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源数据与丰度信息融合的森林生物量估算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洁雯 陈建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3,共9页
森林是维持碳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确的森林生物量探测对环境改善和相关政策制定均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探索了将多源数据及丰度信息融合分析实现森林生物量反演。首先,采用MOPSOSCD获取研究区域的端元束,并获得每组树木端元的丰度信... 森林是维持碳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确的森林生物量探测对环境改善和相关政策制定均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探索了将多源数据及丰度信息融合分析实现森林生物量反演。首先,采用MOPSOSCD获取研究区域的端元束,并获得每组树木端元的丰度信息,然后在Landsat 8 OLI及ASTGTM DEM中提取单波段因子、植被指数、地形因子、纹理特征等46个指标,测试融合丰度前后模型拟合效果。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生物量反演试验发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时,优化前生物量均方根误差(RMSE)和决定系数(R^(2))分别为41.09 mg/hm^(2)、0.40,优化后最优RMSE和R^(2)分别为38.66 mg/hm^(2)、0.44。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时,优化前生物量RMSE和R^(2)分别为32.73 mg/hm^(2)、0.56,最优RMSE和R^(2)分别为32.07 mg/hm^(2)、0.57。添加丰度后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最优反演效果。通过试验验证了MOPSOSCD算法提取端元束对应的丰度在提升模型生物量反演精度的有效性。同时,试验证明端元的提取精度越高,对应模型生物量反演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融合 森林生物量 端元束 混合像元分解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GBoost算法的森林生物量多源遥感反演
2
作者 蒋晋豫 王海燕 +3 位作者 张馨之 耿佳 郭交 项诗雨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8-206,219,共10页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物圈的主体,森林生物量的准确反演对于全球碳储量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新疆西北部区域森林生物量为研究对象,使用Sentinel-1A微波遥感数据和Sentinel-2B光学遥感数据源,结合200块地面调查数据,通过提取Sent...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物圈的主体,森林生物量的准确反演对于全球碳储量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新疆西北部区域森林生物量为研究对象,使用Sentinel-1A微波遥感数据和Sentinel-2B光学遥感数据源,结合200块地面调查数据,通过提取Sentinel-2B光学遥感影像的光谱信息和植被指数,以及Sentinel-1A合成孔径雷达的后向系数,探究多源数据融合以及机器学习方法对森林生物量反演的能力。使用Relief-F算法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特征优选,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方法及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算法,建立3种不同算法的森林生物量反演模型,并以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为模型评价指标,对建立的3个反演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XGBoost算法表现明显优于RF和SVR算法,且在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特征优选时效果最佳,R^(2)=0.92,RMSE=11.59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Sentinel-1A Sentinel-2B XGBoo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8 OLI影像的森林生物量估测方法比较
3
作者 熊壮 胡中岳 +2 位作者 曹聪 刘萍 徐正春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2期20-27,共8页
为选出精准评估森林生物量的计量方法,文章以广东省河源市森林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 8 OLI影像数据和2017年广东省第九次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分析对比不同特征变量选择方法,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建立河源市... 为选出精准评估森林生物量的计量方法,文章以广东省河源市森林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 8 OLI影像数据和2017年广东省第九次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分析对比不同特征变量选择方法,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建立河源市森林乔木层地上生物量(Above ground biomass,AGB)反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筛选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模型(R^(2)为0.505,Ermse为36.862 t·hm^(-2),E_(mae)为30.555 t·hm^(-2),A_(ea)为58.4%)表现最佳;相比随机森林的特征重要性来筛选自变量,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进行自变量选择的筛选方法更佳;随机森林算法估算精度均优于多元逐步回归模型。