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宜冷冻干燥保护剂提高植物乳杆菌LIP-1微胶囊性能 被引量:15
1
作者 田文静 王俊国 +5 位作者 宋娇娇 岳林芳 王亚利 包秋华 张和平 孟和毕力格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85-294,共10页
为了探讨添加冷冻干燥保护剂对Lactobacillus.plantarum(L.plantarum)LIP-1微胶囊性能的影响,该试验以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LIP-1微胶囊的包埋率和冻干存活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冷冻干燥保护剂,在此基础上... 为了探讨添加冷冻干燥保护剂对Lactobacillus.plantarum(L.plantarum)LIP-1微胶囊性能的影响,该试验以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LIP-1微胶囊的包埋率和冻干存活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冷冻干燥保护剂,在此基础上将其添加到微胶囊中,观察对L.plantarum LIP-1微胶囊形态、释放性等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冷冻干燥保护剂的最佳配方为质量分数分别为甘油2%、麦芽糖1%、L-半胱氨酸2%、乳糖2%,此时微胶囊的包埋率为67.60%,冻干存活率为83.80%;与未添加保护剂的空白对照组相比,添加适宜保护剂的微胶囊在表观形态、肠液释放性、耐胃酸性及在不同温度(4、20、37℃)下的耐贮藏性能均显著提高(P〈0.05)。添加适宜保护剂的微胶囊表面更加光滑致密,粒径更小,约100μm(空白对照组约为150~200μm);在模拟肠液中,添加适宜保护剂的微胶囊完全释放仅需60 min,而空白对照组需要90 min才能释放完全;在耐胃酸性上,添加适宜保护剂的LIP-1微胶囊在120min后,活菌数才开始显著下降(P〈0.05),150 min后,活菌数下降约30%;空白对照组在90 min后活菌数开始显著下降(P〈0.05),150 min后,活菌数下降约44%;在4、20、37℃贮藏28 d后,加保护剂组的活菌数分别下降0.76、1.33、1.88 lg(cfu/g),而空白对照组的活菌数分别下降0.96、1.50、2.40 lg(cfu/g)。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适宜的冷冻干燥保护剂可以提高L.plantarum LIP-1微胶囊的性能,为工业化生产中提高益生菌微胶囊的性能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埋 干燥 优化 微胶囊 植物乳杆菌li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离子对植物乳杆菌LIP-1抗冷冻干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孙瑞胤 王瑞雪 +7 位作者 鄂晶晶 姚彩青 何宗柏 张巧玲 陈子超 马蓉泽 包秋华 王俊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00-106,共7页
本文以植物乳杆菌LIP-1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钙离子对菌株生长量及抗冷冻干燥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浓度钙离子对菌体形态、细胞壁及细胞膜结构完整性以及细胞膜脂肪酸构成的影响,以探讨钙离子影响菌株... 本文以植物乳杆菌LIP-1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钙离子对菌株生长量及抗冷冻干燥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浓度钙离子对菌体形态、细胞壁及细胞膜结构完整性以及细胞膜脂肪酸构成的影响,以探讨钙离子影响菌株抗冷冻干燥性能的机制。结果表明:当在MRS培养基中添加0.5 mmol/L的钙离子时,与未添加钙离子的对照组相比,菌株的生长量提升了0.717×10^(9) CFU/mL,存活率提升了21.52%(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钙离子可以使植物乳杆菌LIP-1长度明显变短;菌株的细胞壁与细胞膜的损伤程度降低;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升高,U/S变大;添加钙离子还可以使菌株的常温贮藏稳定性得到提高,第8周时添加钙离子的实验组相较对照组(MRS)活菌数提升了13.65倍。该结果为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钙离子促进菌体生长以及提高菌株的抗冷冻干燥性与贮藏稳定性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lip-1 真空冷冻干燥 钙离子 存活率 细胞形态 细胞膜脂肪酸 关键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酸对植物乳杆菌LIP-1生长及冻干存活率的影响及其机理 被引量:6
3
作者 何宗柏 孙瑞胤 +3 位作者 鄂晶晶 麻丽丽 张晓宁 王俊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8-74,共7页
