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股静脉途径植入永久起搏器一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柳弘 吕树铮 +1 位作者 任学军 陈欣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2-252,共1页
关键词 经股静脉途径 永久起搏植入 冠心病 原发性高血压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肺栓塞植入永久起搏器后并发感染一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郭雨龙 郭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08-908,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68岁,女性,因"心悸、头晕10年余,加重伴乏力2日"入院。患者近10年来反复心悸、头晕,平时自数脉搏40~60次/min;2日前再发心悸、头晕,伴显著乏力。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3.21 s,遂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收... 1临床资料患者68岁,女性,因"心悸、头晕10年余,加重伴乏力2日"入院。患者近10年来反复心悸、头晕,平时自数脉搏40~60次/min;2日前再发心悸、头晕,伴显著乏力。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3.21 s,遂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收入院。曾行直肠息肉切除术,余无特殊病史。入院查体心率49次/min,余无异常。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钙化并伴有少量反流。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植入永久起搏器 合并肺栓塞 并发感染 反复心悸 窦性心动过缓 肠息肉切除术 入院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式健康教育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在远 陈漠水 +2 位作者 李大严 周志宏 郑晓莹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互动式健康教育的实施及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6年2月成功实施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200例,按照住院时间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互动式健康教育,对比干预前后2组...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互动式健康教育的实施及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6年2月成功实施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200例,按照住院时间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互动式健康教育,对比干预前后2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对起搏器维护方法 (87.00%)、起搏器安全知识(82.00%)、术后活动原则(78.00%)、术后注意事项(85.00%)、并发症预防(90.00%)等掌握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医生沟通、疾病管理、症状管理、情绪控制评分分别为(7.31±0.55)分、(6.44±0.61)分、(6.43±0.64)分、(7.07±0.60)分,均高于对照组得分;观察组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分别为(2.89±0.71)分、(3.14±0.67)分、(3.74±0.45)分,均高于对照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动式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起搏器相关知识的掌握率,进而提高其自我效能感,这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式 健康教育 永久起搏植入 自我效能感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苓 魏雪梅 +2 位作者 方杰 肖娴 崔丽君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2期891-893,共3页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的教育效果。方法将104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的教育效果。方法将104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在两组患者入院时及起搏器植入术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SAS)对两组患者进行焦虑评分并比较,同时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手术前SAS评分较入院时均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术后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能减轻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的焦虑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关怀 健康教育 永久起搏植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心理卫生状况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亚娣 陈君柱 姜乾金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93-393,共1页
关键词 永久起搏植入患者 心理卫生 影响因素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术后时间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首次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0
6
作者 崔丽君 魏雪梅 +3 位作者 杨苓 官计 周春艳 罗艳燕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21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首次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2例首次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根据健康教育路径图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按常规实施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健康教育知识... 目的探讨首次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2例首次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根据健康教育路径图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按常规实施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健康教育知识书面测试得分为57.8±8.5、自我护理操作得分29.6±5.4,对照组分别为50.9±9.4、21.0±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实施健康教育路径能够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自我护理技能,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可促进护患沟通,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起搏植入 健康教育路径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位心患者经静脉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13例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顾敏 华伟 +6 位作者 牛红霞 陈旭华 陈柯萍 戴研 樊晓寒 刘志敏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右位心患者经静脉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了2008年3月到2019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永久起搏器植入的13例右位心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基线特征、起搏器植入(包括起搏适应证、起搏模式... 目的:探讨右位心患者经静脉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了2008年3月到2019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永久起搏器植入的13例右位心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基线特征、起搏器植入(包括起搏适应证、起搏模式、起搏参数和导线特征)、并发症以及术中参数和长期随访情况。结果:13例接受永久起搏器治疗的右位心患者平均年龄为(41.0±16.0)岁,其中男性3例(3/13)。6例(6/13)为单发右位心;7例(7/13)为镜面右位心。9例(9/13)患者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6例(6/13)患者为房室阻滞;6例(6/13)患者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例(1/13)患者为双结病变。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详细的超声心动图检查,4例(4/13)患者接受术前心脏增强CT检查。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永久起搏器植入,其中11例(11/13)植入双腔全自动型(DDD)起搏器,2例(2/13)植入单腔心室抑制型(VVI)起搏器。术中心房起搏阈值为(0.8±0.4)V/0.4 ms,P波(3.3±1.3)mV;心室起搏阈值为(0.6±0.2)V/0.4 ms,R波(11.0±3.8)mV。1例患者术后第2 d心房电极脱位,行电极调整术。其他患者未出现起搏并发症。平均随访(4.4±2.6)年(范围1~10年),患者起搏器参数良好,其中2例完成起搏器更换。结论:右位心患者解剖结构异常,植入起搏器存在一定的困难。术前详细超声心动图和心脏增强CT检查评价静脉系统解剖和房室连接关系有利于手术成功。右位心患者成功植入永久起搏器后中长期起搏参数稳定,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起搏植入 房室阻滞 先天性心脏病 镜面右位心 单发右位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路径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伟媛 沈美华 +5 位作者 盛贻 杨俊玲 赵全娣 吴萍 徐宇红 孙勇 《护理研究》 2005年第6期990-991,共2页
