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光温室萝卜棵间土壤蒸发规律试验 被引量:22
1
作者 刘浩 孙景生 +3 位作者 段爱旺 孙磊 刘祖贵 申孝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6-180,共5页
土壤蒸发在农田水量平衡和能量平衡计算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文采用微型蒸渗仪测定温室萝卜的棵间土壤蒸发,对萝卜棵间土壤蒸发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太阳辐射、气温和相对湿度等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温室萝... 土壤蒸发在农田水量平衡和能量平衡计算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文采用微型蒸渗仪测定温室萝卜的棵间土壤蒸发,对萝卜棵间土壤蒸发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太阳辐射、气温和相对湿度等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温室萝卜棵间土壤蒸发随着萝卜生育期的推移有减小的趋势,棵间土壤蒸发量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37.73%~41.71%,棵间土壤蒸发与太阳辐射、气温和相对湿度等主要气象因子均呈现良好的指数关系,该研究对合理制定温室萝卜的灌溉制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棵间土壤蒸发 气象因素 萝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温室白菜棵间土壤蒸发变化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浩 孙景生 +2 位作者 段爱旺 孙磊 申孝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7-211,共5页
土壤蒸发在农田水量平衡和能量平衡计算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采用微型蒸渗仪测定温室白菜的棵间土壤蒸发,对白菜棵间土壤蒸发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太阳辐射、气温和相对湿度等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温室... 土壤蒸发在农田水量平衡和能量平衡计算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采用微型蒸渗仪测定温室白菜的棵间土壤蒸发,对白菜棵间土壤蒸发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太阳辐射、气温和相对湿度等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温室白菜棵间土壤蒸发随着白菜生育期的推移有减小的趋势,棵间土壤蒸发量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39.57%~42.03%,棵间土壤蒸发与太阳辐射、气温和相对湿度等主要气象因子均呈现良好的指数关系,本研究对合理制定温室白菜的灌溉制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白菜 棵间土壤蒸发 气象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灌夏玉米棵间土壤蒸发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孙景生 康绍忠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99-401,共3页
采用两种规格的微型棵间蒸发皿 (Micro-Lysimeter)分别测定沟灌夏玉米田沟、垄土面蒸发 ,对沟灌条件下夏玉米棵间土壤蒸发与作物蒸腾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 ,分析了相对土面蒸发强度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以及土面蒸发强度与作物叶面积指... 采用两种规格的微型棵间蒸发皿 (Micro-Lysimeter)分别测定沟灌夏玉米田沟、垄土面蒸发 ,对沟灌条件下夏玉米棵间土壤蒸发与作物蒸腾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 ,分析了相对土面蒸发强度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以及土面蒸发强度与作物叶面积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 ,沟灌条件下夏玉米田棵间土壤蒸发量占全生育总耗水量的 33.0 %~ 34.5 % ,棵间土面相对蒸发强度与表层土壤含水率和作物叶面积指数之间均呈现良好的指数函数关系 ,灌溉或降雨后 2~ 3d内土面蒸发强度较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灌 夏玉米 棵间土壤蒸发 叶面积指数 表层土壤含水率 土面蒸发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下春小麦棵间土壤蒸发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吕晓东 马忠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7-553,共7页