以植物乳杆菌LIP-1为研究对象,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油酸(C18:1ω9c),研究C18:1ω9c对该菌株生长及冻干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RS培养基中添加低质量浓度(≤0.2 g/L)C18:1ω9c可提高活菌数和冻干存活率,C18:1ω9c最适添加质... 以植物乳杆菌LIP-1为研究对象,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油酸(C18:1ω9c),研究C18:1ω9c对该菌株生长及冻干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RS培养基中添加低质量浓度(≤0.2 g/L)C18:1ω9c可提高活菌数和冻干存活率,C18:1ω9c最适添加质量浓度为0.1 g/L,在此质量浓度下,与未添加C18:1ω9c的空白对照组相比,活菌数提高了9×108 CFU/mL,冻干存活率提高了8.38%;当培养基中C18:1ω9c质量浓度≥0.3 g/L时,菌株的生长受到抑制。用气相色谱法分析细胞膜脂肪酸构成,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0.1 g/L组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提高了0.45%,环丙烷脂肪酸(C19cyc11)比例上升了8.35%;相关性分析表明,棕榈酸与C19cyc11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硬脂酸与C18:1ω9c呈显著负相关;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植物乳杆菌LIP-1冻干菌体,实验组发出绿色荧光的菌体明显多于对照组,这说明在冷冻干燥过程中实验组细胞膜完整性维持得较好;测定冻干后植物乳杆菌LIP-1上清液中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发现实验组上清液中酶活性低于MRS组,表明低质量浓度C18:1ω9c(≤0.2 g/L)能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降低β-半乳糖苷酶的泄漏量。结论:培养基中添加低质量浓度C18:1ω9c能促进菌体合成C19cyc11,诱导饱和脂肪酸转化为不饱和脂肪酸,提高菌株对冷冻干燥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 植物乳杆菌lip-1 冷冻干燥 冻干存活率 细胞膜 不饱和脂肪酸 环丙烷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素2-1纯化、鉴定及抑菌机理研究
4
作者 李梦洋 车晓雪 孙庆申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6-146,共11页
为了探究植物乳植杆菌L_(3)(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L_(3),L.plantarum L_(3))所产细菌素的基本性质及其抑菌机制,本研究利用MRS培养L.plantarum L_(3),采用乙酸乙酯萃取L.plantarum L_(3)发酵液,然后通过葡聚糖凝胶层析、阳离... 为了探究植物乳植杆菌L_(3)(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L_(3),L.plantarum L_(3))所产细菌素的基本性质及其抑菌机制,本研究利用MRS培养L.plantarum L_(3),采用乙酸乙酯萃取L.plantarum L_(3)发酵液,然后通过葡聚糖凝胶层析、阳离子交换层析、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离纯化,再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进行鉴定;以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作为指示菌,通过结晶紫染色,扫描电镜、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分析,胞外碱性磷酸酶(AKP)、ATP、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测定等方法分析了该细菌素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植物乳植杆菌素2-1(P2-1)为一种新型细菌素,分子量为983.564 Da。P2-1对两种指示菌最小抑菌浓度均为28.5μg/mL。P2-1的抑菌过程包括抑制/清除指示菌生物膜;破坏细胞壁,导致AKP外泄;破坏细胞膜,引发细胞内容物(如ATP、LDH)的流出;结合指示菌的DNA并破坏其结构。综上,P2-1对指示菌能够造成多重损伤,并最终导致菌体死亡。上述结果为P2-1作为绿色生物防腐剂的开发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素2-1 纯化 鉴定 抑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发酵黑木耳多糖的结构表征及降血糖机制研究
5
作者 何荣军 胡溢鑫 +3 位作者 钟浩 沈佶儿 刘世柱 孙培龙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4-141,共8页
