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2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不同森林类型叶片、凋落物和土壤碳、氮、磷养分循环特征
1
作者 唐雨欣 王小娜 +7 位作者 黄百莹 杨玉婷 周汶宏 吴宇琦 王谢军 姚广前 马海兰 徐当会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4,共7页
选取青藏高原东缘以油松为优势种的天然林、次生林和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植物叶片、凋落物和土壤碳、氮、磷浓度以及化学计量特征.从养分限制的视角分析碳、氮、磷元素在叶片-凋落物-土壤之间的循环过程,判断不同森林类型间的养... 选取青藏高原东缘以油松为优势种的天然林、次生林和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植物叶片、凋落物和土壤碳、氮、磷浓度以及化学计量特征.从养分限制的视角分析碳、氮、磷元素在叶片-凋落物-土壤之间的循环过程,判断不同森林类型间的养分受限情况.结果表明,植物叶片、凋落物和土壤w(C)、 w(N)和w(P)以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森林类型之间差异显著,植物叶片w(N)、 w(P)变化表现为人工林最高,说明人工林生长速率最快,养分利用效率最低.凋落物中w(C)和碳、氮、磷化学计量比为人工林最低,w(N)、 w(P)为人工林最高,表明人工林凋落物分解速率最快,氮、磷养分回收效率最低.与人工林相比,天然林和次生林植物叶片和土壤w(C)、氮回收效率和磷回收效率更高,植物叶片养分回收效率与土壤养分浓度呈负相关.天然林植物生长受磷限制作用较强,次生林和人工林植物生长受氮限制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特征 森林类型 土壤 养分限制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森林类型树高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潘子阳 崔哲霖 +1 位作者 徐雁南 孙心雨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40,152,共11页
树高是森林资源调查中反应森林生长状况的重要因子,也是林木资产评估、生物量计算和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的关键指标。以安徽省黄山区的Sentinel-2时序影像为数据源,使用SG滤波后提取的统计特征,结合随机森林与交叉验证特征递归消除方法(RFE... 树高是森林资源调查中反应森林生长状况的重要因子,也是林木资产评估、生物量计算和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的关键指标。以安徽省黄山区的Sentinel-2时序影像为数据源,使用SG滤波后提取的统计特征,结合随机森林与交叉验证特征递归消除方法(RFECV),获取黄山区森林类型分类栅格;结合机载激光雷达数据提取的树高栅格,分析各森林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提取的地形参数和森林结构参数,通过广义加性模型(GAM)分析常见地形参数和冠层参数对树高的影响。结果表明:(1)根据时序统计特征,随机森林模型对森林类型分类总体精度为0.91,Kappa系数为0.89。(2)各森林类型树高的空间自相关性均随距离增加而显著减弱,研究区竹林树高低值主要聚集在西北方,针叶林分布稀疏未呈现聚集现象,阔叶林为研究区的主要森林类型,其树高高值沿东北-西南方向集中分布。(3)在广义加性模型(GAM)中,点云偏态和冠层孔隙率在各森林类型占据较高的相对重要性,坡度、坡向和高程的相对重要性之和不超过40%,冠层孔隙率和平均曲率在多数森林类型中与树高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类型 树高分布 机载激光雷达 机器学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不同森林类型碳储量及碳汇功能对比分析
3
作者 张秀 《农家科技》 2025年第7期106-108,共3页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断加重,森林作为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其碳汇功能受到广泛关注。我国的祁连山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可有效调节气候、保护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本文对祁连山不同森林类型的碳储...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断加重,森林作为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其碳汇功能受到广泛关注。我国的祁连山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可有效调节气候、保护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本文对祁连山不同森林类型的碳储量及其碳汇功能展开对比分析,通过科学的碳储量计算方式,对祁连山区域的森林情况加以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加强碳储量和碳汇功能措施,以此进一步增强祁连山区域森林的生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类型 碳储量 碳汇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主要森林类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变化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平 丁智强 +1 位作者 李璐杉 李玉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2-242,共11页
[目的]团聚体稳定性是评估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后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指标,研究滇中地区主要森林类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差异及其变化机制,为该地未来植被恢复、改造过程中的树种选择、森林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选择云南松林(PY)... [目的]团聚体稳定性是评估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后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指标,研究滇中地区主要森林类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差异及其变化机制,为该地未来植被恢复、改造过程中的树种选择、森林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选择云南松林(PY)、华山松林(PA)、银荆林(AD)、旱冬瓜林(ACF)、针阔混交林(TF)、次生常绿阔叶林(SF)6种主要森林类型作为研究对象,以坡旱地(DSL)作为对照,采集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样,利用干、湿筛分法分离测定>5 