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乳杆菌素LPL-1的异源表达及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玉 王瑶 李平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00-106,共7页
为在大肠杆菌中可溶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Ⅱa类细菌素,以植物乳杆菌素LPL-1为研究对象,将植物乳杆菌素LPL-1的表达基因克隆至阿拉伯糖启动子下,C-端与His-tag序列融合表达,以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ATCC 54002为指示菌,鉴定重组细菌素的活性... 为在大肠杆菌中可溶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Ⅱa类细菌素,以植物乳杆菌素LPL-1为研究对象,将植物乳杆菌素LPL-1的表达基因克隆至阿拉伯糖启动子下,C-端与His-tag序列融合表达,以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ATCC 54002为指示菌,鉴定重组细菌素的活性。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大肠杆菌BW25331基因组进行编辑,突变过氧化物酶基因(ahpC),敲除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B)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or)基因,成功构建了适宜IIa类细菌素表达的细胞工厂E. coil(ΔtrxB+Δgor+ahpC^(M))。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后,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证明重组细菌素具有热稳定性(60~100℃)、酸碱稳定性(pH 2~11)、表面活性剂稳定性。本研究实现了植物乳杆菌素LPL-1在大肠杆菌中的活性表达,重组表达的细菌素具有稳定的理化性质,在食品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a类酸菌细菌 植物乳杆菌素lpl-1 异源表达 包涵体 CRISPR/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素2-1纯化、鉴定及抑菌机理研究
2
作者 李梦洋 车晓雪 孙庆申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6-146,共11页
为了探究植物乳植杆菌L_(3)(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L_(3),L.plantarum L_(3))所产细菌素的基本性质及其抑菌机制,本研究利用MRS培养L.plantarum L_(3),采用乙酸乙酯萃取L.plantarum L_(3)发酵液,然后通过葡聚糖凝胶层析、阳离... 为了探究植物乳植杆菌L_(3)(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L_(3),L.plantarum L_(3))所产细菌素的基本性质及其抑菌机制,本研究利用MRS培养L.plantarum L_(3),采用乙酸乙酯萃取L.plantarum L_(3)发酵液,然后通过葡聚糖凝胶层析、阳离子交换层析、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离纯化,再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进行鉴定;以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作为指示菌,通过结晶紫染色,扫描电镜、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分析,胞外碱性磷酸酶(AKP)、ATP、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测定等方法分析了该细菌素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植物乳植杆菌素2-1(P2-1)为一种新型细菌素,分子量为983.564 Da。P2-1对两种指示菌最小抑菌浓度均为28.5μg/mL。P2-1的抑菌过程包括抑制/清除指示菌生物膜;破坏细胞壁,导致AKP外泄;破坏细胞膜,引发细胞内容物(如ATP、LDH)的流出;结合指示菌的DNA并破坏其结构。综上,P2-1对指示菌能够造成多重损伤,并最终导致菌体死亡。上述结果为P2-1作为绿色生物防腐剂的开发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2-1 纯化 鉴定 抑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细菌素植物乳杆菌MX1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3
作者 华文静 李文洁 +3 位作者 刘咪咪 苏惠 李国江 董文龙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49,共6页
该研究旨在对一株产抗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细菌素植物乳杆菌MX1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进一步挖掘该菌的功能特性基因,为开发奶牛乳房炎新型替抗产品提供理论基础。采用三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MX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 该研究旨在对一株产抗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细菌素植物乳杆菌MX1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进一步挖掘该菌的功能特性基因,为开发奶牛乳房炎新型替抗产品提供理论基础。