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卫星遥感的森林资源变化监测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
1
作者 付国宏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5年第3期45-48,共4页
为有效监测森林资源变化,采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地面目标的非接触式观测,通过变化检测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并结合不同时间节点的遥感影像,运用图像差异法、比值法及变化矢量分析法对森林面积、健康状况及植被变化... 为有效监测森林资源变化,采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地面目标的非接触式观测,通过变化检测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并结合不同时间节点的遥感影像,运用图像差异法、比值法及变化矢量分析法对森林面积、健康状况及植被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卫星遥感技术能精准识别森林资源的长期变化趋势,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推动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与保护。遥感数据的时序分析显示,森林变化的趋势和季节性波动具有显著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技术 森林资源变化 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面向对象多特征变化向量分析法的森林资源变化检测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晓慧 谭炳香 +1 位作者 李世明 冯林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8-105,共8页
[目的]基于面向对象变化向量分析法,进行森林资源变化检测。[方法]应用国产高分二号多光谱影像,以森林采伐和造林活动多、林地变化频率高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为研究区,应用随机森林平均精确率减少的方法进行变化特征的选择,通过选取... [目的]基于面向对象变化向量分析法,进行森林资源变化检测。[方法]应用国产高分二号多光谱影像,以森林采伐和造林活动多、林地变化频率高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为研究区,应用随机森林平均精确率减少的方法进行变化特征的选择,通过选取的不同特征向量和常规的基于光谱均值、光谱均值和标准差的变化向量分析法,以及基于NDVI差值法的变化检测结果对比,获取较好的森林资源变化检测方法和结果。[结果]高分二号多光谱影像的蓝、绿、红波段光谱均值和NDVI值共4个特征参与的变化向量分析法,识别森林资源变化精度高,总体精度92.94%,Kappa系数0.7630,变化地类误检率15.63%,漏检率22.86%。[结论]经过特征选择后,基于面向对象变化向量分析法比常规的多特征参与的变化向量分析法识别森林资源变化的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 变化向量分析法 高分二号多光谱影像 特征选择 森林资源变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KC模型的新疆森林资源变化与人均GDP实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红丽 申东力 《新疆林业》 2017年第5期17-19,共3页
1 引言森林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森林资源在社会发展初期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原材料,随着经济发展,人类又开始追求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然而森林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是有限的,森林资源的采伐利用程度又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 1 引言森林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森林资源在社会发展初期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原材料,随着经济发展,人类又开始追求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然而森林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是有限的,森林资源的采伐利用程度又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保护森林资源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也是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措施。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社会经济不合理地发展致使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破坏反过来又引起人们开始重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进行。Crossman & Krueger(1991)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假说,此后,该模型广泛应用于研究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水平关系。环境质量不仅包括环境污染,还包括生态环境破坏,如毁林、森林面积减少及森林质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变化 EKC 人均GDP 实证分析 模型 社会经济发展 环境污染水平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森林资源变化浅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全保 程小义 陈厚照 《江苏林业科技》 1997年第1期61-64,共4页
在论述了江苏省森林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对全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1990年和1995年两次复查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中探求变化规律及目前森林资源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复查 森林资源变化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森林资源变化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立中 《中国林副特产》 2005年第3期61-62,共2页