[目的]探讨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方法]将88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病人分为两组,观察组进行健康评估,设计健康教育路径表,应用路径表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教育方法。[结果]观察组在健康教育效果、住院日、满意度方面均... [目的]探讨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方法]将88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病人分为两组,观察组进行健康评估,设计健康教育路径表,应用路径表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教育方法。[结果]观察组在健康教育效果、住院日、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路径是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可缩短住院天数,有利于病人健康知识掌握和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路径 永久起搏植入 护理技术 整体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因分析法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病人跌倒/坠床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9
作者 崔莉萍 李伦兰 +2 位作者 王竹馨 汪冰清 秦宇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35-1838,共4页
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RCA)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病人跌倒/坠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52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组建RCA管理团队,利用RCA对... 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RCA)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病人跌倒/坠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52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组建RCA管理团队,利用RCA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病人跌倒/坠床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病人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统计病人跌倒/坠床高危因素、中危因素、低危因素分布情况。结果:52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病人高危因素分布中,存在黑蒙史的病人有10例(19.23%),晕厥史的病人有16例(30.77%),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有14例(26.9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病人有22例(42.31%);中危因素分布中,用扩血管降压药的病人有25例(48.08%),用利尿剂的病人有6例(11.54%);低危因素分布中,年龄>65岁的病人有37例(71.15%)。结论:将根因分析法应用于病人管理中可分析获得病人跌倒/坠床的高危、中危、低危因素,有利于保证病人安全,减少跌倒/坠床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因分析法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植入 跌倒 坠床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平台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周海婷 丰小星 顾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98-98,共1页
目的:探讨移动平台健康教育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评价效果。方法:选择2017-07至2017-12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 目的:探讨移动平台健康教育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评价效果。方法:选择2017-07至2017-12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4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起搏植入 患者健康教育 移动健康教育平台 移动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应用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红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242-244,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应用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其价值。方法在2018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中抽取38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入院确诊后均择机开展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 目的探究分析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应用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其价值。方法在2018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中抽取38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入院确诊后均择机开展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利用电脑分组方法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9例。对照组手术患者施行常规的术后护理,实验组手术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应用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活动能力评分和随访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了优质的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后,和对照组患者相比,预后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且心功能的相关生化指标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更高,随访半年后的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心律不齐、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律失常、心衰患者及时开展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心力衰竭的进程,术后结合优质的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服务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效果,优化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运动能力,远期预后效果突出,值得临床进一步进行推广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植入 心内科 心衰 康复护理 运功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及心功能改变的研究
12