采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星载GNSS-R森林生物量反演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周勋 郑南山 +2 位作者 丁锐 章恒一 何佳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19-2626,共8页
基于Tau-Omega模型提出一种涉及地面土壤湿度修正的星载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测量(GNSS-R)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方法。选择SMAP卫星的土壤湿度作为辅助数据,运用Tau-Omega模型对旋风卫星导航系统(CYGNSS)反射率做出改正,提高建模参数的准... 基于Tau-Omega模型提出一种涉及地面土壤湿度修正的星载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测量(GNSS-R)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方法。选择SMAP卫星的土壤湿度作为辅助数据,运用Tau-Omega模型对旋风卫星导航系统(CYGNSS)反射率做出改正,提高建模参数的准确性。将SMAP卫星提供的植被光学深度(VOD)和地上植被生物量(AGB)地图作为生物量参考数据,比较了改正前后观测值与参考数据的相关性变化。结果表明,改正后相关系数提升明显,改正后参数较反射率与VOD的相关系数从0.54提升到了0.67,与AGB的相关系数从0.46提升到了0.56。随后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分别基于改正后的参数和反射率建立GNSS-R VOD和AGB反演模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VOD和AGB的反演精度,且在生物量水平较低的地区改进效果更优。对于VOD反演,改进后相关系数从0.70提升到了0.83,RMES从0.21降低到了0.17;对于AGB反演,改进后相关系数从0.61提升到了0.71,RMES从74 t/hm^(2)降低到了65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GNSS GNSS-R 森林生物量 SMAP卫星 土壤湿度 植被光学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森林生物量多源遥感估测 被引量:4
5
作者 黄天宝 欧光龙 +4 位作者 吴勇 徐熊伟 王振会 蔺如喜 徐灿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8,共9页
为进一步探索不同空间分辨率影像在10 m×10 m样地尺度下森林生物量估测性能及协同机器学习算法(RF、SVM、DT、GBM、k-NN、Stacking)的估测效果,利用光学遥感GF2(高分二号卫星)、sentinel 2A、Landsat 8 OLI、SUM(整合3种遥感数据源... 为进一步探索不同空间分辨率影像在10 m×10 m样地尺度下森林生物量估测性能及协同机器学习算法(RF、SVM、DT、GBM、k-NN、Stacking)的估测效果,利用光学遥感GF2(高分二号卫星)、sentinel 2A、Landsat 8 OLI、SUM(整合3种遥感数据源)影像及辅助变量DEM高程数据、环境因子、林分因子(森林类型、优势树种),在Boruta算法变量选择下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元谋地区乔木林森林生物量(地上+地下)进行遥感估测,并比较4种影像下的估测精度。研究表明:(1)基于Boruta算法分别对3种影像及整合3种影像条件下进行变量选择,单一影像中sentinel 2A的植被指数PEIP、Landsat 8 OLI的纹理因子b2_ME_9×9、GF2的GNDVI分别为3种影像下的最高得分变量,多源融合估测森林生物量中GF2的GNDVI为最佳得分变量;(2)基于Boruta算法选择的变量构建RF、SVM、DT、GBM、k-NN算法以及对5个模型的Stacking集成算法,SUM的Stacking集成算法的估测效果最优,模型决定系数(R2)为0.73,均方根误差(RMSE)为28.46 t·hm^(-2),集成算法下的SUM的估测性能优于sentinel 2A、Landsat 8 OLI,GF2优于sentinel 2A,sentinel 2A的估测性能优于Landsat 8 OLI。研究结果说明在生物量遥感估测中高分辨率影像具有较好的估测效果,同时多源遥感协同估测、集成算法均可提高森林生物量遥感估测精度,可为森林生物量遥感估测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遥感估测 多源遥感 机器学习 算法集成 元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市思茅区森林生物量分层抽样调查设计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鲁永梅 《绿色科技》 2024年第6期46-49,共4页
生物量的准确评估对于林业资源管理与碳汇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思茅区为例,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该区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比较了不同插值与抽样方法对生物量评估的影响。结果表明:思茅区生物量具有轻微的正空间自相关性,但... 生物量的准确评估对于林业资源管理与碳汇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思茅区为例,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该区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比较了不同插值与抽样方法对生物量评估的影响。结果表明:思茅区生物量具有轻微的正空间自相关性,但空间异质性较强;普通克里金法的插值效果更好;与系统抽样相比,各种分层抽样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抽样精度,其中以考虑优势树种的分层抽样效果最佳。指出了对具有空间异质性的生物量开展分层抽样,可以获得比传统方法更高的评估精度,合理选择分层变量对提高抽样精度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分层抽样 调查设计 普洱市 思茅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物量模型综述 被引量:102