为探究植物乳植杆菌N1发酵对黑木耳多糖的影响,采用乙醇沉淀提取多糖,经Sevag法脱蛋白,DEAE-Sepharose Fast Flow和Sephacryl S-300柱分离纯化,得到了纯化的黑木耳发酵多糖FAAP-2-1(fermented 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polysaccharid... 为探究植物乳植杆菌N1发酵对黑木耳多糖的影响,采用乙醇沉淀提取多糖,经Sevag法脱蛋白,DEAE-Sepharose Fast Flow和Sephacryl S-300柱分离纯化,得到了纯化的黑木耳发酵多糖FAAP-2-1(fermented 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polysaccharide-2-1,FAAP-2-1),建立胰岛素抵抗HepG2(insulin resistance HepG2,IR-HepG2)细胞模型与斑马鱼糖尿病模型进行降血糖活性进行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其降血糖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FAAP-2-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8×10^(6)Da,主要由半乳糖、甘露糖、木糖、岩藻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醛酸8种单糖组成,其比例为4.27∶55.27∶0.36∶1.90∶16.34∶1.54∶2.51∶17.81。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表明,FAAP-2-1可以恢复IR-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使糖尿病斑马鱼血糖下降73.52%,上调糖尿病相关基因AKT、PI3K、IRS和GLUT2的相对表达量,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恢复和改善糖尿病斑马鱼葡萄糖代谢异常的症状,改善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多糖 植物杆菌N1 发酵 降血糖活性 斑马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修饰植物乳杆菌及其对黄曲霉毒素B_(1)吸附脱除作用
6
作者 王逸凡 王丙辰 +2 位作者 闫玮璇 何扩 张秀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24-130,共7页
为了研究植物乳杆菌材料对黄曲霉毒素去除新方法,为黄曲霉毒素B_(1)的高效生物去除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采用基于聚多巴胺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Polydopamine-bas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p-ATRP)和细胞自催化的无铜... 为了研究植物乳杆菌材料对黄曲霉毒素去除新方法,为黄曲霉毒素B_(1)的高效生物去除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采用基于聚多巴胺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Polydopamine-bas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p-ATRP)和细胞自催化的无铜添加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Cell-catalyzed Copper-free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c-ATRP)对植物乳杆菌活细胞表面进行修饰,引导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体系自组装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材料,对修饰后的植物乳杆菌进行表征,并比较修饰前后植物乳杆菌对黄曲霉毒素B_(1)吸附脱附能力。结果表明,未修饰的植物乳杆菌,细胞表面圆润光滑,经过p-ATRP修饰后的植物乳杆菌,细胞表面变得极为粗糙,经过c-ATRP修饰后的植物乳杆菌,细胞表面出现褶皱;未修饰的植物乳杆菌的Zeta点位为-8.43 mV,经过Dopamine和PNIPAAm修饰后的植物乳杆菌点位分别为1.791和13.767 mV;植物乳杆菌在0.1~100μg/mL黄曲霉毒素B_(1)吸附率为75.3%,p-ATRP和c-ATRP修饰的植物乳杆菌比未修饰的植物乳杆菌吸附能力分别提高了7.8%和6.4%。在相同黄曲霉毒素B_(1)浓度下,植物乳杆菌脱附率为6.1%,p-ATRP和c-ATRP修饰的植物乳杆菌脱附能力分别提高了14.4%和42%。经过修饰后的植物乳杆菌显著提升了植物乳杆菌对黄曲霉毒素的吸附和脱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黄曲霉毒素 B_(1) 植物杆菌 细胞表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1-1-2发酵去除葡萄柚果汁苦味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
7
作者 李辉 王艺璇 +4 位作者 李龙 许千琪 韩茹冰 吴正言 张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8-107,共10页
通过筛选功能性寡糖代谢较强的菌株发酵葡萄柚汁有潜力对其中的柚皮苷进行水解,从而去除苦味。结果显示,通过植物乳杆菌1-1-2发酵后果汁中柚皮苷含量降低,同时,柚皮素含量显著提高,总酚含量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 通过筛选功能性寡糖代谢较强的菌株发酵葡萄柚汁有潜力对其中的柚皮苷进行水解,从而去除苦味。结果显示,通过植物乳杆菌1-1-2发酵后果汁中柚皮苷含量降低,同时,柚皮素含量显著提高,总酚含量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也显著提高。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与总酚含量和柚皮素含量呈正相关。植物乳杆菌1-1-2可将柚皮苷进行水解,转化为没有苦味的柚皮素,而柚皮素的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柚皮苷。发酵后的葡萄柚汁感官评价得分高于未发酵葡萄柚汁。本研究可为改善葡萄柚口感、开发活性更强的功能性益生菌发酵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柚 植物杆菌1-1-2 去苦能力 柚皮苷 柚皮素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1-9代谢水苏糖机制研究
