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体植入式系统体外射频电源的设计与讨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海燕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3期94-98,共5页
研究了植入系统中电源的设计,并进行了实验。根据活体生理环境的特殊需要,给出一个满足供电系统要求的体外射频供电电源,该电源具有体积小、功率大、安全可靠的特点。着重研究了线圈耦合位置对供电效率、输出电压的影响,对各种失配... 研究了植入系统中电源的设计,并进行了实验。根据活体生理环境的特殊需要,给出一个满足供电系统要求的体外射频供电电源,该电源具有体积小、功率大、安全可靠的特点。着重研究了线圈耦合位置对供电效率、输出电压的影响,对各种失配引起的供电效率下降、输出电压不稳定做了详细的实验和讨论,并提出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系统 射频供电电源 生理信息 检测 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术后植入式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2
作者 罗雪莲 吴成声 +1 位作者 查诚 刘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8-547,共10页
植入式药物递送系统作为一种新兴治疗策略,显著增强了药物疗效,同时有效减轻了药物的不良反应,为肿瘤术后治疗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本文总结了术后肿瘤复发的关键诱因及相应的治疗策略,并全面探讨了近年来抗肿瘤术后植入式药物递送系... 植入式药物递送系统作为一种新兴治疗策略,显著增强了药物疗效,同时有效减轻了药物的不良反应,为肿瘤术后治疗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本文总结了术后肿瘤复发的关键诱因及相应的治疗策略,并全面探讨了近年来抗肿瘤术后植入式药物递送系统的研发进展,包括铸造型植入剂、静电纺丝植入剂、水凝胶植入剂等多种术后植入式药物递送系统。本综述全面总结了术后抗肿瘤植入式药物递送系统的应用前景,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发方向,希望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能够促进肿瘤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治疗 植入式药物递送系统 治疗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学中的植入式电子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谢翔 张春 王志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62-467,共6页
“植入式电子学”已成为生物医学电子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对目前生物医学中各种典型植入式电子系统的分析后 ,本文总结出了植入式电子系统的综合性结构模型 ,并结合国际上有关植入式电子系统最新研究的进展 ,讨论了系统实现... “植入式电子学”已成为生物医学电子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对目前生物医学中各种典型植入式电子系统的分析后 ,本文总结出了植入式电子系统的综合性结构模型 ,并结合国际上有关植入式电子系统最新研究的进展 ,讨论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难点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电子学 生物医学 植入式电子系统 生物医学电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植入式生理信号无线遥测系统记录清醒大鼠自由活动状态下胃的肌电信号 被引量:3
4
作者 姚元生 郑丽飞 朱进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7-231,共5页
目的为了减少麻醉对胃肌电活动的影响,优化在体胃肌电活动的记录方法,更好地反映自然状态下胃肌电活动状况,减小手术操作对动物的创伤,以及提高术后动物存活率。方法通过植入式生理信号无线遥测系统,结合优化记录电极植入方式将植入子... 目的为了减少麻醉对胃肌电活动的影响,优化在体胃肌电活动的记录方法,更好地反映自然状态下胃肌电活动状况,减小手术操作对动物的创伤,以及提高术后动物存活率。方法通过植入式生理信号无线遥测系统,结合优化记录电极植入方式将植入子电极固定在胃窦浆膜层,术后动物恢复7 d后,进行胃肌电信号采集,分别采集了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大鼠胃的肌电活动信号,并对其消化期与消化间期胃肌电活动的频率、幅度及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在消化期,可采集到持续、稳定的胃肌电信号,大鼠胃慢波幅度为(14.39±1.12)μV,频率为(4.76±0.09)次/min,快波幅度为(70.76±5.31)μV,每个慢波上的快波数为10.38±1.22;在消化间期,可观测到周期性变化的移行性复合肌电波形,每个周期持续时间为10~12 min,其Ⅲ相胃肌电活动的慢波幅度为(14.75±0.76)μV,频率为(4.90±0.14)次/min,快波幅度为(72.58±3.67)μV,每个慢波上的快波数为12.00±1.35。在消化期,采用促动力药多潘立酮可以增强胃慢波和快波的幅度及快波的频率,其慢波幅度从(16.87±1.05)μV变为(25.77±2.16)μV(P<0.01,n=6),频率从(4.97±0.18)次/min变为(4.85±0.14)次/min(P>0.05,n=6),快波幅度从(72.25±3.65)μV变为(104.00±7.72)μV(P<0.01,n=6),每个慢波上的快波个数从10.50±1.12变为14.00±0.97(P<0.05,n=6)。结论通过植入式生理信号无线遥测系统可以较好地采集到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大鼠胃的慢波及快波电信号,为研究生理及病理生理状态下胃肌电活动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生理信号无线遥测系统 胃肌电 慢波和快波 多潘立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式骶神经刺激系统临床试验技术审评要求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宇晶 廖利民 +3 位作者 李卫 阎小妍 刘晓燕 许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3-496,共4页