7
作者 王维枫 雷渊才 +1 位作者 王雪峰 赵浩彦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8-63,共6页
根据研究对象尺度不同将生物量模型分为单木生物量模型和大尺度森林生物量模型。分别介绍了这两类生物量模型的历史和现状,简要概括了生物量模型特点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单木生物量模型 大尺度森林生物量模型 材积源生物量模型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ndsat时序数据估算森林生物量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明星 周赛 +3 位作者 秦蓁 夏翠芬 杨焕芬 吴再昆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5期246-250,共5页
利用Landsat时序数据可以估测森林生物量及碳储量动态变化情况,为森林生物量、碳储量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更精确、更大尺度的反演基础。基于Landsat时间序列数据研究森林地上生物量的遥感估测方法,从数据处理、Landsat结合多源遥感数据... 利用Landsat时序数据可以估测森林生物量及碳储量动态变化情况,为森林生物量、碳储量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更精确、更大尺度的反演基础。基于Landsat时间序列数据研究森林地上生物量的遥感估测方法,从数据处理、Landsat结合多源遥感数据估测生物量及模型构建3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回顾,并提出研究建议与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Landsat时序数据 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参数优化随机森林算法的森林生物量遥感反演 被引量:5
9
作者 熊向阳 杨小周 +1 位作者 赵银超 李伟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11,共10页
【目的】准确地估测森林地上生物量(above ground biomass,AGB)对大区域森林资源调查和管理至关重要,机器学习算法能实现森林AGB高精度估测,但超参数的设置能直接影响模型效果。为了提升模型的构建效率和预测精度,研究通过构建超参数优... 【目的】准确地估测森林地上生物量(above ground biomass,AGB)对大区域森林资源调查和管理至关重要,机器学习算法能实现森林AGB高精度估测,但超参数的设置能直接影响模型效果。为了提升模型的构建效率和预测精度,研究通过构建超参数优化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森林AGB估测,并比较不同超参数下的模型误差变化。【方法】以西藏自治区江达县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提取实测森林AGB数据,结合Sentinel-2多光谱影像提取遥感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和Boruta法分别进行遥感变量筛选,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进行森林AGB反演。此外,对支持向量机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进行超参数优化,以提高模型反演精度。【结果】1)随机森林模型在所有反演模型中实现了最佳的估测精度,模型决定系数达到了20.63,同时实现了最低的均方根误差和相对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8.06 t/hm和23.03%。均方根误差相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分别降低了22.2%和12.1%。2)超参数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模型估测精度。通过分析不同参数组合下的误差变化趋势,确定最佳的参数组合,能有效地降低模型估测误差。3)较高的森林AGB值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和东南部地区,中部地区和北部部分地区森林AGB值较小。超参数优化的随机森林模型森林AGB反演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森林分布情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整体反演效果较好。【结论】利用超参数优化的随机森林模型结合Sentinel-2遥感影像能实现较好的森林AGB反演效果,能为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地上生物量 哨兵二号 Boruta 随机森林 超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双频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和干涉水云模型估算森林生物量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露伟 范文义 聂永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8-68,共11页
