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形梯度的岩溶山区森林转型特征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1
作者 杨谍 赵宇鸾 杨顺富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2,50,共11页
地形是影响山区森林植被分布的重要因素,探究岩溶山区森林转型特征及其对地形梯度的响应,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山区生态建设。研究基于土地利用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运用地形分布指数和信息图谱等方法探讨贵州森林转型特征及其对... 地形是影响山区森林植被分布的重要因素,探究岩溶山区森林转型特征及其对地形梯度的响应,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山区生态建设。研究基于土地利用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运用地形分布指数和信息图谱等方法探讨贵州森林转型特征及其对地形梯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从森林空间转型看,2000—2020年,林地面积增加745 km^(2),林地空间分布指数与坡度等级成正比,与高程等级成反比;各等级地形位上的土地利用结构整体稳定,其变化部分表现出“林进耕退”的特征。2)从森林功能转型看,研究期内NDVI退化和改善面积分别为8651 km^(2)和108722 km^(2),NDVI变化趋势大小依次为:轻微改善型>显著改善型>轻微退化型>极显著改善型>显著退化型,且退化型随地形梯度的增加而减小,改善型则随地形梯度的增加而扩大。研究表明,贵州省森林转型特征显著且地理分异较大,未来的生态建设应根据地形条件因地制宜促进森林面积扩张和提升森林营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转型 地形梯度分异 岩溶山区 生态建设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转型、农地边际化与生态恢复 被引量:128
2
作者 李秀彬 赵宇鸾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1-95,共5页
中国20世纪80年代迎来了国家土地利用形态的转型,即代表自然生态空间的森林面积降至低谷后反转向上,代表人类干扰较强的耕地面积从扩张到收缩。这是生态状况从整体恶化向整体改善转变的最直接原因。森林转型对应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阶... 中国20世纪80年代迎来了国家土地利用形态的转型,即代表自然生态空间的森林面积降至低谷后反转向上,代表人类干扰较强的耕地面积从扩张到收缩。这是生态状况从整体恶化向整体改善转变的最直接原因。森林转型对应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演进过程,存在着必然性。其直接原因,是农林交错带的农业在与森林竞争土地资源的过程中失去优势。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劳动力价格上升,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林木产品需求增加,是森林竞争力提高和农业竞争力下降的经济驱动力;而转型前农业扩张引起的生态退化,则是其政策驱动力。在中国森林转型初期,政策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口年龄结构向老年型转变,中国迎来了劳动力工资持续上涨的阶段。以坡耕地为代表的劳动力密集型农地利用方式,由于难以实现机械化,劳动生产率与平原区农业的差距将越来越大,被"边际化"的可能性越来越高。这给森林面积或自然生态空间的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转型 农地边际化 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的森林转型:时空格局与动态模拟 被引量:7
3
作者 苏永莉 阎建忠 周洪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91,共10页
以重庆市宏观、动态的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基于RS和GIS技术,以林地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角度对重庆市的森林转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重庆市2020年和2030年的森林转型分布进行预测.研究表明:1重庆市林地面积呈增加趋势,重庆市正... 以重庆市宏观、动态的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基于RS和GIS技术,以林地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角度对重庆市的森林转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重庆市2020年和2030年的森林转型分布进行预测.研究表明:1重庆市林地面积呈增加趋势,重庆市正处于森林转型的第二个阶段——林地面积净增加阶段,且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显著.2由于各区域和各区县发展重点不同,森林转型的程度也各不相同.3随着各项林业政策的实施、林果业的不断发展,耕地、草地成为了林地增加的主要来源,林地的流失主要是流向耕地、草地、建设用地.4根据对重庆市2020年和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未来20年重庆市森林转型仍将继续.重庆市森林转型发展进程及其动态模拟研究,在为重庆市制定加快森林转型相关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的同时,也能为区域森林转型提供典型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林地 森林转型 动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贵州山区森林转型路径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赵宇鸾 葛玉娟 +1 位作者 旷成华 张颖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探讨山区森林转型及其路径,为促进山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实现山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基于1975~2010年全国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和遥感解译数据,选取贵州省森林转型研究案例,构建乡村振兴战略下森林转型路径分析框架,探讨贵州省森林... 