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出土吐蕃木棺板画的初步观察与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霍巍 《西藏研究》 CSSCI 2007年第2期49-61,共13页
青海近年来出土了若干例吐蕃时期墓葬的木棺板画,已有学者对此作过初步研究,但观点颇存歧义。文章联系汉藏文献以及中原和北方民族的相关考古材料再作探讨,提出这批木棺板画所反映的不是一般所谓“社会生活场景”,而是流行于吐蕃本土的... 青海近年来出土了若干例吐蕃时期墓葬的木棺板画,已有学者对此作过初步研究,但观点颇存歧义。文章联系汉藏文献以及中原和北方民族的相关考古材料再作探讨,提出这批木棺板画所反映的不是一般所谓“社会生活场景”,而是流行于吐蕃本土的苯教丧葬仪轨影响到吐蕃所征服和占领地区的直观反映;墓葬主人的族源应为北方鲜卑系统的吐谷浑人,但其在受到吐蕃文化影响的同时,还受到来自中原与西域文化的影响,反映了青海吐蕃文化的多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考古 苯教仪轨 棺板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穹庐”与“拂庐”——青海郭里木吐蕃墓棺板画毡帐图像试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吕红亮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0-83,共14页
结合民族志资料与文献,此文认为青海郭里木棺板画中的帐篷乃属于欧亚大陆最为普遍的圆形帐篷(Yurt),亦即汉文史料中的"穹庐",而非"拂庐"。"拂庐"一词大体在唐代兴起,乃为藏音汉译,专指吐蕃毡帐。其类型... 结合民族志资料与文献,此文认为青海郭里木棺板画中的帐篷乃属于欧亚大陆最为普遍的圆形帐篷(Yurt),亦即汉文史料中的"穹庐",而非"拂庐"。"拂庐"一词大体在唐代兴起,乃为藏音汉译,专指吐蕃毡帐。其类型属于流行于中东以及古代波斯南部的"黑帐篷",与"穹庐"区别较大。目前考古资料中累积的有关"穹庐"的材料十分丰富,为郭里木棺板画中帐篷传统提供了有趣的对比材料。此外,郭里木棺板画中的"灵帐举哀"主题与粟特美术中的"哀悼"主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里木 棺板画 穹庐 拂庐 帐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古发现所见吐蕃射猎运动——以郭里木吐蕃棺板画为对象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冬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67,共4页
青海德令哈郭里木乡出土吐蕃棺板画中具有丰富的射猎运动内容,反映出吐蕃射猎运动至少有两种形态类型,即"骑射"与"射牛"。骑射狩猎对象是牦牛、大角鹿等青藏高原特有物种,而射牛则使用珍贵的白色牦牛,体现了体育娱... 青海德令哈郭里木乡出土吐蕃棺板画中具有丰富的射猎运动内容,反映出吐蕃射猎运动至少有两种形态类型,即"骑射"与"射牛"。骑射狩猎对象是牦牛、大角鹿等青藏高原特有物种,而射牛则使用珍贵的白色牦牛,体现了体育娱乐与传统礼仪和宗教文化共存的形态。吐蕃射猎运动使用双曲复合弓,盛弓矢用具形制同于中原唐朝与中亚;射猎人物服饰呈现浓烈粟特风格,骑射图像造型也同样表现出中、西亚同类题材的"粉本"特征,显示射猎运动已成为吐蕃文化多元性来源的一种反映媒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里木棺板画 吐蕃 射猎运动 多元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吐蕃墓葬所出兽面图像溯源研究
4
作者 王蔚 杨焱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8,共9页
兽面是吐蕃时期青海地区广泛流行的装饰图案,使用范围包括棺板画、金银器等,是研究吐蕃历史文化的重要图像材料。青海吐蕃墓葬所出兽面,分为有肢有爪且有身型的A型兽面和无肢无爪仅有兽面头部的B型兽面。通过对兽面图像组合、兽面形象... 兽面是吐蕃时期青海地区广泛流行的装饰图案,使用范围包括棺板画、金银器等,是研究吐蕃历史文化的重要图像材料。青海吐蕃墓葬所出兽面,分为有肢有爪且有身型的A型兽面和无肢无爪仅有兽面头部的B型兽面。通过对兽面图像组合、兽面形象进行分析溯源,文章认为A型兽面主要受到内地汉至初唐墓葬中兽面图像的影响,吸收来自中亚、西亚的文化因素,并结合吐蕃时期青海本土文化形成特有兽面图像,具有保佑、辟邪等寓意。B型兽面受到中原内地北朝至唐代墓葬、佛教壁画兽面形象的影响,具有威慑、象征身份的功能。青海出土吐蕃兽面图像,反映出中原、吐蕃及中、西亚艺术的融合,同时与佛教“Kirtimukha”图像有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时期 兽面图像 青海 棺板画 金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拂庐”考辨 被引量:4
5
作者 刘铁程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0-118,共9页
"拂庐"一词从唐代开始进入汉地史料和文学作品,关于此词的藏语对应词,学者们给出了诸种对音。劳弗尔给出的"酏"一词,既符合汉藏对音规律,又符合汉文记载以及藏地的普遍实践。"拂庐"一词后来在使用中基本... "拂庐"一词从唐代开始进入汉地史料和文学作品,关于此词的藏语对应词,学者们给出了诸种对音。劳弗尔给出的"酏"一词,既符合汉藏对音规律,又符合汉文记载以及藏地的普遍实践。"拂庐"一词后来在使用中基本上脱离了它所指称的独特的藏式帐篷住居特点,与穹庐混而为一。青海都兰郭里木棺板画中帐居图并非拂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拂庐 扎(sbra) 吐蕃 郭里木棺板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