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静脉导线拔除后植入全皮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临床结果
1
作者 苑翠珍 昃峰 +6 位作者 李鼎 段江波 吴寸草 何金山 周旭 王龙 李学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1-784,共4页
目的:评估没有起搏指征的静脉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TV-ICD)患者经静脉导线拔除(TLE)后植入全皮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S-IC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23年10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TLE后再植入S-ICD的所有患者... 目的:评估没有起搏指征的静脉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TV-ICD)患者经静脉导线拔除(TLE)后植入全皮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S-IC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23年10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TLE后再植入S-ICD的所有患者。统计并分析TLE指征、S-ICD植入适应证、除颤阈值(DFT)测试、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共有11例TV-ICD患者在TLE后接受了S-ICD植入,男性8例,中位年龄56(44,65)岁。TLE的指征为感染和导线功能障碍。ICD二级预防的有9例患者,最常见的植入原因是离子通道疾病(5例)。S-ICD的手术时间为51(48,58)min,未发现围术期并发症。8例患者进行了DFT测试,全部成功。在中位30(9,39)个月的随访中,2例患者共发生6次适当的治疗,无并发症发生,包括不适当的治疗、无效治疗、感染、导线故障和死亡。结论:本研究为S-ICD作为TV-ICD移除后的替代提供了依据。TLE后植入S-ICD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式心脏除颤 全皮下埋藏式心脏除颤 经静脉导线拔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式自动心律转复除颤器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之明 张彩举 于钦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2期84-85,共2页
关键词 植入式自动心除颤(icd) 心脏 室性心失常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患者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6
3
作者 曹东来 李畅 +2 位作者 王义龙 苏侃 顾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3-247,共5页
目的分析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ICD/CRT-D)植入患者术后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ES)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对89例植入ICD/CRT-D的患者进行规律随访,采集相关数据,分析其室性心动过速ES的发作特点、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分析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ICD/CRT-D)植入患者术后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ES)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对89例植入ICD/CRT-D的患者进行规律随访,采集相关数据,分析其室性心动过速ES的发作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治疗结果。结果在随访期内,共有19例(21.3%)患者至少发生1次ES,其中11例患者经历2次以上的ES。14例(73.7%)患者首次ES发生在ICD术后1年内。患者发生ES的心律失常形式主要是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68.4%),大部分患者(68.4%)ES发作没有明确的诱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ICD作为心脏性猝死二级预防是E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4 2)。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植入CRT-D的患者与植入ICD的患者相比较少发生ES(P=0.033)。ES组死亡率未见明显升高。结论在植入ICD的患者中,ES是常见的现象;因心脏性猝死二级预防而植入ICD的患者E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一级预防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植入CRT-D的患者较少发生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式心脏除颤 电风暴 室性心动过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患者的驾车管理 被引量:3
4
作者 吴灵敏 姚焰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36-1038,共3页
随着机动车辆的普及,我国拥有驾照的人群数量已极为庞大,交通安全亦上升为重要的公共安全问题,亟待改善。驾驶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与交通安全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对于哪些人群应限制驾驶尚无定论。尽管目前对于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患... 随着机动车辆的普及,我国拥有驾照的人群数量已极为庞大,交通安全亦上升为重要的公共安全问题,亟待改善。驾驶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与交通安全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对于哪些人群应限制驾驶尚无定论。尽管目前对于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患者是否应限制甚至禁止驾驶尚存争议,但国人对此领域的认识明显不足。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现状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国人的认识,并为进一步研究和相关法规的完善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埋藏式心脏除颤 驾车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永存左上腔静脉植入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复律除颤器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宋振国 林文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13-813,共1页