8
作者 刘天仪 张文静 +2 位作者 廖强 毛咏荷 刘军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2,共9页
从发酵羊乳中筛选分离得到1株乳酸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植物乳杆菌1-9,且该菌株对水苏糖具有优异的代谢效果。为研究植物乳杆菌1-9代谢水苏糖机制,以水苏糖为唯一碳源绘制生长曲线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含量变化... 从发酵羊乳中筛选分离得到1株乳酸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植物乳杆菌1-9,且该菌株对水苏糖具有优异的代谢效果。为研究植物乳杆菌1-9代谢水苏糖机制,以水苏糖为唯一碳源绘制生长曲线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含量变化,采用薄层层析法探究植物乳杆菌1-9代谢水苏糖历程,在监控水苏糖关键代谢酶基因表达的基础上分析发酵液中相关酶活变化。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1-9代谢水苏糖产生的主要短链脂肪酸为乙酸和戊酸,发酵液中最高质量浓度分别为28.64 mg/mL和2.74 mg/mL;短链脂肪酸的积累导致发酵液pH值显著降低至4.00左右。结合水苏糖代谢历程、基因表达及酶活变化,推断植物乳杆菌1-9基因组中5-359可编码α-半乳糖苷酶,其作用于水苏糖末端α-半乳糖苷键,生成半乳糖、少量乳糖和蔗糖并被植物乳杆菌1-9代谢。研究结果旨在为基于植物乳杆菌与水苏糖的合生元的合理设计及相关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1-9 水苏糖 代谢机制 Α-半糖苷酶 基因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嘧啶对植物乳植杆菌LIP-1冻干存活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9
作者 马蓉泽 王俊国 +2 位作者 鄂晶晶 陈子超 张敬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08-316,共9页
为了研究在培养基中添加微量生长因子对菌株冷冻干燥存活率的影响,该研究以植物乳植杆菌LIP-1(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LIP-1)为研究对象,探究培养基中添加尿嘧啶对菌株冷冻干燥存活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未添加尿嘧... 为了研究在培养基中添加微量生长因子对菌株冷冻干燥存活率的影响,该研究以植物乳植杆菌LIP-1(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LIP-1)为研究对象,探究培养基中添加尿嘧啶对菌株冷冻干燥存活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未添加尿嘧啶的空白对照组相比,在培养基中添加0.05 g/L尿嘧啶能够显著提高植物乳植杆菌LIP-1的活菌数与冻干存活率(P<0.05)。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究,发现尿嘧啶的加入能够促使菌株合成更多的尿苷二磷酸(P<0.05),从而使肽聚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进而提高细胞壁的稳定性;同时尿嘧啶的加入抑制了乳清酸向尿苷二磷酸的转化,使胞内的乳清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菌株利用乳清酸的抗氧化能力减轻了活性氧对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程度,进而减少了细胞膜的损伤程度。结果表明植物乳植杆菌LIP-1通过代谢尿嘧啶减轻了细胞壁与细胞膜受到的冻干损伤,提高了菌株的冻干存活率。研究结果为提高菌株冷冻干燥存活率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干燥 植物杆菌lip-1 尿嘧啶 细胞壁 细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素L-1对冷却肉的防腐保鲜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徐鹏昀 樊雯 +2 位作者 徐美玲 张金兰 李平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4-267,共4页
本实验研究了植物乳杆菌素L-1对冷却肉的防腐保鲜效果。实验中对冷却肉的微生物、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三方面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效价320AU/ml组效果与Nisin相近,效价640AU/ml组的效果优于Nisin,通过对照,效价640AU/ml的植物乳杆菌素L-... 本实验研究了植物乳杆菌素L-1对冷却肉的防腐保鲜效果。实验中对冷却肉的微生物、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三方面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效价320AU/ml组效果与Nisin相近,效价640AU/ml组的效果优于Nisin,通过对照,效价640AU/ml的植物乳杆菌素L-1处理组可将冷却肉的保质期从3d延长至12d。植物乳杆菌素L-1对冷却肉中主要污染菌——假单胞菌和潜在致病菌——单增李斯特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植物乳杆菌素L-1作为冷却肉的生物防腐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素L-1 保鲜 冷却肉 NI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植物乳杆菌LPL-1产细菌素发酵条件及细菌素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瑶 李琪 李平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01-109,共9页
