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 被引量:32
1
作者 韩永和 李敏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11,共7页
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措施,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在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的应用现状;阐述了植物生态... 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措施,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在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的应用现状;阐述了植物生态浮床和微生物固定化的技术路线;总结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并结合当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 富营养化 生态浮床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机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小容 吴柳宗 +4 位作者 温绍福 殷莉清 陈鑫 汪雨蓉 侯秀丽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20,共8页
目前,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和物理修复是土壤重金属修复的主要方式。在生物修复方面,植物根际在植物-土壤界面中发挥重要的生态作用,其中关于植物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在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重要进展。本文综述根系分... 目前,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和物理修复是土壤重金属修复的主要方式。在生物修复方面,植物根际在植物-土壤界面中发挥重要的生态作用,其中关于植物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在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重要进展。本文综述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在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作用机制,总结了植物根系分泌物与土壤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包括:(1)植物根系分泌物能够与土壤重金属形成螯合物,从而减少重金属活性并将其固化,降低耐性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2)根际微生物能分泌生长素,降解重金属,促进植物生长,有助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3)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产生协同关系,根系分泌物组分、种类的变化会驱动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菌群的改变,微生物与根系分泌物协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本综述旨在分析重金属污染土壤环境中植物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的的生态效应,为深入挖掘植物与微生物协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分泌物 微生物 修复机制 联合修复 重金属 土壤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A-MnO_(2)改性阳极提高植物微生物燃料电池土壤修复和发电性能
3
作者 樊立萍 冯万雪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1-655,共5页
植物微生物燃料电池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为铬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为提高植物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土壤修复能力,以聚多巴胺和二氧化锰为阳极改性剂,通过简单的浸渍法制备聚多巴胺-二氧化锰复合修饰碳毡阳极,并用于由盆栽... 植物微生物燃料电池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为铬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为提高植物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土壤修复能力,以聚多巴胺和二氧化锰为阳极改性剂,通过简单的浸渍法制备聚多巴胺-二氧化锰复合修饰碳毡阳极,并用于由盆栽绿萝构成的植物微生物燃料电池实验系统,对比阳极改性对植物微生物燃料电池土壤修复及产电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聚多巴胺-二氧化锰混合修饰碳毡阳极的植物微生物燃料电池,其稳态输出电压和总铬去除率分别为25.9 mV和90.9%,较采用未修饰常规碳毡阳极时分别提高了763%和12.4%。采用植物微生物燃料电池实现土壤高效修复是可行的,而PDA-MnO_(2)电极改性方法对进一步提高植物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土壤修复能力和产电能力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微生物燃料电池 土壤修复 聚多巴胺 二氧化锰 阳极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石酸与农艺刈割联合辅助象草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效应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马兰心 唐棋 +4 位作者 辜娇峰 王德正 周航 曾鹏 廖柏寒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9-370,共12页