mm,5~2 mm,2~0.25 mm,<0.25 mm 4个粒级团聚体含量,计算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WR_(>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结构破坏率(PAD)4个稳定性指标,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1) 6种森林类型在0—60 cm均以0.25~2 mm的小团聚体为主,而坡旱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粒级从0.25~2 mm向<0.25 mm转变;(2) 0—60 cm土层中坡旱地平均WR_(>0.25),MWD,GMD和PAD分别为55.40%,1.16 mm,0.52 mm,40.47%,6种森林类型分别为71.61%~78.20%,1.97~2.61 mm,0.93~1.27 mm,12.59%~20.47%,团聚体稳定性总体表现为坡旱地最差,次生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最好,其次是云南松林、旱冬瓜林,银荆林和华山松林较差;(3)团聚体稳定性在宏观尺度上受森林类型、土层深度及其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0.001),而在微观尺度上主要受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全钾、有机质、砂粒和黏粒含量的显著影响(p<0.05),土壤理化性质、养分、质地解释了团聚体稳定性的90.5%,其中以理化性质、养分及其交互作用的贡献最大,解释率为61.3%,土壤质地往往与其他因子共同影响团聚体稳定性,其独立解释率仅为5.1%。[结论]滇中地区退耕还林可显著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未来的生态恢复应该以营造云南松林和旱冬瓜林为主,同时避免高强度的人类活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增加土壤养分积累,促进人工纯林向针阔混交林及常绿阔叶林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稳定性 影响因素 森林类型 滇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儿山三种森林类型林下植物叶片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邓丽丽 秦惠珍 +2 位作者 史艳财 韦霄 吕仕洪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5-894,共10页
为探究猫儿山不同森林类型林下植物叶片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揭示其林下植物适应策略。该文对猫儿山针阔混交林(ZK)、常绿阔叶次生林(CLC)和常绿阔叶林(CL)林下草本层和灌木层主要植物叶片与土壤的化学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化学计量... 为探究猫儿山不同森林类型林下植物叶片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揭示其林下植物适应策略。该文对猫儿山针阔混交林(ZK)、常绿阔叶次生林(CLC)和常绿阔叶林(CL)林下草本层和灌木层主要植物叶片与土壤的化学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草本层和灌木层植物叶片的C、N含量差异不显著,草本层植物叶片P、K含量极显著高于灌木层,N∶P显著低于灌木层;草本层植物更易受N限制,灌木层植物更易受P限制且其N和P利用效率更高;不同森林类型之间的灌木层植物叶片化学计量差异不显著,草本层植物叶片N含量、C∶N和C∶P差异显著,针阔混交林草本层植物的养分利用效率较高。(2)3种森林类型的土壤C、N含量显示,CL>CLC>ZK且彼此之间差异极显著,针阔混交林土壤的P含量最高而C∶P、N∶P最低。(3)针阔混交林的土壤显著影响林下植物部分叶片化学计量,另外2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影响不显著。综上认为,猫儿山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化学计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林下不同层次的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以及环境适应策略不同;针阔混交林土壤对林下植物叶片化学计量影响较强,由于有机质分解效率较低导致土壤受N限制,因此应加强针阔混交林的N素管理。该研究结果为森林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儿山 森林类型 土壤 草本层 灌木层 化学计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多时相GF-6 WFV和Sentinel-2的森林类型识别 被引量:1
6
作者 叶青龙 欧阳勋志 +2 位作者 黄诚 李坚锋 潘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9-400,共12页
【目的】我国南方地区多云雨,地型较破碎,森林类型精细识别较为困难,探讨联合多源、多时相的遥感数据对森林类型识别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江西省信丰县为研究区,基于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将森林划分为松林、杉木林、阔叶林... 【目的】我国南方地区多云雨,地型较破碎,森林类型精细识别较为困难,探讨联合多源、多时相的遥感数据对森林类型识别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江西省信丰县为研究区,基于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将森林划分为松林、杉木林、阔叶林、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木林和其他林地等8种类型,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比较GF-6 WFV和Sentinel-2最佳时相相同波段(紫/深蓝、蓝、绿、红、近红外、红边)和不同波段(黄边、短波红外)的森林类型识别能力,构建联合光谱特征集。联合多时相GF-6 WFV和Sentinel-2,构建多时相植被指数特征集,结合联合光谱特征集、纹理特征和地形特征,通过随机森林和递归消除法构建特征变量优选数据集进行森林类型识别,利用混淆矩阵和森林类型的实际分布对识别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1)GF-6 WFV蓝、绿和红波段组合的总体精度为58.31%,分别加入紫、近红外、红边、黄边和Sentinel-2短波红外波段后,其总体精度分别提高1.99%、8.90%、10.71%、1.50%和14.10%;Sentinel-2蓝、绿和红波段组合的总体精度为54.68%,分别加入深蓝、近红外、红边、短波红外和GF-6 WFV黄边波段后,其总体精度分别提高3.30%、10.82%、12.92%、17.31%和3.97%。