为提高新型植物乳杆菌LPL-1所产细菌素(植物乳杆菌素LPL-1)的产量,以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为指示菌,相对抑菌效价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优发酵条件。利用单因素试验与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主要影响因素为... 为提高新型植物乳杆菌LPL-1所产细菌素(植物乳杆菌素LPL-1)的产量,以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为指示菌,相对抑菌效价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优发酵条件。利用单因素试验与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发酵时间与初始pH值,通过最陡爬坡试验与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1℃、培养基初始pH 6.40、发酵时间32 h、接种量0.5%、装液量60%,在此条件下细菌素效价(674.29 AU/mL)比优化前(292.02 AU/mL)提高了1.31倍。通过对细菌素理化性质的分析,证明了细菌素具有热稳定性(100℃,30 min)、酸碱稳定性(pH 2~10)、蛋白酶敏感性与抑菌性,同时利用二硫键变性剂对细菌素结构中的二硫键进行变性处理,证明二硫键对其抑菌特性的重要性。因此,通过细菌素发酵条件的优化与理化性质的分析,为菌种与细菌素的产业化生产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LPL-1 植物杆菌素LPL-1 发酵条件 响应面法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BS22对黄曲霉毒素B_1的吸附效果及对肉鸡消化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艳 曾东 +3 位作者 倪学勤 王剑 曾燕 简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6-293,共8页
为探明植物乳杆菌BS22对黄曲霉毒素的解毒作用及对肉鸡肠道菌群的影响,设饲料添加不同量的BS22试验(不饲喂)和饲料添加BS22饲喂肉鸡试验。在含有50μg黄曲霉毒素B1(AFB1)的1 kg饲料中加入106、107、108 CFU/g植物乳杆菌BS22,于加入0、15... 为探明植物乳杆菌BS22对黄曲霉毒素的解毒作用及对肉鸡肠道菌群的影响,设饲料添加不同量的BS22试验(不饲喂)和饲料添加BS22饲喂肉鸡试验。在含有50μg黄曲霉毒素B1(AFB1)的1 kg饲料中加入106、107、108 CFU/g植物乳杆菌BS22,于加入0、15、30 d检测AFB1含量。检测结果:加入BS22后,各组饲料中的AFB1含量均显著下降;同一添加量下,随饲料贮存时间的增加,AFB1含量均有所提高。肉鸡饲喂设3个组:I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II组,饲喂基础日粮+50μg/kg黄曲霉毒素B1;III组,饲喂基础日粮+50μg/kg黄曲霉毒素B1+1.0×108 CFU/g植物乳杆菌BS22。试验期为28 d。采用RCR–DGGE比较4周龄肉鸡嗉囊、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盲肠内容物及黏膜细菌群落的结构。对消化道内容物而言,除回肠外,消化道其他部位的内容物的细菌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均是III组的高于II组和对照组;聚类图显示,除腺胃和盲肠外,其他部位均是II组与对照组聚在一起,而III组单独存在。对消化道黏膜而言,除空肠和盲肠外,其他部位的黏膜的细菌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均是II组的均高于III组和对照组,且III组和对照组的细菌多样性指数相近或相同;除回肠和盲肠外,其他部位III组和对照组聚在一起,而试验II组单独存在。综合分析,黄曲霉毒素B1对各肠段内容物菌群的作用不明显,对黏膜菌群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对十二指肠的黏膜菌群影响更明显,植物乳杆菌BS22能调节由于黄曲霉毒素B1引起的肠道黏膜菌群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 黄曲霉毒素B1 肠道菌群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多样性 肉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LB-B1产细菌素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谢英 覃倩倩 +2 位作者 张京声 张列兵 郝彦玲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2-25,共4页