针对重金属镉(Cd)污染耕地,选择适宜的经济作物并配套低生态风险辅助技术边生产边修复,对保持耕地种植属性和区域经济水平意义重大.为研究酒石酸和农艺刈割辅助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植物修复Cd重度污染的效果,在湖南东部地... 针对重金属镉(Cd)污染耕地,选择适宜的经济作物并配套低生态风险辅助技术边生产边修复,对保持耕地种植属性和区域经济水平意义重大.为研究酒石酸和农艺刈割辅助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植物修复Cd重度污染的效果,在湖南东部地区某Cd污染农田开展象草的田间种植试验,分析酒石酸施用(单次施用0、1.25和2.5 mmol/kg)和农艺刈割(0、1和2次)单一或联合处理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象草Cd含量、象草生物量、象草Cd提取量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实验田背景值相比,象草种植、酒石酸和刈割处理能够使土壤pH降低0.07~0.47个单位、土壤总Cd含量降低0.62%~39.72%,同时土壤有效态Cd含量增加1.25%~27.25%.②酒石酸施用有利于象草总生物量的增加,刈割则相反,但二者都增加了象草茎Cd含量,尤其是刈割处理,均是最后一茬收获的象草茎Cd含量较前茬更大,最高达8.94 mg/kg.③酒石酸施用量为1.25 mmol/kg且未刈割时,象草地上部位生物量最大,单位面积生物量最高达99.67 t/hm^(2)(单株达3.80 kg);同时象草地上部位Cd提取量达到最大,单位面积象草地上部Cd提取量达到213.58 g/hm^(2)(单株达8.14 mg).④酒石酸和刈割处理均对土壤微生物α-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1.25 mmol/kg的酒石酸施用联合刈割2次的处理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β-多样性.研究显示:施加酒石酸和刈割均可提高象草茎和叶的Cd含量,且单一低剂量酒石酸处理下植物Cd提取量最大,同时试验处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在利用象草植物修复Cd污染土壤污染时,建议施用1.25 mmol/kg的酒石酸提升修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Cd)污染土壤 象草 植物修复 酒石酸 刈割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修复微生物菌剂的构建及其作用效果
5
作者 王琼 冯雪薇 冯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6-1275,共10页
为了明确镉(Cd)修复微生物菌剂的构建原理及其作用效果,选取从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根内分离得到的5种植物促生菌,通过菌株共培养试验确定了作用效果最好的混合菌株组合,与富集植物油菜构建植物-微生物修复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测定了油菜... 为了明确镉(Cd)修复微生物菌剂的构建原理及其作用效果,选取从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根内分离得到的5种植物促生菌,通过菌株共培养试验确定了作用效果最好的混合菌株组合,与富集植物油菜构建植物-微生物修复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测定了油菜生物量、根系发育、Cd吸收积累、过氧化氢含量、谷胱甘肽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结果表明:芽孢杆菌Bacillus sp.Bac1和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sp.Bac2的共培养生长状况最好,更适用于作为Cd修复菌剂。此外,接种不同浓度配比的Cd修复菌剂的作用效果有所不同。当Bac1和Bac2菌剂浓度配比为3∶1时更有利于油菜生长发育及对Cd的提取修复,而Bac1和Bac2菌剂浓度配比为1∶1时油菜植物抗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含量等抗氧化系统指标对Cd胁迫的响应更为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修复 油菜 重金属 Cd修复菌剂 植物-微生物互作 抗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不同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6
作者 王思凡 林文波 +5 位作者 郭萍萍 王英姿 陈维峰 王晓玲 刘芳 袁宗胜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51,61,共13页
为探究福建闽江河口湿地治理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后种植的乡土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 Steud.〕、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 subsp.monophyllus(Vahl)T.Koyama〕、秋茄树(Kandelia obova... 为探究福建闽江河口湿地治理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后种植的乡土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 Steud.〕、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 subsp.monophyllus(Vahl)T.Koyama〕、秋茄树(Kandelia obovata Sheue et al.)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3种植物潜在的生态修复功能,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种植物根际土壤及光滩(对照)土壤微生物进行测序,并分析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光滩土壤的细菌和真菌特有分类操作单元(OTU)数高于3种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4个土壤样本中的相对丰度接近(平均相对丰度32.75%);芽孢杆菌属(Bacillus)在3种植物根际土壤中的相对丰度显著(P<0.05)高于光滩土壤;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在秋茄树根际土壤中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另3个土壤样本。真菌群落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在3种植物根际土壤中占主导地位,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光滩土壤;真菌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在3种植物根际土壤中差异较大。3种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指数整体上与光滩土壤差异显著。