采用三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MX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基因组的序列进行组装及其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分析,并深入探究细菌素合成基因簇的信息。共预测到3024个编码基因,编码基因总长度为2759157 bp。MX1含有可协助细菌素运输的ABC转运蛋白基因以及6种细菌素(PlantaricinK、PlantaricinJ、PlantaricinN、PlantaricinA、PlantaricinF、PlantaricinE),表明该菌能合成并分泌细菌素,保证了菌株的抑菌特性。MX1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为开发植物乳杆菌MX1作为抗生素替代品应用于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 细菌 基因簇 全基因组测序 奶牛房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植物乳杆菌LPL-1产细菌素发酵条件及细菌素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瑶 李琪 李平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01-109,共9页
为提高新型植物乳杆菌LPL-1所产细菌素(植物乳杆菌素LPL-1)的产量,以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为指示菌,相对抑菌效价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优发酵条件。利用单因素试验与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主要影响因素为... 为提高新型植物乳杆菌LPL-1所产细菌素(植物乳杆菌素LPL-1)的产量,以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为指示菌,相对抑菌效价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优发酵条件。利用单因素试验与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发酵时间与初始pH值,通过最陡爬坡试验与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1℃、培养基初始pH 6.40、发酵时间32 h、接种量0.5%、装液量60%,在此条件下细菌素效价(674.29 AU/mL)比优化前(292.02 AU/mL)提高了1.31倍。通过对细菌素理化性质的分析,证明了细菌素具有热稳定性(100℃,30 min)、酸碱稳定性(pH 2~10)、蛋白酶敏感性与抑菌性,同时利用二硫键变性剂对细菌素结构中的二硫键进行变性处理,证明二硫键对其抑菌特性的重要性。因此,通过细菌素发酵条件的优化与理化性质的分析,为菌种与细菌素的产业化生产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lpl-1 植物乳杆菌素lpl-1 发酵条件 响应面法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猪链球菌植物乳杆菌细菌素生物学特性及其编码基因簇分析
5
作者 邹鸣晓 王云飞 +4 位作者 苏惠 李涵诺 许诺 李国江 董文龙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108,共8页
研究基于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uis)耐药性加剧现状,分析植物乳杆菌细菌素抗菌生物学特性及其编码基因簇,旨在探究植物乳杆菌细菌素作为猪链球菌替抗产品的潜力。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对分离获得的乳酸菌菌株进行鉴定,建... 研究基于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uis)耐药性加剧现状,分析植物乳杆菌细菌素抗菌生物学特性及其编码基因簇,旨在探究植物乳杆菌细菌素作为猪链球菌替抗产品的潜力。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对分离获得的乳酸菌菌株进行鉴定,建立并分析菌株生长曲线及其发酵上清液抑菌动力学曲线,确定菌株最佳培养时间,并测定发酵上清液蛋白酶稳定性、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及紫外线稳定性。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菌株基因组信息及细菌素编码基因簇。结果显示:分离得到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L.plantarum)一株(W-1),其发酵上清液对猪链球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植物乳杆菌W-1的对数生长期为发酵4~6 h,24 h内其最佳培养时间约为18 h,此时其发酵上清液抗菌活性最强。植物乳杆菌W-1发酵上清液对胰蛋白酶敏感性较高,推测其中产生的抗菌活性的物质细菌素。该细菌素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及紫外线稳定性,于40~100℃、pH 2.0~10.0、紫外线处理30~120 min后均能保持较强的抗菌活性。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W-1染色体基因组大小为3297581 bp,GC占比44.47%。细菌素编码基因簇结果中,由结构基因编码参与合成ClassⅡb类细菌素PlnJK、PlnEF的核心肽起重要抗菌作用。植物乳杆菌W-1所产植物乳杆菌素对猪链球菌具有良好且稳定的抗菌效果,有作为猪链球菌替抗品的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猪链球菌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簇 植物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修饰植物乳杆菌及其对黄曲霉毒素B_(1)吸附脱除作用
6
作者 王逸凡 王丙辰 +2 位作者 闫玮璇 何扩 张秀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24-130,共7页