阐述了人为破坏、过度采伐和自然森林火灾是引起大兴安岭森林资源变化的重要因子;通过对建国初到2002年大兴安岭森林资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变化分析,得出了森林资源变化趋势。森林资源数量减少,且森林质量下降,大兴安岭的森林在经历着... 阐述了人为破坏、过度采伐和自然森林火灾是引起大兴安岭森林资源变化的重要因子;通过对建国初到2002年大兴安岭森林资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变化分析,得出了森林资源变化趋势。森林资源数量减少,且森林质量下降,大兴安岭的森林在经历着破碎化和年轻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变化分析 森林资源变化 2002年 人为破坏 森林火灾 过度采伐 变化趋势 资源数量 森林质量 破碎化 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市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前生 《甘肃林业科技》 2001年第1期16-21,共6页
通过对天水市 1 979、1 989和 1 996年进行的 3次森林资源调查结果的分析 ,掌握和了解该地区森林资源现状和消长规律 ,以及造成林分、经济林、森林覆盖率等下降的原因 ,并据此提出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林分质量的措施和对策 ,对实... 通过对天水市 1 979、1 989和 1 996年进行的 3次森林资源调查结果的分析 ,掌握和了解该地区森林资源现状和消长规律 ,以及造成林分、经济林、森林覆盖率等下降的原因 ,并据此提出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林分质量的措施和对策 ,对实施天然林保护、恢复和重建天水市森林生态环境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水市 森林资源变化 林分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3S技术的森林资源变化动态监测 被引量:3
7
作者 孙秋芽 伍水平 《现代园艺》 2020年第9期212-213,共2页
当前,现代科学技术优势显著,不但可以在各个领域发挥技术影响,还能优化管理,实现网络化管理、一体化管理、跟踪管理等需求。3S技术被引入林业产业已经有几年了,该项技术改变了林业产业在森林资源变化监控方面的传统工作模式,让森林资源... 当前,现代科学技术优势显著,不但可以在各个领域发挥技术影响,还能优化管理,实现网络化管理、一体化管理、跟踪管理等需求。3S技术被引入林业产业已经有几年了,该项技术改变了林业产业在森林资源变化监控方面的传统工作模式,让森林资源管理更具动态化、科学化、一体化。从3S技术入手,重点研究依靠3S技术如何监测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以及该项技术在林业产业中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森林资源变化 动态监测 研究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安市小北湖母树林林场森林资源变化对比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靖翊 《林业勘查设计》 2021年第1期24-27,共4页
为宁安市小北湖母树林林场森林经营提供参考依据,对该场2009年与2018年前后两次二类调查成果采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场在9年间隔期内有林地面积增加了285.77hm^2,森林覆盖率提高了0.39%;活立木总蓄积增加了3653853m3;有林地林分结构... 为宁安市小北湖母树林林场森林经营提供参考依据,对该场2009年与2018年前后两次二类调查成果采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场在9年间隔期内有林地面积增加了285.77hm^2,森林覆盖率提高了0.39%;活立木总蓄积增加了3653853m3;有林地林分结构已形成向合理转变的趋势。但由于人为干扰和采伐迹地造林失败,导致无立木林地、林辅耕地面积有所增加,而其他辅助生产用地面积有所减少,要进一步加强林地管理和提升营造林质量使其尽快恢复原地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变化 对比分析 小北湖母树林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分类后比较的森林资源变化监测方法研究——以新疆哈纳斯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肖中琪 张保江 《新疆林业》 2020年第5期32-35,共4页
森林生态系统在整个陆地生态大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水土保持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以地面调查为主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成本高、周期长、工作量大且在偏远山区以及地形复杂的区域根本无法进行调查,不利于森林资源信息获取及时空变化的... 森林生态系统在整个陆地生态大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水土保持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以地面调查为主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成本高、周期长、工作量大且在偏远山区以及地形复杂的区域根本无法进行调查,不利于森林资源信息获取及时空变化的动态监测。遥感技术为森林资源变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为快速、准确监测的森林资源变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远山区 森林资源调查 森林资源变化 随机森林 森林资源信息 地面调查 遥感技术 森林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泗阳县森林资源变化原因调查
10
作者 臧红霞 左其峰 李宝华 《国土绿化》 2015年第8期43-43,共1页