采用微型棵间土壤蒸发皿,测定传统耕作(CK)、常规垄作沟灌(FRB)、固定道保护性耕作(PRB)和固定道平作(ZT)4种耕作模式下棵间土壤蒸发,研究棵间土壤蒸发量与蒸腾之间的关系,蒸发占蒸散的比例及其随叶面积指数(LAI)和表层土壤... 采用微型棵间土壤蒸发皿,测定传统耕作(CK)、常规垄作沟灌(FRB)、固定道保护性耕作(PRB)和固定道平作(ZT)4种耕作模式下棵间土壤蒸发,研究棵间土壤蒸发量与蒸腾之间的关系,蒸发占蒸散的比例及其随叶面积指数(LAI)和表层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固定道耕作无论是平作还是垄作栽培,在拔节后期均比传统耕作和常规垄作沟灌能更好抑制土壤蒸发。与平作栽培相比,沟垄地形对垄床和垄沟棵间土壤蒸发均有促进作用,且垄沟棵间土壤蒸发要大于垄床。春小麦三叶期至拔节期,CK、ZT、FRB和PRB棵间土壤蒸发量占田间耗水量的比值分别为64.96%、53.16%、74.99%和51.99%。拔节后,各处理棵间土壤蒸发占时段耗水量的比值均降到45%以下。抽穗至灌浆初期,各处理棵间土壤蒸发占时段耗水量的比例在24.46%~31.07%。4种耕作模式相对棵间土壤蒸发强度均随表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增大而增加,随LAI的增加而显著减小,两者均呈良好的指数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棵间土壤蒸发 固定道保护性耕作 春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莓棵间土壤蒸发规律试验研究
5
作者 王宣 陈兵 《农业与技术》 2012年第1期24-25,共2页
本文采用微型蒸渗仪测定树莓的棵间土壤蒸发,对树莓棵间土壤蒸发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莓棵间土壤蒸发随着生育期有减小的趋势,棵间土壤蒸发量约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22.86%-30.02%,对合理制定树莓的灌溉制度具有一定的参... 本文采用微型蒸渗仪测定树莓的棵间土壤蒸发,对树莓棵间土壤蒸发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莓棵间土壤蒸发随着生育期有减小的趋势,棵间土壤蒸发量约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22.86%-30.02%,对合理制定树莓的灌溉制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莓 棵间土壤蒸发 表层土壤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农田蒸发量的小型棵间蒸发器的制作与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健 蔡焕杰 刘红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70-172,共3页
针对大型蒸渗仪在研究作物棵间土壤蒸发上存在的问题,制作了一种小型棵间蒸发器,对其特点、选材、制作工艺和应用进行了详细说明;定性分析了小型棵间蒸发器在大田的应用效果,定量分析了与大型蒸渗仪结合研究作物棵间土壤蒸发的结果,结... 针对大型蒸渗仪在研究作物棵间土壤蒸发上存在的问题,制作了一种小型棵间蒸发器,对其特点、选材、制作工艺和应用进行了详细说明;定性分析了小型棵间蒸发器在大田的应用效果,定量分析了与大型蒸渗仪结合研究作物棵间土壤蒸发的结果,结果表明该仪器具有制作简单、误差小、测量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而且弥补了大型蒸渗仪精确测量作物棵间蒸发量的不足,基本解决了国内外共同面临的作物棵间土壤蒸发量测量的难题,为作物需水量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棵间土壤蒸发 大型蒸渗仪 小型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滴灌枣棉间作模式下枣树棵间蒸发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27
7
作者 艾鹏睿 马英杰 马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4761-4769,共9页
为明确枣树单、间作棵间土壤蒸发及水分耗散特征。通过大田试验,采用MLS测定枣树单、间作棵间土壤蒸发,并对其土壤蒸发的变化规律和气象因素、土壤因素及边界效应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枣树棵间土壤蒸发在各生育期均出现不同的差... 为明确枣树单、间作棵间土壤蒸发及水分耗散特征。通过大田试验,采用MLS测定枣树单、间作棵间土壤蒸发,并对其土壤蒸发的变化规律和气象因素、土壤因素及边界效应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枣树棵间土壤蒸发在各生育期均出现不同的差异性。单、间作棵间土壤蒸发量及植株蒸腾量存在显著差异且总体上单作高于间作。对外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枣树棵间土壤蒸发与太阳辐射、土壤含水量等呈现良好的函数关系。但日均温仅与单作棵间土壤蒸发相关性较高,而与间作相关性较差。对间作枣树边界效应进行判别,间作棉花显著影响间作枣树行间棵间土壤蒸发量,且棉花叶面积指数与行间棵间土壤蒸发量呈现良好二次函数关系。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间作模式的优势,为其对减少无效水分消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棉 棵间土壤蒸发 滴灌 叶面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青贮玉米蒸散量的估算与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马鹏飞 刘廷玺 +2 位作者 段利民 王丹 祁秀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3-70,共8页