在植入式骶神经刺激系统临床试验的技术审评中,应主要关注以下方面:临床试验基本原则、临床试验医疗机构要求和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要素。
关键词 植入式骶神经刺激系统 临床试验 技术审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植入式神经控制信号传输的数据编码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朝晖 梁志明 李斌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2-66,共5页
采用差分编码的方式将神经控制信号传送至植入式神经信号获取系统的体内模块时,需要体内、体外模块的时钟高度同步,这使得电路的设计非常困难.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编码传送方法——在体外模块用脉宽调制的方法将需要传送的数据进行编... 采用差分编码的方式将神经控制信号传送至植入式神经信号获取系统的体内模块时,需要体内、体外模块的时钟高度同步,这使得电路的设计非常困难.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编码传送方法——在体外模块用脉宽调制的方法将需要传送的数据进行编码,通过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调制和解调方式传送到体内模块后,使用时钟检测器、时钟分频器、脉冲宽度计数器以及脉冲逻辑判决器进行解码,这样体内模块和体外模块可以工作在不同时钟频率,使得电路的设计和验证大为简化.该方法已经成功应用于无线植入式神经信号获取系统的板级电路中,波形测试的结果显示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经过M序列发生器所产生的1MB随机数据的传输测试未发现有误码产生,表明所设计的编解码方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编码 脉宽调制 神经控制信号 无线传输 植入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注入)式药物缓释系统局部间质化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传俊 蒋欣泉 张志愿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2年第1期21-23,共3页
将一定的赋形剂负载抗癌药物制备成缓释系统,经不同方式植(注)入肿瘤或瘤周组织间质中,或直接植入肿瘤术后瘤床,实施局部化疗,提高局部药物浓度,降低全身毒副反应。该给药方式称为间质化疗,可用于保存器官外形和功能而替代手术疗法,尤... 将一定的赋形剂负载抗癌药物制备成缓释系统,经不同方式植(注)入肿瘤或瘤周组织间质中,或直接植入肿瘤术后瘤床,实施局部化疗,提高局部药物浓度,降低全身毒副反应。该给药方式称为间质化疗,可用于保存器官外形和功能而替代手术疗法,尤其适用晚期肿瘤的姑息治疗和瘤床植入预防肿瘤术后复发。口腔肿瘤大多位置表浅和直观,便于作间质缓释系统的植入,应为植(注)入式缓释系统局部间质化疗的最佳适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缓释系统 间质化疗 肿瘤 化疗 植入式药物缓释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阿片类药物转换为鞘内吗啡时戒断反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越 杜美慧 +3 位作者 曾永芬 周晓艳 刘红军 金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2-289,共8页
目的:观察全身阿片类药物转换为鞘内吗啡镇痛时的戒断反应,探讨病人静脉自控给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9月就诊于东部战区总医院的阿片类药物耐受的难治性癌痛病人30例,经吗啡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 目的:观察全身阿片类药物转换为鞘内吗啡镇痛时的戒断反应,探讨病人静脉自控给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9月就诊于东部战区总医院的阿片类药物耐受的难治性癌痛病人30例,经吗啡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剂量滴定24 h后植入半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外接PCA泵鞘内持续输注吗啡。采用临床阿片类药物戒断量表(clinical opiate withdrawal scale,COWS)评估静脉吗啡转换为鞘内吗啡期间病人阿片戒断反应(opioid withdrawal reaction,OWR),记录OWR的发生次数、时间和程度;根据COWS评分将病人分为无OWR组(n=7)和OWR组(n=23),依据OWR的程度分为轻(n=4)、中(n=17)、中重(n=2)和重度(n=0)四组。OWR病人根据需求,采用吗啡静脉PCA给药治疗。评估转换过程中病人疼痛强度、焦虑、抑郁、睡眠、病人满意度,以及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本研究中OWR发生率为76.7%(23/30),轻度及中度占91.3%(21/23),其中87.0%(20/23)的病人需要通过静脉吗啡PCA缓解OWR。中重度组的COWS平均评分高于轻度组(P<0.05),中度组的PCA给药次数高于轻度组(P<0.05)。OWR组(n=23)入院时每日口服吗啡毫克当量与OWR持续时间(r=0.490,P=0.018)、发生次数(r=0.488,P=0.018)和PCA给药次数(r=0.495,P=0.016)呈正相关。病人转换为鞘内吗啡镇痛后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每日吗啡使用剂量均较入院时下降(P<0.05),焦虑、抑郁、睡眠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出院时便秘发生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全身阿片类药物转换为鞘内吗啡镇痛时戒断反应的发生率较高,静脉吗啡PCA治疗方便易行、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癌痛 阿片类药物耐受 吗啡 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 戒断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鞘内吗啡联合布比卡因用于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21
