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8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EM的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碳动态模拟
1
作者 刘杰 汲玉河 +2 位作者 周梦子 周广胜 李成龙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103,共9页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森林生态系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的动态变化及其控制机制对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NEP的变化趋势以及与环境因...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森林生态系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的动态变化及其控制机制对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NEP的变化趋势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利用陆地生态系统模型(Terrestrial Ecosystem Model,TEM)模拟1976—2018年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NEP的变化趋势,并采用模拟试验的方法分析不同环境因子对森林生态系统NEP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76—2018年,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NEP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突变检验结果显示,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NEP在1998年发生显著性突变;1976—1998年,森林生态系统NEP变化速率为9.01 g·m^(-2)·a^(-1),而1998—2018年NEP增加速率提高,变化速率为15.80 g·m^(-2)·a^(-1)。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976—1998年CO_(2)浓度、气温、降水量和辐射对NEP的贡献率分别为58.1%、-28.4%、3.2%和10.3%,1998—2018年期间环境因子的贡献率分别为66.6%、-23.4%、0.9%和9.1%。其中CO_(2)浓度上升是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NEP快速增加的主要贡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生产力 TEM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国有林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监测评价
2
作者 徐佳娈 田育新 +5 位作者 薛萍 肖亚琴 吴峰 姚敏 周杰平 周根苗 《湖南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87-96,共10页
以湖南省216个国有林场为例,基于2022年的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参照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了计算和分析。2022年湖南省国有林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评价结果为:支持服务包括保育土壤固土33537703.03t,保肥1063578.00t,林分养分固持... 以湖南省216个国有林场为例,基于2022年的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参照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了计算和分析。2022年湖南省国有林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评价结果为:支持服务包括保育土壤固土33537703.03t,保肥1063578.00t,林分养分固持22144.76t;调节服务包括涵养水源调节水量255780.73万m^(3)、净化水质255780.73万m^(3),固碳释氧固碳1822771.55t、释氧4171342.57t,净化大气环境提供负离子696.99×10^(22)个、吸收气体污染物125307.85t、滞尘2191475.84t。通过对比分析可知,生态价值中的涵养水源、森林康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占据主导地位。国有林场森林单位面积总价值量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差异,单位面积总价值量处于“高”等级的国有林场共有9个,“较高”等级的国有林场共有27个,“中”等级的国有林场共有107个,“较低”等级的国有林场共有69个,“低”等级的国有林场共有4个。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监测评价为促进湖南国有林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决策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林场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塔里木河干流生态系统对地下水位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晓倩 钟瑞森 +3 位作者 吴彬 刘坤 魏光辉 钟文静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65,共15页
地下水位的深浅直接影响植被的生长状况、生态分布格局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研究生态系统对地下水位变化的响应对于生态修复工作至关重要。塔里木河干流地下水位的波动,主要是生态输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地下... 地下水位的深浅直接影响植被的生长状况、生态分布格局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研究生态系统对地下水位变化的响应对于生态修复工作至关重要。塔里木河干流地下水位的波动,主要是生态输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地下水位的变化影响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以塔里木河干流为研究对象,基于长期监测的地下水埋深数据和多期遥感数据,运用半变异函数模型、动态度分析、分形维数计算和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地下水埋深和生态系统的时空特征,探讨生态系统对地下水位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塔里木河干流的地下水埋深随着与河道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地下水埋深的空间变化受到人为因素(种植制度、灌溉强度)以及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类型和含水层)的影响,且空间相关性不断提高。②2000−2020年,塔里木河干流生态系统变化主要表现为农田生态系统面积的增加和草地生态系统面积的减少,此变化占总变化的58%。其中,农田生态系统主要由灌丛生态系统转变而来,转变面积为1118.00 km^(2);草地生态系统向其他各生态系统转变面积显著,为1258.69 km^(2)。③生态系统的分形维数从1.4701降至1.1350,表明其用地的复杂程度降低,稳定性指数从0.0299增至0.3650,稳定性增强。④持续的生态输水使塔里木河干流地下水位上升,生态呈现出显著的正面发展态势,77.0%的区域生态轻微改善,8.0%的区域中等程度改善,1.7%的区域明显改善。研究显示,地下水埋深的变化对塔里木河干流生态有显著影响,地下水埋深减小,生态恢复明显,地下水埋深增大则生态退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地下水埋深 动态特征 响应 塔里木河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阳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和价值量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严正阳 李志超 +2 位作者 王顺兴 刘领 王艳芳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0-197,共8页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本研究基于2018年洛阳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GB/T 38582—2020),对洛阳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本研究基于2018年洛阳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GB/T 38582—2020),对洛阳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洛阳市森林生态系统保育土壤量为3.21×10^(7)t/a,林木养分固持量为8.52×10^(4)t/a,涵养水源量为6.64×10^(8)m^(3)/a;固碳量为2.03×10^(6)t/a,释氧量为2.37×10^(6)t/a;提供负离子量为1.07×10^(26)个/a,吸收污染气体量为8.49×10^(4)t/a,滞尘量为9.50×10^(6)t/a。