光滩土壤的有效硫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3种植物根际土壤,而速效磷含量在秋茄树根际土壤中最高,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在芦苇根际土壤中最高。根际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根际微生物群落4个α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3种植物根际细菌中特化型占比最高(54.26%~57.98%),根际真菌中中性型占比在58%以上;而光滩土壤细菌中中性型占比最高(41.17%),真菌中泛化型占比最高(52.14%)。异质选择是所有土壤样本细菌群落的主要构建过程;3种植物根际真菌群落构建过程以扩散限制为主。与光滩土壤相比,3种植物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在氮代谢、有机物分解等方面均有提升,其真菌群落中植物病原体真菌相对丰度均有上升。4个土壤样本中的细菌和真菌群落间主要为共生关系。总体而言,3种植物可显著提升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和功能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植物 根际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河口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处理促进石油污染土壤修复
7
作者 沈燕宾 李俊莉 +1 位作者 张颖 路建萍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54-2661,共8页
针对志丹油田附近受石油污染的土壤,利用植物-微生物联合处理,促进志丹油田附近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根据植物种子对石油污染土壤的耐受能力、植物形态生理指标以及植物对土壤石油烃的降解能力,筛选获得黑麦草(63.28%)和紫花苜蓿(59.31%)... 针对志丹油田附近受石油污染的土壤,利用植物-微生物联合处理,促进志丹油田附近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根据植物种子对石油污染土壤的耐受能力、植物形态生理指标以及植物对土壤石油烃的降解能力,筛选获得黑麦草(63.28%)和紫花苜蓿(59.31%)两株对石油污染土壤具有良好修复能力的植物。从植物根际土壤筛选获得一种对石油污染土壤具有高效修复能力的微生物菌剂ZD。利用黑麦草和紫花苜蓿与复合微生物菌剂ZD联合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发现当微生物菌剂ZD接种量为1.25%时,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获得较好的效果(78.28%)。该研究从石油污染土壤中获得植物以及微生物菌剂,然后将其合理处理后,再次用于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以“取之于此,用之于此”的理念,成功实现石油污染土壤高效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志丹油田 黑麦草 紫花苜蓿 微生物菌剂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生物菌剂修复铁矿尾矿库植被的技术方法——以内蒙古包头某铁矿为例
8
作者 高琪 李永利 +5 位作者 周文辉 王昌宇 李慧雯 胡浩远 毛磊 杜鑫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9-1369,共11页
【研究目的】通过施用不同菌剂和基质改良土壤环境进行废弃铁尾矿修复的研究性实验。近些年,随着矿产资源得到大力开发,尾矿排放量逐年攀升。但是尾矿具有低利用率、难降解性、高危害性等缺点,尾矿残渣的堆积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卫生都会... 【研究目的】通过施用不同菌剂和基质改良土壤环境进行废弃铁尾矿修复的研究性实验。近些年,随着矿产资源得到大力开发,尾矿排放量逐年攀升。但是尾矿具有低利用率、难降解性、高危害性等缺点,尾矿残渣的堆积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卫生都会产生致命的危害。【研究方法】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新型尾矿利用模式,将尾矿进行土壤化处理,并利用微生物强化城市固废修复技术改善尾矿的pH、孔隙度、酶活性及含水量等性质,从而实现尾矿固废双处理的目标。【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施加城市固废和菌剂对铁尾矿的修复效果较好,土壤pH值降低,有机质含量降低,营养含量增加,酶活性提高,尾矿理化性质得到显著改善;种植植物的植株高度、生物量、盖度均有显著提高,且在施加了解钾菌和固氮菌的实验组效果更明显,植物盖度提高了64%,生物量提高了2.2倍,尾矿中的速效成分也均有较大提高。【结论】添加城市固废对铁矿尾矿的修复效果较好,功能微生物可以有效地强化修复效果,其中添加固氮菌和解钾菌对城市固废的强化作用更好,能低成本高效益地达到对铁尾矿的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微生物 城市固废 植物 修复技术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修复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宝勇 赵硕 +2 位作者 陈曦 于皓 何志勇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4期16-21,共6页
矿山活动导致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前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重金属元素易在土壤积累和潜伏,所以修复难度很大。微生物修复技术以其高效、安全、成本低、操作简便等特点备受关注。为此,阐明微生物修复重金属的机理对矿山土壤修复至... 矿山活动导致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前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重金属元素易在土壤积累和潜伏,所以修复难度很大。微生物修复技术以其高效、安全、成本低、操作简便等特点备受关注。为此,阐明微生物修复重金属的机理对矿山土壤修复至关重要。基于文献分析,重点讨论了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富集和转化作用,揭示了微生物修复重金属的机理。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多种以微生物为核心的联合修复技术,并提出微生物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此外,还针对微生物修复矿山重金属的重点、方向及技术缺陷提出了相关建议,对未来微生物修复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重金属 微生物修复 联合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与植物联合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73