9
作者 谢文强 李伟彦 +3 位作者 刘健 宗剑 许配龙 金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5-587,共3页
目的评估持续鞘内吗啡联合布比卡因用于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2例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鞘内吗啡组(A组)与吗啡联合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21例。植入鞘内导管外接电子PCA泵实施持续鞘内镇痛,分别给予A组0.2... 目的评估持续鞘内吗啡联合布比卡因用于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2例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鞘内吗啡组(A组)与吗啡联合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21例。植入鞘内导管外接电子PCA泵实施持续鞘内镇痛,分别给予A组0.2mg/ml吗啡,B组0.2mg/ml吗啡+0.75mg/ml布比卡因混合液起始按口服吗啡转换剂量持续鞘内泵入+单次冲击量(24h背景量的1/10,锁定时间1h);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2周、1月的静息及运动VSA疼痛评分、吗啡用量、便秘症状评分及WHOQOL-BREF生活质量评分,并观察镇痛后头痛、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下肢麻木、运动阻滞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鞘内镇痛后静息VAS评分及便秘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鞘内镇痛后运动VAS评分低于A组(P<0.05),每日吗啡用量低于A组(P<0.01),WHOQOL-BREF生理领域评分高于A组(P<0.05)。两组均有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下肢麻木及运动阻滞,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鞘内吗啡联合布比卡因用于中重度癌痛效果确切,运动痛及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单纯鞘内吗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 植入式鞘内输注系统 吗啡 布比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WB在生物医学电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韦保林 徐卫林 +1 位作者 韦雪明 段吉海 《现代电子技术》 2014年第10期132-136,140,共6页
在介绍UWB技术在植入式和体外生物医学电子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及进展的基础上,分析其在生物医学电子系统中广泛应用所面临关键技术、难点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最后讨论了生物医学电子系统的发展方向,使UWB在生物医学中所需要研究的问... 在介绍UWB技术在植入式和体外生物医学电子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及进展的基础上,分析其在生物医学电子系统中广泛应用所面临关键技术、难点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最后讨论了生物医学电子系统的发展方向,使UWB在生物医学中所需要研究的问题和方向更加具体化和明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技术 生物医学电子系统 植入式电子系统 无线体域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持续葡萄糖监测技术的建立及其血糖时间序列的多尺度熵分析
11
作者 李成 张明亮 +5 位作者 应令雯 苏娇溶 陶睿 于霞 包玉倩 周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建立小鼠持续葡萄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技术,并对其血糖时间序列进行多尺度熵(multiscale entropy,MSE)分析。方法·选取饮食诱导肥胖型(diet-induced obesity,DIO)小鼠(n=3,DIO组)及对照组小鼠(n=3... 目的·建立小鼠持续葡萄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技术,并对其血糖时间序列进行多尺度熵(multiscale entropy,MSE)分析。方法·选取饮食诱导肥胖型(diet-induced obesity,DIO)小鼠(n=3,DIO组)及对照组小鼠(n=3)为研究对象,利用全植入式血糖遥测系统分别收集2组小鼠的血糖及体温数据,取术后第10~14日数据进行分析,并统计系统的记录时间。利用MATLAB R2019b软件对2组小鼠术后第11~17日的血糖时间序列进行MSE分析,计算每个时间尺度上对应的熵值。结果·成功建立了以全植入式血糖遥测系统为基础的小鼠CGM技术。6只小鼠的平均记录时间为(27.3±9.3)d,共获得232887个血糖数值。DIO组小鼠平均血糖水平为(7.04±0.71)mmol/L,平均体温为(33.34±0.18)℃。与对照组相比,DIO组小鼠血糖时间序列复杂度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CGM技术;MSE分析发现,DIO型小鼠血糖时间序列复杂度降低,可能是其早期糖代谢异常的表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葡萄糖监测 植入式血糖遥测系统 多尺度熵 复杂度 时间序列 饮食诱导肥胖型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