为了研究植物乳杆菌材料对黄曲霉毒素去除新方法,为黄曲霉毒素B_(1)的高效生物去除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采用基于聚多巴胺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Polydopamine-bas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p-ATRP)和细胞自催化的无铜... 为了研究植物乳杆菌材料对黄曲霉毒素去除新方法,为黄曲霉毒素B_(1)的高效生物去除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采用基于聚多巴胺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Polydopamine-bas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p-ATRP)和细胞自催化的无铜添加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Cell-catalyzed Copper-free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c-ATRP)对植物乳杆菌活细胞表面进行修饰,引导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体系自组装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材料,对修饰后的植物乳杆菌进行表征,并比较修饰前后植物乳杆菌对黄曲霉毒素B_(1)吸附脱附能力。结果表明,未修饰的植物乳杆菌,细胞表面圆润光滑,经过p-ATRP修饰后的植物乳杆菌,细胞表面变得极为粗糙,经过c-ATRP修饰后的植物乳杆菌,细胞表面出现褶皱;未修饰的植物乳杆菌的Zeta点位为-8.43 mV,经过Dopamine和PNIPAAm修饰后的植物乳杆菌点位分别为1.791和13.767 mV;植物乳杆菌在0.1~100μg/mL黄曲霉毒素B_(1)吸附率为75.3%,p-ATRP和c-ATRP修饰的植物乳杆菌比未修饰的植物乳杆菌吸附能力分别提高了7.8%和6.4%。在相同黄曲霉毒素B_(1)浓度下,植物乳杆菌脱附率为6.1%,p-ATRP和c-ATRP修饰的植物乳杆菌脱附能力分别提高了14.4%和42%。经过修饰后的植物乳杆菌显著提升了植物乳杆菌对黄曲霉毒素的吸附和脱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黄曲霉毒 B_(1) 植物杆菌 细胞表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抑MRSA植物乳植杆菌CHEN1的全基因组测序及产细菌素基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志娜 尹琳琳 +3 位作者 刘锦 邵孟元 叶韬 黄晓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43-50,共8页
为了深入挖掘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植物乳植杆菌CHEN1细菌素基因簇,使用PacBio RS和Illumina测序平台对植物乳植杆菌CHEN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antiSMASH... 为了深入挖掘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植物乳植杆菌CHEN1细菌素基因簇,使用PacBio RS和Illumina测序平台对植物乳植杆菌CHEN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antiSMASH软件和BAGEL4数据库预测细菌素基因簇并挖掘潜在的作用机制。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植物乳植杆菌CHEN1基因组大小为3330435 bp,GC含量为44.34%,包含1个染色体序列和8个质粒;含有3196个蛋白编码基因,结合基因本体论、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和蛋白相邻类的聚簇数据库分别注释到基因704、2317、2775个。基因组测序数据提交至NCBI获得GenBank登陆号为PRJNA1014938。采用antiSMASH软件和BAGEL4数据库预测到3个与细菌素相关的基因簇,分别为T3PKS、RiPPs和IIb类细菌素,满足细菌素表达的先决条件。该研究可为植物乳植杆菌CHEN1及抑制MRSA细菌素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生物信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 全基因组 功能注释 细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LPL-1产细菌素发酵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瑶 李琪 李平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11-317,共7页
乳酸细菌素是细胞在转录翻译过程中通过核糖体机制合成,并分泌到菌体体外的一类具有抑菌活性的蛋白质,细菌素具有无抗药性、无毒副作用及易被人体降解的特点,因此是一种天然的食品防腐保鲜剂。为了提高植物乳杆菌LPL-1所产细菌素的产量... 乳酸细菌素是细胞在转录翻译过程中通过核糖体机制合成,并分泌到菌体体外的一类具有抑菌活性的蛋白质,细菌素具有无抗药性、无毒副作用及易被人体降解的特点,因此是一种天然的食品防腐保鲜剂。为了提高植物乳杆菌LPL-1所产细菌素的产量,以单增李斯特菌为指示菌,相对抑菌效价为效应值,通过响应面法对发酵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优培养基组成。利用单因素试验与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为葡萄糖质量分数、胰蛋白胨质量分数与吐温-80体积比,最陡爬坡试验与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确定了最优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质量分数2.08%、酵母粉质量分数0.51%、胰蛋白胨质量分数1.02%、牛肉膏质量分数1%、吐温-80体积比1.02 mL/L、磷酸氢二钾质量浓度3 g/L、乙酸钠质量分数0.5%、硫酸镁质量浓度0.2 g/L、硫酸锰质量浓度0.3g/L、柠檬酸氢二铵质量浓度2 g/L、蒸馏水体积1 L。在此条件下细菌素效价(752.11 AU/mL)比优化前(286.67AU/mL)提高了1.62倍。因此,发酵培养基的优化为菌种与细菌素的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lpl-1 植物杆菌 发酵培养基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发酵黑木耳多糖的结构表征及降血糖机制研究