为提高分离自新疆传统发酵乳制品酸马奶中植物乳杆菌LB—B1产细菌素的能力,对其产细菌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分别研究了培养条件(时问、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和培养基成分对细菌素产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产... 为提高分离自新疆传统发酵乳制品酸马奶中植物乳杆菌LB—B1产细菌素的能力,对其产细菌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分别研究了培养条件(时问、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和培养基成分对细菌素产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产植物乳杆菌LB-B1的最佳培养条件为37℃静置培养20h,培养基初始pH值为6~7;最佳培养基成分组合为葡萄糖30g/L、胰蛋白胨10g/L、牛肉膏10g/L、酵母粉5g/L、无水乙酸钠5g/L、柠檬酸铵2g/L、磷酸氢二钾2g/L、硫酸镁0.28g/L、硫酸锰0.25g/L、吐温-804mL/L。在优化发酵条件下,植物乳杆菌LB-B1产细菌素高达10240AU/mL,提高了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LB—B1 细菌素 发酵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LPL-1产细菌素发酵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瑶 李琪 李平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11-317,共7页
乳酸细菌素是细胞在转录翻译过程中通过核糖体机制合成,并分泌到菌体体外的一类具有抑菌活性的蛋白质,细菌素具有无抗药性、无毒副作用及易被人体降解的特点,因此是一种天然的食品防腐保鲜剂。为了提高植物乳杆菌LPL-1所产细菌素的产量... 乳酸细菌素是细胞在转录翻译过程中通过核糖体机制合成,并分泌到菌体体外的一类具有抑菌活性的蛋白质,细菌素具有无抗药性、无毒副作用及易被人体降解的特点,因此是一种天然的食品防腐保鲜剂。为了提高植物乳杆菌LPL-1所产细菌素的产量,以单增李斯特菌为指示菌,相对抑菌效价为效应值,通过响应面法对发酵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优培养基组成。利用单因素试验与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为葡萄糖质量分数、胰蛋白胨质量分数与吐温-80体积比,最陡爬坡试验与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确定了最优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质量分数2.08%、酵母粉质量分数0.51%、胰蛋白胨质量分数1.02%、牛肉膏质量分数1%、吐温-80体积比1.02 mL/L、磷酸氢二钾质量浓度3 g/L、乙酸钠质量分数0.5%、硫酸镁质量浓度0.2 g/L、硫酸锰质量浓度0.3g/L、柠檬酸氢二铵质量浓度2 g/L、蒸馏水体积1 L。在此条件下细菌素效价(752.11 AU/mL)比优化前(286.67AU/mL)提高了1.62倍。因此,发酵培养基的优化为菌种与细菌素的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LPL-1 植物杆菌 发酵培养基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SCS1对高血糖模型小鼠的降血糖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孟晓 蒋丽施 +4 位作者 骞宇 康晋梅 陈艳 王娟 车振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2-357,共6页
本文通过给小鼠灌胃植物乳杆菌SCS1(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CS1,L.plantarum SCS1)发酵液研究其对高血糖模型小鼠的体重、血糖水平、葡萄糖耐受量、血浆中离子(K^+、Na^+、Cl^-)含量以及肝糖原等指标的影响。通过选用3周龄SPF(specif... 本文通过给小鼠灌胃植物乳杆菌SCS1(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CS1,L.plantarum SCS1)发酵液研究其对高血糖模型小鼠的体重、血糖水平、葡萄糖耐受量、血浆中离子(K^+、Na^+、Cl^-)含量以及肝糖原等指标的影响。通过选用3周龄SPF(specific-pathogen free)级昆明(KM)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普通组(NG)、预防组(PG)、模型组(MG)、低剂量治疗组(TGL)、中剂量治疗组(TGM)和高剂量治疗组(TGH)。其中NG小鼠灌胃10 m L/kg体重MRS(De Mann,Rogosa and Sharpe)液体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组,PG小鼠第二周开始采用普通饲料和10 m L/kg体重L.plantarum SCS1发酵液灌胃一周,MG小鼠灌胃10 m L/kg灭菌生理盐水为模型对照组,TGL、TGM和TGH分别灌胃10 m L/kg浓度为2.0×10~9、4.0×10~9和6.0×10~9 CFU/m L的L.plantarum SCS1发酵液。对除NG以外的各组小鼠连续注射70 mg/kg体重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并辅以高脂高糖饲料喂养一周,建立高血糖小鼠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MG小鼠血糖水平相比,高浓度(6.0×10~9 CFU/m L)L.plantarum SCS1发酵液对于TGH小鼠的血糖水平有显著降低作用(p<0.05),但预防作用不显著。