探讨山区森林转型及其路径,为促进山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实现山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基于1975~2010年全国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和遥感解译数据,选取贵州省森林转型研究案例,构建乡村振兴战略下森林转型路径分析框架,探讨贵州省森林转型及其路径,分析森林转型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研究发现:1)1975~2010年,贵州省森林转型呈现出U型曲线的形态,森林转型拐点为1984年;2)贵州经济林种植、人工造林等"森林短缺路径"对森林面积增长起着重要的驱动作用,但未来"经济增长路径"作用将越来越大,人口城乡迁移及其造成的农地边际化过程,对森林转型的驱动作用将更为重要;3)森林转型的两条路径对乡村植被恢复、景观优化乃至生态宜居环境建设都具有积极作用,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了乡村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等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提高乡村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生态宜居、产业发展和收入增加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森林转型将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转型 路径 乡村振兴.岩溶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典型山区森林转型的时空格局及模拟——以贵州省遵义市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宇鸾 董顺舟 旷成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42,49,共7页
为了探讨长江上游典型山区森林转型过程,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背景下,以贵州省遵义市为研究区,分析了城镇化加速时期森林转型时空过程,并采用Logistic-CA-Markov耦合模型对2025年森林转型空间格局进行预测。研究表明:2000—2010年间遵... 为了探讨长江上游典型山区森林转型过程,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背景下,以贵州省遵义市为研究区,分析了城镇化加速时期森林转型时空过程,并采用Logistic-CA-Markov耦合模型对2025年森林转型空间格局进行预测。研究表明:2000—2010年间遵义市森林转型特征显著,10 a间林地面积增加113033.98 hm2;林地变化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从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看,新增林地来源主要是耕地,林地减少主要是由于水域和建设用地占用,林地的土地利用图谱变化以前期变化型和后期变化型为主;利用Logistic-CA-Markov耦合模型对2025年林地空间格局进行模拟,保持当前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下,未来15 a森林恢复仍将持续,但恢复速度趋缓。研究成果对指导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及科学认识山区城镇建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转型 时空格局 动态模拟 山区 遵义市 长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转型”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1
6
作者 卢龙辉 许月卿 +3 位作者 黄安 黄玲 刘超 王惠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3-384,共12页
通过分析有关"森林转型"的文献,归纳总结"森林转型"的概念与内涵、理论发展、分析框架、研究方法以及影响因素,提出"森林转型"未来的研究重点,为森林保护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 通过分析有关"森林转型"的文献,归纳总结"森林转型"的概念与内涵、理论发展、分析框架、研究方法以及影响因素,提出"森林转型"未来的研究重点,为森林保护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森林转型"指森林面积由减少至增多的趋势性逆转,是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相互适应的结果,是土地利用的综合反映,主要核心问题是趋势逆转的驱动因素与内在机理;2)"森林转型"具有特殊性、偶发性和并发性,具有非线性动态、明显转折和多维的特征;3)"森林转型"具有多种路径(经济发展路径、森林稀缺路径、全球化路径、国家森林政策路径和农户土地利用集约化路径),目前主要通过林地利用的相对地租、土地质量调整和社会生态反馈来解释"森林转型"发生机制;4)需要在更加综合的整体分析框架下,集成多源数据与方法,按照"概念-过程-机制-效应-应用"的思路研究"森林转型",注重系统性的尺度综合与异质性,扩展案例研究范围,加深跨学科研究,并加强政策应用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转型 土地利用变化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森林景观退化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邵景安 郭跃 +1 位作者 陈勇 谢德体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1,共11页
使用2012年2.5m分辨率SPOT-5影像、2002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参与式农村访谈等数据为基础,选取三峡库区典型森林资源大县且属长江生态屏障区的石柱西沱镇为样区,对近20年的森林景观退化的特征、过程与动因进行分析,旨在丰富人们对三峡... 使用2012年2.5m分辨率SPOT-5影像、2002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参与式农村访谈等数据为基础,选取三峡库区典型森林资源大县且属长江生态屏障区的石柱西沱镇为样区,对近20年的森林景观退化的特征、过程与动因进行分析,旨在丰富人们对三峡库区森林景观退化特征的理解.结果表明:1森林景观作为样区主要的景观类型,受大地貌格局控制以原始林和次生林为主,展现强空间异质性;2样区森林景观退化特征在2002年前就已形成,之后基本沿着"森林转型"的轨迹正向演化,总体展现为前期的退化和后期的恢复两个截然相反的过程;3样区森林景观格局演化遵循临级优先原则,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强异质性,不同时段的主要轨迹和空间分布差异较大;4立地条件是驱动样区森林景观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农户行为追求收益最大化和政府行为退耕还林与天然林保护工程则是主要驱动因素,两者共同作用下便出现2002年前森林景观被开发为耕地和之后又被恢复为森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 退化轨迹 驱动过程 森林转型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18年华北平原森林面积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沁玲 阎建忠 +1 位作者 程先 王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7-124,共18页