作者 周云国 朱荻绮 吉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21-725,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及心功能改变。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因各类心动过缓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起搏器植入术前、术后1天、术后1周患儿血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 目的探讨儿童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及心功能改变。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因各类心动过缓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起搏器植入术前、术后1天、术后1周患儿血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以及术前与术后1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Z值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入选21例患儿,男8例、女13例,年龄8.0岁(4.0~11.0岁),体质量26.1kg(15.3~45.8kg)。植入双腔起搏器15例,植入单腔起搏器6例。21例患儿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术后1天和术后1周cTnI和CK-MB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TnI和CK-MB在术后1天最高,分别高于术前和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例患儿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1周的LVDD-Z值和LVEF值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动过缓患儿植入永久起搏器后可出现短暂、轻度、可逆的心肌损伤,但对心功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起搏植入 心肌损伤 心功能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欧洲心脏病学大会会议速递 ICD/CRT-P/CRT-D植入指征:我们应该如何把握
13
作者 李广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5期408-408,共1页
2006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建议》和ACC/AHA/HRS2008年《心脏节律异常器械治疗指南CRT治疗建议》提出,在最佳药物治疗基础上NYHA心功能I或Ⅱ级的心衰患者,在植入永久起搏器或心脏转复除... 2006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建议》和ACC/AHA/HRS2008年《心脏节律异常器械治疗指南CRT治疗建议》提出,在最佳药物治疗基础上NYHA心功能I或Ⅱ级的心衰患者,在植入永久起搏器或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T 植入指征 心脏病学 植入永久起搏器 ICD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ACC/AHA 心脏转复除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束支起搏术中经传送鞘贴近室间隔造影发现并发症二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齐鹏 安慧 +3 位作者 吕宇璇 陈学锋 耿彦平 苑可心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3-534,共2页
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性,70岁,存在持续性心房颤动伴交界性逸搏导致的症状性心动过缓;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两次因心房颤动行射频导管消融术的病史,术后心房颤动复发。拟行起搏器植入治疗,考虑患者依赖于起搏器,为降低远期心... 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性,70岁,存在持续性心房颤动伴交界性逸搏导致的症状性心动过缓;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两次因心房颤动行射频导管消融术的病史,术后心房颤动复发。拟行起搏器植入治疗,考虑患者依赖于起搏器,为降低远期心室重构及心功能不全发生风险,拟行希浦系统起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浦系统起搏 左束支起搏 血管造影 永久起搏植入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德国心血管年会热点报道(二)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4年第4期307-307,共1页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出现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对预后的影响(作者:Panagiotis Tzamalis)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是患有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手术高危患者的首选术式。TAVI后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病率...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出现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对预后的影响(作者:Panagiotis Tzamalis)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是患有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手术高危患者的首选术式。TAVI后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病率高于常规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其中最常出现的是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和房室传导阻滞,并需植入永久起搏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血管 主动脉瓣置换手术 手术高危患者 植入永久起搏器 年会 德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心脏传导阻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吴斯谨(综述) 陈柯萍(审校)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外科换瓣手术中、高危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然而,TAVR相关的各种并发症依然多见,尤其是手术相关的心脏传导阻滞以及永久起搏器植入,已逐渐成为TAVR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对这类并发...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外科换瓣手术中、高危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然而,TAVR相关的各种并发症依然多见,尤其是手术相关的心脏传导阻滞以及永久起搏器植入,已逐渐成为TAVR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对这类并发症有效的管理、干预对提高TAVR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旨在总结TAVR术后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发生机制、预测因素、管理和预后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左束支阻滞 房室阻滞 永久起搏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100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力凡 潘文志 +5 位作者 张晓春 陈莎莎 金沁纯 尹恩知 周达新 葛均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8-242,共5页
目的报道单中心100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结果,总结相关经验。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我中心行TAVR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100例,观察分析手术成功率、死亡率、术后并发症等结... 目的报道单中心100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结果,总结相关经验。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我中心行TAVR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100例,观察分析手术成功率、死亡率、术后并发症等结果。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8.1±6.8)岁,其中男性68例,胸外科协会(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s,STS)平均分数9.9±6.0。12例患者经颈动脉途径,87例经股动脉,1例经升主动脉。均使用自膨胀瓣膜,手术成功率97%。术中预扩张球囊平均大小(19.6±2.0) mm,后扩张球囊平均大小(21.4±2.2) mm,瓣膜植入平均深度为瓣环下(4.3±3.4) mm。术前、术后平均跨主动脉瓣压分别为(51.3±19.7) mmHg和(11.7±6.1) mmHg (P<0.001),术前、术后瓣口面积分别为(0.6±0.2) cm^2和(1.7±0.5) cm^2(P<0.001)。随访30天内,死亡率为2%,中风发生率为1%,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率9%,TAVR术后起搏器植入组与非起搏器植入组的瓣膜植入深度分别为(7.2±3.1) mm和(4.2±3.3) mm (P=0.011)。二叶式主动脉瓣组与三叶式主动脉瓣组在并发症及血流动力学方面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TAVR对我国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二叶式与三叶式主动脉瓣膜的手术结果相似。TAVR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发生率较低,这与植入深度密切相关,可能与较小球囊扩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二叶式主动脉瓣 三叶式主动脉瓣 并发症 永久起搏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