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工园区对周边农民福利影响的模糊评价——基于森的可行能力和多维福利测度模型 被引量:5
1
作者 葛继红 杨森 徐慧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12-315,共4页
以江苏省、安徽省化工园区周边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首先利用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分析框架选取家庭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状况、健康状况、社区公共设施条件、心理状况5个方面构建农民福利评价体系,其次利用多维福利测度模型评价化工园... 以江苏省、安徽省化工园区周边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首先利用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分析框架选取家庭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状况、健康状况、社区公共设施条件、心理状况5个方面构建农民福利评价体系,其次利用多维福利测度模型评价化工园区对周边农户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1)化工园区造成周边农民(处理组)总福利水平小于远离化工园区农民(对照组)总福利水平;(2)除了社区公共设施条件外,化工园区造成处理组家庭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状况、健康状况、心理状况4个功能性活动福利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对应维度的福利水平;(3)化工园区加剧了周边农民福利差距,表现为当考虑分布不均等因素时处理组农民总福利损失率高于对照组,处理组家庭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状况、健康状况、心理状况4个维度功能性活动的福利损失率均高于对照组;(4)如果考虑功能性活动扩展等因素,化工园区对周边农民福利的负面影响可能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园区 农民 福利 森的可行能力 多维福利测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理农户福利测度——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福利理论 被引量:3
2
作者 黄蕾 江黎 彭培好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0-74,共5页
文章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福利理论,构建了土地整理农户福利指标,对土地整理前后农户福利变化采用模糊评价方法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福利水平土地整理后较整理前略有所提高,其中,从功能指标看,除耕地质量、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和心理... 文章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福利理论,构建了土地整理农户福利指标,对土地整理前后农户福利变化采用模糊评价方法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福利水平土地整理后较整理前略有所提高,其中,从功能指标看,除耕地质量、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和心理状态指标有不同程度恶化,其他指标包括人均收入、纯收入、田间道路生产路配套完善、耕地灌溉保障、农业景观、农用地流转空间均有所提高,农业景观指标提升最明显,但土地整理对农户福利总的提升贡献不明显。并基于评价结果,提出应从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编制、提升施工质量,细化土地权属调整工作和增加农户参与程度等方面提升土地整理项目管理实施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户福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的可行能力福利理论 土地整理 农产福利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微观福利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胡动刚 闫广超 彭开丽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0-26,共7页
研究目的:研究农地城市流转对农户这一微观主体的福利效应,为改善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福利水平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在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下,选取影响农户福利效应的因素,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这些影响因素的权重,最后运用改进的庇古福... 研究目的:研究农地城市流转对农户这一微观主体的福利效应,为改善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福利水平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在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下,选取影响农户福利效应的因素,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这些影响因素的权重,最后运用改进的庇古福利效应测算方法对失地农民失地前后的福利变化进行定量测度。研究结果:短期内农地城市流转微观福利效应值为23.8203,长期内农地城市流转微观福利效应值为-30.3470,结果与现实情况相符。研究结论:建立完善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是政府提高失地农民福利水平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土地资源 森的可行能力理论 层次分析法 微观福利效应 武汉城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模式下宅基地置换对农民福利的影响研究——以江苏省“万顷良田建设”为例 被引量:28
4
作者 上官彩霞 冯淑怡 +1 位作者 陆华良 曲福田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7-99,共13页
本文在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框架下构建了农民福利指标体系,基于江苏省"万顷良田建设"项目区236份农户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了不同模式下宅基地置换对农民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下表征宅基地置换的农... 本文在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框架下构建了农民福利指标体系,基于江苏省"万顷良田建设"项目区236份农户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了不同模式下宅基地置换对农民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下表征宅基地置换的农地及房产置换状况观察变量有所差异,对农民福利的影响效果也不尽相同。此外,每种模式下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谈判权均没有得到保障,也无法证明农民的家庭经济状况得到了改善,因为农民均需要支付大量额外资金用于自建或购买安置房。为此,宅基地在置换过程中无论采取何种模式均需要切实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谈判权以及减少农民动迁成本。另外不同宅基地置换模式下应采取差别化的农地及房产置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置换 模式 农民福利 森的可行能力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