2018年洛阳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284.76亿元/a,各项服务功能价值量按大小排序为: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林木养分固持>森林游憩。洛阳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和价值量空间分布均大体呈现西南部>中部>东北部的格局,西南部的嵩县、栾川县和洛宁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占洛阳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的68.73%,东北部的洛阳市区、伊川县、孟津区和偃师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占全市总价值量的6.35%。不同林分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量大小表现为:乔木林>灌木林>经济林>竹林,乔木林价值量为240.78亿元/a,占总价值量的87.98%。乔木林不同优势树种服务功能的价值量大小排序为:栎类>刺槐>杨树>其他硬阔类>油松>柏木>泡桐>针阔混交林>其他软阔类>阔叶混交林>落叶松>其他针叶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物质量 价值量 洛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森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陈龙 方竟 +2 位作者 姜庆虎 任博申 刘峰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61,共13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以下简称水源地)的固碳能力(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本文利用第二代基于个体树木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FORCCHN2估算了水源地2002-2020年的森林NEP,并分析了森林NE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以下简称水源地)的固碳能力(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本文利用第二代基于个体树木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FORCCHN2估算了水源地2002-2020年的森林NEP,并分析了森林NE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2-2020年水源地森林NEP在像元尺度上平均值为308.88~761.22 g C·m^(-2)·a^(-1),辐射和温度变化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水源地森林NEP在19年间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均降低值为4.41 g C·m^(-2)·a^(-1),且空间变化趋势具有差异性。分析总初级生产力(GPP)、土壤呼吸(SR)、植被呼吸(VR)年际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要素的逐像元相关性,结果表明,区域东部温度上升造成的SR增长速率高于GPP;另外,西北与西南区域太阳辐射的降低导致了该区域GPP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 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 FORCCHN2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公众偏好与感知
6
作者 白晓航 陈洁萍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108,共10页
【目的】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在线评论数据与实地调查数据,量化公众对南京城市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感知与偏好,助力公众满意度提升与公园精准管控,促进城市森林公园生态空间优化与可持续管理。【方法】在南京典型森林公园内,通过... 【目的】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在线评论数据与实地调查数据,量化公众对南京城市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感知与偏好,助力公众满意度提升与公园精准管控,促进城市森林公园生态空间优化与可持续管理。【方法】在南京典型森林公园内,通过实地调研、社交媒体数据分析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基于“重要性-满意度”分析模型,量化公众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感知、偏好和影响。【结果】1)公众对美学欣赏服务和休闲游憩服务高度认可,而对情感连接服务、灵感获取服务及文化传承服务的满意度较低,服务之间存在供需错位,亟需提升公众的精神和情感需求类服务。2)年轻群体偏爱教育认知服务和休闲游憩服务,而老年群体偏爱健康促进服务和情感连接服务;男性偏爱休闲游憩服务和健康促进服务,而女性偏爱美学欣赏服务、教育认知服务和情感连接服务。3)可达性与使用频次促进社会交流服务、情感连接服务和健康促进服务,因此需加强森林公园的可达性建设。4)不同职业群体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具有各自的独特需求和偏好,因此需完善智慧景观系统提升服务体验,激励公众参与公园管理与建设。【结论】不同年龄、性别、可达性、使用频次和职业背景的访客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偏好存在显著差异,公园管理需采取政策支持、个性化服务、科技融合和社区参与等差异化服务策略,为城市森林公园生态空间的科学规划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感知 满意度 森林公园 服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湾库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权衡协同关系
7
作者 扶欣然 王成雨 +4 位作者 余世有 文毅 刘维妍 胡蕾 陈玲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155,共14页
【目的】揭示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差异及服务间权衡协同关系的时空分异,为森林资源保护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信阳市南湾库区森林为研究对象,基于In VEST模型和CASA模型对2000—2020年间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固碳、水... 【目的】揭示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差异及服务间权衡协同关系的时空分异,为森林资源保护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信阳市南湾库区森林为研究对象,基于In VEST模型和CASA模型对2000—2020年间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固碳、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生境支持)进行评估,并在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空间叠置法探讨4项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结果】(1)南湾库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多年平均固碳量为587.41 g/m^(2),多年平均水源涵养量为361.71 mm,多年平均土壤保持量为612.29 t/hm^(2),多年平均生境质量指数为0.9。(2)时间上,固碳量波动上升,水源涵养量和土壤保持量先下降后上升,生境质量指数呈轻微下降趋势;空间上,服务高值区主要位于西部低山丘陵乔木集中区,服务低值区主要位于水域下游与水域周边。(3)在9种林地类型中,4项生态系统服务综合供给能力最强的林地类型为麻栎林。(4)4项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以高协同和强权衡为主,且协同区域呈增加趋势,权衡区域呈减少趋势。(5)麻栎林、马尾松-麻栎混交林和竹林三者的高协同区域占比较大,马尾松林和杉木林普遍存在权衡关系,板栗林和茶叶林两类经济林也存在显著的权衡关系,灌木林和疏林的服务关系受环境影响较大。(6)南湾库区森林4项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年均降水、年均气温、归一化植被指数和人口密度。【结论】本研究揭示了不同林地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差异,明确了需要重点保护与修复的区域,为南湾库区森林综合效益提升奠定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与协同 InVEST模型 CASA模型 南湾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沃土增汇为目标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理论与技术探讨
