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合成植物三萜及其皂苷化合物 被引量:4
1
作者 薛海洁 孙文涛 +2 位作者 赵雨佳 王颖 李春 《生物产业技术》 2019年第1期19-26,共8页
植物三萜及其皂苷化合物普遍存在于植物中,具有抗炎、抗过敏、保肝护肝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和食品等多个行业。目前,植物三萜及其皂苷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从植物中直接提取,这种方式不仅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会... 植物三萜及其皂苷化合物普遍存在于植物中,具有抗炎、抗过敏、保肝护肝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和食品等多个行业。目前,植物三萜及其皂苷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从植物中直接提取,这种方式不仅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随着合成生物学及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微生物因其生长快速、操作方便等优势成为广泛应用的宿主,这为替代传统的供应方式提供了可行的方法。然而,植物三萜类化合物复杂的合成途径和外源途径的代谢不平衡严重限制了其生产。综述了植物三萜及其皂苷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以及利用微生物细胞工厂合成三萜及其皂苷化合物的方法,并探讨了其高效微生物合成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三萜及其皂苷化合物 微生物细胞工厂 氧化鲨烯环化酶 细胞色素P450酶 葡萄糖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雪草中3种三萜皂苷的含量及抑菌活性分析
2
作者 李圆梦 罗甸 +6 位作者 牛王慧 李楚然 朱宏涛 张颖君 杨晓琴 朱国磊 赵平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72,共7页
为比较不同产地积雪草中主要三萜皂苷含量差异,采用HPLC法对15个不同产地积雪草中积雪草苷B(1)、羟基积雪草苷(2)和积雪草苷(3)的含量进行分析,并评价三萜皂苷(1-3)对植物病原真菌芸苔链格孢、尖孢镰孢和灰葡萄孢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 为比较不同产地积雪草中主要三萜皂苷含量差异,采用HPLC法对15个不同产地积雪草中积雪草苷B(1)、羟基积雪草苷(2)和积雪草苷(3)的含量进行分析,并评价三萜皂苷(1-3)对植物病原真菌芸苔链格孢、尖孢镰孢和灰葡萄孢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在15个供试样品中,云南昆明产积雪草中3种三萜皂苷的总含量最高(53.64±1.51)mg·g^(-1),其次为云南玉溪(49.72±0.75)mg·g^(-1)、广西南宁(39.12±0.60)mg·g^(-1)和云南普洱(37.77±0.69)mg·g^(-1)产积雪草,而安徽亳州和贵州遵义产积雪草中3种三萜皂苷的总含量最低,分别为(6.91±0.38)mg·g^(-1)和(8.40±0.39)mg·g^(-1);三萜皂苷(1-3)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羟基积雪草苷对芸苔链格孢的抑制作用(MIC=15.63μg·mL^(-1))强于阳性对照噻菌灵(MIC=31.25μg·mL^(-1))、积雪草苷B和积雪草苷与阳性对照噻菌灵相当,但均弱于阳性对照多菌灵(MIC=3.91μg·mL^(-1))。进一步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抗真菌活性皂苷(1-3)与抗真菌关键靶点蛋白羊毛甾醇14α-脱甲基酶(CYP51)的结合能分别为-9.75、-9.82 kcal·mol^(-1)和-6.40 kcal·mol^(-1),表明3种三萜皂苷与靶点蛋白之间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研究结果为积雪草优质种源的筛选及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草 含量分析 抑菌活性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山矾植物中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电喷雾串联质谱研究
3
作者 李斌 再帕尔·阿不力孜 +2 位作者 唐美军 浮光苗 庾石山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B10期35-36,共2页
Triterpenoid saponins from Symplocos chinensi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positive 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ulti-stage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ESI-MS^n) in a new linear ion trap mass spectrometer. It has been fou... Triterpenoid saponins from Symplocos chinensi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positive 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ulti-stage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ESI-MS^n) in a new linear ion trap mass spectrometer.