男,47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2月”入院。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左室)扩大,舒张末期内径86 mm,左室后壁、侧壁中下段及左室心尖部肌小梁增多,呈网格状分布。室间隔及左室游离壁弥漫性运动减低,左室射血分数0.21。心电图:窦性心... 男,47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2月”入院。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左室)扩大,舒张末期内径86 mm,左室后壁、侧壁中下段及左室心尖部肌小梁增多,呈网格状分布。室间隔及左室游离壁弥漫性运动减低,左室射血分数0.21。心电图: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时限0.16 s。动态心电图:多源性室性早搏,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核素心血池显像:①左室扩大,整体收缩功能重度受损,舒张功能中度受损;②右心室形态大小及整体收缩功能未见明显异常;③左右心室间运动同步性均明显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 除颤 静脉植入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左室心尖部 整体收缩功能 多源性室性早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患者1例护理
6
作者 张华 徐建红 周艳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6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埋藏式自动心脏除颤 植入 临床护理 失常 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血管阻力对左心衰竭患者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后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灏璟 张娟 +2 位作者 潘昌 胡作英 张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94-699,共6页
目的:探讨肺血管阻力(PVR)对左心衰竭患者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后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以及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或全因死亡的复合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0-01至2016-12期间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因左心衰竭植入ICD或心脏再同... 目的:探讨肺血管阻力(PVR)对左心衰竭患者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后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以及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或全因死亡的复合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0-01至2016-12期间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因左心衰竭植入ICD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进行一级或二级预防的122例患者。所有患者植入装置前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肺动脉收缩压(PASP)、平均肺动脉圧(m PAP)和PVR。每6个月随访一次,记录程控数据及终点事件,主要终点为出现室速并接受ICD恰当治疗(包括抗心动过速治疗及电击治疗),次要终点为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或全因死亡的复合终点。结果:平均随访4.2年,36例(29.5%)患者共记录到121次ICD恰当治疗,其中32例(26.3%)接受抗心动过速治疗72次,16例(13.1%)接受电击治疗39次。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PVR是左心衰竭患者植入ICD后出现室速并接受ICD恰当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HR=1.630,95%CI:1.170~2.010,P<0.01)。31例患者发生次要终点事件,其中29例(23.7%)因心力衰竭再住院共31次,18例(14.7%)死亡。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VR是心力衰竭患者植入ICD后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或死亡复合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HR=2.030,95%CI:1.210~3.120,P<0.01)。结论:PVR是左心衰竭患者植入ICD后出现室速并接受ICD恰当治疗以及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或全因死亡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除颤 肺血管阻力 室性心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治疗事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吴晓倩 赵永辉 +2 位作者 臧小彪 王现青 高传玉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6期560-564,共5页
目的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ARNI)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心力衰竭患者的除颤器治疗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行ICD/CRT-D植入患者,... 目的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ARNI)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心力衰竭患者的除颤器治疗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行ICD/CRT-D植入患者,根据所服用药物分为ARNI组(42例)和ACEI/ARB组(47例),比较6个月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变化及除颤器记录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和治疗情况。结果同基线比较,两组分别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和ACEI/ARB类药物6个月后,射血分数均有所改善[ARNI组:(39.7%±6.8%)比(36.8%±8.1%),t=2.771,P=0.004;ACEI/ARB组:(38.8%±7.5%)比(37.4%±7.9%),t=2.881,P=0.003]。两组发生快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及治疗的人数虽未显示明显差异(P>0.05),但ARNI组电击治疗次数显著低于ACEI/ARB组(4次比33次,χ^(2)=37.581,P=0.012)。结论 ARNI较ACEI/ARB类药物可以更显著地减少植入ICD/CRT-D心力衰竭患者除颤器的电击治疗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植入式心脏除颤 心力衰竭 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在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中的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刘烈 陈东骊 +3 位作者 陈泗林 林纯莹 梁远红 费洪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29-1231,共3页
