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灌溉与施氮对留茬免耕春小麦氮素吸收和氮肥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刘青林 张恩和 +4 位作者 王琦 王田涛 刘朝巍 尹辉 俞华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4-109,共6页
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绿洲灌区,采用裂区设计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灌溉量(常规灌溉(327 mm)、节水20%灌溉(261 mm)、节水40%灌溉(196 mm))和施氮量(0,140,221,300 kg/hm2)对留茬免耕春小麦植株吸氮量、收获期土壤硝态氮(NO3--N)含量和氮肥损... 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绿洲灌区,采用裂区设计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灌溉量(常规灌溉(327 mm)、节水20%灌溉(261 mm)、节水40%灌溉(196 mm))和施氮量(0,140,221,300 kg/hm2)对留茬免耕春小麦植株吸氮量、收获期土壤硝态氮(NO3--N)含量和氮肥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留茬免耕农田中,灌溉量从196 mm增加到327 mm,小麦籽粒含氮量从1.55%增加到1.71%,植株吸氮量从134 kg/hm2增加到190kg/hm2。当施氮量超过221 kg/hm2时,籽粒含氮量、秸秆含氮量、植株吸氮量不再显著增加。施氮300,221,140 kg/hm2处理的植株吸氮量比不施氮处理的分别提高47%,37%和18%;在春小麦收获期,土壤表层(0-60 cm)NO3--N含量随灌溉量增加而减少,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灌溉和施氮对60 cm以下土壤NO3--N含量影响不明显。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300,221,140 kg/hm2的氮肥损失分别为186,137,94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植株吸氮量 土壤硝态 肥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渍化灌区玉米施氮量阈值DNDC模型模拟 被引量:4
2
作者 戴嘉璐 李瑞平 +2 位作者 李聪聪 鲁耀泽 华智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31-140,共10页
为了寻求保障农业生产和环境友好的适宜施氮量,该研究利用内蒙古河套灌区2a田间试验数据对脱氮-分解作用模型(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Model,DNDC)进行了率定与验证,模拟并研究了影响硝态氮淋失量和植株吸氮量的关键因素,以及玉... 为了寻求保障农业生产和环境友好的适宜施氮量,该研究利用内蒙古河套灌区2a田间试验数据对脱氮-分解作用模型(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Model,DNDC)进行了率定与验证,模拟并研究了影响硝态氮淋失量和植株吸氮量的关键因素,以及玉米施氮量阈值。结果表明:1)DNDC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情况,率定和验证过程中玉米产量、叶面积指数和收获时土壤0~20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纳什效率系数与R;均不小于0.75,标准均方根误差为9.26%~21.48%。2)施氮量和追肥次数对硝态氮淋失量和植株吸氮量的影响较大,而耕作深度和灌水量对硝态氮淋失量和植株吸氮量的影响较小。且过多施用氮肥不会促进植株吸氮量和产量的增加,反而会增加硝态氮淋失量造成环境污染。3)植株吸氮量和玉米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长后逐渐趋于稳定的趋势。此外,当追肥次数为3次时,生育期植株吸氮量较追肥1次和2次时的植株吸氮量平均高167.18%和31.27%。4)当追肥次数相同时,硝态氮淋失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相同时,随追肥次数增加,硝态氮淋失量逐渐降低。当追肥次数为2次和3次时,生长季硝态氮淋失量较追肥1次时平均减少41.96%、59.75%。综合考虑玉米产量、硝态氮淋失量和植株吸氮量,当施氮量为165.50~200 kg/hm^(2),且分别在拔节期、抽雄期和灌浆期进行追肥为较优的施肥方案。研究成果可为减少河套灌区地下水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失 灌溉 玉米 植株吸氮量 DND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秸对大豆植株氮素变化和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隋文志 吴魁斌 +1 位作者 王强 宋艳彬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1994年第4期45-49,共5页