泗阳县位于江苏北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是国内最早引种推广南方型杨树的发源地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在杨树产业的驱动下,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36.7%,活立木蓄积量达到600万立方米,成为全国闻名的"杨树之乡"。目前,全县拥有各类木材加工企... 泗阳县位于江苏北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是国内最早引种推广南方型杨树的发源地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在杨树产业的驱动下,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36.7%,活立木蓄积量达到600万立方米,成为全国闻名的"杨树之乡"。目前,全县拥有各类木材加工企业760个,其中规模企业176个,年生产加工能力200万立方米左右,年木材流通量达300万立方米,是苏北地区重要的木材加工、集散地之一。林业总产值达到109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产业 木材加工 活立木蓄积量 林业总产值 森林资源变化 平原腹地 生产加工能力 林地面积 林木蓄积量 林业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一张图”和国土“三调”数据融合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以平潭岛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薛灯虹 《现代园艺》 2023年第24期23-25,共3页
为了更好地掌握森林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地理技术,融合林业“一张图”数据和国土“三调”数据,对比融合前后森林资源变化,准确掌握平潭岛林地实际面积和分布情况,客观评估海岛森林覆盖率,反映森林资源保护成效,以... 为了更好地掌握森林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地理技术,融合林业“一张图”数据和国土“三调”数据,对比融合前后森林资源变化,准确掌握平潭岛林地实际面积和分布情况,客观评估海岛森林覆盖率,反映森林资源保护成效,以期为地区森林资源利用和保护提供有利的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潭岛 森林资源变化 保护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西江烂柯山近30年森林资源变化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欧世坤 《绿色科技》 2017年第11期199-200,共2页
指出了近些年来,烂柯山区域的森林资源表现出相对较明显的变化状况,对此有必要探究其中的深层根源。分析了该区域森林林木的结构与类型、覆盖率和蓄积总量的变化,探讨了其变化的原因,提出了保护林木资源的可行对策。
关键词 广东西江烂柯山 近30年 森林资源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巍山县森林资源变化动态分析
13
作者 吴树朗 《林业调查规划》 1993年第3期6-9,共4页
1992年对巍山县47块固定样地进行了复查,与1988年比较;其中有18块样地的地类发生了变化。材积变化是消耗量大于长生量19.352立方米.
关键词 巍山县 森林资源变化 动态分析 固定样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变化和建议
14
作者 吴宪忠 《林业勘查设计》 1989年第3期13-16,共4页
一、基本情况林业部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土地总面积为846,493万公顷,其中黑龙江部分658,826万公顷占77.83%,内蒙古部分工87,667万公顷占22.17%。现有林业用地面积为720.9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5.13%,有林地面积为537.99万公顷(其中用材... 一、基本情况林业部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土地总面积为846,493万公顷,其中黑龙江部分658,826万公顷占77.83%,内蒙古部分工87,667万公顷占22.17%。现有林业用地面积为720.9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5.13%,有林地面积为537.99万公顷(其中用材林面积为485.59万公顷,其中近、成、过熟林面积为221.33万公顷),森林覆被率为64.73%。森林总蓄积量为5.86亿立方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林区 森林资源变化 用材林面积 总蓄积量 土地总面积 林地面积 过熟林 林业用地 林木生长率 林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阳林业局森林经理期森林资源变化与分析
15
作者 王佳锋 《中国林副特产》 2013年第2期82-83,共2页
1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以10年为一个经理期,其主要目的是:依据《森林法实施条例》有关条款规定“应定期进行检测全国森林资源消长动态和森林生态环境变化状况”,查清、查实... 1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以10年为一个经理期,其主要目的是:依据《森林法实施条例》有关条款规定“应定期进行检测全国森林资源消长动态和森林生态环境变化状况”,查清、查实森林资源,掌握人为自然因素引起的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规律。其成果是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变化 森林经理 绥阳林业局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森林法实施条例》 生态环境变化 森林资源消长 森林经营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栗坡县森林资源变化浅析
16
作者 罗金定 《云南林业调查规划》 1996年第3期22-25,共4页
以1984年与1994年两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对麻栗坡县10年来森林资源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对比,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关键词 麻栗坡县 森林资源变化 原因分析 土地面积 林分面积 林分蓄积 林种
全文增补中
长白山典型林区森林资源利用状况评价 被引量:10
17
作者 于德永 郝占庆 +2 位作者 潘耀忠 姜萍 叶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940-2944,i023,共6页