探讨华北平原森林转型缓慢的影响因素,可以为国家制定促进华北平原森林转型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01-2018年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分析华北平原森林变化时空特征.基于华北平原248个样本区县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数据,构建线性回归模型... 探讨华北平原森林转型缓慢的影响因素,可以为国家制定促进华北平原森林转型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01-2018年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分析华北平原森林变化时空特征.基于华北平原248个样本区县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数据,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森林转型缓慢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18年间,华北平原森林转型进入面积净增加阶段,但进程仍然缓慢.林地面积增长的主要来源和流失的主要去向均为耕地和草地,林地与耕地两者之间转换频繁.(2)森林净增加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山东中部丘陵地区、山东半岛沿海地区,森林净增加的冷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淮北平原一带.(3)经济发展路径和国家森林政策路径在华北平原森林转型过程中作用不明显,其降水少而蒸发量大的自然条件、竞争性土地利用情况以及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制约华北平原森林转型的主要原因.建议优化农田防护林带布局,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林业政策和精细化的管理措施,加强对江苏黄淮平原一带林草一体保护,合理推动平原地区林业产业发展,协调好农、林业结构关系,实现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转型 时空格局 冷热点 回归分析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多目标经营单元的时空尺度扩展 被引量:7
9
作者 邓红兵 陈喆菲 +1 位作者 许东 赵小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5-70,共6页
森林多目标经营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而森林本身的特性以及国内外的众多研究证明,森林多目标经营需要考虑多个时空尺度,以满足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发挥。在界定多功能林业和森林多目标经营的概念及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传... 森林多目标经营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而森林本身的特性以及国内外的众多研究证明,森林多目标经营需要考虑多个时空尺度,以满足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发挥。在界定多功能林业和森林多目标经营的概念及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传统森林经营时空尺度和现代森林多目标经营时空尺度的联系与区别,提出现代森林多目标经营单元空间尺度上应该满足区域、景观和林分多尺度的需要,而在时间尺度上则要综合考虑短期、中期和长期,并以露水河林业局为例给出具体的研究思路,以期为我国开展森林多目标经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营转型 多目标经营 时间尺度 空间尺度 尺度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钦江流域水沙年际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莫剑 卢远 +1 位作者 王丹媛 黄萍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0-138,共9页
为了探究河流水沙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利用钦江陆屋流域1957—2016年的长时序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和年输沙率数据,采用5年滑动平均法、R/S检验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累积距平法及复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以上序列的趋势性、突变... 为了探究河流水沙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利用钦江陆屋流域1957—2016年的长时序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和年输沙率数据,采用5年滑动平均法、R/S检验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累积距平法及复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以上序列的趋势性、突变性和周期性;运用双累积曲线法分析降水和径流输沙关系的变化;最后结合流域森林转型特征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降水量弱上升、径流量减少、输沙率显著减少,在α=0.05和β=0.01的显著水平下,降水量和径流量无变异,输沙率弱变异。降水量在1962年、1971年、1989年和2013年发生突变,径流量在1963年、1971年、1989年和2007年发生突变,输沙率在1967年、1971年、1981年和2001年发生突变。降水量存在4类时间尺度,23 a、13 a分别为第一、二主周期;径流量序列存在3类时间尺度,14 a、9 a分别为第一、二主周期;输沙率序列存在4类时间尺度,22 a、5 a分别为第一、二主周期。(2)降水量-径流量累积关系分为两个阶段,即1957—1988年和1989—2016年,斜率分别为0.0068、0.0058;降水量-输沙量累积关系分为四个阶段:1957—1962年、1963—1988年、1989—1998年和1999—2016年,斜率分别为0.014、0.0194、0.0164、0.009,造成水沙关系变化的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3)广西林业建设和森林转型的发展过程是径流量和输沙量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径流量 输沙率 趋势 突变 周期 森林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发展的形势、问题和任务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国祯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1年第4期1-5,14,共6页
以国内外林业发展形势为背景 ,指出在林业正确定位后主要的问题是森林经营如何到位、森林经营如何转型 ,文章特别针对南方集体林区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若干带有方向性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 林业定位 森林经营转型 转换经营机制 经营体制改革 林业发展 问题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