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fragmentation patterns of these given saponins significantly vary in accordance with different derivatization in the glucuronyl residue of oligosaccharide chains. The product ions show that the carboxyl group and the free hydroxyl group at the C-3' position of the glucuronyl residue are the key sites for determining the fragmentation pathways of these given triterpenoid saponins.The described results in this paper confirm the mechanisms previously postulated for cross-ring cleavage process for the metal coordinated species. Furthermor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an benefit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minute compounds of this type in crude plant extracts and give some aid for the studies of similar glycoconjug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矾 化合物 电喷雾串联质谱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冬青中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分离(Ⅲ)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翠仙 林朝展 +5 位作者 杨金燕 熊天琴 邓洁薇 韦瑀龙 赵钟祥 祝晨蔯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4,共5页
药理活性研究表明,毛冬青总皂苷不仅具有明显降低血浆粘度的作用,而且还能明显抑制兔离体动脉条的收缩。继续对其总皂苷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5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为:mussaendoside R... 药理活性研究表明,毛冬青总皂苷不仅具有明显降低血浆粘度的作用,而且还能明显抑制兔离体动脉条的收缩。继续对其总皂苷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5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为:mussaendoside R(1)、ziyu-glycoside I(2)、Lucyoside H(3)、ilexoside A(4)、il-exoside O(5)。其中1、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冬青 化合物 结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灵芝中三萜及其皂苷类化合物总量的光度测定 被引量:20
5
作者 弓晓峰 谢明勇 陈奕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5期825-829,共5页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香草醛高氯酸法测定黑灵芝三萜及其皂苷类化合物总量的显色条件,建立了测定黑灵芝中三萜及其皂苷类化合物总量的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为550 nm,回归方程为:A=0.0093C-0.0032(μg),R2=0.9986(n=6),齐墩果酸对照品在0~...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香草醛高氯酸法测定黑灵芝三萜及其皂苷类化合物总量的显色条件,建立了测定黑灵芝中三萜及其皂苷类化合物总量的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为550 nm,回归方程为:A=0.0093C-0.0032(μg),R2=0.9986(n=6),齐墩果酸对照品在0~128.4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SD为4.09%,对样品进行加标实验,平均回收率为103.9%。用于黑灵芝中三萜及其皂苷类成分的溶剂回流提取、超声提取的测定,结果证明这种方法是可靠的,可供灵芝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灵芝 分光光度法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冬青中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NMR归属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翠仙 杨金燕 +4 位作者 林朝展 赵钟祥 冯育林 曾陇梅 祝晨蔯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5,共4页
从岭南地区习用药毛冬青Ilexpubescens Hook.Et.Arn.根中分离得到2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经理化及波谱方法鉴定为ilexsaponin B1和ilexsaponin B2。首次利用2D NMR技术对此2个化合物的1H和13C 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药理活性研究表明,毛... 从岭南地区习用药毛冬青Ilexpubescens Hook.Et.Arn.根中分离得到2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经理化及波谱方法鉴定为ilexsaponin B1和ilexsaponin B2。首次利用2D NMR技术对此2个化合物的1H和13C 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药理活性研究表明,毛冬青总皂苷具有明显降低血浆粘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冬青Ilex pubescens Hook.Et.Arn. NMR全归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冬青中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电喷雾多级质谱快速分析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周中流 尹文清 +3 位作者 何淑君 何晓容 冯宗财 夏敬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7-311,共5页