9
作者 何荣军 胡溢鑫 +3 位作者 钟浩 沈佶儿 刘世柱 孙培龙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4-141,共8页
为探究植物乳植杆菌N1发酵对黑木耳多糖的影响,采用乙醇沉淀提取多糖,经Sevag法脱蛋白,DEAE-Sepharose Fast Flow和Sephacryl S-300柱分离纯化,得到了纯化的黑木耳发酵多糖FAAP-2-1(fermented 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polysaccharid... 为探究植物乳植杆菌N1发酵对黑木耳多糖的影响,采用乙醇沉淀提取多糖,经Sevag法脱蛋白,DEAE-Sepharose Fast Flow和Sephacryl S-300柱分离纯化,得到了纯化的黑木耳发酵多糖FAAP-2-1(fermented 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polysaccharide-2-1,FAAP-2-1),建立胰岛素抵抗HepG2(insulin resistance HepG2,IR-HepG2)细胞模型与斑马鱼糖尿病模型进行降血糖活性进行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其降血糖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FAAP-2-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8×10^(6)Da,主要由半乳糖、甘露糖、木糖、岩藻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醛酸8种单糖组成,其比例为4.27∶55.27∶0.36∶1.90∶16.34∶1.54∶2.51∶17.81。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表明,FAAP-2-1可以恢复IR-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使糖尿病斑马鱼血糖下降73.52%,上调糖尿病相关基因AKT、PI3K、IRS和GLUT2的相对表达量,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恢复和改善糖尿病斑马鱼葡萄糖代谢异常的症状,改善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多糖 植物杆菌N1 发酵 降血糖活性 斑马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素的抑菌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满丽莉 向殿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5-220,共6页
植物乳杆菌素是由多个氨基酸组成的抑菌物质,因其稳定性高、安全性高、来源广泛、抑菌效果好等优势成为研究和关注的热点。植物乳杆菌素在食品、畜禽生产、水产和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特性不明确和合成量低是限制乳... 植物乳杆菌素是由多个氨基酸组成的抑菌物质,因其稳定性高、安全性高、来源广泛、抑菌效果好等优势成为研究和关注的热点。植物乳杆菌素在食品、畜禽生产、水产和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特性不明确和合成量低是限制乳酸菌细菌素商业化生产和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论述了植物乳杆菌素的来源、抑菌谱、抑菌机理及应用研究,为新型天然防腐剂的挖掘和细菌素合成量的提高奠定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 植物杆菌 抑菌谱 抑菌机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CCFM8724抑制中间普雷沃氏菌缓解正畸诱导性骨吸收
11
作者 胡凯 张延晓 +5 位作者 毛丙永 唐鑫 王跃岩 潘月 张秋香 崔树茂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1-98,共8页
正畸治疗是改善牙齿排列和咬合关系的有效手段,但治疗过程中常常伴随着正畸患者牙槽骨的过度骨吸收,而中间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是影响牙槽骨骨吸收的关键微生物。因此,通过抑制P.intermedia在正畸患者口腔中的定植,可以... 正畸治疗是改善牙齿排列和咬合关系的有效手段,但治疗过程中常常伴随着正畸患者牙槽骨的过度骨吸收,而中间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是影响牙槽骨骨吸收的关键微生物。因此,通过抑制P.intermedia在正畸患者口腔中的定植,可以预防正畸患者牙槽骨骨吸收的发生。该研究首先在体外验证了植物乳植杆菌CCFM8724对P.intermedia生物膜的抑制效果。随后使用植物乳植杆菌CCFM8724干预正畸模型大鼠,通过检测大鼠骨代谢指标、牙槽骨病理组织、大鼠口腔P.intermedia的定植量和牙龈组织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来评估植物乳植杆菌CCFM8724的干预效果。结果表明,植物乳植杆菌CCFM8724显著提高了正畸模型大鼠第一磨牙根尖处BV/TV值(P<0.01),抑制了牙周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的表达,同时促进了血清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的上调(P<0.01)。相较于模型组,植物乳植杆菌CCFM8724还显著降低了P.intermedia的定植量(P<0.05)。因此,植物乳植杆菌CCFM8724可通过抑制P.intermedia在大鼠口腔中的定植,下调正畸及致病菌诱导的牙周炎症反应,提高OPG/RANKL/RANK通路中OPG和RANKL的比例水平,缓解大鼠牙槽骨正畸诱导性骨吸收,该研究结果可为正畸诱导性骨吸收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骨吸收 中间普雷沃氏菌 骨保护 植物杆菌CCFM87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P158的生长曲线及其细菌素的特性 被引量:22