以河北省承德市塞罕坝机械林场为研究区域,应用哨兵1号(Sentinel-1A)C波段双极化数据和大地2号L波段全极化数据分别建立干涉水云模型(IWCM)估算森林地上生物量。结果表明:大地2号(ALOS-2)L波段全极化数据体散射比例为72%,二面角散射比例... 以河北省承德市塞罕坝机械林场为研究区域,应用哨兵1号(Sentinel-1A)C波段双极化数据和大地2号L波段全极化数据分别建立干涉水云模型(IWCM)估算森林地上生物量。结果表明:大地2号(ALOS-2)L波段全极化数据体散射比例为72%,二面角散射比例为4%;L波段HV极化和VH极化的估算结果较好,HV极化估算结果的决定系数(R^(2))为0.737,均方根误差(R_(MSE))为28.88 t/hm^(2);VH极化估算结果的决定系数(R^(2))为0.743,均方根误差(R_(MSE))为27.76 t/hm^(2);C+L波段的组合方式反演结果最优,决定系数(R^(2))为0.863,均方根误差(R_(MSE))为18.92 t/hm^(2)。采用干涉水云模型估算森林生物量,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估算精度高于C波段估算精度,L波段SAR数据更适合进行森林生物量的估算;C波段和L波段SAR融合对森林生物量的估算精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地上生物量 干涉水云模型 哨兵1号数据 大地2号数据 多频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物量的估算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69
11
作者 罗云建 张小全 +3 位作者 王效科 朱建华 侯振宏 张治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9-134,共6页
总结分析生物量模型(包括相对生长关系和生物量-蓄积量模型)和生物量估算参数这2类常用的生物量估算方法,提出今后我国在森林生物量估算领域的研究重点:1)整合经验相对生长方程;2)系统研究生物量估算参数的规律性及其不确定性;3)构建以... 总结分析生物量模型(包括相对生长关系和生物量-蓄积量模型)和生物量估算参数这2类常用的生物量估算方法,提出今后我国在森林生物量估算领域的研究重点:1)整合经验相对生长方程;2)系统研究生物量估算参数的规律性及其不确定性;3)构建以传统估算方法和3S技术相结合的生物量估算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估算方法 相对生长关系 生物量-蓄积量模型 生物量估算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TM数据提取粤西地区的森林生物量 被引量:99
12
作者 郭志华 彭少麟 王伯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832-1839,T002,共9页
通过样方调查获取森林材积 ,借助于 GPS技术为调查样方准确定位。通过研究针叶林和阔叶林材积与 Landsat TM数据各波段及 NDVI和 RVI等指数的相关性 ,筛选出估算针叶林和阔叶林材积的光谱因子。根据 TM数据 7个波段信息及其线形与非线... 通过样方调查获取森林材积 ,借助于 GPS技术为调查样方准确定位。通过研究针叶林和阔叶林材积与 Landsat TM数据各波段及 NDVI和 RVI等指数的相关性 ,筛选出估算针叶林和阔叶林材积的光谱因子。根据 TM数据 7个波段信息及其线形与非线形组合 ,应用逐步回归技术分别建立估算针叶林和阔叶林材积的最优光谱模型。进而研究了粤西及附近地区的森林生物量和森林覆盖。结果表明 :若不计少量云层及地形影响 ,粤西及附近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约为 47.8%。西江干流以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明显高于西江以南 ,阔叶林主要分布在西江以北 ,西江以南主要为针叶林。粤西及附近地区的森林生物量多介于 2 3~ 45 1 t· hm- 2之间 ;在约 1 90 5 0 km2范围内 ,森林生物量共计 9.2 2× 1 0 7t左右。西江以北地区的森林生物量较高 ,西江以南的森林生物量较低。生物量 >40 0 t· hm- 2的森林主要分布在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及附近、鼎湖山及附近、德庆东北部和广宁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西地区 森林生物量 TM数据 GPS技术 野外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森林生物量及碳储量评估 被引量:24
13
作者 刘萍 邓鉴峰 +3 位作者 魏安世 徐正春 梁璇 徐松浚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65,共4页
基于广州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广东主要树种的木材密度和碳密度数据,采用IPCC方法对广州市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广州市林业用地中森林生物量为1 610.53×104t,单位面积生物量为54.82 t/hm2,乔木林生物量为60.94... 基于广州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广东主要树种的木材密度和碳密度数据,采用IPCC方法对广州市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广州市林业用地中森林生物量为1 610.53×104t,单位面积生物量为54.82 t/hm2,乔木林生物量为60.94 t/hm2,乔木林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84.28%;广州市林业用地中森林碳储量为792.60×104t,乔木林碳储量占85.63%;单位面积森林碳储量为26.98 t/hm2,乔木林生物量为30.47 t/hm2。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主要依赖于森林蓄积量,因此,选择蓄积量大的树种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是提高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以及城市森林功能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森林生物量 森林碳储量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林区森林生物量遥感估测模型 被引量:22