建立电喷雾多级质谱结合硅胶柱层析快速、全面分析中药毛冬青中三萜皂苷成分的方法。毛冬青干燥根70%甲醇提取物,先用乙酸乙酯萃取,再用正丁醇萃取。取正丁醇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以甲醇-氯仿-水(1∶9∶0.1→2∶8∶0.2→3.5∶6.5∶1→1∶... 建立电喷雾多级质谱结合硅胶柱层析快速、全面分析中药毛冬青中三萜皂苷成分的方法。毛冬青干燥根70%甲醇提取物,先用乙酸乙酯萃取,再用正丁醇萃取。取正丁醇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以甲醇-氯仿-水(1∶9∶0.1→2∶8∶0.2→3.5∶6.5∶1→1∶1∶0.3,V/V)溶剂系统进行梯度洗脱。通过TLC比较,将毛冬青皂苷粗提物分成3个组分。通过全扫描电喷雾多级质谱对每个组分分别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报道,确定皂苷的结构。确定了毛冬青中11个已知皂苷的结构,对1个未知皂苷的结构进行了推测。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喷雾多级质谱 毛冬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膝中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电喷雾电离串级质谱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梁勇 郭宝江 +1 位作者 梁冠洪 宋艳平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0-13,共4页
采用大孔树脂柱层析分离方法分离提取牛膝 (Achyranthesbientata BI)中的三帖皂苷类化合物。通过相对分子质量及电喷雾电离多级串连质谱 (ESI-MSn)技术分别对牛膝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牛膝皂苷 (相对分子质量 95 6)、牛膝皂苷 (相对分... 采用大孔树脂柱层析分离方法分离提取牛膝 (Achyranthesbientata BI)中的三帖皂苷类化合物。通过相对分子质量及电喷雾电离多级串连质谱 (ESI-MSn)技术分别对牛膝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牛膝皂苷 (相对分子质量 95 6)、牛膝皂苷 (相对分子质量 794)进行定性分析 ,并提出了其电喷雾质谱碎裂机理。该方法样品处理简单 ,分析速度快且灵敏度高 ,适用作为牛膝有效成分三萜皂苷类物质鉴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喷雾电离 化合物 牛膝 相对分子质量 串级 有效成分 电喷雾质谱 分离提取 分离方法 大孔树脂 定性分析 样品处理 碎裂机理 分析速度 柱层析 提取物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木瓜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伦 杨光忠 +2 位作者 欧泽亮 杨芳 王德彬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8-352,共5页
为了研究野木瓜藤茎中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抗炎活性,以LPS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细胞炎症反应模型,采用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1β含量;Hoche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结果表明:从野木瓜... 为了研究野木瓜藤茎中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抗炎活性,以LPS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细胞炎症反应模型,采用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1β含量;Hoche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结果表明:从野木瓜藤茎的正丁醇提取物中得到两个皂苷类化合物均可显著抑制NO释放;其中化合物1可显著抑制IL-1β产生,且能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两种皂苷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木瓜 NO ELISA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叶片人参皂苷成分对灰葡萄孢菌侵染的响应及转录组分析
10
作者 焦晓林 殷梦奇 +4 位作者 陈星星 徐江 郭帅 杨斌 马维思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7-906,共10页
为了探究三七叶片抗灰霉病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病原灰葡萄孢菌侵染三七叶片后人参皂苷Rd、Rb1、Rc、Rb3的含量变化,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叶片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灰葡萄孢菌侵染12 h后,三七叶片4种人参皂... 为了探究三七叶片抗灰霉病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病原灰葡萄孢菌侵染三七叶片后人参皂苷Rd、Rb1、Rc、Rb3的含量变化,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叶片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灰葡萄孢菌侵染12 h后,三七叶片4种人参皂苷含量比对照增加39.02%~86.56%,侵染24 h后4种人参皂苷含量开始下降,降幅为0.31%~62.51%。转录组测序结果发现与未接菌对照相比,灰葡萄孢菌侵染三七叶片12与24 h差异表达基因均显著富集于三萜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病原菌侵染12 h主要诱导三七叶片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通路中磷酸甲羟戊酸激酶基因(PMVK)与羟甲基丁烯基-4-磷酸合成酶基因(HDS)表达上调,从而促进人参皂苷的合成增加。侵染24 h三七叶片不再维持HDS基因的高表达状态,可能是造成人参皂苷含量下降的原因。本研究基于转录组数据筛选出了PMVK、HDS两个关键酶基因在三七叶片人参皂苷成分响应灰葡萄孢菌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深入理解三七与灰霉菌互作机制并开展抗灰霉病分子育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胁迫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细胞工厂合成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 被引量:8