目的探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在心脏性猝死(SCD)一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对35例在2006~2009年根据2005年ACC/AHC指南植入ICD进行SCD一级预防的患者,进行平均2年的临床随访数据分析。结果 (1)平均2年随访过程中,共11例患者(3... 目的探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在心脏性猝死(SCD)一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对35例在2006~2009年根据2005年ACC/AHC指南植入ICD进行SCD一级预防的患者,进行平均2年的临床随访数据分析。结果 (1)平均2年随访过程中,共11例患者(31.43%)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室颤除颤16阵次、室速启动抗心动过速起搏(ATP)79阵次,无误放电,无一例死亡;(2)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心肌致密化不全(NVM)发生率为100%、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66.67%、Brugada综合征50%、肥厚型心肌病(HCM)25%和(DCM)16.67%;其中室颤PVT占87.5%(14阵次),DCM及Brugada综合征各1阵次;室速PVT占82.28%(65阵次)、NVM 5阵次、HCM和Brugada综合征各4阵次和DCM患者1阵次,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未见室性心律失常事件;(3)术中术后未见植入ICD相关并发症,术后均未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晕厥,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本组SCD高危患者中,平均ICD植入两年即在31.43%的患者中及时发现和纠正95次的恶性室性心率失常事件,其中对预防PVT、NVM和Brugada综合征的SCD最为明显,提示SCD高危人群中植入ICD进行一级预防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式心脏除颤 心脏性猝死 一级预防 室性心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冠心病患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置入心脏复律除颤器一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开亮 曹剑 +3 位作者 史扬 程友琴 李小鹰 耿仁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42-442,共1页
关键词 冠心病患者 心脏除颤 室性心失常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动脉硬化闭塞症 超声心动图检查 左心室射血分数 置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在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郝应禄 李燕萍 +6 位作者 李晓霞 梁梅 潘云席 廖德荣 王劲松 钱宝堂 郭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363-4364,共2页
目的:通过对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具备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适应证的患者进行ICD植入治疗,评价ICD治疗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2005-2009年我科收治的18例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ICD,其中缺血... 目的:通过对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具备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适应证的患者进行ICD植入治疗,评价ICD治疗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2005-2009年我科收治的18例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ICD,其中缺血性心肌病11例,扩张性心肌病7例。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9例,双腔ICD5例,单腔ICD4例。结果:所有患者植入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2~43个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患者术中经1次低能T波同步电击诱发心室颤动(VF),均一次复律成功,除颤阈值10~20J。在同时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下,5例患者共9次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VF,ICD识别及转复或放电治疗成功。2例单腔ICD患者各发作一次心房纤颤,被误诊为VT,并导致误治,启动稳定性及宽度两个诊断功能后,随访半年未再出现误诊及误治。9例随访期内曾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通过抗心动过速起搏转复。9例CRTD随访心脏彩超EF由30%~35%改善至35%~50%,心衰症状明显改善,生存质量得到了提高。结论:ICD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措施。CRTD兼具心室再同步起搏的特点,适用于心功能不全同时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可明显提高生存质量,改善心功能,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常 心性 埋藏式心脏除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搏器临床应用进展——(3)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方正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96-196,共1页
关键词 埋藏式自动心脏除颤 适应证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置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Brugada综合征
13
作者 苏静英 蔡煦 +2 位作者 沈卫峰 St phane Garrigue Jacques Cl menty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305-307,共3页
目的 对Brugada综合征患者置入治疗性或预防性置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并评价 1个月临床随访结果。方法  2 1例Brugada综合征 (症状性 9例、无症状性 12例 )于全麻下常规方法置入ICD。每例有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 (ECG)典型改变或... 目的 对Brugada综合征患者置入治疗性或预防性置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并评价 1个月临床随访结果。方法  2 1例Brugada综合征 (症状性 9例、无症状性 12例 )于全麻下常规方法置入ICD。每例有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 (ECG)典型改变或钠通道阻滞剂揭示的ECG改变。排除了结构性心脏病并作心脏电生理检查。无症状患者中自发或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8例 ,仅有阳性家族史 4例。结果 置入单腔ICD(VVI) 16台 ,双腔ICD(DDD或DDDR) 5台 (患者伴窦房结功能异常和 或房室传导障碍 )。术中电极除颤器电生理参数符合常规 ,术后无并发症。 1个月后再入院ICD电生理参数检查未改变 ,除颤器内记录无室速和 (或 )室颤触发的拮抗心动过速起搏或电复律、电除颤发生。结论 Brugada综合征患者可安全成功置入ICD ,初期 (1个月 )随访ICD工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入 icd BRUGADA综合征 除颤 患者 心脏 治疗 电生理 心电图 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置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术后电风暴的治疗体会