12
作者 刘书亮 张艾青 +2 位作者 田刚 蒲彪 胡欣洁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21-1025,1035,共6页
对源于醪糟的植物乳杆菌P158进行了生长曲线分析、药敏实验检测及细菌素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P158培养36h时生物量达到最大值,约为1011cfu/ml,且培养40 h的发酵上清液对藤黄微球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细菌... 对源于醪糟的植物乳杆菌P158进行了生长曲线分析、药敏实验检测及细菌素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P158培养36h时生物量达到最大值,约为1011cfu/ml,且培养40 h的发酵上清液对藤黄微球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细菌素效价约为1145 IU/ml,而发酵上清液pH值降至最低(3.53),显示了菌株生长与细菌素的形成密切相关。该菌株对多粘菌素B、多数氨基糖苷类耐药,对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药物敏感。细菌素对酸、热稳定,对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蛋白酶K敏感;对多数的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及一些真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却对近源乳酸菌几乎无抑制效果。该细菌素可望作为食品生物防腐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菌 细菌 植物杆菌 生长曲线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素L-1对冷却肉的防腐保鲜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徐鹏昀 樊雯 +2 位作者 徐美玲 张金兰 李平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4-267,共4页
本实验研究了植物乳杆菌素L-1对冷却肉的防腐保鲜效果。实验中对冷却肉的微生物、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三方面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效价320AU/ml组效果与Nisin相近,效价640AU/ml组的效果优于Nisin,通过对照,效价640AU/ml的植物乳杆菌素L-... 本实验研究了植物乳杆菌素L-1对冷却肉的防腐保鲜效果。实验中对冷却肉的微生物、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三方面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效价320AU/ml组效果与Nisin相近,效价640AU/ml组的效果优于Nisin,通过对照,效价640AU/ml的植物乳杆菌素L-1处理组可将冷却肉的保质期从3d延长至12d。植物乳杆菌素L-1对冷却肉中主要污染菌——假单胞菌和潜在致病菌——单增李斯特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植物乳杆菌素L-1作为冷却肉的生物防腐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L-1 保鲜 冷却肉 NI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LB-B1产细菌素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谢英 覃倩倩 +2 位作者 张京声 张列兵 郝彦玲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2-25,共4页
为提高分离自新疆传统发酵乳制品酸马奶中植物乳杆菌LB—B1产细菌素的能力,对其产细菌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分别研究了培养条件(时问、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和培养基成分对细菌素产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产... 为提高分离自新疆传统发酵乳制品酸马奶中植物乳杆菌LB—B1产细菌素的能力,对其产细菌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分别研究了培养条件(时问、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和培养基成分对细菌素产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产植物乳杆菌LB-B1的最佳培养条件为37℃静置培养20h,培养基初始pH值为6~7;最佳培养基成分组合为葡萄糖30g/L、胰蛋白胨10g/L、牛肉膏10g/L、酵母粉5g/L、无水乙酸钠5g/L、柠檬酸铵2g/L、磷酸氢二钾2g/L、硫酸镁0.28g/L、硫酸锰0.25g/L、吐温-804mL/L。在优化发酵条件下,植物乳杆菌LB-B1产细菌素高达10240AU/mL,提高了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LB—B1 细菌 发酵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pH及盐对植物乳杆菌素L-1作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伟 李平兰 +1 位作者 周康 吕燕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125,共5页