1992~1993年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麦秸对大豆生育期中氮素变化及籽实形成期间氮素转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麦秸,特别是在氮肥基础上施用麦秸使植株各部位全氮增加,并使植株各部位吸氮量高峰出现时间向后推移,同时提高了叶部... 1992~1993年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麦秸对大豆生育期中氮素变化及籽实形成期间氮素转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麦秸,特别是在氮肥基础上施用麦秸使植株各部位全氮增加,并使植株各部位吸氮量高峰出现时间向后推移,同时提高了叶部吸氮量占植株总吸氮量的比率。施用麦秸使成熟期大豆植株的氮素表现转运率比未施麦秸处理提高24.74%,其中叶部提高15.73%;施麦秸处理大豆籽实中再转运氮占籽实总氮的百分率比未施麦秸处理提高14.78%,并提高了大豆籽实的吸氮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 植株 植株吸氮量 转运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主动作物冠层传感器对马铃薯氮素营养诊断 被引量:13
4
作者 于静 李斐 +1 位作者 秦永林 樊明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092-3097,共6页
氮肥的充足供应是马铃薯高产的重要条件,然而氮肥的过量投入会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因此,氮素精准管理势在必行,而实时的氮素营养诊断是实现马铃薯合理氮素养分管理的前提。本研究通过在内蒙古武川县和林西县进行的田间试验,采用主... 氮肥的充足供应是马铃薯高产的重要条件,然而氮肥的过量投入会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因此,氮素精准管理势在必行,而实时的氮素营养诊断是实现马铃薯合理氮素养分管理的前提。本研究通过在内蒙古武川县和林西县进行的田间试验,采用主动作物冠层传感器GreenSeeker对马铃薯各生育时期进行实时监测,建立了传感器读数NDVI值与地上部植株氮浓度以及整株吸氮量的关系。研究表明,由于受到土壤背景的影响,苗期NDVI值与马铃薯氮营养指标相关性较差。苗期以后,马铃薯在封垄前NDVI值与植株吸氮量呈显著的指数关系(R2=0.665),封垄后NDVI值与地上部植株氮浓度呈显著的线性关系(R2=0.699),且不受地域以及生育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主动作物冠层传感器GreenSeeker能够用于马铃薯氮素营养诊断,该结果为进一步建立应用主动作物冠层传感器的氮肥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素营养诊断 植株浓度 植株吸氮量 ND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场废水灌溉对土壤-夏玉米系统氮素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白丽静 王风 +4 位作者 张克强 黄治平 杨军 李晓光 张金凤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4-48,共5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猪场废水处理工艺中3个阶段出水(原水、厌氧水和仿生态塘水)与地下水1∶5混水和厌氧水不同灌溉量对土壤中矿质氮含量、夏玉米产量以及植株吸氮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水不同灌溉量对各土层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猪场废水处理工艺中3个阶段出水(原水、厌氧水和仿生态塘水)与地下水1∶5混水和厌氧水不同灌溉量对土壤中矿质氮含量、夏玉米产量以及植株吸氮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水不同灌溉量对各土层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影响差异较显著,而不同阶段出水混水灌溉对各土层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厌氧水不同灌溉量处理下玉米产量呈现中量厌氧水>高量厌氧水>低量厌氧水的趋势,不同处理阶段出水混水灌溉时,原水与地下水1∶5混水灌溉产量较其他处理高;仿生态塘混水灌溉玉米籽粒粗蛋白含量最高。建议适宜的猪场养殖废水厌氧出水灌水定额为500 m3/hm2,适宜的混水灌溉处理为仿生态塘水与地下水1∶5的配水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场废水 土壤 夏玉米 硝态 铵态 植株吸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技术
6
《麦类文摘》 1995年第2期18-19,共2页
Z950328 二棱大麦氮素营养指标研究/周贤芬(浙江嘉兴市农科所),张勇勇…//大麦科学.-1993,(3).-20~24大麦植株干物质、含氮率、植株吸氮量、土壤速效氮和土壤累计供氮量各项指标,在大麦一生中均具有各自的变化动态和累积规律,经过统计... Z950328 二棱大麦氮素营养指标研究/周贤芬(浙江嘉兴市农科所),张勇勇…//大麦科学.-1993,(3).-20~24大麦植株干物质、含氮率、植株吸氮量、土壤速效氮和土壤累计供氮量各项指标,在大麦一生中均具有各自的变化动态和累积规律,经过统计选择认为,土壤累计供氮量是表示麦田氮素水平的较好指标。土壤累计供氮量是植株吸氮量和同期土壤速效氮之和,年度间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可比性。在大麦生长的一生中,按变形双曲线的回归模型累积,其值与产量密切相关。模拟推算了大麦亩产250和350kg 的土壤累计供氮指标和曲线模型,供进一步研究和应用鉴定。(图5表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累计供 啤酒大麦 栽培技术 植株吸氮量 土壤速效 二棱大麦 素水平 密切相关 回归模型 浙江嘉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