8
作者 孟瑜 李雅雯 +2 位作者 张芸瑄 任学勇 姜俊 《国土绿化》 2025年第5期50-52,共3页
森林作为地球关键生态系统之一,在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和调节全球气候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复杂的生态过程,受土壤肥力、树种组成、林龄结构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这些因子相互作用,决定着森林生态... 森林作为地球关键生态系统之一,在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和调节全球气候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复杂的生态过程,受土壤肥力、树种组成、林龄结构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这些因子相互作用,决定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土壤肥力 森林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根系分泌物介导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关系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雅静 邢华 +1 位作者 吴宪 刘宇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0-270,共11页
根系分泌物(root exudates,REs)是从植物根部主动或被动释放的一组化合物,持续给根际土壤提供养分和能量,进而改变了土壤营养环境并吸引特定微生物在根际富集。这些化合物不仅能辅助根系定植,而且也是植物、土壤和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 根系分泌物(root exudates,REs)是从植物根部主动或被动释放的一组化合物,持续给根际土壤提供养分和能量,进而改变了土壤营养环境并吸引特定微生物在根际富集。这些化合物不仅能辅助根系定植,而且也是植物、土壤和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在植物根系与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互利共生或竞争的关系,体现了两者在漫长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资源获取策略。REs启动和调节植物根系—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对话,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回顾影响REs的潜在因素,对REs组成种类和调节功能进行归纳总结,并剖析了REs介导的植物与根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阐释了REs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此外,进一步以REs介导的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关系为主题展开论述,以期为全面理解REs对植物和土壤群落间动态反馈作用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进而有助于深入认识森林生态系统地下过程以及全面揭示土壤微生物对森林树种多样性的维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分泌物 根际微生物 植物—土壤反馈 森林生态系统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苍林场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及其驱动因素
10
作者 李圣佳 雷相东 +3 位作者 兰洁 马茜芮 赵阳 向玮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833-6845,共13页
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国家重点林业工程的实施,东北林区的森林正处于恢复状态。然而,对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驱动因素的研究还较为缺乏。基于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苍林场62块样地的实测数据,研究应用结... 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国家重点林业工程的实施,东北林区的森林正处于恢复状态。然而,对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驱动因素的研究还较为缺乏。基于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苍林场62块样地的实测数据,研究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来理清不同驱动因素对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功能性的量化方法,会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及其驱动因子。结构方程结果表明: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受林分结构多样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全钾含量和全磷含量。此外,地形因子通过改变结构多样性和全磷含量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综合来看,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对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贡献大于林分因子和生物多样性。这表明该地区在未来森林经营中,应侧重于调节森林结构,丰富林分结构多样性,增强土壤养分循环能力,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内森林多功能经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结构方程模型 林分结构多样性 地形 土壤钾 土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氮负荷森林生态系统对大气氮沉降降低的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芳芳 王彬宇 +7 位作者 姚必达 莫明敏 廖迎春 房焕英 邹显花 刘文飞 袁颖红 樊后保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1-222,共12页