(2)特征变量优选数据集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为80.80%和75.56%,贡献程度大小依次为GF-6 WFV多时相植被指数、Sentinel-2多时相植被指数、GF-6 WFV光谱特征、Sentinel-2光谱特征、地形特征和纹理特征,贡献率分别为40.44%、23.23%、18.12%、10.21%、4.61%和3.39%。(3)松林、杉木林、阔叶林、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木林和其他林地的制图精度分别为86.97%、85.60%、88.61%、9.43%、19.01%、53.60%、86.90%和82.56%,用户精度分别为81.42%、79.79%、77.57%、71.43%、81.82%、67.00%、87.74%和82.88%,识别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森林类型分布较吻合。【结论】联合多时相GF-6 WFV和Sentinel-2可以综合多时相、多源影像的优点,能够有效提高森林类型的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6 WFV Sentinel-2 森林类型识别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坝上地区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层水文效应 被引量:3
7
作者 蔚阿龙 温慧 +2 位作者 丛日春 侯美娟 李瀚之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9-969,共11页
【目的】坝上地区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水源涵养功能区,研究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层的水源涵养能力可以为该区域植被的恢复、经营以及水土保持提供依据。【方法】在张家口市和平林场内选择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 var.principis-rupprech... 【目的】坝上地区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水源涵养功能区,研究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层的水源涵养能力可以为该区域植被的恢复、经营以及水土保持提供依据。【方法】在张家口市和平林场内选择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 var.principis-rupprechtii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林(杨桦混交林)和华北落叶松-白桦林(落桦混交林)4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浸泡法测定凋落物层的各项生态水文指标。【结果】①不同森林凋落物层厚度在32.0~62.0 mm内变化,从大到小依次为落桦混交林、华北落叶松林、杨桦混交林、白桦林。②白桦林和杨桦混交林凋落物层的最大持水率、最大拦蓄率、有效拦蓄率大于落桦混交林和华北落叶松林,其中白桦林最大,分别为231.15%、207.60%和172.94%;华北落叶松林最小,分别为208.92%、170.29%和138.95%。③4种森林类型凋落物层的生物量为8.27~23.33 t·hm^(-2),最大持水量为18.96~49.71 t·hm^(-2),最大拦蓄量为16.73~39.05 t·hm^(-2),有效拦蓄量为13.90~31.56 t·hm^(-2),基本规律为华北落叶松林>落桦混交林>杨桦混交林>白桦林。④4种森林凋落物层持水量与浸水时长符合对数函数关系(R^(2)>0.94);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长符合幂函数关系(R^(2)>0.92)。【结论】华北落叶松林单位质量下的凋落物层吸持水性能低于白桦林,但综合考虑凋落物生物量后,其持水和拦蓄水总量显著高于后者,综合水源涵养能力强。图5表3参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上地区 森林类型 凋落物 水源涵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森林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卢奕妃 李鑫豪 +3 位作者 赵洪贤 韩聪 刘新月 毛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0-357,共8页
量化评价生态系统服务是合理开发森林生态资源、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北京市不同的森林类型(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其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关系,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其空间异质性的主要驱动因... 量化评价生态系统服务是合理开发森林生态资源、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北京市不同的森林类型(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其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关系,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其空间异质性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针叶林净初级生产力(NPP)(324.08 g·m^(-2)·a^(-1))大于阔叶林(303.33g·m^(-2)·a^(-1))和针阔混交林(291.74 g·m^(-2)·a^(-1)),环境改善服务从大到小依次为针叶林(251.91 kg·a^(-1))、混交林(215.39kg·a^(-1))、阔叶林(155.36 kg·a^(-1));阔叶林产水服务和水土保持服务较高.2)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异质性的主要驱动因子在不同森林类型中没有明显的差别,均为气候因子;产水量和环境改善的主要驱动因子为气温和降水;NPP的主要驱动因子为降水、气温和辐射.3)产水服务与NPP和水土保持之间存在协同关系,即产水服务越大时,NPP和水土保持服务也具有较大的值.4)交互探测表明,多数因子如高程与气候因子交互后,对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异质性的解释力度加强.因此,在以某项生态服务功能为目的进行造林时,应注重灌溉、保墒及保温等抚育措施,并综合考虑地形因子的影响.