为准确估算科尔沁沙地青贮玉米实际蒸散量的变化规律,选用ASCE Penman-Monteith(ASCE-PM)模型计算参考作物蒸散发(ET0);利用双作物系数模型模拟土壤含水率与对应实测值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均方根误差、一致性指数、平均绝对误差和Nash-Sut... 为准确估算科尔沁沙地青贮玉米实际蒸散量的变化规律,选用ASCE Penman-Monteith(ASCE-PM)模型计算参考作物蒸散发(ET0);利用双作物系数模型模拟土壤含水率与对应实测值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均方根误差、一致性指数、平均绝对误差和Nash-Sutcliffe效率指数4个指标以及回归系数和决定性系数对双作物系数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然后模拟青贮玉米的作物系数,与ASCE-PM模型结合后模拟青贮玉米的蒸散发、棵间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双作物系数模型准确地模拟土壤含水率和棵间土壤蒸发的变化过程,率定各阶段基础作物系数为0.25、0.9和0.5。棵间土壤蒸发先由播种时峰值下降到较低水平,于收割前有所回升;蒸腾速率除刚出苗和收割前呈单峰变化外大部分时段呈双峰变化,日内变化规律大体为中午高,早晚低,自出苗之日起生长中期后半段处于较高水平,之后逐渐减弱。青贮玉米蒸散量与太阳辐射线性关系最为显著(R=0.643),与气温、空气湿度和风速的相关性依次次之。ASCE-PM模型空气动力项5 d尺度贡献率为27.94%~77.66%,且随风速同增减。综上所述,ASCE-PM模型结合双作物系数可较好估算科尔沁沙地青贮玉米的实际蒸散量,以及棵间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0计算模型 双作物系数模型 作物系数 棵间土壤蒸发 作物蒸腾 空气动力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覆盖对夏玉米生长过程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79
9
作者 陈素英 张喜英 +1 位作者 胡春胜 刘孟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5-57,66,共4页
研究了冬小麦秸秆覆盖对夏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条件下,可增加0~60cm尤其是20~40cm土壤的储水量,并可有效地抑制土壤蒸发,整个生育期内覆盖与不覆盖相比,土壤蒸发量平均降低56.5%;由于覆盖改善了土壤的水分状况,影... 研究了冬小麦秸秆覆盖对夏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条件下,可增加0~60cm尤其是20~40cm土壤的储水量,并可有效地抑制土壤蒸发,整个生育期内覆盖与不覆盖相比,土壤蒸发量平均降低56.5%;由于覆盖改善了土壤的水分状况,影响了夏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叶面积、株高、生物量、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均明显高于不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夏玉米 生长过程 水分利用 土壤蒸发 保墒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处理旱稻农田蒸散特征和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量:15
10
作者 崔晓军 薛昌颖 +4 位作者 杨晓光 杨婕 张秋平 王化琪 B.A.M.Bouman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54,共6页
该文通过2001~2004年4年北京地区旱稻田间试验,利用农田水量平衡方法计算了旱稻农田蒸散量,用微型棵间蒸渗仪测定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农田土壤棵间蒸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水分处理旱稻生长期间的农田蒸散特征、土壤棵间蒸发特征和... 该文通过2001~2004年4年北京地区旱稻田间试验,利用农田水量平衡方法计算了旱稻农田蒸散量,用微型棵间蒸渗仪测定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农田土壤棵间蒸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水分处理旱稻生长期间的农田蒸散特征、土壤棵间蒸发特征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旱稻出苗~成熟的农田蒸散量为574~630mm,年际间略有波动;日蒸散强度孕穗~抽穗期最高,平均为9.8mm/d,该阶段为旱稻需水关键期;在出苗~拔节期间土壤棵间蒸发量占农田蒸散量比例最大,在此生育阶段应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土壤蒸发无效消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限量灌溉处理中以前期适当胁迫,后期充分灌溉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农田蒸散量 土壤蒸发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雾时长对骏枣冠层环境调控及枣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鹏翔 周少梁 +3 位作者 窦文豪 蒋敏 石永强 孙三民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60,66,共10页