11
作者 任师超 孙秋艳 +1 位作者 冯旭东 李春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2年第1期168-183,共16页
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具有丰富的药理、生理活性,广泛应用于医药、功能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目前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主要获取方式是植物提取,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利用微生物细胞工厂合成植物天然产物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它... 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具有丰富的药理、生理活性,广泛应用于医药、功能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目前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主要获取方式是植物提取,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利用微生物细胞工厂合成植物天然产物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它具有生产周期短、工艺简单、环境友好、条件温和等优势,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结合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来源及其天然合成途径,综述了典型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分类、功能活性、结构特点及目前利用微生物细胞工厂合成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部分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合成途径当中的未解析的关键修饰位点及关键酶,并结合已报道的体内、体外研究,对部分未知途径当中催化母核形成苷元的P450酶以及对苷元进行糖基化修饰的糖基转移酶进行了合理预测;结合当前研究现状分析、总结、归纳了利用微生物细胞工厂合成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存在的主要瓶颈,讨论了现阶段工业化生产现状及利用生物合成进行工业化生产所面临的挑战,为高效合成五环三萜皂苷类天然产物的微生物细胞工厂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五环 微生物细胞工厂 糖基化修饰 合成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果壳中齐墩果烷三萜皂苷抗炎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传奇 吴来昌 +5 位作者 徐志勇 李泓序 韩晓丹 胡居吾 熊伟 吴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78-1384,共7页
该研究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 264.7细胞为炎症模型,采用Griess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等技术,评价油茶果壳3-O-β-D-葡... 该研究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 264.7细胞为炎症模型,采用Griess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等技术,评价油茶果壳3-O-β-D-葡萄糖苷(1″→6′)α-L-鼠李糖基27-羟基齐墩果酸-28-O-β-D-葡萄糖苷(3-O-β-D-glucopyranosyl(1″→6′)α-L-rhamnosyl 27-hydroxy oleanol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ide,OA)的抗炎活性。实验设置对照组、LPS组和OA组(5、10、20和40μmol/L)。结果显示,不同浓度OA处理对脂多糖诱导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分泌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当浓度为20或40μmol/L时,OA对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小体nod样受体家族,含pyrin结构域3(NOD-like receptor family,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和半胱天冬酶1(cysteine aspartate protease 1,Caspase 1)蛋白表达的抑制活性较好;当药物处理1 h和6 h时,OA显著下调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和p38蛋白(p38 protein,p38)磷酸化水平,当药物处理2 h时,OA对p38和Jun氨基端激酶(Jun N-terminal kinase,JNK)磷酸化水平具有抑制活性;而且药物处理6 h时,不同浓度OA对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核转位具有明显的阻滞作用。这些结果揭示了OA的抗炎活性,为针对性开发油茶果壳资源和以OA为基础的活性产品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壳 抗炎活性 RAW 264.7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三萜皂苷的提取分离技术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黎海彬 张敏 +2 位作者 王邕 李小梅 郭宝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1-203,206,共4页