本试验分析了透析除盐后的植物乳杆菌素L-1的效价和作用方式,测定了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常涉及到的温度、pH和盐等生化条件对其作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影响,并初步探索了pH和盐对植物乳杆菌素L-1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析除盐... 本试验分析了透析除盐后的植物乳杆菌素L-1的效价和作用方式,测定了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常涉及到的温度、pH和盐等生化条件对其作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影响,并初步探索了pH和盐对植物乳杆菌素L-1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析除盐后的植物乳杆菌素L-1的效价可达1280AU/ml,作用方式为杀菌;低温下144h内可以控制住初始菌数,高温下可以短时间内迅速降低初始活菌数;在pH7.0下,该细菌素的抑菌效果最好;无论是TSBYE培养基中还是磷酸缓冲液中,试验所采用的四种盐对植物乳杆菌素L-1的杀菌作用都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各盐之间和同种盐内不同浓度间差异不显著;对吸附作用的初步研究发现pH对植物乳杆菌素的吸附作用有一定影响,而盐对其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温度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fmb10产细菌素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芸芸 陆兆新 +2 位作者 卢静 杨杰 魏照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40-145,共6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影响植物乳杆菌fmb10发酵产细菌素的8个影响因子进行初筛,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确定显著影响因子,利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佳响应面区域,运用Design-Expert软件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影响植物乳杆菌fmb10发酵产细菌素的8个影响因子进行初筛,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确定显著影响因子,利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佳响应面区域,运用Design-Expert软件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对显著影响因子的重要水平和交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fmb10产细菌素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38℃、葡萄糖质量浓度21.1 g/L、酵母膏质量浓度11.0 g/L,在此条件下,植物乳杆菌fmb10发酵上清液对大肠杆菌抑菌圈直径平均为22.90 mm,与预测值22.89 mm高度吻合,优化后植物乳杆菌fmb10发酵上清液抑菌圈直径较原始抑菌圈直径(18.37 mm)提高了24.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 细菌 PLACKETT-BURMAN设计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水开菲尔粒中植物乳杆菌的鉴定及产细菌素基因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新红 冉军舰 +3 位作者 孙华迪 赵瑞香 焦凌霞 卢艳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45-151,共7页
目的:对从水开菲尔粒中分离得到1株能产生抑菌物质的菌株QF01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产细菌素进行实验、鉴定和基因序列分析。方法:通过牛津杯法测定抑菌能力,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16S r DNA和细菌素相... 目的:对从水开菲尔粒中分离得到1株能产生抑菌物质的菌株QF01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产细菌素进行实验、鉴定和基因序列分析。方法:通过牛津杯法测定抑菌能力,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16S r DNA和细菌素相关基因并测序,利用Pro Param tool、TMHMM 2.0、Inter Pro Scan、SOPM和SWISSMODEL在线软件对基因编码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该菌株产的细菌素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JM109)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该菌株属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该菌株含有pln D、pln EF、pln V、pln R四种基因,其中pln V基因编码产物有跨膜螺旋结构,其结构存在信号肽特征。此外,从三级结构的模型预测得到4种基因的编码产物均存在α-螺旋、β-转角、伸展链和无规则卷曲。结论:从水开菲尔粒分离得到的L.plantarum QF01菌株,含有pln D、pln EF、pln V、pln R细菌素基因,对大肠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 细菌 抑菌活性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BS22对黄曲霉毒素B_1的吸附效果及对肉鸡消化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艳 曾东 +3 位作者 倪学勤 王剑 曾燕 简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6-293,共8页