在分析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时还应充分考虑不同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森林类型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南亚热带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相关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希妤 田湘 吴庆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4-963,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组成,以及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因子间的相关性,为掌握华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土壤理化性质试验,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 【目的】探究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组成,以及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因子间的相关性,为掌握华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土壤理化性质试验,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类鉴定,测定土壤pH、含水率、有机质(OM)、碱解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钙(Ca)、镁(Mg)、总酚、复合态酚及水溶性酚等理化指标;分析桉树林、马尾松林、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及桂花林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结果】通过测序从4种森林类型土壤样品中共得到内生细菌有效序列731289条,注释得到6320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共有2界36门85纲116目136科152属57种。其中,优势细菌门分别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3.16%)、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30.24%)、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16.83%)及绿弯菌门(Chloroflexi,6.71%),优势菌属分别是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7.72%)、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2.82%)、Candidatus_Solibacter(1.57%)、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0.91%)及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0.67%)。不同森林生态系统中,桂花林的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最高,其次是桉树林和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最低。冗余分析结果显示pH(r=0.943)、AK(r=0.861)对细菌群落结构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细菌在门分类水平上影响程度排序依次为p H>AK>复合态酚>总酚>Ca>Mg>AP>水溶性酚>OM>AN,在属分类水平上排序依次为pH>AK>Ca>Mg>AP>总酚>复合态酚>AN>水溶性酚>OM。【结论】4种森林类型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受土壤化学性质中pH和AK影响最大,部分门分类水平细菌受土壤酚类物质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森林类型 细菌群落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酚酸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ESat-2光斑尺度外推建模的不同森林类型地上生物量反演
10
作者 杜洁 史硕 刘晨曦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38,共7页
森林地上生物量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和生产力的重要指标,利用遥感手段可以快速完成连续、大规模的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与制图,建立外推模型且更加精准地估算是遥感反演森林生物量的关键。本文以湖北省崇阳县为研究对象,通过星载... 森林地上生物量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和生产力的重要指标,利用遥感手段可以快速完成连续、大规模的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与制图,建立外推模型且更加精准地估算是遥感反演森林生物量的关键。本文以湖北省崇阳县为研究对象,通过星载激光雷达ICESat-2数据与不同类型森林地上生物量建模,结合多光谱Landsat8卫星影像,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随机森林算法,完成该地区2013—2023年森林生长季30 m分辨率时间序列地上生物量制图。结果显示,ICESat-2 ATL08数据可以较好地估算光斑点生物量,针叶林R^(2)=0.872,阔叶林R^(2)=0.806。试验验证了星载激光雷达对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的估算能力,对未来大区域尺度森林生物量及碳汇时空变化格局研究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ICESat-2 遥感估测 森林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持水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汉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01-104,共4页
为明确亚热带典型人工林植被群落的水源涵养功能,选取福建省漳平市典型地段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林为研究对象,采取室内浸泡法测定林下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的枯落... 为明确亚热带典型人工林植被群落的水源涵养功能,选取福建省漳平市典型地段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林为研究对象,采取室内浸泡法测定林下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的枯落物持水性能。结果表明:3种森林类型枯落物厚度在2.07~3.23 cm,具有显著差异(P<0.05)。3种森林类型枯落物总蓄积量在5.40~8.31 t/hm^(2),表现为杉木林>毛竹林>油茶林。3种森林类型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总和在2.79~4.66 t/hm^(2),表现为杉木林>毛竹林>油茶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在115.98%~153.68%,杉木林最大,油茶林最小。3种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类型 枯落物 持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脆弱生态区三种森林类型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储量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岑佳宝 武燕 +5 位作者 徐艳梅 宋雪红 刘梅 谢静怡 王浪 张宏程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57-63,共7页