10
作者 刘世亮 骆永明 +2 位作者 曹志洪 丁克强 蒋先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57-265,共9页
本文综述了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中微生物降解途径、机理及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并从植物修复角度,进一步阐述了与微生物联合作用促进污染土壤中PAHs降解的途径、机理及其应用。提出了利用微生物共代谢降解及其与植物联合修复PAHs污染土... 本文综述了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中微生物降解途径、机理及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并从植物修复角度,进一步阐述了与微生物联合作用促进污染土壤中PAHs降解的途径、机理及其应用。提出了利用微生物共代谢降解及其与植物联合修复PAHs污染土壤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未来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修复 多环芳烃 植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 土壤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刘鑫 黄兴如 +3 位作者 张晓霞 邱吉国 徐冬青 何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2-640,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多环芳烃(PAHs)污染场地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效果。[方法]利用紫花苜蓿与PAHs降解菌株Rhizobium petrolearium SL-1联合修复土壤中PAHs,设置4个处理:不种苜蓿,不接根瘤菌(CK);不种苜蓿,接根瘤菌(菌);...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多环芳烃(PAHs)污染场地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效果。[方法]利用紫花苜蓿与PAHs降解菌株Rhizobium petrolearium SL-1联合修复土壤中PAHs,设置4个处理:不种苜蓿,不接根瘤菌(CK);不种苜蓿,接根瘤菌(菌);种苜蓿,不接根瘤菌(苜蓿);种苜蓿,接根瘤菌(苜蓿+菌),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盆栽试验土壤取自山东新泰某焦化厂PAHs实地污染土壤,分别于处理20和60 d定期取样;大田试验农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某发电厂附近,分别于处理60和90 d定期取样。测定苜蓿的株高和干质量等生理指标,并利用GC/MS分析土样中的16种PAHs组分降解规律。[结果]盆栽试验中,"苜蓿+菌"处理20和60 d时的苜蓿株高和干质量指标均优于仅种植苜蓿处理;"苜蓿+菌"联合降解PAHs效果明显优于只种植苜蓿或只接菌处理;PAHs不同组分间的降解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3环、2环、4环、6环、5环。在大田试验中,60和90 d修复效果同样呈现"苜蓿+菌"联合降解PAHs效果大于只种植苜蓿或只接菌的处理。修复60 d后土壤中低环PAHs的降解率明显高于高环PAHs,PAHs降解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2环、3环、4环、5环、6环,但修复90 d后土壤中低环PAHs和高环PAHs的降解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PAHs污染土壤或大田试验条件下接种菌株SL-1对紫花苜蓿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并且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比单独微生物或植物修复能更有效地降解PA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土壤 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 紫花苜蓿 盆栽试验 大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化学农药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新 侯佳文 +3 位作者 宋磊 柳文睿 张亚楠 葛玲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7-223,共7页
化学农药的高毒性、生物积累性和扩散性极易对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环境中化学农药的去除尤为重要。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因其高效、环境友好和修复成本低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化学农药污染土壤是一种很... 化学农药的高毒性、生物积累性和扩散性极易对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环境中化学农药的去除尤为重要。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因其高效、环境友好和修复成本低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化学农药污染土壤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植物为根际和内生细菌提供养分,而细菌通过化学农药的降解和解毒来支持植物生长。本文综述了影响化学农药在植物体内吸收和转运的因素以及植物-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并讨论了植物与微生物在化学农药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协同效应,并对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法在化学农药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植物修复 原位修复 化学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积累植物和化学改良剂联合修复锌镉污染土壤后的微生物特征 被引量:18
13
作者 彭桂香 蔡婧 林初夏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4-657,共4页