14
作者 罗苑苑 孙少喜 +5 位作者 李蘅 李岩 刘福强 孟素荣 许顶立 彭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总结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电风暴(ES)的诱发因素、临床处理和预后。方法:ES定义为24h内簇发3次或3次以上需经ICD干预的VT/VF事件。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南方医院7例ICD患者发生的8次ES临床资料。结果:7名患者植入ICD... 目的:总结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电风暴(ES)的诱发因素、临床处理和预后。方法:ES定义为24h内簇发3次或3次以上需经ICD干预的VT/VF事件。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南方医院7例ICD患者发生的8次ES临床资料。结果:7名患者植入ICD后发生ES8次。诱发因素为低钾血症3次、心力衰竭2次、上呼吸道感染、心肌缺血和紧张恐惧各1次等。均祛除诱因,加强药物治疗,其中1例加行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另1例加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8次ICD风暴均全部终止。结论:通过纠正诱因,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调整ICD设置,必要时行射频消融术或冠脉血运重建,能有效地终止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颤动 除颤 电风暴 埋藏式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室右房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颤1例护理
15
作者 刘莹 李菲 +1 位作者 任红 苏静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1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双室右房埋藏式心脏除颤 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 室颤 护理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临床应用
16
作者 李振 苏唏 +3 位作者 韩宏伟 蒋萍 陈运清 王三娣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第4期265-266,277,共3页
目的 观察 5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植入术及临床随访情况。方法  5例因反复发作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VT/ VF)均顺利植入 ICD(其中双腔 ICD2例 ) ,随访 6~ 2 4个月 ,观察患者临床... 目的 观察 5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植入术及临床随访情况。方法  5例因反复发作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VT/ VF)均顺利植入 ICD(其中双腔 ICD2例 ) ,随访 6~ 2 4个月 ,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 ICD工作情况。结果  5例患者无 1例死亡。随访期间共出现 VT/ VF事件 30 4次 ,ICD识别并治疗的 VT/ VF事件 71次 ,VT 6 5次 ,占 91.5 % ,VF 6次 ,占 8.5 % ,抗心动过速起搏 (ATP)终止 5 5次 ,占77.5 % ,心律转复 (CV)终止 16次 ,占 2 2 .5 % ,VF经除颤 (DF)全部一次成功。结论  ICD的治疗效果肯定 ,需加强随访 ,及时修改参数 ,同时应加强药物的辅助治疗 ,如 β-受体阻断剂 ,胺碘酮等 ,积极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心脏除颤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埋置后病人的心理护理指导
17
作者 田金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3-264,共2页
关键词 失常 埋藏式心脏除颤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预防心源性猝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沈珈谊 刘翀 韦铁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5-218,共4页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心脏疾患治疗成功率大为提升。然而,由于人口老龄化加速及心脏疾病患者心室重构和心功能持续恶化,心源性猝死(SCD)发生率并未下降,而是呈逐年上升趋势。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是目前预防SCD最确切有效的方法,越...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心脏疾患治疗成功率大为提升。然而,由于人口老龄化加速及心脏疾病患者心室重构和心功能持续恶化,心源性猝死(SCD)发生率并未下降,而是呈逐年上升趋势。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是目前预防SCD最确切有效的方法,越来越多临床研究关注ICD植入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SCD发生。该文就SCD发病原因、预防及ICD预防SCD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埋藏式心脏除颤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波除颤及复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谷云飞 惠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4172-4174,共3页
自从Lown等将直流电除颤引入室颤治疗后。电击除颤的发展日新月异。1996年.在用于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的双相波除颤效率及安全性都得到很好证明后,美国FDA批准了第一个双相波体外自动除颤器(AED)-ForeRunner应用于临床。自此,双... 自从Lown等将直流电除颤引入室颤治疗后。电击除颤的发展日新月异。1996年.在用于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的双相波除颤效率及安全性都得到很好证明后,美国FDA批准了第一个双相波体外自动除颤器(AED)-ForeRunner应用于临床。自此,双相波的除颤复律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将就双相波的放电波形特点、复律及除颤的效果、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心脏除颤 双相波除颤 体外自动除颤 直流电除颤 FDA批准 电击除颤 进展综述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质性心脏病合并严重心律失常的处理
20
作者 曹克将 谢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8期798-800,共3页
关键词 质性心脏 失常 合并症 药物治疗 消融治疗 埋藏式心脏除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