为探究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养分贮存能力,以贵州喀斯特脆弱生态区3种森林类型(柳杉针叶林、枫香阔叶林及二者组成的针阔混交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储量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土壤碳、氮、磷含量及... 为探究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养分贮存能力,以贵州喀斯特脆弱生态区3种森林类型(柳杉针叶林、枫香阔叶林及二者组成的针阔混交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储量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储量与叶片、枯落物、腐殖质碳、氮、磷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针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为26.51 g·kg^(-1)、全氮含量为1.18 g·kg^(-1)、全磷含量为0.44 g·kg^(-1);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为22.95 g·kg^(-1)、全氮含量为1.06 g·kg^(-1)、全磷含量为0.39 g·kg^(-1);针阔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为30.02 g·kg^(-1)、全氮含量为1.17 g·kg^(-1)、全磷含量为0.40 g·kg^(-1)。针叶林土壤有机碳储量为48.62 t·hm^(-2)、全氮储量为2.16 t·hm^(-2)、全磷储量为0.81 t·hm^(-2);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储量为48.13 t·hm^(-2)、全氮储量为2.21 t·hm^(-2)、全磷储量为0.84 t·hm^(-2);针阔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储量为60.43 t·hm^(-2)、全氮储量为2.37 t·hm^(-2)、全磷储量为0.80 t·hm^(-2)。(2)林型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全磷含量及有机碳储量存在显著影响,针阔混交林有机碳含量及储量均显著高于针叶林和阔叶林,而针叶林全磷含量显著高于阔叶林。(3)林型变化对全氮含量、全氮储量及全磷储量均无显著影响。(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片、枯落物及腐殖质碳、氮、磷含量与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储量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综上所述,研究区针阔混交林中有机碳含量及储量具有明显优势,而针叶林中全磷含量具有明显优势,叶片、枯落物及腐殖质养分与土壤养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类型 碳氮磷含量 碳氮磷储量 脆弱生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协同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森林类型分类研究
13
作者 孙妙琦 岳彩荣 +4 位作者 段云芳 罗洪斌 余琼芬 罗广飞 徐天蜀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26,共12页
为探究光学数据和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数据在森林类型分类中的优势和互补性,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的Landsat 8数据与微波遥感SAR影像ALOS2数据相交覆盖区域为研究区,采用分层分类技术进行森林类型分类研究。构建... 为探究光学数据和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数据在森林类型分类中的优势和互补性,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的Landsat 8数据与微波遥感SAR影像ALOS2数据相交覆盖区域为研究区,采用分层分类技术进行森林类型分类研究。构建3种特征集,光学数据特征集(光谱+植被因子+纹理+地形特征)、SAR特征集(后向散射+极化分解特征)、光学-SAR融合数据特征集(光谱+植被因子+纹理+地形+后向散射+极化分解特征),并使用递归特征消除法(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RFE)对提取的3种特征集分别进行分层特征筛选,再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对森林类型分类,光学-SAR融合数据SVM的分类效果最好。结果表明,1)在第1层(植被/非植被)分类时,总体精度为98.57%,Kappa系数为0.971;2)在第2层(森林/非森林植被)分类时,总体精度为92.14%,Kappa系数为0.826;3)在第3层(针/阔/混交林)分类时,总体精度为83.47%,Kappa系数为0.743。融合数据相比于光学数据集分类精度提高9.91%,比SAR分类精度提高24.97%;4)在融合数据集进行第3层次的分类中,对比不同窗口3×3、5×5、7×7、9×9下的光学图像纹理特征对分类结果的影响,7×7纹理窗口下精度最高。结果表明,多源数据协同的森林类型分类精度相比于单一数据源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分类 全极化SAR数据 特征融合 多源遥感 森林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山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研究
14
作者 李艳杰 《辽宁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36-37,43,共3页