通过盆栽试验,观察分析不同的土壤改良配方对重金属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盆栽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Cmic及Nmic的影响,以此来筛选出最优的促进东南景天修复锌镉污染土壤的改良剂配方。结果显示: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与土壤Zn... 通过盆栽试验,观察分析不同的土壤改良配方对重金属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盆栽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Cmic及Nmic的影响,以此来筛选出最优的促进东南景天修复锌镉污染土壤的改良剂配方。结果显示: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与土壤Zn、Cd的去除率、东南景天植株干质量、Cmic及Cmic/Nmic两两之间都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Cmic/Nmic与真菌数量仅呈显著相关)。添加了土壤改良剂后,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以细菌数量的增加最为显著,放线菌次之,真菌则对各种土壤处理相对较不敏感;在各种土壤配方中,添加了6 g赤泥、15 g污泥和15 g沸石的T7处理最有利于各类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量碳达到345.64 mg.kg-1,与其它处理之间都达到显著差异。因此,可以利用土壤微生物作为污染土壤改良情况的生物指标。该研究为下阶段研究化学改良剂-植物-微生物修复技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重金属污染 植物修复 土壤改良剂 东南景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磷微生物协同磷矿粉强化植物修复铅污染土壤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温绍福 朱城强 +3 位作者 江润海 汪雨蓉 侯秀丽 王春雪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3-180,共8页
植物修复重金属铅(Pb)污染土壤已成为矿区生态恢复的重要途径之一,解磷微生物、磷矿粉强化植物对重金属的修复机理已成为土壤生态恢复的研究热点。基于此,本文综述了解磷微生物的解磷机制及其固化土壤Pb的生物化学过程,分析了磷矿粉施... 植物修复重金属铅(Pb)污染土壤已成为矿区生态恢复的重要途径之一,解磷微生物、磷矿粉强化植物对重金属的修复机理已成为土壤生态恢复的研究热点。基于此,本文综述了解磷微生物的解磷机制及其固化土壤Pb的生物化学过程,分析了磷矿粉施用改变土壤重金属Pb存在形态的化学过程,剖析了解磷微生物—磷矿粉协同作用对植物促生作用及改变Pb形态提高植物耐性的生物化学过程。(1)解磷微生物通过生物吸附和生物转化方式将Pb与土壤中游离的磷酸根(PO_(4)^(3-))结合形成沉淀,降低Pb在土壤中的迁移,缓解重金属毒害;(2)解磷微生物分泌有机酸、磷酸酶、植酸酶和C-P裂解酶等将磷矿粉转化为可溶性磷酸盐与Pb结合,强化对Pb的钝化;(3)磷矿粉通过沉淀、吸附络合和离子交换的方式改变Pb在土壤中的形态;同时磷矿粉游离出的PO_(4)^(3-)被植物吸收后可以改变Pb^(2+)在植物细胞内的形态与分布,以磷酸盐沉淀的形式分布于根系表面细胞壁或液泡内,减少植物地上部Pb^(2+)的累积;(4)总结了解磷微生物协同磷矿粉与植物修复土壤Pb污染的共存体系优势,并对今后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进行展望,旨在为我国Pb污染土壤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污染 解磷微生物 磷矿粉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铬污染土壤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逯延军 邹佳敏 +4 位作者 舒同 王娜娜 张甲麒 张格红 刘广东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70-1772,共3页
在铬污染土壤中加入活性污泥,并种植万寿菊,进行植物和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铬污染土壤的实验。实验表明:添加污泥增加了铬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丰度,同时降低了六价铬的含量,并且土壤中六价铬的含量随着活性污泥比例的增加而下降,说明微... 在铬污染土壤中加入活性污泥,并种植万寿菊,进行植物和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铬污染土壤的实验。实验表明:添加污泥增加了铬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丰度,同时降低了六价铬的含量,并且土壤中六价铬的含量随着活性污泥比例的增加而下降,说明微生物对土壤修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土壤中铬的含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但微生物对重金属的的转化作用,使植物的耐受性增加,促进了植物对土壤中铬的吸收,提高了对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植物生长过程中对土壤中的铬进行了富集,万寿菊对铬的转运能力随着土壤中的铬浓度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铬污染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佳乐麝香与镉复合污染土壤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珣 陈宝楠 孙丽娜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6-172,共7页
为探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佳乐麝香(HHCB)与镉(Cd)复合污染土壤技术的可行性及其相关修复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采用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与孔雀草(Tagetes patula L.)两种植物配合HHCB降解菌,对HHCB,Cd复合污染土壤进行... 为探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佳乐麝香(HHCB)与镉(Cd)复合污染土壤技术的可行性及其相关修复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采用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与孔雀草(Tagetes patula L.)