大气氮沉降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构成严重威胁。过去50多年,由于减排措施的实施,欧美国家率先出现大面积区域的氮沉降降低,中国从2010年开始趋于稳定,氮沉降的未来变化趋势可能因全球各地而异。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方法和综合... 大气氮沉降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构成严重威胁。过去50多年,由于减排措施的实施,欧美国家率先出现大面积区域的氮沉降降低,中国从2010年开始趋于稳定,氮沉降的未来变化趋势可能因全球各地而异。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方法和综合分析方法,综述了国内外氮沉降恢复的方法,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土壤(酸化和溶液化学)、结构(植被-微生物多样性)与功能(生产力和碳吸存)对氮沉降降低的响应。随着氮沉降的降低,植被物种组成、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过程可能恢复缓慢,而一些土壤参数(如pH、硝酸盐和铵浓度等)对氮输入减少的响应相对较快。当氮沉降降低时,可在某种程度上减轻土壤酸化,促进树木生长,但也可能因环境氮沉降速率依然很高并保持土壤酸化,林木的活力仍在恶化。植被多样性的恢复可能存在恢复障碍并在短期内难以维持富营养化的恢复,但促进了贫营养型物种的增加。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响应对减排政策存在延迟,且氮沉降增加存在遗留效应,致恢复相当缓慢,但恢复只是时间问题。因此,高氮负荷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进一步加强减排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降低 高氮负荷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恢复 土壤酸化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峰森林公园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与实践 被引量:1
12
作者 管曙鹏 管凯华 +1 位作者 尹夏莹 廖世良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2期139-141,共3页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成为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高峰森林公园作为重要的生态区域,其生态系统的健康对于区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服务功能发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受到...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成为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高峰森林公园作为重要的生态区域,其生态系统的健康对于区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服务功能发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受到人类活动及自然因素的影响,高峰森林公园的森林生态系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如植被破坏、土壤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基于此,该文在分析了高峰森林公园生态现状的基础上,围绕高峰森林公园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展开了探讨,以期为该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峰森林公园 森林 生态系统 修复技术 实践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23年河南宝天曼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半小时尺度气象数据集
13
作者 牛晓栋 陈志成 +2 位作者 闫崇宇 牛保亮 刘世荣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1期287-297,共11页
气象要素是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网络等野外站网的基础观测内容。森林生态站的气象观测数据对于研究气候变化、天气预报和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适应等具有重要意义。河南宝天曼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 气象要素是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网络等野外站网的基础观测内容。森林生态站的气象观测数据对于研究气候变化、天气预报和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适应等具有重要意义。河南宝天曼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位于我国北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区,其气候和森林类型(天然栎林)具有代表性。本数据集基于台站内的标准地面气象观测场和小气候观测塔的2015–2023年连续9年的定位观测数据,通过科学的数据质量控制和整理形成了半小时尺度气象数据产品。数据集中的指标包括大气要素(空气温湿度、风速风向、光合有效辐射、净辐射、总辐射、大气压、降雨)和土壤要素(3层土壤温度、3层土壤含水量、土壤热通量)。本气象数据集时间频率高、时间序列长,对于研究我国暖温带地区气候变化、天气预报和森林生态系统韧性具有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数据 宝天曼生态 气候变化 森林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北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评估——以毕节市七星关区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刚 卢小坤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34-137,共4页
为了推动森林生态系统持续向好发展,以毕节市七星关区为例,采用综合蓄水能力法评估毕节市七星关区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结果表明:七星关区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总量为15783.41万m^(3),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为849.10 t/hm^(2),其中... 为了推动森林生态系统持续向好发展,以毕节市七星关区为例,采用综合蓄水能力法评估毕节市七星关区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结果表明:七星关区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总量为15783.41万m^(3),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为849.10 t/hm^(2),其中林冠层截留量6815.39万m3,枯落物层持水量443.37万m^(3),土壤层蓄水量8524.65万m^(3);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灌丛对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贡献最大,占比73.53%;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性针阔混交林、温性针叶林和暖性针叶林单位面积水源涵养能力较强,均超过了1000 t/hm^(2);西南部和东北部森林水源涵养总量较高,东部次之,西部和西北部森林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偏低。建议采取针对性森林经营措施,丰富不同森林的林层、林分、树种及林龄组成,进一步提高当地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水源涵养功能 空间分布 贵州毕节 七星关区 黔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策略研究
15
作者 魏丽娜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1期123-125,共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森林生态系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气温升高、降水模式改变、极端气候事件增加等因素对森林物种分布、生态过程和服务功能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森林生态系...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森林生态系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气温升高、降水模式改变、极端气候事件增加等因素对森林物种分布、生态过程和服务功能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特征与潜力,提出了一系列包括森林经营管理策略调整、物种保护与引进、生态恢复与重建等适应性策略,旨在为森林生态系统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森林生态系统 适应性策略 生态服务功能 森林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虫害防治及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16