为探讨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质量差异,该研究以辽东地区红松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和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集3种不同林型下的表层土壤,对其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有显著差异(P<... 为探讨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质量差异,该研究以辽东地区红松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和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集3种不同林型下的表层土壤,对其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依次为蒙古栎天然次生林>落叶松人工林>红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依次为落叶松人工林>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红松人工林;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微生物量氮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该研究为今后森林植被恢复研究和明确森林土壤在碳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山区 森林类型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热带不同母质和森林类型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67
15
作者 张星星 杨柳明 +5 位作者 陈忠 李一清 林燕语 郑宪志 楚海燕 杨玉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5828-5836,共9页
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比作为衡量土壤微生物能量和养分资源限制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当前生态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关于土壤母质和森林类型在调控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比中所扮演的角色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分别以砂岩和花岗岩发育的米槠... 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比作为衡量土壤微生物能量和养分资源限制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当前生态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关于土壤母质和森林类型在调控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比中所扮演的角色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分别以砂岩和花岗岩发育的米槠林和杉木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微生物量碳、氮和磷及土壤酶活性,探讨不同母岩发育的米槠林和杉木林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显示,花岗岩发育的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AP)显著高于砂岩发育的土壤,βG:AP和NAG:AP的值显著低于砂岩发育的土壤。其中,花岗岩发育的米槠林土壤βG:AP和NAG:AP的值都显著高于杉木林,砂岩发育的土壤βG:AP和NAG:AP的值在两个林分间呈相反的结果。结果表明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比能够反映不同森林土壤之间磷养分限制强度,花岗岩比砂岩土壤受磷养分限制更严重。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及生态酶化学计量比与土壤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密切相关,而冗余分析发现土壤pH、总磷(TP)和微生物量碳(MBC)分别解释土壤酶活性和生态酶化学计量比变异的56.9%、27.9%和12.3%。未来森林经营及管理应考虑土壤母质和森林类型差异对区域森林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质 森林类型 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吉山地主要森林类型土壤养分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81
16
作者 蒋文伟 周国模 +2 位作者 余树全 钱新标 盛文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3-76,100,共5页
在安吉山地主要森林类型设立典型样地,研究了马尾松林、杉木林、阔叶林、毛竹林、针阔混交林、经济林、灌木林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林地枯落物养分贮量等30项内容,揭示了不同林型树木生长与土壤养分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 在安吉山地主要森林类型设立典型样地,研究了马尾松林、杉木林、阔叶林、毛竹林、针阔混交林、经济林、灌木林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林地枯落物养分贮量等30项内容,揭示了不同林型树木生长与土壤养分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多因素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了山地土壤养分的含量规律,并将土壤养分诸特性的综合优势作了排序,其结果为:阔叶林>灌木林>经济林>毛竹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以便更好地做到合理利用森林土壤,科学营林防止地力衰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山地 森林类型 土壤养分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主要森林类型建群种的含碳率分析 被引量:121
17
作者 马钦彦 陈遐林 +5 位作者 王娟 蔺琛 康峰峰 曹文强 马志波 李文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6-100,共5页