为了探究夏季高温热风天气下,弥雾对枣园冠层环境调控以及对枣果生长的影响。以骏枣为研究对象,于枣树花期开始,果实膨大期前结束弥雾灌,共设置3个弥雾灌时长处理,每天3次,每次20 min(T1)、40 min(T2)、60 min(T3)以及只进行间接地下滴... 为了探究夏季高温热风天气下,弥雾对枣园冠层环境调控以及对枣果生长的影响。以骏枣为研究对象,于枣树花期开始,果实膨大期前结束弥雾灌,共设置3个弥雾灌时长处理,每天3次,每次20 min(T1)、40 min(T2)、60 min(T3)以及只进行间接地下滴灌的对照组CK。结果表明:①T1、T2、T3冠层弥雾期间平均空气温度较CK显著下降3.01%、4.12%、11.05%,平均空气相对湿度T2、T3较CK增幅显著,达到12.49%、27.51%。②弥雾可以有效抑制棵间土壤蒸发,T1、T2、T3处理日平均土壤蒸发量相较于CK分别减少1.38%~17.78%、1.11%~19.47%、6.63%~48.11%。③弥雾灌可有利于叶绿素的合成,T1、T2、T3处理叶绿素含量(SPAD值)相较于CK分别提升16.9%、26.2%和30.9%。④T1和T2处理果实膨大速率相较于CK,纵、横膨大速率分别提升6.6%、9%和15.23%、15.9%。但T3处理纵、横膨大速率较CK分别下降了11.27%和2.8%。T2处理单果质量最高。T1处理产量最高,较T2、CK提升6.5%、47.57%。因此弥雾有利于降温增湿、减少土壤蒸发以及提高叶绿素合成,T2处理更有利于枣果的发育,而T1处理更有利于产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园弥雾 冠层空气温湿度 棵间土壤蒸发 叶绿素 果实膨大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作物生育期农田耗水结构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0
12
作者 彭正凯 李玲玲 +6 位作者 谢军红 邓超超 EUNICE Essel 王进斌 颉健辉 沈吉成 康彩睿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4-221,共8页
陇中黄土高原旱农区降水有限、水分利用效率低下是导致该区作物生产力水平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发展保护性耕作是保护水土资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为揭示耕作措施影响水分利用效率的机制,2015—2016年在陇中黄土高原旱农区... 陇中黄土高原旱农区降水有限、水分利用效率低下是导致该区作物生产力水平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发展保护性耕作是保护水土资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为揭示耕作措施影响水分利用效率的机制,2015—2016年在陇中黄土高原旱农区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棵间蒸发、农田耗水量、作物蒸腾量、棵间蒸发与蒸散的比例、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置传统耕作(T)、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翻入(TS)、传统耕作+覆膜(TP)、免耕覆膜(NTP)6个处理,春小麦和豌豆年间轮作。结果表明:(1)春小麦和豌豆全生育期棵间蒸发量NTS、TP、NTP比T显著减少6.52%~50.81%,NTS降低棵间蒸发量的作用主要在小麦开花后和豌豆结荚后,地膜覆盖在各个生育时期基本上都显著减少了棵间蒸发。(2)NTS对全生育期耗水量无显著影响,NTP的耗水量只在小麦地显著高于T。相比T,NTS显著提高了小麦开花-收获和豌豆结荚-收获期间的阶段耗水量及其占总耗水的比例。(3)NTS、TP、NTP均显著提高了春小麦和豌豆的蒸腾量,降低了田间的蒸发占蒸散的比例,降低了水分的无效损耗。(4)各年份春小麦和豌豆的产量NTS、TP、NTP比T提高了7.64%~62.79%,水分利用效率比T提高了0.43%~50.88%。因此,在陇中黄土高原旱农区,免耕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均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及小麦和豌豆的产量。免耕秸秆覆盖通过降低作物生长后期棵间蒸发量,提高作物生长后期耗水量,降低蒸发与蒸散的比例,从而提高春小麦和豌豆的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而地膜覆盖处理主要是通过减少全生育期棵间蒸发量,增加作物全生育期蒸腾量,降低蒸发与蒸散的比例,从而实现作物水分高效利用,提高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蒸发 农田耗水量 蒸腾量 蒸发量占蒸散量的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