作者 裴筱涵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6期108-110,共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森林生态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病虫害威胁。该文首先分析了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随后探讨了病虫害防治类型与应用现状,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改进等,最后分析了病虫...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森林生态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病虫害威胁。该文首先分析了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随后探讨了病虫害防治类型与应用现状,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改进等,最后分析了病虫害防治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病虫害防治方法对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复杂多样,需综合考虑其生态效益和潜在风险,为森林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虫害防治 森林 生态系统 生态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与价值分析
17
作者 秦旭生 《中国林副特产》 2025年第4期89-90,共2页
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的研究,旨在为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行了梳理,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碳汇、生物多样性维护、气候调节等方面。对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的方法进行... 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的研究,旨在为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行了梳理,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碳汇、生物多样性维护、气候调节等方面。对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保护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白马山国有林场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评估
18
作者 林清霞 罗盛军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7期33-36,共4页
运用认可度高、较为通用的综合蓄水能力方法,评估毕节市七星关区白马山国有林场的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并提出相应措施。经过研究,建议选择优良乔灌乡土树种,调整优化树种、林龄、林层结构和混交林比例,营造群落和营养结构完整的... 运用认可度高、较为通用的综合蓄水能力方法,评估毕节市七星关区白马山国有林场的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并提出相应措施。经过研究,建议选择优良乔灌乡土树种,调整优化树种、林龄、林层结构和混交林比例,营造群落和营养结构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以增加森林生态系统各层次的水源涵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林场 森林生态系统 水源涵养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西藏林芝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简介
19
《高原农业》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暨西藏林芝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简称:林芝站)始建于1985年,1992年加入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国家林草局CFERN),2005年纳入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科技部CNERN),依托... 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暨西藏林芝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简称:林芝站)始建于1985年,1992年加入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国家林草局CFERN),2005年纳入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科技部CNERN),依托单位为西藏农牧学院。林芝站所在藏东南山地植被垂直带完整,是青藏高原森林的典型代表区域,具有全球唯一性。自建站以来,林芝站致力于高原森林生态科学前沿研究,重点关注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高寒植物多样性、森林退化与修复、生态系统服务与安全等领域。按照国家观测研究的规范标准,开展了野外科学试验研究,通过长期的野外定位观测获取科学数据,并实现了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西藏林芝 定位观测 科学前沿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开放共享 藏东南 野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密度
20
作者 逄晨 崔君滕 +3 位作者 赵芸 钟杰超 刘琦 刘强 《温带林业研究》 2025年第1期27-33,共7页
【目的】通过对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研究,掌握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密度分布,为青岛市林业行业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65块典型样地调查数据并结合2021年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数据,估算青岛... 【目的】通过对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研究,掌握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密度分布,为青岛市林业行业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65块典型样地调查数据并结合2021年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数据,估算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碳密度。【结果】(1)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1831.58万t,其中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粗木质残体、土壤碳储量分别为460.35×10^(4) t、89.09×10^(4) t、28.30×10^(4) t、2.01×10^(4) t、1251.83×10^(4) t,分别占总碳储量的25.13%、4.86%、1.55%、0.11%、68.35%;(2)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为115.16 t·hm^(-2),碳密度的大小顺序为土壤(78.73 t·hm^(-2))>地上生物量(28.92 t·hm^(-2))>地下生物量(5.60 t·hm^(-2))>枯落物(1.78 t·hm^(-2))>粗木质残体(0.13 t·hm^(-2));(3)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东南部和南部三大山区,碳密度较低的区域则主要集中在中部平原地区。【结论】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略高于山东省平均值,但与林业发达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未来可通过加强幼、中龄林经营管理进一步提升青岛市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市 森林生态系统 碳储量 碳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