两种植物配合HHCB降解菌,对HHCB,Cd复合污染土壤进行联合修复研究,并使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在微观层面上进一步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孔雀草对Cd的富集效果要好于紫茉莉,且两种植物地上部分对于Cd的富集效果更好。HHCB含量的增加会导致降解菌的降解效率降低,在HHCB含量为100mg·kg-1时,最好的降解效果可达到63.58%,在HHCB含量为300mg·kg-1时,最好的降解效果达到55.3%。土壤中HHCB的含量升高,其细菌种群多样性指数呈现降低的趋势,添加Cd也会使其细菌种群多样性指数呈现降低的趋势,HHCB与Cd复合污染的细菌种群多样性指数低于HHCB与Cd单一污染的细菌种群多样性指数。研究结果为HHCB与Cd复合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提供了一条比较可行的方法并为进一步研究其微生物多样性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佳乐麝香 联合修复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活性植物根际促生菌在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凤安 常帆 +2 位作者 吕睿 刘晨 甄丽莎 《陕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9期41-45,共5页
土壤性质劣变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关键因素。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克服了植物修复的一系列缺点,成为了土壤修复的有效的途径。具ACC脱氨酶根际促生菌,以其提高宿主植株生存能力、增强宿主植物对污染物耐受... 土壤性质劣变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关键因素。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克服了植物修复的一系列缺点,成为了土壤修复的有效的途径。具ACC脱氨酶根际促生菌,以其提高宿主植株生存能力、增强宿主植物对污染物耐受力,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具ACC脱氨酶PGPR菌株对宿主植物和土壤环境所产生的有益影响,为其在植物-微生物联用修复技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ACC脱氨酶 根际促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何小燕 周国英 《湖南林业科技》 2004年第5期26-27,共2页
通过阐明当前重金属污染的现状 ,介绍植物与微生物修复机理 ,综述了植物与专性细菌、菌根真菌的联合修复的研究状况及其研究前景。
关键词 植物 微生物 联合修复 重金属污染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底泥/土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文晓凤 尹令实 +1 位作者 张金帆 袁瀚宇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6期82-84,183,共4页
重金属作为一种持久性污染毒物,近年来在中国由其引起的环境污染已引起了高度的关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治理中的应用研究日益成熟,将该技术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底泥/土壤的修复已逐渐开展。该文对... 重金属作为一种持久性污染毒物,近年来在中国由其引起的环境污染已引起了高度的关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治理中的应用研究日益成熟,将该技术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底泥/土壤的修复已逐渐开展。该文对中国底泥/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处理方法等进行了概括,对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的定义、原理进行了阐述,并从微生物类别的角度叙述了目前能用于重金属污染底泥/土壤处理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几类不同形式,最后对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法在底泥/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重金属污染 底泥/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价铁联合微生物修复氯代脂肪烃污染地下水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杨兴哲 林大峰 +4 位作者 李俊伟 景方飞 左梓涵 唐立娜 杨宗政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2-51,共10页
氯代脂肪烃(Chlorin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CAHs)是广泛使用的化工原料,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毒性作用,在生产过程中若由于泄露或排放不规范等原因进入到地下水中会造成地下水污染,进而危害到人体的生命健康和环境生态安全。... 氯代脂肪烃(Chlorin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CAHs)是广泛使用的化工原料,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毒性作用,在生产过程中若由于泄露或排放不规范等原因进入到地下水中会造成地下水污染,进而危害到人体的生命健康和环境生态安全。目前,许多环境功能材料特别是零价铁(Zero-valent iron,ZVI)及其复合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修复CAHs污染地下水中,且在与微生物联合应用中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综述了应用在CAHs污染地下水修复中的ZVI及其复合物与微生物的类型,重点总结了ZVI及其复合物与微生物联合去除地下水中CAHs的耦合作用机制,从联合生物刺激、联合生物强化和负载非直接降解微生物方面分析了现有的应用实例,为进一步开发和应用CAHs污染地下水修复技术提供参考。指出了未来CAHs污染地下水的修复研究应从开发ZVI或其他新型复合功能材料、分离和培养高效降解菌种及菌群种质资源等方面着手,并将其应用于CAHs污染地下水的实际处理中,进一步探索环境功能材料与生物修复的联合作用机制;同时还需要关注修复过程中地下水复杂组分与原生环境变化的关系,增加现场计算模拟等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铁 微生物 氯代脂肪烃 地下水 联合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