为探明植物乳杆菌BS22对黄曲霉毒素的解毒作用及对肉鸡肠道菌群的影响,设饲料添加不同量的BS22试验(不饲喂)和饲料添加BS22饲喂肉鸡试验。在含有50μg黄曲霉毒素B1(AFB1)的1 kg饲料中加入106、107、108 CFU/g植物乳杆菌BS22,于加入0、15... 为探明植物乳杆菌BS22对黄曲霉毒素的解毒作用及对肉鸡肠道菌群的影响,设饲料添加不同量的BS22试验(不饲喂)和饲料添加BS22饲喂肉鸡试验。在含有50μg黄曲霉毒素B1(AFB1)的1 kg饲料中加入106、107、108 CFU/g植物乳杆菌BS22,于加入0、15、30 d检测AFB1含量。检测结果:加入BS22后,各组饲料中的AFB1含量均显著下降;同一添加量下,随饲料贮存时间的增加,AFB1含量均有所提高。肉鸡饲喂设3个组:I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II组,饲喂基础日粮+50μg/kg黄曲霉毒素B1;III组,饲喂基础日粮+50μg/kg黄曲霉毒素B1+1.0×108 CFU/g植物乳杆菌BS22。试验期为28 d。采用RCR–DGGE比较4周龄肉鸡嗉囊、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盲肠内容物及黏膜细菌群落的结构。对消化道内容物而言,除回肠外,消化道其他部位的内容物的细菌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均是III组的高于II组和对照组;聚类图显示,除腺胃和盲肠外,其他部位均是II组与对照组聚在一起,而III组单独存在。对消化道黏膜而言,除空肠和盲肠外,其他部位的黏膜的细菌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均是II组的均高于III组和对照组,且III组和对照组的细菌多样性指数相近或相同;除回肠和盲肠外,其他部位III组和对照组聚在一起,而试验II组单独存在。综合分析,黄曲霉毒素B1对各肠段内容物菌群的作用不明显,对黏膜菌群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对十二指肠的黏膜菌群影响更明显,植物乳杆菌BS22能调节由于黄曲霉毒素B1引起的肠道黏膜菌群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 黄曲霉毒B1 肠道菌群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多样性 肉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菜中1株植物乳杆菌所产细菌素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邢少华 刘文丽 +4 位作者 贡汉生 刘晔 都灵玮 王飞 鲁畅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20,共6页
细菌素是由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通过核糖体合成机制产生的一类具有抑菌活性的多肽或蛋白类物质,是一种具有安全性、高效性、易降解性的天然抑菌物质。研究从传统乳酸发酵食品泡菜中分离筛选出1株产细菌素的乳酸菌,通过API 50CHL糖酵解... 细菌素是由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通过核糖体合成机制产生的一类具有抑菌活性的多肽或蛋白类物质,是一种具有安全性、高效性、易降解性的天然抑菌物质。研究从传统乳酸发酵食品泡菜中分离筛选出1株产细菌素的乳酸菌,通过API 50CHL糖酵解、16S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命名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m plantarum)PY5-7。实验表明:PY5-7具有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广谱抑菌性,并且对链霉蛋白酶和α-胰凝乳蛋白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该细菌素的抑菌活性pH范围较广,为pH 2.0~9.0,并分别在70,80,90℃下处理1h后仍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耐酸碱性,在生物食品防腐剂的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广谱抑菌性 植物杆菌 生理特性 泡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乳酸菌对植物乳杆菌KLDS1.0391细菌素合成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满丽莉 孟祥晨 赵日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0-184,共5页
植物乳杆菌KLDS1.0391与76株乳酸菌分别共培养后,测定培养物的抑菌活性和活菌数,判断与乳酸菌共培养对植物乳杆菌细菌素合成的影响及细菌素合成与菌体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KLDS1.0706、KLDS4.0315、KLDS4.0351、罗伊氏乳杆菌... 植物乳杆菌KLDS1.0391与76株乳酸菌分别共培养后,测定培养物的抑菌活性和活菌数,判断与乳酸菌共培养对植物乳杆菌细菌素合成的影响及细菌素合成与菌体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KLDS1.0706、KLDS4.0315、KLDS4.0351、罗伊氏乳杆菌KLDS1.0736这4株菌与植物乳杆菌KLDS1.0391共培养后,抑菌活性显著增加(P<0.01)。与罗伊氏乳杆菌共培养过程中细菌素的抑菌活性与植物乳杆菌KLDS1.0391的细胞密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并且发现只有活的诱导菌与植物乳杆菌KLDS1.0391共培养才能够诱导细菌素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杆菌 细菌 共培养 群体感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