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森林碳汇效率与生态福利绩效耦合协调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金芳 胡明形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88,共5页
文章基于2004—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的森林碳汇和生态福利绩效数据,采用SFA模型测算森林碳汇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生态福利绩效整体呈下降态势,但整体绩效仍处于中上等水平。各... 文章基于2004—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的森林碳汇和生态福利绩效数据,采用SFA模型测算森林碳汇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生态福利绩效整体呈下降态势,但整体绩效仍处于中上等水平。各省份的平均生态福利绩效为0.753,实际产出与理想产出仍有一定的差距;生态福利绩效和森林碳汇效率整体上处于高度耦合状态,耦合度在0.8以上,耦合协调度在0.7以上;全国范围内的耦合度整体上处于高度耦合状态,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较强、相互作用强度较高且正向作用明显。耦合协调度在0.7以上,两系统之间的协同发展程度比耦合程度低;大部分省份的发展度大于0.1,生态福利绩效高于森林碳汇效率,自然消耗转化为生态福利的效率高于森林碳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可持续发展 森林碳汇效率 生态福利绩效 耦合协调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中国森林碳汇效率的时空分异、驱动及响应特征
2
作者 何淼 肖伟 +2 位作者 李莹 陈昕 黄俊立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7-135,共9页
论文基于森林蓄积量扩展法、超效率SBM-DEA、重心转移和标准差椭圆、时空地理加权回归及障碍度诊断模型测度并分析了我国省域森林碳汇效率及其时空演化分异趋势,以及新型城镇化对森林碳汇效率影响的时空及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从... 论文基于森林蓄积量扩展法、超效率SBM-DEA、重心转移和标准差椭圆、时空地理加权回归及障碍度诊断模型测度并分析了我国省域森林碳汇效率及其时空演化分异趋势,以及新型城镇化对森林碳汇效率影响的时空及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从时空特征上看,研究期内我国省域森林碳汇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空间特征符合东南高西北低的规律。新型城镇化对于森林碳汇效率具有显著驱动作用,其作用强度随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而有所增强,空间上呈现从东南沿海到内陆递减特征。障碍度诊断结果表明,经济和土地因素对于中西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东部绝大多数省份则需要关注三者平衡以实现更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构建技术—资源—环境—社会的多元森林碳汇增效机制,拓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缩小东中西部在森林碳汇效率方面的差距,是有效增汇及实现碳中和的可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汇效率 重心转移 标准差椭圆 时空演进 区域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森林碳汇效率分析
3
作者 王冰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4期50-54,共5页
为探究辽宁省森林碳汇效率,基于DEA-Malmquist模型,对2000—2020年辽宁省14个市区的森林碳汇效率进行了全面评估,包括森林碳汇的静态综合效率及森林碳汇的动态效率变化。结果表明:2000—2020年14个市的森林碳汇综合效率第六次、第七次... 为探究辽宁省森林碳汇效率,基于DEA-Malmquist模型,对2000—2020年辽宁省14个市区的森林碳汇效率进行了全面评估,包括森林碳汇的静态综合效率及森林碳汇的动态效率变化。结果表明:2000—2020年14个市的森林碳汇综合效率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第九次检测均值分别为0.560、0.558、0.589和0.644,表明不同地区森林碳汇效率存在显著差异。2000年以来,政府在林业科技上的投入带来了技术革新,并通过强化林业科技创新体系,显著提高了森林碳汇效率。研究不仅量化了各地区森林碳汇的综合效率,并通过DEA-Malmquist模型识别了影响森林碳汇效率的关键驱动因素,为制定科学的林业管理政策和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固定能力提供了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 MALMQUIST指数 森林碳汇效率 静态分析 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