选择长白山典型林区 1985年、1999年两期遥感图像数据 ,在监督分类的基础上 ,结合该地区森林经营历史资料 ,基于采伐迹地的空间位置、形状、面积、采伐方式等 ,从森林采伐及其造成的生态后果的角度 ,对森林资源的变化及利用状况进行了... 选择长白山典型林区 1985年、1999年两期遥感图像数据 ,在监督分类的基础上 ,结合该地区森林经营历史资料 ,基于采伐迹地的空间位置、形状、面积、采伐方式等 ,从森林采伐及其造成的生态后果的角度 ,对森林资源的变化及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前 ,研究区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强度很大 ,伐区布局不够合理 ,至 90年代末利用强度有所减弱 ,伐区布局趋向合理。从两个时期采伐方式来看 ,单个采伐地块的面积有许多地块明显超过采伐规程所规定的面积上限 ,而保留森林地块的面积基本都小于邻近采伐地块的面积 ,不符合采伐规程的“等面积”要求 ;从采伐地块的空间分布来看 ,由于森林采伐、更新过程中缺乏生态学 ,特别是景观生态学原理的指导 ,大多数采伐地块连为一整片 ,孤立了保留的森林地块 ,完整的原始林分被严重破碎化 ,间隔带状皆伐却造成了和大面积皆伐同样的后果。 15 a间研究区地物覆盖类型发生很大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森林采伐造成的。基于研究结果 ,指出了当地森林经营策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变化 森林资源利用 遥感 采伐迹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监测与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谢敏 龚直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0-36,共7页
以陕西省镇巴县林区为研究对象,以高分一号和资源三号卫星影像进行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利用转移矩阵的分析方法,计算得到镇巴县森林类型相互转移的面积百分比,区分其变化的系统性和随机性。结果表明:1)在2009—2016年间发生最明显的转移... 以陕西省镇巴县林区为研究对象,以高分一号和资源三号卫星影像进行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利用转移矩阵的分析方法,计算得到镇巴县森林类型相互转移的面积百分比,区分其变化的系统性和随机性。结果表明:1)在2009—2016年间发生最明显的转移是非林地转为有林地,增加量最多的类型是有林地。2)总变化量变化最多的类型是有林地,其次是非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而随着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森林资源组成结构更加优化。3)使用统计学方法快速区分出了各森林类型动态变化的系统性和随机性。镇巴县在2009—2016年间最优势的系统转移为:灌木林地转为有林地,灌木林地转为非林地。最优势的随机转移为:有林地转为灌木林地和疏林地。4)影响该地区林地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力是林业规划调整。5)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快捷地得到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对深入探究其变化机理,为政府制定出森林资源管理政策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 森林资源动态变化 森林资源管理 陕西省镇巴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旅游对森林资源影响的计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韦新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5-68,共4页
发展生态旅游是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根据系统科学和森林经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分析了生态旅游对森林资源影响的方式和途径 .以森林资源变化量作为指标 ,提出影响度来量化生态旅游对森林资源的影响程度 ,并对... 发展生态旅游是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根据系统科学和森林经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分析了生态旅游对森林资源影响的方式和途径 .以森林资源变化量作为指标 ,提出影响度来量化生态旅游对森林资源的影响程度 ,并对其内部结构进行分析 ,建立计量分析模型 .影响度计量分析模型中 ,生态旅游对森林资源的影响度由占用林地、毁坏森林植被、林地恢复、林相改造、采伐改变等直接影响各分量和改变大气、水质、土壤等生态因子间接影响各分量所组成 .采用这种计量分析 ,能比较直观地掌握和分析生态旅游发展对森林资源的利用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影响 计量分析 生态旅游 计量模型 森林资源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漾濞县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及发展对策
20
作者 杨国荣 张伟 +2 位作者 字全忠 杨枝春 陈瑞伟 《林业调查规划》 2009年第A01期3-7,共5页
利用1994年和2006年两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分析12年间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规律,预测发展趋势。结果为12年间林业用地面积增加13.0%,森林覆盖率由66.9%增至78.8%;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净增18.1%;活立木消长比为1:4.7,实... 利用1994年和2006年两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分析12年间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规律,预测发展趋势。结果为12年间林业用地面积增加13.0%,森林覆盖率由66.9%增至78.8%;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净增18.1%;活立木消长比为1:4.7,实现了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目标。文章分析了产生以上变化的原因。总结了林业生产中存在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龄组结构不合理、林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林下资源开发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动态变化 地类面积动态变化 蓄积动态变化 漾濞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