;同时,谷丙转氨酶(AST)活性、谷草转氨酶(ALT)活性、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肝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小鼠肝损伤程度显著改善。【结论】植物乳植杆菌APLp.Ⅷ与葛根联用有协同增效预防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植物杆菌 急性酒精性肝损伤 乙醇代谢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胆盐水解酶的原核表达、酶学特性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6
作者 闫智豪 时间 +4 位作者 朱玉红 周进 王国康 甘玲 郭建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9-37,共9页
胆盐水解酶(bile salt hydrolase,BSH)是由肠道菌群中部分微生物产生并且广泛分布于动物胃肠道中的一种胞内酶,具有优良的胆酸盐水解活性。该研究旨在克隆并原核表达植物乳植杆菌胆盐水解酶(Lactobacillus plantarumbile bile salt hydr... 胆盐水解酶(bile salt hydrolase,BSH)是由肠道菌群中部分微生物产生并且广泛分布于动物胃肠道中的一种胞内酶,具有优良的胆酸盐水解活性。该研究旨在克隆并原核表达植物乳植杆菌胆盐水解酶(Lactobacillus plantarumbile bile salt hydrolase,LpBSH),系统研究其酶学特性和结构特征,为开发新型降脂酶制剂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重组LpBSH表达系统,测定其酶学性质并进行动力学分析。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LpBSH的三维结构、活性位点及底物结合口袋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原核表达的LpBSH在最适条件下活性为88.7 U/mL,显著高于野生型。重组LpBSH在pH为6.5时活性最高,并在pH_(4).5~6.5范围内保持较高活性;K+对LpBSH水解活性有轻微促进作用,而重金属离子普遍抑制活性;动力学分析显示,LpBSH催化反应符合Hill方程,表现出底物正协同效应;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LpBSH的氨基酸序列并预测其三维结构特征,研究了关于其氨基酸序列、活性位点、底物结合口袋及底物偏好性的关系。该研究为深入理解LpBSH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及其在动物胆固醇代谢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并为LpBSH酶制剂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 胆盐水解酶 酶学性质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植物乳植杆菌抗菌肽W3-2的特性及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17
作者 王世玉 赵玲艳 邓放明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43-152,共10页
为了探究合成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抗菌肽(W3-2)的稳定性以及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效果与机制。本实验分析合成抗菌肽W3-2对温度、pH值、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蛋白酶K、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和... 为了探究合成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抗菌肽(W3-2)的稳定性以及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效果与机制。本实验分析合成抗菌肽W3-2对温度、pH值、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蛋白酶K、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和部分化学试剂(乙二胺四乙酸、脲、吐温、甲醇和乙醇)的稳定性以及抑菌谱;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杀菌动力学探讨其抑菌效果,并通过胞外K+含量、核酸和蛋白泄漏量、胞外ATP浓度的测定,流式细胞实验以及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探讨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抗菌肽W3-2对温度、pH值、蛋白酶和化学试剂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抗菌肽W3-2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425 mg/mL,能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抗菌肽W3-2通过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通透性导致K+流出,进而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导致细胞内大分子物质(核酸、蛋白质、ATP)泄漏,并破坏细胞内外形态结构,最终促进菌体死亡。本研究揭示了合成抗菌肽W3-2的基本特性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制,可为合成抗菌肽W3-2作为新型抑菌剂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 抗菌肽 金黄色葡萄球菌 特性 抑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Q7后生元在馒头和牛乳防腐保鲜中的应用
18
作者 刘银雪 韩佶佟 +4 位作者 黄冬成 郝林林 刘伊索 曹佳媛 易华西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7-102,共6页
后生元是指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无生命微生物和/或其成分的制剂,主要由菌体代谢产物及细胞组分组成。开展后生元在食品防腐中的应用研究对提高食品品质和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 后生元是指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无生命微生物和/或其成分的制剂,主要由菌体代谢产物及细胞组分组成。开展后生元在食品防腐中的应用研究对提高食品品质和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Q7,分别采用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2种方式制备后生元制剂,以单增李斯特菌为指示菌,研究加工方式和温度对后生元抑菌活性的影响,最后将其应用于馒头和牛乳的防腐保鲜。结果表明,植物乳植杆菌Q7后生元在37~121℃均可以保持较强的抑菌活性;植物乳植杆菌Q7后生元可以有效延缓馒头片发霉现象;不添加后生元的牛乳组贮藏第5天,单增李斯特菌的菌落数已超出国家标准,而添加植物乳植杆菌Q7后生元的牛乳组可以延缓到第11天,证明其对牛乳贮藏起到较好的保鲜效果。该研究研发了一种源于植物乳植杆菌Q7的后生元,具有开发成为食品生物防腐剂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 后生元 馒头 防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Kefir对植物乳植杆菌发酵胡萝卜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居子瑄 瞿恒贤 +3 位作者 钱易 李康宁 李文静 顾瑞霞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8-115,共8页
为探究添加Kefir对植物乳植杆菌(Lp.x2)发酵胡萝卜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两种菌株单独发酵和混菌发酵的胡萝卜理化性质、质构性质、感官评价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发酵10 d时,Lp.x2单独发酵总酸最低,亚硝酸盐含量较高;而Kefir单独发... 为探究添加Kefir对植物乳植杆菌(Lp.x2)发酵胡萝卜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两种菌株单独发酵和混菌发酵的胡萝卜理化性质、质构性质、感官评价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发酵10 d时,Lp.x2单独发酵总酸最低,亚硝酸盐含量较高;而Kefir单独发酵总酸最高,亚硝酸盐最低;混菌发酵介于两者之间。相较于Lp.x2单独发酵,Kefir的添加提高了18.46%~43.66%的总酸,最高降低了8.20%的亚硝酸盐。添加Kefir发酵胡萝卜的硬度下降,果胶酶活性增加,其中Lp.x2∶Kefir(50∶1)感官评分最高,为80.80分。挥发性风味结果显示,添加Kefir有利于风味物质的形成,当Lp.x2∶Kefir(50∶1)时共检出风味物质58种,比Lp.x2单独发酵多7种风味物质。因此Kefir的添加可以提高Lp.x2发酵胡萝卜的食用特性,有利于发酵胡萝卜品质的提升。本研究揭示了Kefir的添加对发酵胡萝卜品质的影响,确定了发酵胡萝卜的最佳接菌比例,填补了现有研究中的空白,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 KEFIR 胡萝卜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30产胞外多糖的结构表征及降尿酸作用
20
作者 韩冬 张佳辉 +1 位作者 江正强 常畅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8-155,共8页
本研究筛选得到1株高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的菌株,确定其为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命名为HZB-30,并对其生化性质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发酵过程中产酸能力显著,发酵28 h后EPS产量达到230.66... 本研究筛选得到1株高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的菌株,确定其为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命名为HZB-30,并对其生化性质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发酵过程中产酸能力显著,发酵28 h后EPS产量达到230.66 mg/L。HZB-30产EPS分子质量为14639 Da,含有葡萄糖(37.76%)、半乳糖(19.15%)等多种单糖组分,具有较高的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抑制率(80.2%)。经体外模拟消化后,HZB-30产EPS的消化率为20.7%,且仍具有XO抑制活性(43.3%)。通过构建高尿酸HK-2细胞模型发现,HZB-30产EPS(20~60μg/mL)能够有效降低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IL-8的水平,减少尿酸生成。本实验结果可为HZB-30产EPS在降尿酸功能食品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 胞外多糖 结构表征 降尿酸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