另外,与MG小鼠相比,L.plantarum SCS1发酵液可以显著提高STZ诱导的TGH小鼠葡萄糖耐受能力(p<0.05)。TGH小鼠血浆中K^+含量较MG小鼠显著升高(p<0.05),而其血浆中Na^+和Cl^-含量显著降低(p<0.05)。再者,与MG小鼠相比,L.plantarum SCS1发酵液对TGH小鼠的肝糖原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因此,L.plantarum SCS1发酵液具有降低高血糖模型小鼠血糖水平的作用,同时能够改善由于高血糖引起的如小鼠体重减轻、血浆中K^+的丢失,Na+和Cl^-含量的升高以及肝糖原含量升高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SCS1 降血糖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LPb1耐受性及发酵乳制备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配东 潘道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40-244,共5页
模拟人体消化道环境,即在人工胃液、肠液的环境下对植物乳杆菌LPb1的耐受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7℃条件下,用人工胃液处理3h,收集的菌体再转入人工肠液处理3h,最后测得菌株存活率仍达88.6%。LPb1与一株嗜热链球菌混合发酵脱脂乳,与单... 模拟人体消化道环境,即在人工胃液、肠液的环境下对植物乳杆菌LPb1的耐受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7℃条件下,用人工胃液处理3h,收集的菌体再转入人工肠液处理3h,最后测得菌株存活率仍达88.6%。LPb1与一株嗜热链球菌混合发酵脱脂乳,与单菌发酵相比,混合菌产酸效果较好,发酵乳制品具有良好的持水性能,且发酵完成后,4℃冰箱贮存后酸化程度缓慢。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混合发酵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4.45%、发酵时间8.53h、发酵温度4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LPb1 耐受性 响应曲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H8对小鼠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
17
作者 李月 闫薇 +2 位作者 姜斌 林柯 任大勇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103,共11页
黏面子是以玉米面为原料发酵制成的东北地区特有的发酵食品。为探讨从黏面子中分离出的植物乳植杆菌H8是否对小鼠氧化损伤具有改善作用,建立了D-半乳糖致氧化损伤的衰老小鼠模型,并对其可能的信号机制进行研究。取32只昆明小鼠,每天注射... 黏面子是以玉米面为原料发酵制成的东北地区特有的发酵食品。为探讨从黏面子中分离出的植物乳植杆菌H8是否对小鼠氧化损伤具有改善作用,建立了D-半乳糖致氧化损伤的衰老小鼠模型,并对其可能的信号机制进行研究。取32只昆明小鼠,每天注射200 mg/kg的D-半乳糖致小鼠氧化损伤,同时灌胃浓度为1.0×1010 CFU/mL的植物乳植杆菌H8,持续8周,观察H8对氧化损伤小鼠血清和肝脏的作用情况。结果表明:H8可通过提高器官指数保护小鼠组织免受氧化应激损伤,并显著降低了血清和肝脏中氧化应激水平,包括一氧化氮和丙二醛,同时提高了血清和肝脏中抗氧化指标,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活性;此外,H&E切片染色发现,植物乳植杆菌H8可以减少D-半乳糖诱导的小鼠肝、脾、脑和结肠组织的损伤;同时,植物乳植杆菌H8可以激活sirtuin1(SIRT1)和sirtuin3(SIRT3),并激发Nrf 2-ARE途径诱导抗氧化酶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且,SIRT1可以促进p53的泛素化和降解,并减少活性氧的生成。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植杆菌H8的抗氧化作用可能与SIRT1/SIRT3/Nrf2信号通路的上调有关,研究了SIRT3通路和乳植杆菌属之间的潜在关联。本研究旨在为开发抗氧化性益生菌产品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 衰老 氧化损伤 D-半 SIRT1/SIRT3/Nrf2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AB-1降解亚硝酸钠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超 迟原龙 +2 位作者 黄紫霖 贾冬英 姚开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9期13-16,共4页