三萜皂苷类植物在自然界分布极其广泛,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三萜皂苷的提取分离是目前研究的难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三萜皂苷类物质提取分离所采用的方法,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三萜皂苷类物质的研究工作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 提取分离 生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分离-分光光度法测定楝科植物中三萜皂苷含量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昌禄 栾颖 +1 位作者 陈志强 夏廉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5708-5710,5712,共4页
[目的]采用薄层色谱分离-分光光度法测定楝科植物中总三萜皂苷含量。[方法]研究了展开剂组成,显色反应条件,并对该方法的精密度、重现性等进行了探讨。[结果]适宜的展开剂组成为乙酸乙酯:甲酸:水=251:1:,显色反应的适宜条件为:5%的香草... [目的]采用薄层色谱分离-分光光度法测定楝科植物中总三萜皂苷含量。[方法]研究了展开剂组成,显色反应条件,并对该方法的精密度、重现性等进行了探讨。[结果]适宜的展开剂组成为乙酸乙酯:甲酸:水=251:1:,显色反应的适宜条件为:5%的香草醛-冰醋酸溶液0.2 ml,高氯酸0.8 ml,60℃反应15 min。该方法的线性范围是:10~200μg/ml,相关系数r=0.998 5。香椿老叶中三萜皂苷含量为(17.50±1.26)mg/g,香椿籽中三萜皂苷含量为(32.40±0.95)mg/g,香椿树皮中三萜皂苷含量为(32.90±2.03)mg/g,川楝树皮中三萜皂苷含量为(36.30±0.59)mg/g,川楝子中三萜皂苷含量为(26.00±1.14)mg/g。平均回收率为99.94%,RSD为1.08%。[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楝科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川楝 分光光度法 薄层色谱 楝属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菜属植物三萜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黄新安 杨仁洲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5-182,共8页
对珍珠菜属(Lysimachia)植物中已报道的三萜类化合物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进行了综述。本属中的三萜皂苷均以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为苷元基本骨架,根据皂苷元结构,可将皂苷分为13β,28-环氧-齐墩果烷型(Ⅰ型)和12-烯-齐墩果烷型(Ⅱ型),... 对珍珠菜属(Lysimachia)植物中已报道的三萜类化合物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进行了综述。本属中的三萜皂苷均以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为苷元基本骨架,根据皂苷元结构,可将皂苷分为13β,28-环氧-齐墩果烷型(Ⅰ型)和12-烯-齐墩果烷型(Ⅱ型),同时论述了Ⅰ型和Ⅱ型皂苷元化学结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菜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三萜皂苷调控昆虫抗性及其生物合成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潘磊 黄蕊 +7 位作者 闫乐乐 曾文芳 鲁振华 段文宜 孙世航 崔国朝 牛良 王志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8,共8页
植物生长过程中,时刻面对植食性昆虫的威胁,如营养生长以及生殖生长、叶子和嫩枝。昆虫对于寄主植物的直接伤害来自对寄主植物取食,分为吸取植物汁液和咀嚼植物组织2种方式。此外,昆虫取食会对植物造成多种疾病,从而导致间接植物受损。... 植物生长过程中,时刻面对植食性昆虫的威胁,如营养生长以及生殖生长、叶子和嫩枝。昆虫对于寄主植物的直接伤害来自对寄主植物取食,分为吸取植物汁液和咀嚼植物组织2种方式。此外,昆虫取食会对植物造成多种疾病,从而导致间接植物受损。为应对昆虫的攻击,植物会产生一些生物活性化合物(包括三萜皂苷),以增强它们对食草昆虫的防御能力。萜类是植物代谢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它们被广泛用于维持各种基本功能,很多数萜类化合物,如三萜皂苷,在植物应对非生物和生物胁迫过程中行使特定的保护作用。本文阐述了植物中三萜皂苷代谢产物在抵御昆虫危害过程中的最重要功能,并概述了对三萜皂苷类代谢途径、调节和多样化理解的最新进展。因此,植物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研究有助于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害虫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害虫 植物防御 生物合成 调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结合分子网络技术快速鉴定生三七和砂烫三七的三萜皂苷类成分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兴龙 周堂 +3 位作者 白同尘 张海莹 侯博 张荣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1-431,共11页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和分子网络技术,快速鉴定了生三七和砂烫三七中的三萜皂苷类成分。通过170~220℃高温河砂炒制获得砂烫三七,70%乙醇-水回流提取获得生三七和砂烫三七浸膏,利用D101大孔树脂以70%乙醇-水洗脱获得三七总...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和分子网络技术,快速鉴定了生三七和砂烫三七中的三萜皂苷类成分。通过170~220℃高温河砂炒制获得砂烫三七,70%乙醇-水回流提取获得生三七和砂烫三七浸膏,利用D101大孔树脂以70%乙醇-水洗脱获得三七总皂苷。