14
作者 范文义 李明泽 杨金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20,共5页
采用黑龙江长白山地区TM图像和143块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及野外调查补充样地数据,选择包括各波段灰度值、不同波段灰度值之间的线性和非线性组合(包括11种植被指数)、纹理信息以及环境因子在内的75个自变量,分别采用逐步回归... 采用黑龙江长白山地区TM图像和143块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及野外调查补充样地数据,选择包括各波段灰度值、不同波段灰度值之间的线性和非线性组合(包括11种植被指数)、纹理信息以及环境因子在内的75个自变量,分别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黑龙江长白山林区森林生物量遥感估测模型:逐步回归法采用5个自变量所建模型平均拟合精度为76.5%,均方根误差为19.12t·hm-2,样地生物量真实值与预测值相关系数为0.5434;偏最小二乘回归法采用10个自变量所建模型平均拟合精度85.8%,均方根误差9.92t·hm-2,样地生物量真实值与预测值相关系数0.8603,偏最小二乘回归法要优于逐步回归法。利用建立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计算得到黑龙江长白山2007生物量等级分布图,采用29个检验样本对反演结果进行检验,计算得到29个样本的平均预测精度为83.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 森林生物量 逐步回归 偏最小二乘回归 BOOTSTRAP 长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森林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杨远盛 张晓霞 +1 位作者 于海艳 吕志远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52,共8页
在参考前人大量研究结果基础上,探讨中国森林生物量的空间分布以及植被地域性、年均温、年降雨量和海拔对森林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森林生物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其值从东到西逐渐降低,总体分布规律呈东北地区>... 在参考前人大量研究结果基础上,探讨中国森林生物量的空间分布以及植被地域性、年均温、年降雨量和海拔对森林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森林生物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其值从东到西逐渐降低,总体分布规律呈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南方地区;地域性植被和非地域性植被的森林生物量均表现为暖温带<寒温带<温带<亚热带<热带林;不同林分类型的森林生物量表现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林的规律;年均温和年降雨量是影响森林生物量的主要因素,森林生物量基本随年均温、降雨量的升高而逐渐升高;不同海拔梯度对森林生物量有着明显的影响,随着海拔升高森林生物量基本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帽儿山林场森林生物量估测及时空动态格局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维芳 宋丽楠 隋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49,共3页
采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1990年和2004年的固定样地调查数据及一元生物量预估模型,计算得到林场内各样地单位面积生物量,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插值法得到整个研究地区的森林生物量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地区生物量的动... 采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1990年和2004年的固定样地调查数据及一元生物量预估模型,计算得到林场内各样地单位面积生物量,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插值法得到整个研究地区的森林生物量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地区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趋势及生物量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经过10多年的经营,该地区的生物量呈增加趋势,生物量与海拔和坡度呈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回归分析,得到生物量与海拔高度的回归方程,并通过了统计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帽儿山林场 地形因子 插值法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物量研究综述 被引量:178
17
作者 薛立 杨鹏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3-288,共6页
论述了森林生物量的发展历史、概念和研究方法,总结了森林经营、混交、造林密度等对生物量的影响:连栽的林分生物量逐代下降;林分间伐后,林分总的生物量有所降低,但是提高了林分质量;合理混交有利于提高林分总生物量;一定密度范围内林... 论述了森林生物量的发展历史、概念和研究方法,总结了森林经营、混交、造林密度等对生物量的影响:连栽的林分生物量逐代下降;林分间伐后,林分总的生物量有所降低,但是提高了林分质量;合理混交有利于提高林分总生物量;一定密度范围内林分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最终,不同密度林分的生物量接近一个常数 最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连栽 间伐 混交林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R极化分解与Landsat数据的森林生物量遥感估测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明泽 于欣彤 +1 位作者 高元科 范文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共10页