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AB-1为目标菌株,考查了培养基中亚硝酸钠(Na NO2)含量、初始p H、培养温度、接种量及培养时间对其降解Na NO2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试验分析了培养温度、接种量和培养时间的交互作用对该... 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AB-1为目标菌株,考查了培养基中亚硝酸钠(Na NO2)含量、初始p H、培养温度、接种量及培养时间对其降解Na NO2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试验分析了培养温度、接种量和培养时间的交互作用对该菌株降解Na NO2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温度、接种量及培养时间对菌株AB-1降解Na NO2具有明显影响,建立的响应面方程可以实现对该菌株降解Na NO2条件的优化。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当MRS培养基中Na NO2含量为150 mg/L、初始p H值为6.5、培养温度为32℃、接种量为2.7%,培养时间为28 h时,植物乳杆菌AB-1对Na NO2的降解率为97.94%,与预测值(98.19%)几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2 降解 植物杆菌AB-1 响应面分析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素LPL-1的异源表达及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玉 王瑶 李平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00-106,共7页
为在大肠杆菌中可溶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Ⅱa类细菌素,以植物乳杆菌素LPL-1为研究对象,将植物乳杆菌素LPL-1的表达基因克隆至阿拉伯糖启动子下,C-端与His-tag序列融合表达,以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ATCC 54002为指示菌,鉴定重组细菌素的活性... 为在大肠杆菌中可溶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Ⅱa类细菌素,以植物乳杆菌素LPL-1为研究对象,将植物乳杆菌素LPL-1的表达基因克隆至阿拉伯糖启动子下,C-端与His-tag序列融合表达,以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ATCC 54002为指示菌,鉴定重组细菌素的活性。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大肠杆菌BW25331基因组进行编辑,突变过氧化物酶基因(ahpC),敲除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B)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or)基因,成功构建了适宜IIa类细菌素表达的细胞工厂E. coil(ΔtrxB+Δgor+ahpC^(M))。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后,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证明重组细菌素具有热稳定性(60~100℃)、酸碱稳定性(pH 2~11)、表面活性剂稳定性。本研究实现了植物乳杆菌素LPL-1在大肠杆菌中的活性表达,重组表达的细菌素具有稳定的理化性质,在食品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a类酸菌细菌素 植物杆菌素LPL-1 异源表达 包涵体 CRISPR/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植物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尹杨燕 潘艳 +5 位作者 李小宁 李军 廖玉英 李常挺 韦天超 彭昊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66-673,共8页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GX20200417-1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体外抑菌活性,探讨其在生产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将植物乳杆菌GX20200417-1菌株接种至不同pH和含不同浓度胆盐的PBS,以及人工胃肠液中,使用菌落计数分析其对酸、胆盐...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GX20200417-1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体外抑菌活性,探讨其在生产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将植物乳杆菌GX20200417-1菌株接种至不同pH和含不同浓度胆盐的PBS,以及人工胃肠液中,使用菌落计数分析其对酸、胆盐和人工胃肠液的耐受性。使用牛津杯法检测GX20200417-1菌株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沙门氏菌的抑菌能力;通过与霉菌毒素共培养后使用ELISA方法研究GX20200417-1菌株对霉菌毒素的降解能力,并饲喂小鼠进行安全性试验。【结果】植物乳杆菌GX20200417-1菌株能够耐受pH 2.0及0.3%胆盐,并在人工胃肠液中有至少1×10^(4) CFU/mL的活菌数;GX20200417-1菌株发酵上清液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玉米赤霉素及黄曲霉毒素均有降解作用,但对呕吐毒素无降解作用;灌服GX20200417-1菌株后小鼠安全、无毒副作用。【结论】植物乳杆菌GX20200417-1菌株具有优良的益生特性,在畜禽生产中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 GX20200417-1菌株 生物学特性 体外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