采用Agilent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3.5µm),以0.05%甲酸-水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负离子模式下采集三萜皂苷对照品、生三七总皂苷和砂烫三七总皂苷的二级质谱信息。将经格式转换后的MS/MS数据上传至全球天然产物社会分子网络(GNPS)平台计算分析,借助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可视化分子网络,获得生三七和砂烫三七三萜皂苷的分子网络图。根据对照品、保留时间、特征碎片离子、MS/MS裂解规律和文献报道等信息,从生三七中鉴定出50个三萜皂苷,从砂烫三七中鉴定出60个三萜皂苷,二者共有23个皂苷类成分;生三七单独含有27个成分,包括11个丙二酰基取代的皂苷;砂烫三七单独含有37个成分,包括19个乙酰基取代的成分。其中有11个成分通过对照品进行验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生三七和砂烫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b1、Rg1、Rg3、Rh4、Rk3和三七皂苷R1的含量,发现生三七中原生皂苷的含量较高,砂烫三七中转化皂苷的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烫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分子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属药用植物三萜皂苷合成途径关键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艳敬 候志芳 +3 位作者 梁韶 王晗 宋娟 王英平 《特产研究》 2016年第2期53-57,70,共6页
三萜皂苷是人参属药用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等功效。明确三萜皂苷的生物合成途径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次生代谢物产量的前提和基础。本文综述了人参属药用植物人参、西洋参、三七中的三萜皂苷合成途径的关... 三萜皂苷是人参属药用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等功效。明确三萜皂苷的生物合成途径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次生代谢物产量的前提和基础。本文综述了人参属药用植物人参、西洋参、三七中的三萜皂苷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基因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三萜皂苷的合成与代谢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合成途径 人参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三萜皂苷生物合成及关键酶鲨烯合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9
作者 张风侠 梁新华 王俊 《农业科学研究》 2009年第3期64-68,共5页
三萜皂苷(triterpenoid saponins)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有抗菌和抗虫害的作用,可用作药物,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三萜皂苷含量和组成的变化又取决于三萜皂苷合成途径中的一些关键酶及其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鲨烯合酶(Squalene syn... 三萜皂苷(triterpenoid saponins)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有抗菌和抗虫害的作用,可用作药物,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三萜皂苷含量和组成的变化又取决于三萜皂苷合成途径中的一些关键酶及其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鲨烯合酶(Squalene syntase,SS)是三萜皂苷生物合成的第一个关键酶,其含量和活性决定了后续产物的产量.因而若能在分子水平上实现对SS的调控,将为人工大量生产三萜皂苷提供可能.全文综述了三萜皂苷的生物合成途径及该途径的关键SS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鲨烯合酶 鲨烯合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膝中三萜皂甙类化合物的电喷雾质谱研究
20
作者 梁勇 方昆阳 +2 位作者 郭宝江 梁冠洪 宋艳平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B10期143-144,共2页
AchyranthosideI and Achyranthoside Ⅱ which were considered to be effective constituents from Achyranthes bientata BI were identified by electrospray tandem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ic (ESI-MS^n) methods after macro... AchyranthosideI and Achyranthoside Ⅱ which were considered to be effective constituents from Achyranthes bientata BI were identified by electrospray tandem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ic (ESI-MS^n) methods after macro-porous adsorbent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Their characteristic mass spectra can be use as fingerprint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AchyranthosideI and Achyranthoside Ⅱ . This method is simple .,rapid and highly sensi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膝 甙类化合物 电喷雾质谱 中草药 乙醇浸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