【目的】森林生物量是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区域尺度上的森林生物量的准确估测对了解森林现状和科学经营森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旨在利用SAR影像结合Landsat5 TM影像对区域尺度上的森林生物量进行定... 【目的】森林生物量是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区域尺度上的森林生物量的准确估测对了解森林现状和科学经营森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旨在利用SAR影像结合Landsat5 TM影像对区域尺度上的森林生物量进行定量估测。【方法】首先利用极化分解的方法对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进行处理获得45个极化分解参数,然后将45个极化分解参数与6个Landsat5 TM波段参数共51个参数作为自变量,森林生物量W作为因变量构建统计回归模型,最后利用最优模型反演研究区的森林生物量。【结果】使用两种方法进行模型构建:(1)逐步回归法,利用逐步回归进行变量筛选,选出2个参数构建模型,模型R2为0.534,拟合精度为67.51%,RMSE为43.21 t/hm^2;(2)最优子集法,用Bootstrap法进行变量筛选,共筛选出9个参数,然后用这9个参数进行最优子集回归,获得511个选模型,然后选择出最优子集模型,并用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验证,最终选出的最优子集模型包含的参数为TM_band4、Neumann_delta_mod、Neumann_psi、TSVM_psi、TSVM_tau_m3,模型R2为0.768 2,拟合精度为88.32%,拟合RMSE为14.98 t/hm^2,验证精度为86.21%,验证RMSE为19.14 t/hm^2,CP指数为5.249 5,赤池信息量AIC为256.504 5。本文最终使用最优子集法获得的模型进行反演,获得研究区的森林生物量分布图。【结论】结果表明:全极化C波段SAR数据结合Landsat5 TM光学数据构建遥感信息模型可以准确反演森林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SAR 极化分解 BOOTSTRAP 最优子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森林生物量定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天蜀 岳彩荣 +2 位作者 章皖秋 张王菲 袁华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6-130,共5页
以ALOS PALSAR L波段双极化FBD微波遥感数据及多光谱光学遥感数据AVNIR-2为基础,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地面云南松林样地坐标,提取HH、HV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及极化比值3个因子,结合光学遥感数据提取4个波段值及NDVI、RVI 2个植被指数,... 以ALOS PALSAR L波段双极化FBD微波遥感数据及多光谱光学遥感数据AVNIR-2为基础,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地面云南松林样地坐标,提取HH、HV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及极化比值3个因子,结合光学遥感数据提取4个波段值及NDVI、RVI 2个植被指数,作为云南松林生物量估测因子。分别以微波数据、光学数据、微波及光学数据结合的多源遥感数据,建立3个云南松林生物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经方差分析均达到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水平;PALSAR L波段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可以反映森林生物量的变化,但反演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AVNIR-2数据模型优于PALSAR L波段双极化数据模型;多源数据模型与光学数据模型的估测精度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微波数据 光学数据 多源遥感数据 定量评价 云南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森林生物量估算应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薛巍 张秋良 +1 位作者 赵鹏翔 李卫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9-211,共3页
利用遥感技术估算森林生物量是快速准确地获取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信息的重要途径。森林生物量的遥感估测精度受遥感数据、自变量选择及模型建立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遥感数据和自变量选择是影响遥感技术森林生物量估算的主要因素... 利用遥感技术估算森林生物量是快速准确地获取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信息的重要途径。森林生物量的遥感估测精度受遥感数据、自变量选择及模型建立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遥感数据和自变量选择是影响遥感技术森林生物量估算的主要因素。分析了2个主要因子的特点及当前解决方法,并简要总结了遥感技术在森林生物量估算应用方面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森林生物量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