应用干烧法对华北地区主要森林类型的 8个乔木建群种和 1 0个灌木树种不同器官的有机含碳率进行了测定 ,同时利用生物量标准地资料对其中的 7个乔木树种的林分平均含碳率进行了分析 .8种乔木及 1 0种灌木的器官平均含碳率分别为辽东栎 0... 应用干烧法对华北地区主要森林类型的 8个乔木建群种和 1 0个灌木树种不同器官的有机含碳率进行了测定 ,同时利用生物量标准地资料对其中的 7个乔木树种的林分平均含碳率进行了分析 .8种乔木及 1 0种灌木的器官平均含碳率分别为辽东栎 0 475 0、白桦 0 51 2 5、山杨 0 4880、椴树 0 476 4、油松 0 51 0 5、侧柏 0 50 1 0、华北落叶松 0 51 5 8、红皮云杉 0 51 1 8,1 0种灌木 0 4897;7个乔木树种林分的平均含碳率分别为 ,辽东栎 0 476 1、白桦 0 50 0 8、山杨0 485 9、油松 0 50 3 0、侧柏 0 50 5 3、华北落叶松 0 50 97、红皮云杉 0 51 1 1 .各树种器官含碳率的种内变动系数在1 49%~ 6 32 %之间 ;器官含碳率的种间变动系数在 2 1 5 %~ 7 48%之间 .针叶树种器官的平均含碳率普遍比阔叶树种平均高 1 6 %~ 3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森林类型 建群种 含碳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主要森林类型对降雪、积雪和融雪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刘海亮 蔡体久 +2 位作者 满秀玲 柴汝杉 郎燕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25,共6页
选择小兴安岭林区5种主要森林类型,对其降雪、积雪和融雪等雪水文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主要受郁闭度和树种组成的影响,云冷杉红松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最大,降雪截留率为39.7%,约为次生白桦林的5倍,人工落... 选择小兴安岭林区5种主要森林类型,对其降雪、积雪和融雪等雪水文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主要受郁闭度和树种组成的影响,云冷杉红松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最大,降雪截留率为39.7%,约为次生白桦林的5倍,人工落叶松的2.5倍。2)不同森林类型之间的截雪量大小与降雪强度有关,且在同一种森林类型的不同降雪强度中,其截留率差异也不同。3)云冷杉红松林内积雪厚度最小,3月中旬达最大值32cm,较次生白桦林和落叶松人工林内的积雪厚度减少了约12cm。4)不同林型内积雪融化速度有较大差异,各红松林内积雪厚度从4月中旬后平均每天减少约0.5cm,而次生白桦林和落叶松人工林内积雪厚度平均每天减少约1.3cm,融雪速率相对较快,易产生融雪性洪峰。因此,在东北地区实行栽针保阔,逐步改造天然次生林,使之过渡到针阔混交林,能有效地延长林内融雪时间,从而发挥森林融雪的水文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森林类型 降雪 积雪 融雪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林区不同森林类型下土壤肥力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43
19
作者 耿玉清 孙向阳 +4 位作者 亢新刚 谭笑 周运起 李东兰 陈宝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97-101,共5页
对长白山林区4种不同森林类型下的土壤肥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连栽落叶松林地有25cm厚的枯枝落叶层,且有15cm厚的部分完全分解,A层的有机质和多酚氧化酶含量最高,B层各项肥力指标均较低;②云冷杉林的枯枝落叶层的厚度和分解状况优... 对长白山林区4种不同森林类型下的土壤肥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连栽落叶松林地有25cm厚的枯枝落叶层,且有15cm厚的部分完全分解,A层的有机质和多酚氧化酶含量最高,B层各项肥力指标均较低;②云冷杉林的枯枝落叶层的厚度和分解状况优于落叶松纯林,且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高;③天然云冷杉林的微生物总量大于次生云冷杉林;④多酚氧化酶与有机质和全N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80和0.97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林区 森林类型 土壤养分 微生物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主要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质量 被引量:27
20
作者 王晓荣 胡文杰 +5 位作者 庞宏东 崔鸿侠 唐万鹏 周文昌 潘磊 姜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6-166,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并评价土壤质量,探讨湖北省森林演替发育与土壤质量的关系,旨在充分了解湖北省森林土壤肥力情况及演变特征,为森林经营和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湖北省主要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并评价土壤质量,探讨湖北省森林演替发育与土壤质量的关系,旨在充分了解湖北省森林土壤肥力情况及演变特征,为森林经营和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湖北省主要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湖北省各植被分区主要森林类型的16个土壤理化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森林类型的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森林类型对土壤容重、含水量、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等物理性质指标影响不显著。随着土壤层次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加,而土壤含水量降低。不同森林类型同一土层pH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机质和全氮仅在0~10 cm和10~20 cm层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全磷和全钾在不同森林类型和不同土壤层次均无显著性差异。全钙、全镁、全钠等碱性金属在不同森林类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同一森林类型不同土壤层次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铁、全锰、全钛、全锌等重金属元素在不同森林类型和不同土壤层次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质量从高至低的排序:竹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结论】森林土壤化学性质和总体质量均受森林类型的显著影响,除了竹林外,土壤质量随着森林自然演替逐渐提高,因此采用适度的经营措施促进森林正向演替,将有助于森林土壤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森林类型 理化性质 土壤质量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